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普洱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普洱学院学报
普洱学院学报

杜巍

双月刊

2095-7734

smszkjc@yahoo.com.cn

0879-2302377

665000

云南省思茅市宁洱大道275号

普洱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Puer Universit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比较文学的中国话语建构——基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角

    白一祎杨喻清钟艳
    5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建设近年来已经取得瞩目的成就,逐步发展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中国学派",区别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比较文学话语体系。比较文学的中国话语建立在符合中国国情和中国本身的文学理论基础之上。2021 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的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多个方面对民族文学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内核"。反观比较文学学科,比较文学研究一直秉持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和跨学科的研究理念,在建构其本身的中国话语的同时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脉相承,成为相互促进的有机体。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比较文学中国话语民族文学

    《红楼梦》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研究

    张楠
    56-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翻译是两种文化间的转化和交流,是文化解码的过程,翻译中的异化或归化的选择逐渐成为文学作品翻译的核心内容。其中异化翻译有助于体现文化与语言差异,以及规避文化帝国主义、种族中心主义、文化自恋等问题。归化翻译则能处理好源语文本中的文化形态问题,使翻译作品易懂、自然,对于不了解文化背景的读者也不难理解。《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著作,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思想,在文学作品翻译中,应从概念内涵出发,明确两种翻译策略在《红楼梦》翻译中的应用方向及策略,从而为后人更好地翻译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奠定基础。

    《红楼梦》翻译归化异化

    傣语"水牛"音变的地理分布及其历史来源

    何冬梅
    59-6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地理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傣语四个方言区调查点有关"水牛"一词的语料进行分析和对比,通过声母、韵母变异、韵尾脱落以及词语上的变化得出了多种语音变化类型。从复杂的地理地貌中发生的语音变化,可以看出傣语"水牛"一词的方言差异。通过分析说明,这些变化现象除了受到语言内部机制及语言接触多方面的影响之外,地理的因素应该是一个重要方面。基于"水牛"在台语各个语言语音的对应关系,追根溯源,结合李方桂先生的原始台语声母构拟进行比较和分析,对"水牛"的原始声母进行探讨,力图证明其来源于共同的原始台语。

    傣语水牛方言差异地理语言学

    象征性构建:民族旅游地区公共空间中的多语呈现研究

    薛芬贺双燕
    66-72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言景观作为公共空间的语言呈现,是窥探社会意义建构和变迁的棱镜。对民族旅游地区丽江市束河古镇的语言景观进行了实地调研,着重对具体的多语码混合杂糅特征进行微观分析,结果表明各种语码对空间进行了多样化的象征性构建。语码的象征意蕴和功能属性决定了语码的具体使用:汉语是主体性、主导性语言,既是跨域信息交流的工具,又是建构国家文化认同的重要基础,并通过其变体形式得到强化。东巴文不具备信息交流功能,但具有丰富的象征意涵,能提供民族认同价值、经济价值、遗产和教育价值。英语具有有限的信息交流价值,携带了开放包容的文化象征属性,反映了全球化和本土化的密切互动。研究结果可为地区语言政策的制定和语言景观的规划提供启示意义。

    语言景观民族旅游地区多语语码混合东巴文

    徽州民间美术视觉符号在文创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李红时雯雯陈文苑
    73-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徽州民间美术是徽州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拥有深厚的文化根基与生命活力,是徽州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及民俗相互作用、相互融合的产物。将徽州民间美术视觉符号融入到文创设计中,可以提升文创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丰富文创产品设计的设计维度。结合徽州民间美术文化的内涵及文创产业发展现状,探究其美术视觉符号在文创设计中的应用形式。

    徽州民间美术视觉符号文创设计应用

    传统吉祥纹样在女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吴丰芳
    76-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传统吉祥纹样在文化中蕴含着深厚的意义和象征,其在现代女装设计中的融合为服装赋予了独特的文化底蕴和审美价值。吉祥纹样在女装设计中的应用不仅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还为服装品牌带来了独特的品牌优势和市场竞争力。为了更好地在女装设计中融入吉祥纹样,设计者应从吉祥纹样的选择、细节处理、与现代设计元素结合出发,从而确保设计既能传承传统,又能满足现代审美需求,从而助力女装品牌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传统文化文化元素吉祥纹样女装设计

    中国与湄公河国家跨境高等教育合作:动因、问题及路径

    时雨景杨天翠
    79-85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合作动力是教育合作行为产生的基础,动因作为教育合作的起点和指挥棒统筹着合作的方向和内容、路径及成效。在澜湄合作背景下,政治、经济、文化和学术动因激发了中国与湄公河国家跨境高等教育合作的需求。然而,动因理性考量不充分、区域内关键动因不突出、国家间合作动因不契合、院校间合作动因不明确等问题,制约着中国与湄公河国家跨境高等教育合作的深层次发展。为此,提出提升发展理念、聚焦合作共识、拉紧文化纽带、完善合作机制等优化路径,以期促进澜湄高等教育共同体建设和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澜湄区域跨境高等教育合作动因优化路径

    就近陪读:多元生计方式下的磨庆村农民家庭教育策略

    娜妥
    86-9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梳理磨庆村就近陪读现象的发展历程和形成原因,探讨了农民家庭生计方式多元化对其就近陪读带来的积极意义。农民可以根据市场变化和家庭生产情况,相应地调整家庭人员投入生计类型;在此背景下,可供农民选择的生计方式趋于多元化,这为农民家庭就近陪读提供了持续的动力,使得就近陪读不仅有经济支持和时间保障,而且能够改变农民"职业上离农、生活上离乡"的状态,从而维系农民城乡空间。

    就近陪读多元生计方式农民家庭教育策略磨庆村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新时代价值与启示

    王婷
    93-95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特别强调道德修养,注重职业素养的提升;崇尚科学、注重实践;促进社会发展,保障民生。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可以借鉴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意义和启示,从专业与产业相对接,保持市场需求与专业设置的耦合、推进职业岗位与课程的衔接,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合,完善职业教育与培训机制等路径,引申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意义和启示,助推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新时代价值启示

    "大思政"格局下高校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三重逻辑

    晏娜
    96-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构建"大思政"格局,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质增效的必然选择。既要从认知维度理解何为"大思政"格局,更要从实践角度探索"大思政"格局如何为。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属于后者。二者的融合有助于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实现立德树人,有利于形成协同育人机制、提升高校思政工作实效性,有益于回应美好生活需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系统论、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美育与思政内在的共生性为二者的深度融合提供理论基石、方向引领和内生动力。立足"大思政"格局,要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系统思维、重视协同理念、更新时代意识、推进高校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为中国式现代化培育时代新人。

    "大思政"美育思想政治教育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