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食品工业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食品工业科技
北京一轻研究院
食品工业科技

北京一轻研究院

张铁鹰

半月刊

1002-0306

spgykjgj@163.com

010-87244116;87244117

100075

北京永外沙子口路70号

食品工业科技/Jour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Food Indust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创刊于1979年,国家轻工业联合会(原国家轻工业部)主管,北京市食品工业研究所主办。综合性科技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轻工行业优秀期刊,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的来源期刊,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全文收录,被美国CA收录。在中国食品行业具有权威性,代表着中国食品工业发展水平。内容:集市场分析,技术探讨于一身,市场分析包括:权威导航,行业观潮,法规前沿,安全视角,互动平台,展会风景线,企业先锋,资讯纵横等,文章以宏观分析为主,旨在为企业决策者了解市场,拓展思路提供帮助。技术探讨包括:研究与探讨,工艺技术,包装与机械,食品添加剂,食品安全,储运保鲜,分析检测,综述等,以新技术及实用技术为核心,启发企业技术人员思路,开发新产品。读者群:面向全国大中型食品企业,政府管理机构,食品及相关专业大专院校,综合性科技期刊覆盖食品各分支行业,不论对企业决策者,还是研发人员都能提供有益的帮助。是目前中国食品行业市场分析透彻,实用技术全面的综合性科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卤肉中36种兽药残留

    张飞王远马小宁张金磊...
    340-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立了卤肉中金刚烷胺、磺胺类、喹诺酮类及氯霉素类等 36种兽药残留的检测方法.卤肉样品通过乙腈-水溶液(V∶V=8∶2)提取,PRiME HLB固相萃取柱净化,配有电喷雾离子源(ESI±)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在正负离子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同时测定,基质匹配标准曲线定量.结果表明,所研究的 36种兽药在 0.5~20.0 ng/mL浓度范围内均呈良好线性关系(R2>0.999).本方法中 36种药物的检出限均为 0.10 μg/kg,定量限均为 0.33 μg/kg,在高中低 3个不同浓度(0.5,1.0和 5.0 μg/kg)36种兽药的添加回收率为70.8%~106.9%,相对标准偏差(RSD,n=6)0.2%~6.2%.该研究建立的方法操作简单、准确性高、回收率和重现性好,可同时对卤肉中的36种兽药残留进行测定.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卤肉PRiMEHLB固相萃取兽药残留

    两种包装材料结合真空贮藏对油炸脆枣货架期的预测

    杜雨桐陈恺承春平许铭强...
    349-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低温油炸脆枣贮藏过程中品质劣变规律,采用PET真空包装、PET真空+脱氧剂包装、铝箔真空包装、铝箔真空+脱氧剂四种包装方式,分析不同贮藏温度(25、35、45℃)下酸价和过氧化值的变化,结合Arrhenius公式建立低温油炸脆枣货架期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不同贮藏温度下四种包装方式的油炸脆枣的酸价、过氧化值呈上升趋势,25℃变化速率低.从包装效果来看,铝箔真空+脱氧剂包装方式油炸脆枣的氧化速率最低(酸价动力学模型K值=0.0131,过氧化值动力学模型K值=0.0147),预测货架期模型R2>0.90,拟合度良好,货架期预测值模型误差小于 10%.通过比较不同包装方式真空低温油炸脆枣的品质变化,铝箔真空+脱氧剂包装效果最佳,该包装方式下常温贮藏 60 d,酸价上升了 0.322 mg/g,过氧化值上升了 0.026 g/100 g,预测货架期达 180 d.

    油炸脆枣贮藏温度包装方式酸价过氧化值动力学模型货架期

    食用菌粉对猪肉肠冷藏过程中品质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冷坪蔚梅议文芦慧勤秦斐...
    356-3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添加天然食用菌粉对猪肉肠品质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本研究以猪肉肠作为研究对象,添加7种食用菌粉(香菇、杏鲍菇、平菇、姬松茸、猴头菇、鸡油菌)在 4℃冷藏条件下测定猪肉肠储藏 1、3、5、7、9 d后品质变化,并利用气质联用(GC-MS)技术对猪肉肠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添加食用菌的肉肠在食用品质方面整体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鸡油菌、香菇、姬松茸、猴头菇分别对pH、保水性、质构、流变影响显著(P<0.05);添加食用菌会降低猪肉肠的乳化能力,且随冷藏时间的延长会逐渐减弱;随冷藏时间的延长,添加食用菌都会使猪肉肠的硫代巴比妥酸值(TBARS)呈减小的趋势.醇类、醛类、酮类、酯类占比较大,也是对冷藏过程中猪肉肠风味影响较大的一部分物质.冷藏第9 d时,空白组检测出的挥发性物质种类少于所有处理组,猴头菇组检测到的醇类物质最多,相对含量为 70.69%,其次为香菇组和杏鲍菇组,检测到的醇类物质相对含量分别为 66.22%、64.23%;姬松茸组检测到的酮类物质和醛类物质相对含量最多且空白组最低;杏鲍菇组检测到的酯类物质相对含量最多.通过各项指标测定,食用菌有利于丰富猪肉肠的风味以及保质期的延长,可满足市场需求.

    食用菌猪肉肠品质特性挥发性风味物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

    不同包装方式对冷鲜鸡肉微生物菌群多样性的影响

    麦栩滔王文卓郑宇航刘芳...
    367-3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不同包装方式对冷鲜鸡肉贮藏期间菌群组成的影响,本文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分析了不同包装方式下的微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在4℃冷藏期间,MAP,VP和N2 包装能显著降低微生物数量和挥发性盐基氮含量.高通量测序表明冷鲜鸡肉贮藏初期菌种丰富度高,贮藏后期优势菌属逐渐演变为假单胞菌属、环丝菌属、不动杆菌属和希瓦氏菌属,说明它们能耐受较低的温度.与PP组相比,MAP组假单胞菌属和不动杆菌属的丰度分别降低 14.8%和 9.2%,而N2 组不动杆菌属和希瓦氏菌属的丰度分别降低 9.6%和 7.4%.VP组不动杆菌属、环丝菌属丰度下降 8%和 5.6%.不同包装方式对冷鲜鸡肉中的菌群影响较大,三种包装均能抑制不动杆菌属的生长,气调包装对假单胞菌属抑制效果较好,而充氮包装和真空包装对希瓦氏菌属和环丝菌属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本研究也为未来冷鲜鸡肉所采用的包装方式提供理论基础.

    冷鲜鸡气调包装充氮包装真空包装微生物多样性

    基于秀丽隐杆线虫模型的樱桃乙醇提取物抗衰老作用研究

    袁梦阙斐肖楚翔李钰...
    375-3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胶东地区常见的两种樱桃品种—红灯和黄蜜为研究对象,探究并比较了樱桃的抗衰老作用,为樱桃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对两种樱桃的果肉和果核分别进行醇溶提取并初步明确成分,以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为指标评价四种成分的抗氧化活性并探究其抑制β淀粉样蛋白(Aβ)聚集的能力.以秀丽隐杆线虫为模型,测定四种成分对其寿命、运动能力、生殖能力、瘫痪缓解能力的作用效果和抑制Aβ沉积情况.结果表明:两种樱桃果肉的抗氧化活性突出,样品浓度在 1 mg/mL时,黄蜜和红灯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80.88%和 83.19%,羟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 88.19%和 92.85%.果核相对较低,黄蜜和红灯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 20.76%和 44.93%,羟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 28.65%和 38.75%.四种样品均对Aβ表现出抑制作用,且在线虫实验中,与空白组相比,四种样品组的线虫寿命能够延长 2~4 d,增强其运动能力,对生殖能力无损害且降低线虫瘫痪率,减少Aβ沉积.综上,四种样品能够通过清除自由基,抑制Aβ的产生从而产生一定的抗衰老效果,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樱桃抗氧化β-淀粉样蛋白抗衰老秀丽线虫

    金花藏茶醇提物不同极性部位的多酚成分及体外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研究

    罗棵濒邓俊琳向卓亚朱柏雨...
    383-3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金花藏茶醇提物不同极性部位多酚成分及其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采用液-液萃取金花藏茶醇提物,得到乙酸乙酯层、正丁醇层和水层三个极性部位.采用福林酚法和AlCl3-乙酸钾比色法分别测量醇提物及三个极性部位的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醇提物及三个极性部位的主要多酚类单体含量,并采用DPPH、ABTS+自由基清除以及铁离子螯合三种方法比较各类部位的抗氧化作用,通过CCK8法检测不同极性部位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金花藏茶乙酸乙酯层含有的多酚和黄酮含量较其它不同极性部位最多,分别为 384.65 mg/g和 188.82 mg/g,以没食子酸(GA)、没食子儿茶素(GC)和表没食子儿茶素(EGC)为主要酚类成分.抗氧化活性试验显示,对照维生素E,不同极性部位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能力的大小为,维生素E>乙酸乙酯层>正丁醇层>醇提物>水层,各样品间差异显著(P<0.05);对照EDTA,不同极性部位均有一定的亚铁离子螯和能力,EDTA(IC50 为48.3 μg/mL)>乙酸乙酯层(332.4 μg/mL)>正丁醇(1332.0 μg/mL)>醇提物(1846.0 μg/mL)及水层(1952.0 μg/mL),除水相和醇提物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外,其他样品之间均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抗氧化综合能力排序为乙酸乙酯层>正丁醇层>醇提物>水层.各极性部位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均具有一定的增殖抑制作用,且作用均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其中乙酸乙酯层对HeLa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最强(IC50 为 111.6 μg/mL).相对其它各层分,乙酸乙酯层抗氧化活力及抑制HeLa细胞增殖能力均最强,这与其中多酚和黄酮含量最多有关.本研究为金花藏茶的抗氧化和抗肿瘤的健康功效提供了初步的科学依据.

    金花藏茶醇提物体外抗氧化活性体外抗肿瘤活性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的改善作用

    李杰张志旭
    390-39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和肠道菌群的影响.将C57BL/6雄性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肠炎模型组和EGCG处理组(50 mg/kg),每组 10只,连续灌胃给药 9 d.通过称取小鼠体质量,观察并记录小鼠大便黏稠度、大便出血情况,测量小鼠结肠长度和检测血清中炎症因子来评估EGCG对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症的改善作用;通过分析结肠病理形态、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量、肠道菌群多样性和肠道菌群结构来评估EGCG对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EGCG能够有效改善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体质量的下降、腹泻、便血、结肠缩短等不良反应;缓解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导致的全身性慢性炎症和肠道屏障损伤;改善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肠道菌群紊乱,恢复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提高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促进有益菌Akkermansia、Alistipes和Bacteroides的增殖并抑制有害菌Desulfovibrio、Escherichia-Shigella和Helicobacter的生长.因此,EGCG通过保护肠道屏障和调节肠道菌群紊乱,从而有效改善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症.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葡聚糖硫酸钠结肠炎肠道菌群

    林蛙油对雷公藤所致大鼠卵泡发育障碍的影响

    孙雪缘王玉何星瑶邸琳...
    398-4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林蛙油对卵泡发育障碍模型大鼠卵巢中的卵泡和磷脂酰肌醇受体 3-酪氨酸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卵蛋白激酶受体B(protein kinase B,Akt)的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筛选后的雌性WISTAR大鼠 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和林蛙油高、低剂量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每日灌胃雷公藤多苷溶液(40 mg/kg),阳性药组大鼠灌胃戊酸雌二醇溶液(0.1 mg/kg)和醋酸甲地孕酮溶液(0.8 mg/kg),林蛙油高、低剂量组大鼠分别灌胃林蛙油溶液(400、200 mg/kg).第 8周测定大鼠血清雌二醇(estradiol,E2)、孕酮(progesterone,P)、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促卵泡生成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和睾酮(testosterone,T)含量;摘取卵巢和子宫称量记录,计算器官指数;一侧卵巢做HE染色和TUNEL染色计算各级卵泡数量.另外一侧卵巢测定其中PI3K、AKT、人第 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TEN)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的mRNA相对表达量以及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B(phosphorylated protein kinase B,p-Akt)的蛋白含量.结果:大鼠卵泡发育障碍模型成功建立.与模型组大鼠相比,林蛙油高剂量组大鼠子宫湿重和子宫指数显著升高(P<0.05);林蛙油高、低剂量组大鼠发情周期显著缩短(P<0.05),次级卵泡数量显著升高(P<0.05),卵泡闭锁率显著降低(P<0.05),血清FSH含量显著减少(P<0.05)、T和E2含量显著升高(P<0.05),PI3K蛋白含量显著增多(P<0.05),Akt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提高(P<0.05),PTEN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减少(P<0.05);林蛙油高剂量组大鼠卵巢中mTOR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模型组大鼠(P<0.05).结论:林蛙油对雷公藤多苷所致大鼠卵泡发育障碍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林蛙油可以上调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卵泡发育障碍的大鼠卵泡的生长和发育.

    林蛙油卵泡发育障碍卵巢雷公藤多苷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

    余甘果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

    黄炳旗杨蘅晖王宏白卫东...
    407-4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余甘果(Phyllanthus emblica L.)最早记载于《太平御览》,历史悠久,常用作治疗胆道疾病、支气管炎、糖尿病等.现代研究表明,余甘果的生物活性成分有余甘多糖、单宁、酚酸、黄酮、木脂素等,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癌、护肝、降血糖等功效.目前,对余甘果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余甘多糖和余甘多酚方面,随着研究越来越深入,其提取技术也逐渐向绿色、经济、高效可循环的方向发展,使得余甘果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本文对余甘果生物活性成分的种类与组成、结构、提取技术和功效进行归纳与论述,为余甘果在食品和医药的研究和精深加工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余甘果活性成分提取技术功效研究进展

    缓解视疲劳功能的原料及其功效成分研究进展

    段昊闫文杰
    417-42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过度用眼、环境过于干燥或受其他因素干扰时,容易导致眼睛长时间调节屈光,引发视疲劳,其主要表现为:经常性出现视物模糊、眼部酸胀、干涩、流泪等眼部不适感.研究表明,补充适宜的物质有助于缓解视疲劳.目前,围绕视疲劳及眼部健康相关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缺乏系统总结.因此,本文综述了视疲劳产生的生理学机制,以国家特殊食品信息查询平台为数据检索工具,对已获批缓解视疲劳功能保健食品的原料及标志性成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统计、分类及分析,并对具有缓解视疲劳功能的功效成分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综述,以期为缓解视疲劳保健食品的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和启发.

    视疲劳保健食品原料机制功效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