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食品研究与开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食品研究与开发
食品研究与开发

赵丽

半月刊

1005-6521

tjfood@vip.163.com

022-59525671

301609

天津市静海经济开发区(天宇园)科技大道9号

食品研究与开发/Journal Foo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食品研究与开发》是由天津市食品研究所和天津市食品工业生产力促进中心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食品专业科技期刊,于1980年创刊,现为月刊。采用国际流行开本大16开,共12个印张(192页)。其专业突出,内容丰富,印刷精美,是一本既有基础理论研究,又包括实用技术的刊物。本刊已被“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知名媒体收录,并被北京大学图书馆列入“中文核心期刊”。主要栏目有:基础研究、应用技术、检测分析、生物工程、营养保健、贮藏保鲜、质量安全、专题论述和食品机械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罗非鱼酶解液酵母发酵脱腥工艺及其挥发性成分的研究

    李亚会周伟李积华龚霄...
    66-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罗非鱼酶解液营养价值丰富,但具有一定的腥异味,该研究旨在通过酵母发酵脱腥工艺来改善风味,从而提升罗非鱼的附加值.以腥味值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对发酵脱腥工艺进行优化,得到最佳条件为:酵母添加量7 g/L,发醇时间1.5 h、发酵温度30℃.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er,GC-MS)技术探究罗非鱼酶解液脱腥前后的挥发性风味成分,结果显示罗非鱼酶解液主要包括醛类、醇类、酮类及含氮化合物等挥发性物质,经过发酵脱腥后,其醛类、酮类等主要挥发性风味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均减少,醇类物质含量增加.罗非鱼酶解液的挥发性成分种类复杂,经过酵母脱腥处理后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其挥发性物质,且对其生物活性影响较小.

    罗非鱼酶解液发酵脱腥正交试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挥发性成分

    熟地黄对视网膜损伤小鼠的影响

    李丽维王玥周王谊王艳华...
    72-7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光损伤小鼠模型,分别用熟地黄水提醇沉提取物和熟地黄水提取物对模型小鼠进行干预,探讨熟地黄对视疲劳的缓解作用.将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熟地黄水提醇沉提取物低剂量组(360 mg/kg)、高剂量组(450 mg/kg)、熟地黄水提取物组(690 mg/kg),共5组,每组6只,对小鼠连续干预8周,再给予光强为(9000±500)Lux进行照射(7 d),光照结束后用采集晶状体及肝脏进行晶状体抗氧化能力、肝脏抗氧化能力检测.结果表明,通过比较晶状体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和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指标发现,模型组GSH-Px与T-AOC活力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熟地黄水提醇沉提取物和熟地黄水提取物组GSH-Px与T-AOC活力均明显高于模型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熟地黄水提醇沉提取物的抗氧化效果随着剂量的升高而升高.从肝脏抗氧化指标结果上看,与模型组比较,熟地黄水提醇沉提取物和熟地黄水提取物均能显著降低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GSH-Px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表明熟地黄提取物对光损伤小鼠晶状体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可对视疲劳起到缓解作用.

    熟地黄视疲劳光损伤晶状体抗氧化

    一种波杂饮料的工艺研发

    张慧娟段雅文隋妙王静...
    77-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波杂是一种以谷物为原料经传统发酵而成的民族特色发酵饮品.以大米粉、小米粉、玉米粉为原料,以酵母菌、乳酸菌作为发酵剂进行发酵生产,考察不同发酵时间下波杂的pH值、总酸、总糖、灰分、蛋白质、固形物含量、酒精度和黏度变化,最终根据感官评价评选出最优发酵时间.试验结果表明,发酵时间为48 h时口感最好,特有的发酵酒风味更醇厚,在此条件下,波杂pH值为4.0,总酸含量为2.8 g/L,总糖含量为3.4 g/L,灰分含量为2.0 g/L,固形物含量为2.5%,酒精度为1%vol,黏度为39 cP.

    波杂时间发酵工艺营养品质

    聚能超声-醇盐双水相耦合提取藜麦总黄酮

    邹维崔恩浩丁岗芯石峰...
    83-89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将杆式超声变幅器浸入正丙醇-氯化钠双水相提取体系内,建立一种新型聚能超声-双水相集成提取方法,应用于藜麦总黄酮的提取,研究聚能超声辅助提取条件,采用响应面优化方法获得总黄酮得率和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模型,发现醇水体积比是影响提取的显著因素,超声时间、液固比和醇水比3个因素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交互作用,优化获得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时间26 min、液固比28:1(mL/g)、醇水体积比0.9:1,在最佳条件下,藜麦总黄酮得率为0.361%.

    藜麦总黄酮聚能超声辅助提取正丙醇-氯化钠双水相响应面优化

    苦瓜籽多肽K提取工艺优化研究

    冯诚诚苏健琚茜茜黄玉辉...
    90-94页
    查看更多>>摘要:苦瓜籽多肽K能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具有显著的降糖效果.为提高苦瓜籽中多肽K的提取率,选育出多肽K含量较高的苦瓜籽品种,以5个品种的苦瓜籽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优化碱提酸沉法提取苦瓜籽中多肽K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苦瓜籽中多肽K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0(g/mL)、碱液pH 9.5、提取时间60 min、提取温度50℃、酸沉pH 3.0.不同品种苦瓜籽的多肽K含量差异显著,筛选出2个含量相对较高的品种,分别是桂农科9号苦瓜籽和绿水果苦瓜籽.其中桂农科9号苦瓜籽的多肽K含量最高,为2.06 mg/g,经碱提酸沉工艺优化提取后多肽K提取率为0.18 mg/g.

    苦瓜籽品种降糖多肽K碱提酸沉法

    响应面优化香橼饮料工艺的研究

    牛林王正云殷玲唐鹏...
    95-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江苏靖江香橼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优化柠檬酸钠、甜菊糖、白砂糖、黄原胶对饮料感官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柠檬酸钠为0.08%、甜菊糖为0.06%、白砂糖为5%、黄原胶为0.04%时,饮料感官评分最高,品质最佳.通过均质、杀菌(在95℃下保持5 min)等工艺可获得口感纯正的香橼饮料.

    香橼响应面香橼饮料加工工艺

    低温真空油炸山药脆片的工艺研究

    王文成高惠安郑守斌张桂云...
    101-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比不同油炸方式制作山药片,探究低温真空油炸山药脆片的优点及最佳生产工艺.以感官评价、含油率为考核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方法对工艺进行优化,并通过色差仪和扫描电镜做色度及微观结构的观察.试验表明真空低温油炸山药脆片在色泽及含油率明显低于普通油炸方法,其最佳加工工艺为切片厚度6 mm,汽蒸5 min,油炸温度为95℃,油炸时间5 min 40 s,脱油时间为3 min 43 s.

    山药扫描电镜色差感官评价含油率

    青海菜籽油精炼工艺优化

    王兴瑞陈昀昀韩玉泽王进英...
    107-111,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别以活性炭/活性白土和氢氧化钠作为脱色剂和脱酸剂,研究菜籽毛油的脱色和脱酸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得出最优脱色工艺条件为:温度90℃,时间25 min,吸附剂质量比2:2.此时菜籽油吸光度(0.192)较低,脱色率达到70%.最优脱酸工艺条件为:温度70℃,时间40 min,碱液浓度20%.脱酸后的菜籽油酸价(0.4158 mg/g)较低,脱酸率达到78%.脱色和脱酸试验结果表明此精炼工艺可以较好地改善菜籽油的品质,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菜籽油脱色脱酸工艺优化

    天麻苦瓜绿茶复合饮料配方工艺优化

    朱苗田奇王锡念冯绍彪...
    112-116,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天麻、苦瓜、绿茶为原料,研制一种复合饮料.利用单因素分析和正交试验,以感官评分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评价指标,研制天麻苦瓜绿茶复合饮料的最优配方.结果表明,天麻苦瓜绿茶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方为:天麻浸提液15%、苦瓜浸提液18%、绿茶浸提液33%,木糖醇7.5%,柠檬酸0.04%.所得产品感官评分为84.67,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7.93%.

    天麻苦瓜绿茶复合饮料木糖醇工艺

    芦柑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陈建福彭敏
    117-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得到芦柑叶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利用响应面法对芦柑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测定芦柑叶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根据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以芦柑叶总黄酮为响应值,选取液料比、乙醇浓度、超声温度和超声时间进行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试验,建立二次回归方程模型,并利用总黄酮对·OH和DPPH·的清除作用来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38:1(mL/g)、乙醇浓度74%、超声温度71℃和超声时间26 min,在该条件下进行3次重复试验,得到总黄酮的平均提取率为(53.19±0.28)mg/g,与预测值的相对误差为0.6%,说明该二次回归方程模型具有一定的准确性与可靠性.芦柑叶总黄酮对·OH和DPPH·的清除试验表明,芦柑叶总黄酮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与·OH和DPPH·的清除率之间存在量效关系,其对·OH和DPPH·清除率的IC50分别为146.41 mg/L和66.56 mg/L,说明芦柑叶总黄酮是一种潜在的天然抗氧化剂.

    芦柑叶总黄酮提取优化抗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