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吴勇军

季刊

1671-9123

smxz@chinajournal.net.cn

0398-2183589

472000

河南省三门峡市崤山路西段42号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anmenxia Polytechnic
查看更多>>本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为指导,坚决执行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坚持为教学科研服务,为职业技术教育服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双百方针”,理论联系实际,开展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坚持从本院实际出发,紧紧围绕学科建设及时、全面、集中展示本院教学科研成果,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促进职业技术人才的脱颖而出。读者对象为全国高等院校师生、科研院所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古而来 向新而生——三门峡历代行政区划沿革述略

    李久昌
    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门峡市现辖湖滨区、陕州区、灵宝市、义马市、渑池县、卢氏县等二区二市二县.三门峡市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和深厚的人文底蕴.其市域的形成是历史时期在多种条件作用下经历多个阶段演变而逐步形成的,大体经历了先秦至春秋战国、秦汉至北魏前期、北魏后期至明清、民国至当代4个历史阶段.历史时期政区整合的历史遗产最终以地级市——三门峡市的形式呈现于当代社会.三门峡市域的形成反映了其从古而来、向新而生的历史发展过程和特点.

    三门峡行政区划沿革

    三门峡建设仰韶文化高地的路径

    杨鸿星
    1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高地建设是文化赋能区域发展、提升软实力的重要目标及有效途径.仰韶文化是我国发现的第一支考古学文化,因1921年首先发现于河南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而得名.作为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诞生地、命名地以及仰韶文化的集中分布区,三门峡的仰韶文化有别于全国其他的仰韶文化遗址和考古学文化的历史地位及影响力.三门峡可以通过建设中国考古纪念馆、中国考古研学基地、中国仰韶文化数据信息中心、仰韶文化国际研究中心、仰韶论坛品牌影响力、仰韶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创新联盟、仰韶文化研究基金会、创新宣传的媒介矩阵等举措打造仰韶文化高地,从而推动仰韶文化的保护、弘扬和利用,发挥其示范、辐射和引领作用.

    三门峡仰韶文化高地路径

    "内外朝离·与时浮沉"——地理与政治视域下建章宫的功能属性研究

    赵东旭
    19-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都城以多宫制和离宫别馆来彰显皇权至高无上的大一统开创时代.建章宫兼具政治、宗教、军事、巡游、娱乐等功能,一度成为汉帝国的政治决策中心和汉武帝通过离宫来建构仙都实现长生的宗教祭祀中心,在武帝至宣帝时期的政治运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关于建章宫的功能属性,学界存在离宫和朝宫两种不同观点.从地理空间看,建章宫位于长安城外的上林苑中,从形态功能看,建章宫建筑分布分散,具有"宫苑结合"的秦汉离宫特征.从汉代史书皇帝驾幸建章宫的书写体例来看,汉人明显将其视为离宫而非朝宫.总体来看,建章宫虽曾在武帝朝一段时间内具有政治中心朝宫性质,但从其地理位置、形态功能来看仍然是典型的离宫,而非正式的都城朝宫.

    建章宫离宫朝宫巡幸

    古蒋国、楚期思邑、汉晋期思县地望考辨

    魏继才马保春
    30-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蒋国、楚期思邑、汉晋期思县治蒋乡三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并非同地异名关系.今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期思镇东约30千米处的固始县蒋集镇,系明清时期出现的市集,与蒋国、蒋乡无涉.结合传世文献与考古调查可知,今淮滨县期思镇的期思古城遗址,当与古蒋国、汉晋期思县治蒋乡有密切关系.另外,今固始县三河尖镇的翁棚遗址,很可能与楚灭蒋国后所置的期思邑有关.

    古蒋国蒋乡期思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三重向度探究

    徐祗琦周成莉
    37-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河被誉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和重要区域,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有利于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改善成效明显,高质量发展不断迎来新局面,但也面临包括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产业发展落后、区域发展不均衡、黄河文化阐释力不够等困境.破解发展之困,需要对黄河流域实施针对性的系统治理,以缓解水资源矛盾;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创新能力,增强黄河文化保护传承意识,不断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实践向度

    黄河沿线九省区文化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邢永杰
    45-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黄河沿线九省区2022年截面数据,利用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和相对优先度模型构建黄河流域文化和旅游产业综合评价体系.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沿线九省区文化产业综合评价均值为0.371,旅游产业综合评价均值为0.351,流域内各省区文旅产业综合发展还处于较低水平;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居于0.188~0.864之间,总体处于勉强协调水平且省域之间耦合协调度差异显著,呈现"上游-中游-下游"梯度增高,空间错落分布态势;文化和旅游产业同步性发展类型同样呈现不平衡态势,旅游滞后型省区在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方面存在明显不足,旅游超前型省区虽然在旅游产业发展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停留在低层次的超前状态.

    黄河流域文化产业旅游产业耦合协调

    《儒林外史》角色诗文观成因探析——兼论吴敬梓诗文观

    陈少娜
    54-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对角色进行描写时表现出赞与贬两种诗歌观,这主要是由当时的社会制度导致的,同时也是八股文对诗歌写作技巧和氛围的破坏、社会风气变化、学人沉溺传统举业以及作者个人生活投射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结合吴敬梓《文木山房集》诗词的特点,吴氏在《儒林外史》中展现的赞诗观和贬诗观是他违逆社会束缚和顺从社会环境而分别产生的,由吴氏诗文可窥见明清科举制度下诗文的创作环境.

    《儒林外史》吴敬梓诗文观《文木山房集》八股文科举

    洛阳方言语气副词"半年"探析

    韦雨濛
    62-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洛阳方言中的"半年"不仅是一个时间概念,还有语气副词的用法."半年"的词义以"发现真实情况"为基础,用于表达说话人对事实的三种主观态度,可以分为表示醒悟义的"半年1"、意外义的"半年2"和讽刺义的"半年3".三者常出现的语义结构可以分别概括为:"半年1+原因,结果""半年2+事实真相,主观预期""半年3+新情况,惯常行为".三者的语用功能表现为主观评议功能、触发隐义的反预期标记功能和篇章衔接功能.在句法层面,三者的句法分布一般是句首和句中,句类分布一般是陈述句和感叹句,偶尔用于无疑而问的疑问句中,与其他副词共现时具有突出的前置性.语气副词"半年"的形成经历了两个阶段:模糊时量义主观化阶段和认知域的扩展阶段(时间域到情态域的隐喻推理阶段以及情态域内部扩展阶段).

    洛阳方言半年语气副词

    《中国千年区域极端旱涝地图集(1000-2020)》对历史气候数据可视化的价值与应用

    白江涛潘威
    70-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千年区域极端旱涝地图集(1000-2020)》[1](以下简称《地图集》)是一部融合历史文献与现代地图技术的创新性著作.《地图集》的编制出版,不仅增强了专题地图在展示特定主题要素空间分布中的核心作用,还将非结构化的历史档案数据转化为结构化的地理信息,提高了数据的可用性和研究价值.作者通过GIS技术提升了历史数据的空间分辨率和可视化水平,使研究者能更直观地理解历史旱涝事件的地理分布.评述了《地图集》在历史气候研究中的价值,探讨了基于历史资料的地图集的设计方法与未来发展方向.

    历史气候学旱涝灾害地图集空间可视化数据转化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美学内涵

    张鹏
    76-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中,其内涵的美学意蕴,不仅体现了对中华文明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继承,更在新时代背景下,赋予中华文明和中华优秀文化新的生命与活力,推动中华美学精神的创新发展,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统文化美学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