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生态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生态科学
生态科学

段舜山 彭少麟

双月刊

1008-8873

ecosci@jnu.edu.cn

020-85228257

510632

广州暨南大学水生态科学研究所

生态科学/Journal Ecological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广东省科协主管、广东省生态学会主办的中、高级的生态科学的学术刊物。《生态科学》杂志社设在广州市连新路171号广东省科协机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垂向层化对海洋生物生产和碳沉降影响的模型研究

    张黄琛谭烨辉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受到太阳辐射和淡水输入等影响,海洋的次表层和表层将形成温度跃层和盐度跃层.温度和盐度跃层的存在将使得海洋在不同深度上形成明显的层化现象,阻碍上下层水体间的物质交换.为了研究这种不同深度上的层化现象对海洋生态系统垂向结构的影响,使用了一个简化的一维营养盐-浮游植物-碎屑的模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表层还是次表层的层化,都会显著地抑制层化区域以下水层营养盐的向上输运,导致层化区以上水层内营养盐浓度的降低.同时,层化区域以上水体浮游植物生物量显著降低,次表层浮游植物生物量最大值层(DCM 层)变薄,导致真光层内生物生产力降低;而真光层向深海的碳输出通量也同时降低.层化区域越厚、层化越强,真光层内生物生产越受抑制,碳输出通量越低.相比于表层层化,次表层层化的存在则进一步导致DCM层深度加深,并显著降低DCM层的浓度,使得次表层层化造成的真光层内生物生产力和向深海碳沉降降低得更多.研究证明了在全球气候变化造成海洋增温和冰川融化、极端降雨事件增多造成局部海域表层盐度降低的背景下,海洋垂向层化的增强将对海洋生态系统和全球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海洋层化DCM层生物生产力碳沉降通量模型

    基于整合生物标志物法评价十溴联苯醚对紫红笛鲷肝脏的氧化胁迫效应

    张喆陈海刚田斐张林宝...
    1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不同浓度十溴联苯醚(decabromodiphenyl ether,BDE209)对紫红笛鲷肝脏抗氧化酶和药物代谢酶的影响,并采用整合生物标志物法综合评价BDE209 对紫红笛鲷肝脏的氧化胁迫效应.结果表明:BDE209 胁迫 3-7 d,紫红笛鲷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活性显著升高,但并未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胁迫 30 d时,上述酶活性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BDE209 胁迫下,紫红笛鲷肝脏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P450)含量先降低后升高,而细胞色素b5(cytochrome b5,b5)含量则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上述结果表明BDE209 可能引起了紫红笛鲷肝脏细胞发生氧化应激反应.BDE209 胁迫第 7 d时,IBR值最大.各实验组IBR均高于对照组,且随着BDE209 浓度的升高,IBR值逐渐增大.与其他指标相比,POD活性、P450 和b5 含量可作为BDE209 胁迫的潜在生物标志物,IBR方法可被应用于评价环境浓度BDE209 对紫红笛鲷胁迫的毒性效应,对于综合评价BDE209 对生物体的生态毒理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十溴联苯醚紫红笛鲷整合生物标志物抗氧化酶

    桐花树幼苗光合和呼吸代谢对水淹胁迫的响应

    马晓宇李昌达王友绍赵艳...
    20-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树林是热带和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特有的木本植物群落,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学意义与社会经济价值.通过人工潮汐系统(0 h、6 h、12 h、18 h),研究桐花树光合和呼吸代谢对水淹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水淹胁迫显著降低了桐花树 Fv/Fm,此外随着水淹时间的延长,各处理组 Yield 尽管未见显著性差异,但呈现下降的趋势.水淹胁迫同样会导致桐花树根系ATP含量下降.TCA呼吸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水淹胁迫显著降低了桐花树根系TCA呼吸速率,琥珀酸脱氢酶(SDH)、苹果酸脱氢酶(MDH)的活性在水淹胁迫下同样受到抑制.此外,水淹胁迫明显增加了桐花树乙醇脱氢酶(ADH)、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且在水淹 18h达到最大值.研究表明,尽管无氧呼吸可一定程度上缓解水淹胁迫所导致的产能匮乏,但过度水淹会直接扰乱其正常的光合作用及其ATP产能效率.

    红树林桐花树水淹无氧呼吸TCA呼吸

    绿洲城镇化和退耕还草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以武威市为例

    崔博亮王沛陈克龙安彦明...
    26-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武威绿洲为研究区,利用 2010-2018年土地利用数据,借助价值当量因子法,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模型和敏感性指数分析等方法,探究了退耕还草和城镇化背景下绿洲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未利用地和草地是武威绿洲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研究期草地、城镇建设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增加,耕地、园地、林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土地利用主要呈现出耕地、林地和园地转为草地、城镇及工业建设用地的变化特征.(2)2010-2018年武威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降低,除草地和水域增加,其余地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均减少.其中,林地和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占比最高,两者占比达 71%以上,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主要贡献者,耕地和林地面积变化是武威绿洲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减少的主要原因.(3)2010-2018年武威绿洲生态效益总体偏低,退耕还草政策实施和城镇化建设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影响明显.未利用地和水域生态系统保护利用前景广阔,需进一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持续开展荒漠化治理和未利用地生态修复保护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保护协调可持续发展.

    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武威绿洲

    残塬沟壑区苹果园生态服务功能综合评价研究

    台辉秦富仓张茂林李龙...
    36-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评价黄土高原残塬沟壑区典型林果经济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综合服务状况,以陕西省永寿县苹果园为研究对象,采用专家咨询、频度分析等方法构建了包含涵养水源、抗侵蚀性等 10 个方面 17 个生态服务指标评价体系,并应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法构建生态系统服务综合评价模型,对苹果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综合评价.评价可得,生态功能、生活功能和生产功能权重分别为 0.6753、0.0715、0.2532,生态功能和生产功能是影响果园生态系统服务状况的关键因素.度隶属度评价矩阵表明,林田灌水量、土壤侵蚀强度、Shannon-Wiener指数和苹果产是影响果园生态功能服务状况主要影响因子.残塬沟壑区苹果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综合评价指数 0.5535,评价结果为Ⅲ等级.主要原因是人为干扰所致,导致林田施肥量过高,不合理经营导致土壤养分较低,根系土壤层含水率低,林分结构单一负离子浓度较低,导致了隶属度评价值较低.研究结果为残塬沟壑区林果经济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价和可持续利用提供数据支持.

    生态服务功能AHP模糊度综合评价法残塬沟壑区苹果

    黄土高原不同生态地理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变化与驱动力分析

    陈鹏飞王金颖诸云强
    43-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支撑黄土高原精准生态恢复工程建设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政策制定,围绕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工程后,经济建设、生态工程及气候变化耦合影响下不同生态地理区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变化与驱动力展开研究.为实现此目的,首先收集了长时间序列(2000-2015)土地利用、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气象等数据,采用趋势分析等手段,研究了黄土高原各生态地理区净初级生产力的变化规律;然后采用土地转移矩阵分析、相关分析等手段,分析了导致各地理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变化的驱动力.结果表明,黄土高原不同生态地理区的气候变化、生态工程建设有别,从而导致净初级生产力变化趋势不同;大多生态地理区的净初级生产力主要受气候变化影响,少量地理区的净初级生产力受气候与生态工程建设耦合作用的影响;在生态恢复工程为净初级生产力变化主导因子的地理区,其影响主要体现在 2010 年之前,且生态工程建设适宜采用的植被恢复类型有别.

    生态地理区净初级生产力生态恢复工程气候变化黄土高原

    作物轮作对多年连作棉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刘海洋毕海燕玛依拉·阿布都克力木王伟...
    53-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疆棉田连作问题突出,作物轮作是缓解棉田连作障碍的有效措施.通过对长年连作棉田轮作苜蓿、大豆、花生等六种作物后土壤进行细菌群落结构分析,评价六种作物对棉田土壤微生态的影响程度,筛选能够显著改善提升连作棉田土壤微生态的作物.结果表明:大豆、花生、苜蓿三种豆科作物根际的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与棉花相似性较高,对棉田土壤细菌ACE指数、Chao1指数虽有提升但无显著差异.而番茄、玉米、甜菜三种作物对棉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影响较大,显著降低了棉田土壤细菌Alpha多样性及不同分类水平细菌种群的数量.在物种组成方面,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为土壤中优势细菌门,变形菌门在番茄根际土壤的丰度最高(58.4%),在苜蓿根际最低(40.5%);放线菌门在苜蓿根际丰度最高(15.8%),在番茄根际最低(6.5%);酸杆菌门在大豆根际丰度最高(10.2%),在番茄根际最低(5.5%).土壤中显著差异细菌种群主要富集在苜蓿、大豆根际,但是不同作物单季轮作未对土壤中主要有益细菌种群的相对丰度产生显著影响.综合看,大豆、花生、苜蓿三种豆科作物单季轮作对棉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较小;番茄、玉米和甜菜能够显著降低棉田土壤细菌多样性和种群数量,其中甜菜的影响作用最显著.

    新疆棉田连作轮作细菌群落结构

    春夏季阳澄湖浮游植物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

    范亚民马廷婷李启升吴召仕...
    63-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 2015 年 3 月和 8 月阳澄湖(西湖、中湖和东湖)调查,分析其春夏季浮游植物空间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阳澄湖环境因子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P值均小于 0.05).夏季,西湖和东湖的群落结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24);春季chl a呈现"西高东低",三个子湖区差异不明显;夏季chl a则为"西低东高",东、西湖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逐步线性回归分析表明,NO2—N和DO是影响春季chl a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而夏季chl a主要由电导率、PO4—P 和温度等决定.基于 1994、2009 和 2015 年的春季数据,阳澄湖 TN 和 CODMn等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015 年的chl a浓度较 2009 年呈下降趋势,湖区TP浓度则一直呈现上升趋势.建议在后续监测和研究中加强对东湖(特别是夏季)浮游植物以及全湖磷浓度的监测.

    阳澄湖浮游植物季节变化空间分布影响因素

    深圳大鹏半岛附近海域春季渔业资源空间分布及群落结构分析

    陆虎谢子强孙浩蓝军南...
    72-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大鹏半岛附近海域的渔业资源的空间分布和群落结构特征,2020年春季对深圳大鹏半岛附近海域开展渔业资源调查.该调查对渔业资源密度空间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并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对该海域春季渔业资源群落进行了划分,比较了各群落的生物多样性、均匀度及优势种等结构特征.研究发现,大鹏半岛西侧海域渔业资源密度略高于大鹏半岛东侧海域,大鹏半岛东南侧海域为东西侧海域春季渔业资源密度变化的过渡带,呈现出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小的趋势.大鹏半岛附近海域渔业资源量历年来呈现下降趋势,2020 年春季的调查结果显示,其中位于西侧和南侧海域的群落(Group 1)资源密度最高,为553.59 kg·km-2;位于东侧(Group 2)和东北侧(Group 3)的群落资源密度相近,分别为278.61 kg·km-2和273.33 kg·km-2;均较低.总体看来,大鹏半岛海域渔业资源逐渐衰退,优势种演替,应针对各群落特点及受人类活动影响程度进行生态修复.该研究结果可为大鹏半岛渔业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供参考.

    渔业资源空间分布群落结构大鹏半岛附近海域

    近18年来郑州市"三生空间"综合利用评价分析

    高莎张静静
    8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土空间是一个国家或者某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建设的基础资源,是人类社会与经济发展的载体、基础与依托.基于土地利用、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数据,借助 ArcGIS、SPSS 等软件操作平台,运用土地利用信息图谱分析法、熵值法,对郑州市"三生空间"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为郑州市"三生空间"的合理利用与规划建设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郑州市生产空间面积占比最大,其次为生活空间、生态空间.2010-2017 年间生产空间面积呈缩减趋势,面积占比减少 8.13%,生活空间与生态空间面积呈扩张趋势,面积占比分别增加 5.21%、2.92%.(2)研究时段内"三生空间"面积转移量较大,共达 2391.06 km2,占郑州市总面积的 31.65%.从空间转移图谱上看,生产空间分别向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分别向生产空间图谱单元转移比率量较大,转移比率分别为 11.88%、7.22%、6.70%、4.26%.(3)2010-2017 年间郑州市"三生空间"综合利用评价指数值由 0.38 上升至 0.735,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指数分别由 0.145、0.025、0.209 上升至 0.289、0.17、0.39.结果表明郑州市的三生空间综合利用得到优化与改善,三生空间综合利用集约化程度逐渐升高.研究为郑州市"三生空间"的合理布局与规划提供数据依据,进而提高郑州市"三生空间"用地质量.

    三生空间土地利用信息图谱综合利用郑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