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食品工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食品工业
食品工业

屠用利

月刊

1004-471X

021-65126911

200082

上海市济宁路28号

食品工业/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食品工业》为综合性食品科技刊物,介绍食品及食品工业相关的工艺、工程、流通、综合利用、新产品等方面的最新科研成果、试验研究报告以及国内外食品制造、开发、近期市场和技术信息等。涉及的专业面广、实用性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TaqMan荧光PCR对副溶血性弧菌能力验证样品快速鉴定

    王凤军李可月陈佳露
    301-3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TaqMan荧光PCR对副溶血性弧菌能力验证样品进行快速筛查检测与鉴定.为验证方法的准确性,依据GB 4789.7-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进行传统培养法检测,通过增菌、分离、纯化得到疑似目标菌的纯菌落,通过初步鉴定和确定鉴进行研判,确定鉴定使用国产干制生化鉴定试剂盒、API20E试剂条及VITEK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在传统培养法的同时,对3%氯化钠蛋白胨水培养物中的基因组DNA以及在分离平板上的菌落基因组DNA进行提取,设计特异性的Taqman引物和荧光探针,建立实时荧光PCR技术快速筛查与鉴定技术.结果表明:经干制生化试剂盒中6个生化试验鉴定,各项生化指标与标准一致,但鉴定试验项目少,需主观判定结果;经API20E试剂盒中21个生化试验鉴定后,通过菌库软件查得样本071为副溶血性弧菌,鉴定百分率为98.6%,T 值为1;经VITEK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检测与分析,样本071检出副溶血性弧菌,样本276检出肠炎沙门菌和大肠埃希菌;经3%氯化钠蛋白胨水培养物和TCBS上的可疑菌落实时荧光PCR鉴定,样品071副溶血性弧菌检出,样品276副溶血性弧菌未检出.实时荧光PCR在增菌液快速筛查和可疑菌落的快速鉴定方面均与标准检验结果一致,可作为各种复杂样品的辅助检测与鉴定手段.

    TaqMan荧光PCR副溶血性弧菌能力验证筛查鉴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天然烟用香料乌梅粉体中柠檬酸

    李美红张文军朱婷秦琦...
    307-3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天然烟用香料乌梅粉体中柠檬酸含量,优化前处理条件及色谱条件,用0.22 μm的水相针式过滤器过滤萃取液,使用SunFire C18色谱柱(250 mm × 4.6 mm,5 μm)进行分离,以甲醇-0.01 mol/L磷酸二氢钾(pH 2.7)流动相等度洗脱,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色谱峰面积外标法进行定量.方法检出限4.02 mg/g,定量限13.40 mg/g,在标准曲线质量浓度范围0.2~4 mg/mL之间,相关系数大于0.999.日间及日内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n=6),在100,200和500 mg/g这3个水平的加标下,加标回收率为95.00%~103.50%.该方法前处理简单、精密度高、定量结果准确,可为乌梅粉体中柠檬酸含量的测定提供依据.

    再造烟叶乌梅粉体柠檬酸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3种药食同源物中锗含量

    戴瑞平吴鑫张梅玲吴剑...
    311-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药食同源物铁皮石斛、杜仲和灵芝中无机锗和有机锗含量及其分布,助力相关特色产业发展,同时为质量安全监管部门提供检测技术支撑和执法依据,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3种药食同源物中总锗,通过盐酸加热处理使样品中的无机锗挥发去除并测定有机锗含量,总锗含量扣减有机锗含量得到无机锗含量.结果表明,总锗和有机锗的质量浓度在1.00~100 μg/L内与其对应的计数强度值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9和0.999 8.在0.02,0.05,0.50和2.00 mg/kg质量分数水平对样品中总锗和有机锗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分别为90.5%~101%和94.2%~102%,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SRSD,n=6)分别为3.2%~7.6%和3.1%~8.4%,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005 mg/kg和0.02 mg/kg.31个样品中有5个检测出总锗和有机锗.建立一种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铁皮石斛、杜仲和灵芝中无机锗和有机锗含量的方法,方法准确度好、灵敏度高、检出限低.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药食同源物无机锗有机锗

    液相质谱联用法测定淡水鱼及鸡蛋中氯霉素类化合物残留

    田卫政
    316-3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立一种同时测定鱼肉及蛋类中氯霉素、甲砜霉素、氟苯尼考及其代谢物氟苯尼考胺的超高效液相串联质谱法.样品中加入氯霉素-D5内标,用2%氨化乙酸乙酯提取离心后,用正己烷和水进行液液萃取提取目标化合物后上机分析.仪器条件,采用甲醇-0.1%乙酸铵水溶液(40+60,V/V)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过ZORBAX Eclipse Plus C18色谱柱(1.8 µm,3.0 cm × 50 mm),ESI电离源正/负离子模式切换多反应监测采集离子对数据,采用内标法对氯霉素、甲砜霉素、氟苯尼考及氟苯尼考胺进行定量.氯霉素、甲砜霉素、氟苯尼考在0.1~1 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5;氟苯尼考胺在0.5~5 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考察淡水鱼和鸡蛋2个基质,在0.1,0.2和1.0 μg/kg加标水平下,氯霉素、甲砜霉素、氟苯尼考的平均回收率在80.8%~107.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SRSD为1.3%~8.6%.氟苯尼考胺在0.5,1.0和5.0 µg/kg加标水平下,回收率在90.8%~102.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SRSD为1.6%~6.2%(n=6)o氯霉素、甲砜霉素、氟苯尼考的检出限为0.02 μg/kg,氟苯尼考胺的检出限为0.1 μg/kg.该方法操作简单、准确性、灵敏度、稳定性良好,适用于进行淡水鱼及鸡蛋品中氯霉素类化合物的检测.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鸡蛋淡水鱼氯霉素甲砜霉素氟苯尼考氟苯尼考胺

    微波消解-DRC-ICP-MS测定富硒农产品中硒

    蒋鑫顾蔚李银停郭慧...
    321-3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有效减少富硒农产品样品中硒元素在前处理过程中的损失、增加测定灵敏度、消除质谱法测定过程中的多原子离子干扰,研究建立一种微波消解-应用动态反应池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DRC-ICP-MS)检测富硒农产品中硒含量的检测方法.采用乙醇为增感剂,甲烷为反应气,通过优化甲烷流量、低质量截取(RPq)、乙醇体积分数,有效消除测试过程中的质谱干扰.结果表明,当以80Se为目标分析物,在甲烷反应气流量0.6 mL/min,RPq 0.5,乙醇体积分数4%条件下,方法检出限为0.002 mg/kg,其对香菇粉、孜然粉和茶叶3种国家标准物质中硒含量的测定的回收率介于91%~108%之间,测定值与标准值相吻合.实际样品测定结果显示,微波消解-DRC-ICP-MS法与原子荧光法的测定结果相比无显著差异,说明该方法在富硒农产品中硒含量的测定中有较好应用前景.

    富硒农产品微波消解动态反应池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米中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污染调查和风险分析

    刘单单苏嘉妮杨丹婷丁清龙...
    324-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调查湿米粉和湿粉条生产原料米中米酵菌酸和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的污染状况,并模拟湿米粉和湿粉条产品环境,对菌株的产毒特性进行研究.在广东省的湿米粉和湿粉条生产企业及小作坊,共采集大米、碎米等原料米158份,其中45份样品检出米酵菌酸,含量范围是0.838~8.260 μg/kg.筛选到5株具有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特征的可疑菌株,经产毒和分子生物学验证,确定均为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5株菌的米酵菌酸产生能力差异较大,菌株Y2的米酵菌酸产生能力明显高于其他菌株,而且很容易在湿米粉和湿粉条样品中产生米酵菌酸,并且样品中含有大米比只有淀粉产生更高浓度的米酵菌酸.结果表明,湿米粉和湿粉条的原料米中均有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和米酵菌酸污染的风险,需要加强对其生产过程中原料米的污染控制和风险监管.

    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米酵菌酸大米污染调查菌株鉴定

    安徽省"黄山毛峰茶""六安瓜片"入选国家首批地理标志保护工程项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安徽省知识产权局)
    329页

    市售韭菜中农药残留污染现状研究

    欧帅田秀秀郭昕马诚仁...
    330-3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韭菜,作为济宁地区优质蔬菜,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但其农药残留污染状况不明,文章研究了济宁市韭菜中农药残留污染现状,旨在为济宁市韭菜食用安全和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全面科学的依据.2023年10-11月从济宁8个县市区采集了 48份韭菜样品,基于QuEChERS前处理-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对39种农药进行了残留量检测,研究了济宁市市售韭菜中农药多残留污染状况.48份韭菜样品中有42份样品有农药检出,检出率84.5%;39种农药有13种农药检出,氟胺氰菊酯(62.50%)、二甲戊灵(56.25%)、溴氰菊酯(31.25%)、高效氯氟氰菊酯(27.08%)在韭菜样品中检出率最高;大部分农药残留量处于较低水平.济宁市韭菜中农药残留检出率较高,但残留较低,韭菜食用安全风险较低.

    韭菜农药残留QuEChERS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

    快检赋能食品安全"穿透式"监管检查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田世娟尹明李强杨欢...
    335-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食品快检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中有着重要地位和作用,是我国现阶段食品安全监管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之一.文章将快检引入食品安全检查工作,以期赋能"穿透式"监管,分别从国内目前现状、必要性、可行性、实施路径、收获及成效等方面加以阐述,旨在探讨通过快检赋能食品安全"穿透式"监管检查工作实践,建立一套符合实际和满足相关法规要求的快检检查制度,同时也是职业检查员队伍建设中职业素养和技能素质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

    食品快检"穿透式"监管检查食品安全对策及建议

    金蝉食用历史安全性人群调查

    魏琮王佳丽谢震刘根宇...
    338-3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黑蚱蝉(金蝉)的食用历史文献考证和食用历史安全性调查,探究金蝉的食用安全性.在陕西、山东、河北进行黑蚱蝉食用历史安全性调查,从抽样量6 000人调查问卷中实际收回有效问卷5 745份(占总样本量95.75%).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被调查人群食用金蝉者占比60.40%,其中男性比例(37.04%)明显高于女性(23.36%);青少年食用者比例较低,但随年龄增长,食用人口比例迅速上升;城镇环境长大的人群食用者与未曾食用者比例比较相近,但乡村环境长大人群食用者比例显著高于未曾食用者;不同地区人群在食用者比例、年限、食用量及食用方式等方面有所差异,多项Logit回归分析表明年龄、性别、成长环境等显著影响相关地区人群的金蝉食用概率.结果表明,无论短期或长期食用、食用量多少、部分虫体食用或全虫食用均安全无害,金蝉可作为安全食物资源被开发利用.

    黑蚱蝉食用历史安全性人群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