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曹奎

月刊

1672-3600

sqsysk@126.com

0370-2586863、2586865

476000

河南省商丘市平原路55号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hangqiu Normal University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温暖现实主义的叙事路径分析——以《八角笼中》为例

    李静王一丽
    5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几年,温暖现实主义成为影视作品的主流创作理念。《我不是药神》《八角笼中》等温暖现实主义作品相继出现,受到大众好评。电影《八角笼中》以四川格斗孤儿事件为原型,以温暖现实主义的笔触描述了一群农村贫困留守儿童欲通过格斗寻找命运牢笼出口的故事,带领观众冷静且温情地凝视和反思影片中孩子们的生存困境及其映射的社会问题。《八角笼中》对同类题材电影叙事空间的开拓及其融合类型的叙事策略丰富了当下现实主义电影的创作方法,建构了有效的公共场域对话空间,取得良好的传播和社会效果。

    温暖现实主义融合类型叙事空间公共场域

    邾立国及其相关史事考论

    李爱玲
    56-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春秋时期霸权迭兴,周王地位尴尬,王权受到前所未有之威胁。王权衰微问题成为历代学者的关注点,周王所具有的"权"与"威"常被忽视。通过对"邾"立国相关问题再度考察,认为邾受封为附庸当在周公征东夷胜利之后,"有功"是受封的主要原因,"继香火"仅为"有功"之下的产物。邾之爵封当在鲁庄公十三年至十五年,"王命"是其成功晋升的关键,而"王命"的获得以邾和霸主齐皆具备相应的政治条件为前提。邾的成功立国,既展现了册封权为周王独有,又反映了王权与霸权依存和制约的关系,同时揭示了周王在政权结构中仍有一定的地位与作用。

    春秋周王权立国霸主

    宋万弑君考

    舒笛
    62-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春秋宋国大夫南宫长万弑宋闵公,并非如《公羊传》《史记》等所载宋万受到闵公言语性羞辱时不忍一朝之忿而弑君,而是如《左传》《春秋事语》所记宋万受辱后有所隐忍并预谋政变。宋万政变策划周全、目标明确、执行果决、效率较高。宋万政变具有宋万渴望无上权力及报复当初侮辱等主观动机和闵公不得人心、其他政敌各有缺陷、宋万握有一定军权、宋万自身素质较高等客观条件,但也有导致其功败垂成的不利因素。宋国大夫华督弑宋殇公与宋万政变同为宋卿弑君却成败殊异,这值得反思。

    春秋宋国南宫长万宋闵公弑君

    西汉名臣韩安国籍贯新考

    李斯陈晓东
    70-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关于西汉名臣韩安国的籍贯,史籍记载甚少,仅见"梁成安人也"等寥寥数语。西汉颍川、陈留两郡均辖有"成安"县,后世不察,歧义纷纭。结合传世文献和出土简牍分析,特别是《二年律令》所反映的汉初津关制度,可以考定韩安国籍贯应为陈留郡成安县(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而非颍川郡成安县(今河南省汝州市)。

    韩安国籍贯颍川郡陈留郡《二年律令》

    国际私法全球治理发凡

    王晓宇
    76-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际法需要放在世界历史的洪流中才能寻得其生成的渊薮,探寻其进化的规律并叩问其未来的发展。作为与国际民商事秩序同构的国际私法自其诞生之日起便履行着跨国民商事活动的全球治理功能,推动构建着跨国民商事秩序的规范期望一致性。生存其间的个体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和日益的一体化,其法律属性的世界维度也愈益彰显和强势,冲突法的实质正义必被召唤和要求实现。作为法律适用底层逻辑的相互承认在为法律适用提供合法性的同时,也在欧盟一体化层面行使着治理功能。契约自治充分体现了私人权威的立法和司法功能,见证和构成着国际民商事法律系统的创生演化。在国际斗争日益严峻的今天,中国需要辩证借势全球化,发挥好国际私法的治理功能,打造以"一带一路"为代表的区域一体化,为全球治理烙上中国印。

    世界历史性个人全球治理实质正义相互承认"一带一路"

    专利局的专利信息传播责任:理论基础、实践运作及困境化解

    金松
    85-9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我国专利信息传播的实践运作进行研究,可以发现,我国专利局存在专利信息传播动力阙如、与产业需求耦合度低、人才匮乏等问题。要做好专利信息传播,应明确专利局是专利信息传播的首要主体,这是专利契约论的必然要求。从着力将我国专利局转型为专利信息的积极传播者、加强专利信息传播与产业需求的耦合度、大力培养专利信息人才、寻求专利局与商业性专利信息服务机构协同发展4个方面,破解我国专利信息传播利用的困境,实现专利信息传播的良性互动和体系化构建,将专利信息真正转化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动力。

    专利信息专利局专利契约论传播

    陶行知乡村幼稚教育思想赋能乡村学前教育探赜——基于幼小衔接政策的思考

    宋红丽郑国
    92-98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学前教育在中国教育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关键意义。陶行知作为近代中国乡村幼儿教育的先锋,在20世纪20至30年代深刻预见乡村学前教育的潜力及其面临的挑战,并通过实践操作,形成一套覆盖教育目标、课程设计、师资培养及家园共育等方面完整的教育改革思想。基于陶行知乡村幼儿教育的理论框架和幼小衔接政策,旨在为我国乡村学前教育面临的一系列挑战提供改革方向,包括融合教育目标、应对课程"小学化"趋势、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家园沟通机制等措施,为乡村学前教育的质量提升和可持续发展构建新路径。

    陶行知乡村幼稚教育思想乡村学前教育乡土化小学化

    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体系建设与效能提升研究

    王红伟
    99-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系统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体系有利于全面提升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综合提升新时代高校治理效能。新时代高校育人效能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育人体系建设的历史经验,探究阻滞高校"三全育人"体系建设的现实因素,从夯实育人根基、精致育人细节、拓展育人路径等方面多维着力,强化协同共育,创新体制机制,从而切实提升新时代高校育人效能。

    "三全育人"新时代高校体系建设效能提升

    通识教育的"通"与"识"及其特征研究

    季体清朱景坤
    104-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今时代,我国学者仍未对"通""识"的定义达成一致看法,通识教育仍然面临着由于"通""识"模糊不清带来的发展困境。随着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提出,通识教育必须以培养"全人"为目标,强化文化联通、理论与实践沟通,以实现学生视野的融通;要重视广博性与基础性知识、注重人文性与科学性知识、囊括国际性与民族性知识,重新审视通识教育的现代特征。

    通识教育渊源通识素养"通""识"现代特征

    作品选

    封2,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