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食品工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食品工业
食品工业

屠用利

月刊

1004-471X

021-65126911

200082

上海市济宁路28号

食品工业/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食品工业》为综合性食品科技刊物,介绍食品及食品工业相关的工艺、工程、流通、综合利用、新产品等方面的最新科研成果、试验研究报告以及国内外食品制造、开发、近期市场和技术信息等。涉及的专业面广、实用性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食品工程原理"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

    王琪曹珍吕培楷
    295-297页
    查看更多>>摘要:"食品工程原理"是食品科学与工程的专业核心课,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理论知识和过硬工程应用能力的食品工程专业人才.传统教学过程由于内容抽象、学生理解难度大,难以满足食品行业发展的需求.借助智慧树课堂和雨课堂,形成激活课上、延伸课下的混合式学习方式、建立"课前预习-课中赋能-课后提高"的智慧教学模式,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显著提升教学效果.

    工程教育认证混合式教学模式食品工程原理教学改革

    OBE理念下的混合式教学在食品原料生产与安全控制中的实践

    孙晶张振黄云坡李婧...
    298-301页
    查看更多>>摘要:OBE作为一种以产出为导向的教育理念,是一流课程建设的重要指导依据.在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被广泛应用于高校专业课程建设中.分析基于OBE理念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专业课程食品原料生产与安全控制中的应用路径.在总体设计思路的指引下,通过改革课程目标、优化课程内容、重新设计混合式教学过程、丰富课程资源以及改革考核方案,实现线上线下教学的有机融合,大幅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食品原料生产与安全控制OBE混合式教学实施路径

    传统发酵食品中合成微生物组的网络构建

    周晓龙
    301-30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传统食品发酵过程中,天然微生物群的波动导致了食品质量的不稳定性.目前食品行业在发酵过程中出现微生物代谢不可控、安全性、功能性、资源利用率等诸多问题,利用核心微生物组的网络构建和发酵动力学调控技术研究复杂微生物种群之间的自然相互作用,从而建立一张清晰的种群互作网络,根据网络互作相关性的大小,筛选出参与整个发酵过程并且贡献重要的核心微生物组,探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组的生态环境-群落演替规律及地理分布,构建核心功能微生物组,达到人为理想的发酵状态.定向提升产品质量和所需风味物质的代谢途径,最后利用数学模型对这些核心功能菌群构建发酵动力学模型,监控整个发酵过程.

    传统发酵合成微生物组代谢网络动力学模型

    基于提升智慧粮储能力的高职粮储专业数字人才培养

    林洁
    305-308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粮储产业正迈向劳动场景智慧化、劳动方式网络化,建设粮储产业强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求数字"优粮"人才,但现实情况是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并未匹配.在总结国内外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情况、梳理粮储产业数字化升级现状、分析粮储专业服务产业数字发展失配原因的基础上,将高职粮储专业数字化转型对标粮储产业升级需求,打造以服务产业智慧升级为核心目标、以教学实践创新为实施路径的"文化引领、标准驱动、结构赋能"数字化育人模式,为提升毕业生智慧粮储工作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智慧粮储能力数字化转型职业教育

    "微生物学"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育人模式探索

    王大慧卫功元王崇龙
    309-3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微生物学"是食品科学、生命科学及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教书育人成效关乎人才培养的质量.为解决"食品微生物学"及"微生物学"传统教学在课程思政方面存在的教学资源弱、教学方法单一生硬、教学考评不完善等问题,挖掘辩证思维、科学精神、大食物观、公民品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美育教育思政元素(六驱),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为轴的"一轴六驱"育人模式.该模式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科学合理地拓展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为其他相关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可行思路.

    微生物学课程思政科学精神传统文化大食物观美育

    青稞苦荞面条血糖生成指数测定

    吴小云高红兰孙金殿邵可可...
    313-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测定某青稞苦荞面条的血糖生成指数(GI),为饮食防治糖尿病、肥胖症、心脑血管疾病等代谢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招募血糖正常受试者12人,男女各半,年龄18.3~24.0岁.依次给予参照食品1(55.0 g 一水葡萄糖)、待测食品(82.6 g青稞苦荞面条)、参照食品2(55.0 g一水葡萄糖),每次独立试食测定间隔≥72 h.分别于餐后15,30,45,60,90和120 min采集血样.用Wolever法计算待测食物GI值.结果表明,试食参照食品1、参照食品2后平均血糖波动幅度为2.64±0.69 mmol/L,待测食品为1.24±0.44 mmol/L,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588,P=0.000).所测青稞苦荞面GI值计算为55,为低GI食物.食品GI值概念的普及有利于对慢性病人群进行日常的膳食指导,以高原青稞、苦荞等为食物原料的低GI食品值得进一步地研究与开发.

    血糖生成指数青稞苦荞面条

    赣江新区召开校园食品安全行政约谈会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316页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特医食品中钼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李清清严静刘珺瑶
    317-3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特医食品)为检测基质,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技术测定其中钼含量,分析构建不确定度分量来源和不确定度评定模型,对测定的准确性和结果的可靠性进行有效评估.经分析评定,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中钼含量测定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标准曲线拟合,次要影响因素是标准物质和样品加标回收.当样品中钼含量为0.778 mg/kg,置信度为95%时,扩展不确定度为0.096 mg/kg,测定结果表示为0.778±0.096 mg/kg(k=2).试验对食品领域钼检测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不确定度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醋中对羟基苯甲酸酯类防腐剂含量

    周美丽卢薇乔佳璐张瑞...
    321-3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立食醋中对羟基苯甲酸甲、乙、丙、丁酯含量的高压梯度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样品去蛋白后,用水提取,用高压液相色谱仪进行检测.对羟基苯甲酸甲、乙、丙酯质量浓度在0.25~100 mg/L范围内,相关系数大于0.999,对羟基苯甲酸丁酯含量在1.0~400 mg/L范围内,相关系数大于0.999.对羟基苯甲酸甲、乙、丙、丁酯检出限分别为1,1,0.8和2 mg/kg;在1,4,10和25 mg/kg这4个加标水平下,样品中对羟基苯甲酸甲、乙、丙、丁酯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5.59%~104.52%,93.21%~108.05%,97.75%~107.98%和97.48%~103.67%,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n=6).该方法适用于食醋中对羟基苯甲酸甲、乙、丙、丁酯含量的快速测定.

    对羟基苯甲酸酯类防腐剂食醋高效液相色谱法

    胶囊中β-烟酰胺单核苷酸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的测定

    李雅玫李霞虹林伟坚康海宁...
    324-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胶囊中β-烟酰胺单核苷酸(β-nicotinamide mononucleotide,NMN)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NAD+)含量的方法.样品经磷酸盐缓冲溶液(PBS)提取,采用ZORBAX SB-Aq(粒径5 μm,4.6 mm×250 mm)进行分离,采用0.1%甲酸水和甲醇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紫外检测器测定,外标法定量.在最优条件下,NMN和NAD+在1.00~10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9和0.999 9.NMN和NAD+的检出限均为0.1 g/kg,定量限均为0.3 g/kg,在0.3,0.6和3.0 g/kg的加标水平下,NMN和NAD+的回收率为81.6%~101%,相对标准偏差为0.737%~2.15%.该方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准确可靠、操作简单,可用于胶囊中NMN和NAD+含量的同时快速检测.

    胶囊β-烟酰胺单核苷酸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高效液相色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