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食品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食品科技
食品科技

王海清

月刊

1005-9989

shipinkj@vip.163.com

010-67913893;83557685;67914382-227

100053

北京市宣武区广内大街316号京粮大厦

食品科技/Journal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国内轻工类核心期刊,作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的来源之一,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目前,在食品行业中已成为发行量和影响力很大的专业性刊物,刊物内容涉及产业动态、食品研究与开发、食品化工、国外信息等,信息量大,内容新颖,时效性和实用性强,主要面向食品、农业、商检、科研、高等院校等领域中从事相关行业的广大读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老抽酱油储存期间关键气味物质分析及其风味特征的变化

    郭梦瑶王逍君孟琦宋焕禄...
    259-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阐明老抽酱油在不同储存期的关键气味化合物及其风味特征的变化,采用液液萃取与气相色谱-嗅闻-质谱(GC-O-MS)相结合提取并鉴定不同储存期老抽酱油中的挥发性气味化合物,并利用香味提取物稀释分析(AEDA)鉴定关键气味化合物.结果 表明:在老抽酱油样品中共检测到56种气味活性物质,其中FD因子>1024的化合物分别为2-甲基吡嗪、2,6-二甲基吡嗪、5-甲基-2(3H)-呋喃酮、2-乙酰基呋喃、2-乙酰基-5-甲基呋喃、1,4-丁内酯、5-甲基-2-呋喃甲醇、2-羟基-3-甲基-2-环戊烯酮、愈创木酚、麦芽酚和4-羟基-2,5-二甲基-3(2H)-呋喃酮(HDMF),其中,2,6-二甲基吡嗪、5-甲基-2(3H)-呋喃酮、2-羟基-3-甲基-2-环戊烯酮、麦芽酚和HDMF的香气活性值>1,对老抽酱油整体香气起主要贡献作用.感官评价结果表明,老抽酱油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烤香味和烟熏味的气味强度得分升高.该研究分析了老抽酱油的关键气味化合物以及在储存过程中气味特征变化,为老抽酱油相关风味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

    老抽酱油储存气相色谱-嗅闻-质谱香气提取物稀释分析香气活性值

    基于GC-MS、智鼻、智舌评价川味火锅调料的风味特征

    夏亚男赵赟王俊林李金桩...
    267-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发高品质川味火锅调料,基于GC-MS、电子鼻、电子舌技术探究4种川味火锅调料的关键风味化合物.结果 表明,4种川味火锅调料共检测到风味物质162种,其中醛酮类30种、萜烯类28种、醇类25种、酯类18种、酚类17种、酸类10种.名扬样品风味最浓郁.4种川味火锅调料的共有贡献成分有β-月桂烯、2,4-癸二烯醛、D-柠檬烯、柠檬醛、2-乙酰基吡咯、苯乙醇、乙酸苯乙酯7种.电子舌显示4种川味火锅调料中呈味最明显的是咸味,其次是鲜味,构成火锅调料的重要滋味.电子鼻结果显示萜烯类和无机硫化物、氮氧化物、甲基类、醇类和芳香族化合物对川味火锅调料的气味影响较大.海底捞、红99、红太阳3种样品在滋味上较相似,红99和名扬样品气味上有一定相似.

    川味火锅调料风味物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电子鼻电子舌

    不同阶段性返白过程正安白茶香气成分分析

    沈强张小琴刘晓霞刘忠英...
    276-2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不同时期正安白茶香气组分变化,以不同阶段性返白过程安吉白茶茶青(1芽1叶)制成的松针形正安白茶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苹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法鉴定香气组分,共检测出43种香气组分,共有香气成分31种,包括脂类衍生物13种、芳香族衍生物1种、萜烯类衍生物13种,其他4种.香气物质以白化期含量最高(P<0.05)的组分是1-戊烯-3-醇、1-辛烯-3-醇、3-甲基丁醛、2-甲基丁醛、庚醛、苯甲醇、苯乙醇、芳樟醇及其氧化物、桃金娘烯醇、香叶醇、乙酸芳樟酯、雪松醇、长叶烯、羽毛柏烯、α-雪松烯、2-甲基呋喃、2-戊基呋喃,以复绿后期含量最高(P<0.05)的组分是乙醛、正戊醛、辛醛、苯甲醛、苯乙醛、β-紫罗兰酮、法尼基丙酮、二氢猕猴桃内酯.白化期适宜制成松针形正安白茶,复绿后期可开发特殊香型茶叶,以提高正安白茶非白化期茶青资源利用率.

    正安白茶阶段性返白过程香气成分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一种基于荧光PCR法检测虹鳟鱼源性成分方法的建立

    吴佳辉林霖朱成杰余灏...
    283-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一种基于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鉴别虹鳟鱼的检测方法.方法:以细胞色素C氧化酶I为目的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通过测试引物特异性和模拟检测虹鳟鱼与三文鱼鱼肉混合物验证该体系的检测效果.结果:该虹鳟鱼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体系具有很好的特异性及灵敏性,可特异性地检测出含1%(w/w)虹鳟鱼的DNA存在.说明该体系抗三文鱼的干扰性强,可在1h内稳定地检测出虹鳟鱼源性成分.结论:该方法检测效果好、时间短、成本低,可为监管部门解决市场中虹鳟鱼源性成分的监管问题提供技术手段.

    虹鳟PCR细胞色素C氧化酶I

    贵长猕猴桃皮HPLC指纹图谱及抗氧化谱效关系研究

    徐菁刘会琴刘晓燕
    288-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贵长猕猴桃皮HPLC指纹图谱与抗氧化活性的关系.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10批不同来源地贵长猕猴桃皮的指纹图谱,采用SPSS 13.0进行样品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并通过DPPH和ABTS法测定其抗氧化活性,以EC50与共有峰峰面积数据为基础,应用皮尔逊相关分析法和逐步回归分析法研究谱效关系.结果:建立了10批贵长猕猴桃皮HPLC指纹图谱,确定了14个共有峰,相似度均>0.90.采用对照品比对方法指认了其中6个峰:2号峰没食子酸,5号峰原儿茶酸,9号峰表儿茶素,10号峰二氢槲皮素,11号峰4-香豆酸,12号峰落新妇苷,样本可聚为3类.皮尔逊相关分析与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5号峰(原儿茶酸)和9号峰(表儿茶素)峰面积变化与贵长猕猴桃皮抗氧化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对其抗氧化活性贡献度较大.结论:贵长猕猴桃皮具有较高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抗氧化活性的物质基础初步确定为贵长猕猴桃皮开发利用、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贵长猕猴桃皮指纹图谱抗氧化活性皮尔逊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

    油脂中抗氧化剂BHT的电化学检测

    李晓倩
    297-3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合成了Fe3O4@Pt纳米复合材料,并在此基础上采用交联法制备了Fe3O4@Pt/GCE传感器,并对油脂中抗氧化剂BHT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发现,Fe3O4@Pt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且Fe3O4能与Pt发挥良好的协同作用,显著提高电极灵敏度.用Fe3O4@Pt/GCE传感器对BHT含量进行分析,BHT浓度与其峰电流在0.5~35 μg/mL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0.6085X-0.068(X代表BHT浓度),R2=0.9971,检出限(S/N=3)为0.214 μg/mL,加标回收率为95.48%~103%,精密度较高,且该传感器再生良好.该方法简单、方便、快捷,可用于油脂中BHT的定量分析.

    二丁基羟基甲苯(BHT)纳米复合材料电化学检测

    基于高通量测序分析不同品种柠檬NFC果汁的微生物多样性

    杜慧慧汪开拓王富敏邱铃岚...
    302-3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柠檬非浓缩还原汁(Not From Concentrate,NFC)中微生物多样性,为柠檬NFC灭菌工艺优化提供理论数据.方法:采集不同品种柠檬NFC,利用H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不同柠檬NFC样品中细菌和真菌多样性差异.结果:通过高通量测序共获得147231条有效16S rDNA序列和113238条有效ITS序列,获得可分类操作单元(OTUs)为97条和74条.在属水平上优势细菌主要有醋酸杆菌属(Acetobacter)和葡糖杆菌属(Gluconobacter).在属水平上优势真菌主要为双胞菌属(Cystofilobasidium)和假丝酵母属(Candida).结论:2种NFC细菌群落组成较真菌群落组成复杂,但细菌多样性和真菌多样性差异较小.

    柠檬非浓缩还原汁微生物多样性高通量测序灭菌工艺

    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淀粉及其制品中米酵菌酸的含量

    康翠欣毛燕妮何艳朱静璇...
    308-3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立了淀粉及其制品中米酵菌酸的固相革取-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SPE-HPLC-DAD)分析方法.以氨水-甲醇为提取液,以P-SAX固相萃取柱为净化柱,甲醇-0.1%甲酸水溶液(80∶20,v/v)为流动相,经Topsil C18(4.6 mm×250 mm,5 μm)色谱柱分离,在271 nm波长处对米酵菌酸进行检测,用外标法定量.结果 表明,该方法在0.02~20 μg/mL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8,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6.5%~105.1%,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对淀粉及其制品的质量安全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效液相色谱米酵菌酸淀粉及其制品

    HPLC-MS/MS法测定植物油中氟吡甲禾灵和高效氟吡甲禾灵

    何攀刘博李枣枣闫冬阁...
    313-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立了一种利用固相萃取-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植物油中氟吡甲禾灵和高效氟吡甲禾灵的方法.试样用乙腈提取,提取液经PSA/Silic复合填料固相革取柱净化,使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监测的特征离子对为376/316和376/288,根据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及特征离子对定性,外标法定量.此方法在0.010~0.500 μg/mL的相关系数为0.9999,在0.010、0.10 μg/mL和0.50 μg/nnL添加水平的回收率为86.3%~108.2%,响应值相对标准偏差为2.05%~2.72%(n=6),方法检出限为0.0012mg/kg.该方法简单、准确、灵敏度高,适合于植物油中氟吡甲禾灵和高效氟呲甲禾灵的检测.

    氟吡甲禾灵高效氟吡甲禾灵固相萃取植物油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多壁碳纳米管磁性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茶叶中的8种农药残留

    吴静娜杨秀娟李乾坤吕丽兰...
    318-3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立了磁性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茶叶中8种农药的检测方法,利用乙腈对样品进行提取,使用磁性吸附剂MWCNTs-Fe3O4富集和净化茶叶初提液中的农药,气相色谱-质谱定量检测.对影响磁性固相萃取的条件进行了优化,主要包括萃取剂、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洗脱剂、洗脱时间等.结果 表明,8种农药在各自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1,方法检出限为0.004~0.010 mg/kg,定量限为0.008~0.020 mg/kg.在0.02、0.05 mg/kg和0.10 mg/kg 3个添加水平下,8种农药平均回收率为72.1%~106.4%,相对标准偏差为3.1%~6.2%.该方法处理过程简便、快速、高效、准确,能够满足茶叶中多种农药残留的检测.

    多壁碳纳米管磁性固相萃取茶叶农药残留气相色谱-质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