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食品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食品科学
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
食品科学

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

孙勇

半月刊

1002-6630

chnfood@chnfood.cn

010-83155446/47/48/49/50

100050

北京市西城区禄长街头条4号

食品科学/Journal Food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作为中央级专业刊物,面向食品行业科研人员、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生产管理人员,全面集中地反映了我国食品科学各专业领域的科研与实践活动,客观地展示了国内外食品行业的学术现状,代表了我国食品科技发展的整体水平,成为国内食品工程技术人员发表最新科研成果的聚集地和国内外食品科技信息的聚焦点,其专业文献的纪录意义体现了食品行业一流科技期刊的标志作用,因而受到国内外同行的推崇,成为科技引文的著名引擎库和论文统计源期刊,被引用率在业内同类期刊中居前列。并从1982年起成为美国权威的《化学文摘》最早摘登的中国食品科技刊物;1992年被国家科委选定为食品行业的核心期刊;1995年又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国家教委研究生工作室选定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近年来先后被《中国期刊网》等权威数据库全文或重点收录。目前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惟一收录的食品行业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酿造用米曲霉菌种选育的研究进展

    范梦雪王璐瑶陈卫卫王新杰...
    346-3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米曲霉是酿造食品行业广泛使用的一种生产菌种,其发酵特性直接关系到终端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因此,选育优良的米曲霉菌种尤为重要.本文对米曲霉菌种选育改良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从自然选育、物理诱变、化学诱变、原生质体融合、复合诱变、基因工程育种等技术层面归纳分析国内外研究进展,以期为研究同行拓展思路,并为米曲霉菌种的生产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米曲霉选育诱变育种基因工程酿造食品

    无细胞生物传感器及其在食品与生物检测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王佳佳王鑫庞晓旭黄昆仑...
    355-3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无细胞生物传感器是一类基于无细胞系统设计的微量物质检测工具,解决了早期活细胞生物传感器无法检测有毒物质、响应时间长、受活细胞控制、操作不便等问题.近年来,无细胞生物传感器以其检测范围广、响应速度快、灵敏度高和便携性好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按照构建无细胞传感器平台进行分类,并对不同类型无细胞传感器的构建和特点进行综述,进一步介绍其在金属离子、农药与兽药残留等领域检测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无细胞生物传感器检测应用灵敏度便携性液相/纸基生物传感器

    不同哺乳动物乳的营养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魏黎阳张九凯陈颖
    365-3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乳中富含多种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对机体的生长发育及免疫功能具有重要作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高频消费品.随着不同哺乳动物乳的活性组分及其营养功能被逐渐解析,骆驼乳、驴乳、马乳、羊乳等特色乳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本文总结并比较了不同哺乳动物来源(牛、羊、马、驴、骆驼)乳中的主要营养成分组成及含量,并对不同乳的生物活性功能进行阐述,为各类型乳制品的进一步开发应用和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哺乳动物营养成分差异比较生物活性

    调味品减盐增鲜的研究进展

    于海燕刘新广李永田怀香...
    375-382页
    查看更多>>摘要:调味品是食品调味过程中的必需品,同时也是人体摄入盐分的主要来源.盐摄入过多会带来健康隐患,但减盐会降低食品的咸味和鲜味,从而降低食品品质.本文综述在减盐同时保证咸味、鲜味及其协调性的技术手段.减盐技术包含减少钠盐添加量、非钠盐替代物及增强咸味感知等方法,增鲜技术包含添加酵母抽提物、鲜味肽及鲜味氨基酸和肽的衍生物等方法.此外,乳酸菌、美拉德反应中间体、增味剂、呈味肽等的应用亦可达到减盐增鲜的双重效果.减盐增鲜技术的应用能够促进调味品行业的发展,但这些技术尚存在基础研究不足、实际应用较少、应用范围较窄、生产成本高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是当前所面临的主要困难.本文详细阐述调味品减盐增鲜技术的基本原理、特点、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等,提出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以期为调味品的减盐增鲜研究提供参考.

    调味品减盐增鲜应用技术增强感知

    基于"微生物-肠-脑"轴的肠道菌群参与抑郁症相关研究进展

    徐珒昭马岩石王丹萍张旭研...
    383-391页
    查看更多>>摘要:抑郁症是现代社会较为普遍的精神障碍类疾病之一.抑郁症不仅严重危害人们的生活质量,还因为其高自杀率及致残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负担.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在抑郁症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肠-脑通信功能紊乱可能是抑郁症的重要病理机制,"微生物-肠-脑"轴是肠道菌群参与的肠道和大脑双向信息交流的通道.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抑郁症个体菌群特征和肠道菌群与抑郁症发病关系的探索方面,提示维护健康的肠道菌群可能是抑郁症预防和治疗的新思路.本文对相关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期从"微生物-肠-脑"轴角度为抗抑郁活性物质作用机理研究提供深入解释,也为益生菌在新的抑郁症治疗手段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与借鉴.

    抑郁症"微生物-肠-脑"轴肠道菌群益生菌精神障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