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普洱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普洱学院学报
普洱学院学报

杜巍

双月刊

2095-7734

smszkjc@yahoo.com.cn

0879-2302377

665000

云南省思茅市宁洱大道275号

普洱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Puer Universit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赤霉素和多效唑对云南草蔻花柱运动的影响

    周会平茶永鹏李孙洋崔现亮...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云南草蔻的离体花为材料,研究了赤霉素(GA)和多效唑(PAC)在黑暗和光照两种条件下对花柱运动的影响。结果表明,云南草蔻两种表型(上举型和下垂型)的花柱,无论在黑暗或光照条件下,第一次运动受GA或PAC的影响均不显著。上举型花柱的第二次运动,在黑暗条件下,对照(CK)和PAC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花柱均未发生上举运动,而GA处理后花柱发生显著的上举运动;在光照条件下,柱头-花药夹角(SAA)在GA和PAC处理时与CK均无显著差异。下垂型的第二次花柱运动,在光下显著强于暗处。在黑暗条件下,PAC处理后SAA的值大于CK与GA处理,但并不显著;在光照条件下,CK、GA和PAC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这些结果表明,GA在云南草蔻不同表型、同一表型的不同运动阶段所起的作用存在差异。

    花柱运动光照赤霉素多效唑云南草蔻

    不同海拔大叶种有机茶土壤与叶片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罗娅婷杨梦崔现亮张英...
    6-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对普洱市祖祥高山有机茶园有限公司的不同海拔梯度有机茶根际土壤和叶片碳(C)、氮(N)、磷(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进行了研究,探究了海拔高度对大叶种有机茶树根际土和叶片碳(C)、氮(N)、磷(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分析了该试验地大叶种茶树生长的限制性因素,为大叶种有机茶园的合理养分管理提供数据支持。结果表明,不同海拔大叶种有机茶叶片的全碳、全氮、全磷含量及叶片C:N、C:P、N:P随海拔的升高有着不同的变化趋势:海拔越高,叶片的C:N和C:P越低,根据对植物营养元素的限制因素叶片N:P的分析可知,有机茶叶片的N:P在四个海拔梯度上都低于 14,叶片全碳、全氮、全磷含量及叶片C:N、N:P在不同海拔间无显著差异,但叶片C:P在海拔间差异显著。不同海拔大叶种有机茶根际土壤全碳、全氮、全磷含量及土壤C:N、C:P、N:P随着海拔的升高有不同的变化趋势,海拔越高,土壤的全碳、全氮、全磷含量越高,在不同海拔间差异显著,土壤C:N、C:P、N:P在不同海拔间差异不显著。叶片的C:N、C:P、N:P与土壤的C:N、C:P、N:P多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总之,大叶种有机茶的生长受氮的限制,所以在有机茶园经营管理过程中,要注意养分投入的平衡。

    有机茶海拔土壤叶片生态化学计量

    优化QuEChERS-GC-MS法测定茶叶中农药残留

    杨延查银娟毛芷艺
    1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优化的QuEChERS-GC-MS测定茶叶中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法。方法:通过优化提取过程中茶样粒度大小、提取剂种类及纯化过程中PSA、GCB、MgSO4、NaCl用量,改进茶样前处理方法,最终以乙腈为提取剂,将过 20 目筛的干燥茶样与提取剂涡旋震荡混匀后超声提取 30min,提取液离心,所得上清液(1mL)经优化后的QuEChERS法(PSA50mg、GCB10mg、MgSO4150mg、NaCl40mg)净化后离心,将上清液注入GC-MS联用仪中进一步检测分析。结果:方法的RSD值在 1。34%-4。97%之间,加标回收率在63。3%-131。3%之间,检测限在 0。036-2。811μg/kg之间,检测农药的标准曲线线性相关性均良好,R2 均大于0。99。结论:优化后QuEChERS-GC-MS法线性相关性良好,准确度和精密度符合一般检测要求,适合于茶叶中多种农药残留的检测分析。

    QuEChERSGC-MS茶叶农药残留

    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对三七幼苗生理影响及耐旱性评价

    黄博原李晓琳邓志军黄荟...
    20-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三七幼苗在干旱胁迫下的生理响应,并进行耐旱性评价,以一年生的一叶期三七幼苗为试材,采用不同浓度梯度(5%、10%、15%和 20%)的PEG-6000 溶液处理 12h和 24h模拟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以H2O处理 0h-24h为对照,分别测定叶片的相对含水量(WC)、丙二醛(MDA)、脯氨酸(Pro)、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叶绿素(Chl)含量等生理指标,以期为三七幼苗的栽培种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着PEG-6000 溶液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明显减低,而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显著上升,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三种抗氧化酶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三七幼苗的综合耐旱性的隶属函数评价,15%PEG-6000 处理 24h时耐旱性最强。由此可见,干旱胁迫较轻时,一叶期三七幼苗叶片会诱导脯氨酸和抗氧化酶以增强耐旱性,然而干旱胁迫加剧时,叶片抗氧化系统活性显著减低,导致叶片生理代谢紊乱,其耐旱性随之降低。

    干旱胁迫抗氧化酶耐旱评价

    普洱有机绿茶的生命周期碳核算

    李莹美尚小宴罗兆杰马立...
    27-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深入研究普洱有机绿茶的生命周期碳排放情况,了解普洱有机绿茶的生产工艺及碳排放强度,从普洱有机绿茶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出发,以普洱有机绿茶的生命周期二氧化碳排放为研究对象,将普洱有机绿茶的生命周期划分为原料获得、制造、配送及销售、消费者使用及废弃处理五个阶段,对其进行碳足迹评估分析。结果表明:1 kg普洱有机绿茶的总碳足迹为7。68kg,其碳足迹含量主要以制造与使用阶段为主,其占比分别为45。57%、30。07%。由此建议,在有机茶制造和采用阶段使用更多的清洁能源等措施以减少碳足迹。

    有机绿茶生命周期评价碳核算

    关于不定方程x3-1=151y2的整数解

    尹秘向万国王军商宇...
    3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同余、递归数列、因式分解等相关性质,证明了丢番图方程x3-1=151y2 有且仅有一个整数解(x,y)=(1,0)。

    整数解不定方程同余式递归数列

    云南省普洱市"景景镇"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研究

    司翠赵勤
    36-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景景镇"地处云南省普洱市北部,涵盖景谷、镇沅、景东三个县。"景景镇"地区地域相连、历史相承、资源相近、交通衔接,区域经济联动发展已具备良好的基础,在综合分析"景景镇"区域经济联动的可行性与困境基础上,通过区域经济联动评价体系对"景景镇"区域经济联动进行测度评价,采用产业结构差异系数、区位熵和灰色关联度对"景景镇"区域产业联动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景景镇"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的相应对策和建议。

    区域经济联动区域经济联动评价体系区域产业联动差异性区位熵灰色关联度

    普洱市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刘杰单治国
    46-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区位熵、产业发展水平指数、产业结构合理化及高级化指数等指标分析普洱市及各县区 2008-2019 年茶产业发展情况。结果表明,普洱市茶产业竞争优势明显,产业发展水平逐年稳步提升;各县区当中宁洱县、江城县、思茅区、墨江县、澜沧县等地茶产业发展良好,竞争力较强。普洱市及各县区茶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都有待提升,高级化程度各县区发展不一,自 2015年以来产业结构优化发展趋势整体比较良好。与国内其他主要产茶市相比,普洱市茶产业优势明显,产量产值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普洱市应大力提升茶产业金融及政策扶持力度,以绿色有机为抓手,带动茶产业转型升级,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普洱市区位熵产业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优化

    直过民族边疆县产业、人才、治理系统耦合协调度研究——以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为例

    李纬源刘娟李亚群
    53-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有效分析西盟佤族自治县产业、人才、治理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两时间段为界,构建了三系统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借助 spass 软件对三系统发展的综合得分进行测量,并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彼此之间的协调发展水平。研究发现产业、人才、治理系统的整体协调水平呈现脱贫攻坚前中期偏低,而在收尾期和乡村振兴起步期良好的特点,产业-人才系统耦合协调度优于产业-治理、人才-治理的协调度。这些结论有助于总结提炼出脱贫攻坚期三系统的好经验和好做法,为优化乡村振兴阶段西盟县产业、人才、治理的发展战略打牢基础。

    产业人才治理耦合协调度乡村振兴

    基于丰度分析国家体育旅游精品资源西南区域的省际差异

    周玺杨勇侯晓敏
    62-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取丰度分析对西南区域国家体育旅游精品资源进行省际差异研究,利用聚类分析探究西南区域六个省市国家体育旅游精品资源的优劣势程度。研究表明,国家体育旅游精品资源在西南区域六个省市内存在显著性省际差异,具体结论:丰度层面,贵州为国家体育旅游精品资源的高值区,云南和广西为中高值区,四川为中值区,重庆和西藏则为低值区。组合层面,贵州、云南两省域体育旅游精品资源组合度高,在景区、赛事、线路、目的地四种资源类型之间配合协调;广西、四川资源类型之间组合较不协调。重庆和西藏组合协调较差。综合优势度层面,贵州综合优势度最高;云南和广西优势较高;四川优势不明显;重庆和西藏较差。总体而言,贵州为精品资源富足区;云南、广西为丰富区;四川、重庆、西藏为不富区。

    体育旅游精品资源西南区域丰度分析省际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