首页期刊导航|生命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生命科学
生命科学

王恩多

月刊

1004-0374

cbls@sibs.ac.cn

021-54922830

200031

上海市岳阳路319号

生命科学/Journal Chinese Bulletin of Life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评述、综述、研究简讯(动态)等形式报道国内外生命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学术动态和研究成果,重点报道生命科学领域的评述性或综述性文章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生命科学有关的项目介绍、研究进展、管理经验和问题咨询,同时也报道该领域的研究动态、研究成果、科学家介绍、研究机构介绍和书评等内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多巴胺信号表征奖赏预测误差的理论起源和进展

    刘文卿许淑媛程强强吴美霖...
    143-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会寻求自然奖赏对人和高等动物的生存和繁衍极为重要.脑内多巴胺能神经元活动在处理奖赏信息时发生具有表征意义的增强,产生多巴胺信号.人们相继提出快感、激励显著性、奖赏预测误差等一系列假说,日益精确地揭示了多巴胺信号所表征的意义内涵.这一进展历程对神经科学、心理学和人工智能研究具有深刻启迪,其成果更具有基础性的科学价值.本文简要回顾这些假说的发展历程,介绍奖赏预测误差假说如何继承多学科成果并相对准确地揭示多巴胺信号的重要功能,分析部分最新成果对奖赏预测误差假说的充实和扩展,并初步展望该领域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方向.

    奖赏惩罚奖赏预测误差多巴胺强化学习

    滋养层模型研究进展

    崔琪琪谭韬
    151-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滋养层细胞是胎盘的主要组成成分,滋养层发育不良会导致胎盘缺陷,进而引发相关妊娠疾病.为阐明疾病致病机制及治疗相关疾病,有必要了解滋养层发育机制.鉴于伦理限制,人类滋养层研究并没有像小鼠那样成熟,合适的体外模型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干细胞、类器官、材料科学及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体外滋养层发育模型的建立与研究.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团队陆续报道了一系列二维(2D)和三维(3D)滋养层发育模型,用于模拟体内胎盘发育和功能.本文主要围绕滋养层的发育、体外滋养层发育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等进行综述,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胎盘滋养层干细胞

    P2X受体调节剂的作用机制与最新研究进展

    张萌卢向阳田云杨晓娜...
    159-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ATP激活的配体门控阳离子通道P2X受体参与多种生理病理功能,是一类重要的新药靶标.目前发现的多种靶向P2X受体的小分子药物多数因结果未达到预期或存在明显的副作用而止步于临床研究.明确的调节机制可为靶向P2X受体的理性药物设计提供新的方向,从而提高药物发现概率和有效性.本文就P2X受体调节剂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并对靶向P2X受体的小分子药物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离子通道P2X受体变构调节

    丙泊酚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治疗作用的研究进展

    魏子巍陈凯张梦煜张丹伟...
    168-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丙泊酚作为一种广泛用于临床的短效静脉麻醉药,其复杂的作用机制和多样的效应促使人们不断探索其更广泛的临床用途.丙泊酚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产生镇静催眠的作用,其遗忘效应有望改善焦虑状态,逆转快感缺乏,缓解抑郁症状,并在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方面发挥作用.本文介绍了丙泊酚的临床应用现状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病机制,综述了丙泊酚在创伤后应激障碍中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并探讨了丙泊酚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应用于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其他神经精神疾病的可能性.

    丙泊酚创伤后应激障碍恐惧记忆神经环路

    端粒和端粒酶紊乱促进阿尔茨海默病的机制研究进展

    陈娟琳姜敏艳汪旭郭锡汉...
    177-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端粒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特殊结构,由DNA与蛋白质复合而成,可保护染色体末端免于降解和融合.随着细胞分裂,端粒逐渐缩短,从而驱动细胞和个体衰老,但是部分细胞可以通过表达端粒酶或其他方式延长端粒.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与衰老密切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大量研究揭示了血液或大脑细胞端粒长度改变与个体AD风险以及AD病程密切相关.AD小鼠模型研究数据表明,延缓端粒缩短可显著改善学习记忆能力,端粒酶可以通过依赖和不依赖其酶活性的方式改善小鼠的认知能力和病理表型.该文总结了端粒的结构与功能,综述了端粒长度改变与AD风险间的相关性研究,讨论了端粒酶预防AD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系统性解析端粒及端粒酶紊乱与AD间的联系,对于扩大AD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具有积极意义.

    端粒端粒酶阿尔茨海默病β淀粉样蛋白小鼠模型

    去泛素化酶USP1的结构、功能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徐亭亭张伟敖珍李灵君...
    190-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泛素化是一种维持细胞稳态必不可少的翻译后修饰,通过泛素分子与靶蛋白的连接参与蛋白质功能、定位和转换的调节.去泛素化酶介导的去泛素化为泛素化过程的逆反应,参与泛素的回收、编辑和重排.泛素特异性蛋白酶是最大的去泛素化酶家族,泛素特异性蛋白酶1(USP1)是其中重要的亚型,广泛参与维持基因组完整性、细胞周期和细胞稳态.在多种肿瘤类型中均存在USP1异常表达,因此该靶点受到了广泛关注.目前研发进展最快的小分子USP1抑制剂为KSQ-4279,处于Ⅰ期临床研究阶段;另外ISM3091也已在国内和美国获得新药临床试验批件,即将开展临床试验.该文综述了 USP1的结构、调控、生理功能、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以及USP1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去泛素化酶USP1信号转导肿瘤USP1抑制剂

    琥珀酰化修饰参与癌症的研究进展

    陈彩霞高辉苏丽娅
    200-2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琥珀酰化是一种新型的翻译后修饰(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s,PTM),是在琥珀酰辅酶A的介导下将一个负电荷四碳琥珀酰基转移到赖氨酸残基伯胺上的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琥珀酰化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尤其是可通过酶调节或者非酶方式参与癌症的发生发展.本文对相关调控机制(包括对代谢途径、组蛋白、肿瘤微环境、氧化还原稳态、DNA损伤及血管生成的调控)进行综述,从修饰组学角度探讨了癌症的发病机制,以期为推进癌症的预防治疗提供参考.

    翻译后修饰琥珀酰化癌症调节方式调节机制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遗传学和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刘子源申云董铭菲张鑫毅...
    212-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pidermolysis bullosa,EB)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皮肤疾病,其特征主要表现为皮肤易发生水疱和溃疡.近年来,有关EB的遗传学和临床表型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EB的致病基因主要编码与皮肤结构、功能密切相关的蛋白质,这些基因突变会影响角质形成和皮肤结构稳定性.EB的临床表型有很大的异质性,从轻度的水疱和溃疡到严重的皮肤剥离.临床上将EB分为4个主要类型,不同类型的EB存在不同的临床特征和病程.目前,EB的治疗主要是支持性疗法,基因治疗、干细胞治疗和蛋白质替代疗法还需进一步研究.本文从EB的遗传学、临床表型和治疗方法入手进行综述,以深入理解EB的发病机制和寻找更有效的治疗策略,以期改善患者的预后.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致病基因遗传学研究进展

    植物病原物复合侵染的研究进展

    梁超伟梁红春单宏英陈招荣...
    226-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然条件下,植物可能同时遭受多种病原微生物的侵染,这种侵染现象被称为"复合侵染".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在植物中不断检测到多种病原共存,这些病原同时或相继进入植物,与寄主植物及其内部的其他微生物产生相互作用,对病害发展和流行造成影响.本文综述了复合侵染的形成条件、病原物与寄主植物互作关系以及复合侵染的后果,以便于更好地理解和预测复合侵染,为植物病害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复合侵染植物病害系统病原物竞争关系病原物协同关系植物抗病性

    运动性血管适应及其血流动力学机制研究进展

    孙华灵张严焱石丽君
    235-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动对于人类脉管系统具有深远的影响,是维持血管健康的重要因素.运动产生的血流动力学刺激直接影响血管结构与功能,而长期运动引起的结构重塑可能抵消短期运动对血管舒张功能的改善,使二者产生时程差异,但其机制尚未明确.运动产生的血流动力学刺激主要为切应力和周向应力两种,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可以将机械刺激转化为化学信号,进而影响细胞表面的离子通道,改变转录因子和有关基因的激活,并发生适应性变化.该文基于血管结构与功能对运动的适应及其血流动力学机制进行综述,为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与策略.

    运动血流动力学刺激血管适应血管结构血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