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申宝忠

半月刊

1673-6273

biomed_54@126.com

0451-82583800;53658268

15004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和兴路32号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Journal Progress in Modern Bio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是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国内统一刊号: CN 23-1544/R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1-2285 月刊 邮发代号:14-12 定价:9元/期 本刊 . 本刊原刊名为《生物磁学》,(详见科技部信息所),据科技部信息所2005年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本刊影响因子0.734,在本学科(生物学)排名列第9位,在1608种统计源核心期刊总排名列第169位.刊名变更是本刊的自然过渡,已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出报刊[2006]4号批准。 本刊原刊名为《生物磁学》,(详见科技部信息所),据科技部信息所2005年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本刊影响因子0.734,在本学科(生物学)排名列第9位,在1608种统计源核心期刊总排名列第169位.刊名变更是本刊的自然过渡,已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出报刊[2006]4号批准。 本刊已经经国务院新闻办、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核备案,已被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科技文献数据库(CSTDB)、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科技部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 disc)、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等权威数据库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INTU-siRNA质粒的构建及在人甲状腺Nthy-ori-3-1细胞中的筛选

    闫淑鑫张淑静袁慧敏孙逸卓...
    1001-1006,1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构建人源靶向特异INTU-siRNA质粒,转染人源性甲状腺Nthy-ori-3-1细胞以构建INTU基因沉默的Nthy-ori-3-1细胞模型,为探索Graves病的发病机制提供合适的细胞模型。方法:构建四对人源INTU序列(编号分别为INTU-29、INTU-31、IN-TU-33、INTU-35)siRNA质粒和空载体质粒,将空载体和四对INTU-siRNA质粒分别转染Nthy-ori-3-1细胞培养24h,通过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质粒转染细胞后的荧光表达,使用多功能酶标仪检测荧光强度,通过荧光定量PCR法验证INTU基因的沉默效率,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法验证各组细胞内INTU蛋白的表达水平,筛选沉默INTU基因效率最佳的质粒。结果:空载体和IN-TU-siRNA 质粒转染入Nthy-ori-3-1细胞24 h后,倒置荧光显微镜和荧光酶标仪检测结果显示空载体和四组INTU-siRNA组呈现绿色的荧光表达,与正常组相比,空载体与四组INTU-siRNA组的荧光强度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提示质粒均转染成功。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正常组和空载体组相比,四组INTU-siRNA组的INTU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1),其中INTU-35组表达降低最显著,INTU的mRNA表达降低了 61。02%。蛋白质免疫印迹法结果显示,与正常组和空载体相比,INTU-29组和INTU-31组并无显著降低,INTU-33和INTU-35组较正常组和空载体组明显下降(P<0。05,P<0。01),其中IN-TU-35组最佳,INTU的蛋白表达降低了 44。54%。以上结果提示INTU-35组沉默INTU基因效果最佳。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INTU-siRNA质粒,并将该质粒成功转染人源甲状腺Nthy-ori-3-1的细胞模型。INTU-siRNA甲状腺细胞模型的构建,为进一步探索Graves病的发病机制奠定了实验基础。

    INTU-siRNA质粒人甲状腺Nthy-ori-3-1细胞Graves病

    RNA特异性腺苷脱氨酶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宋笑天徐帅白槟余鹏飞...
    1007-10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检测ADAR1在胃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探讨ADAR1的表达水平对胃癌患者的潜在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基因表达谱数据交互分析(GEPIA)数据库获得了胃癌和正常胃组织样本ADAR1在mRNA水平的表达差异情况,在170例胃癌患者的胃癌和配对组织芯片中,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手段检测ADAR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ADAR1的表达和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通过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获得胃癌的RNAseq数据(level3)和相应的临床信息,用于分析ADAR1与临床诊疗过程中的潜在相关性。通过Kaplan-Meier Plotter平台获得ADAR1的表达对胃癌患者的预后分析预测,结合组织芯片的评分和临床预后资料进行分析、验证。结果:ADAR 1在胃癌组织中异常高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其高表达与胃癌的组织学分化程度相关(P=0。044);性别(HR=2。082,95%CI=1。160-3。736,P=0。014)、淋巴结肿大(HR=1。582,95%CI=1。003-2。496,P=0。049)是影响胃癌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表达ADAR1的患者总生存期更短,预后差;ADAR1的表达和肿瘤突变负荷(TMB)呈正相关(P=0。002),具有评估胃癌患者免疫治疗价值的潜力。结论:ADAR 1在胃癌中异常高表达,具有较大的判断患者预后与评估免疫治疗价值的潜力,有希望成为一个新型的临床诊疗靶标。

    ADAR1胃癌表达预后

    2型糖尿病心肌病患者血清LncRNA KCNQ1OT1、miR-181a-5p表达及其与左心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王梓懿吴东洋刘浩王银辉...
    1014-1018,1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心肌病(T2DCM)患者血清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KCNQ1OT1(LncRNAKCNQ1OT1)、微小核糖核酸-181a-5p(miR-181a-5p)表达水平及其与左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T2DCM患者80例作为T2DCM组,单纯2型糖尿病(T2DM)患者80例作为T2DM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8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并比较三组血清LncRNA KCNQ1OT1、miR-181a-5p表达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血清LncRNAKCNQ1OT1、miR-181a-5p表达与左心功能相关指标[二尖瓣早期血流速度峰值/左侧壁二尖瓣环早期峰值速度均值(E/e')、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Tei指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二尖瓣早期血流速度峰值/晚期血流速度峰值(E/A)]的相关性。结果:T2DCM组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B型脑肽钠(BNP)、肌酸激酶(CK)、总胆固醇(TC)、糖化血红蛋白(HbA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T2DCM 组 BNP、CK、TC、LDL-C 高于 T2DM 组(P<0。05)o T2DCM组血清miR-181a-5p表达水平低于T2DM组、健康对照组(P<0。05);T2DCM组血清LncRNA KCNQ1OT1表达水平高于T2DM组、健康对照组(P<0。05)。T2DCM组LVEDD、LVESD、E/e'、Tei指数高于T2DM组、健康对照组(P<0。05),LVEF、E/A低于T2DM组、健康对照组(P<0。05)o T2DCM患者血清LncRNA KCNQ1OT1与LVEDD、LVESD、E/e'、Tei指数呈正相关(P<0。05),与 E/A、LVEF、miR-181a-5p 呈负相关(P<0。05);血清 miR-181a-5p 与 LVEDD、LVESD、E/e'、Tei 指数呈负相关(P<0。05),与E/A、LVEF呈正相关(P<0。05)。结论:T2DCM患者血清LncRNA KCNQ1OT1表达水平升高,miR-181a-5p表达水平降低,可能参与左心功能损伤过程。

    糖尿病心肌病LncRNAKCNQ1OT1miR-181a-5p左心功能

    病毒诱发哮喘关键miRNA靶基因的预测与验证及潜在中药干预

    周智姚冰王孟清罗银河...
    1019-1029,10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病毒诱发哮喘关键微小RNA(miRNA)以及差异基因在哮喘发病中的调控作用,并寻找潜在的治疗靶点以及对应中药,为病毒诱发哮喘中医药辨证论治、早期截断哮喘的发生、传变提供诊疗思路。方法:首先通过查阅有关miRNA与哮喘关系的文献,根据文献的影响因子、报道次数及与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树突细胞、自噬等病毒诱发哮喘发病机制的密切程度进行积分统计,按得分高低筛选出6个候选miRNA:miRNA-155、miRNA-21、Let-7、miRNA-34a、miR-NA-145、miRNA-146a。然后通过靶基因数据库分析其功能,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出与关键目标miRNA相关的信号通路。最后通过Coremine数据库查找核心基因对应中药,使用TCMSP、BATMAN-TCM数据库查找中药有效成分,利用Cytoscap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并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然后通过RSV联合鸡卵清蛋白诱导病毒诱发哮喘模型,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生物信息学预测的核心miRNA表达水平。结果:体内实验验证结果显示:RSV诱导哮喘小鼠模型中气道上皮miRNA-21、Let-7、miRNA-155、miRNA-146a表达量显著降低,提示这四种miRNA可作为病毒诱发哮喘关键生物标志物;结果中共筛选出与病毒诱发哮喘最相关的10个核心靶基因,分别是:STK4、CTH、MRM3、EEF1A1、PDCD6IP、MARCKS、SLC25A5、GNAS、AL-DOA、CFL1,也是治疗的关键靶点;一共包含对应中药共160多种,其中理气活血类药物、补虚药出现频次最高,具体的高频中药为:枳实、枳壳、香橼、油柑子、人参、人参叶、姜黄、郁金、丁香、水牛角。结论:MiRNA能够通过靶向调控多种靶基因的表达,参与病毒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RSV诱导哮喘气管组织中的miRNA-21、Let-7、miRNA-155、miRNA-146a均有显著下调,可作为病毒诱发哮喘关键生物标志物,也是治疗的关键靶点,同时能够从miRNA这一角度明确在病毒诱发哮喘中的中医药作用机制,可通过辨证论治适当使用理气活血类、补虚药等药物,以早期截断哮喘的病理进程。

    儿童哮喘呼吸道合胞病毒靶基因生物信息学中医药数据挖掘

    干扰素γ诱导蛋白16(IFI16)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功能研究

    高静严学倩肖方及月茹...
    1030-10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干扰素γ诱导蛋白16(IF116)在多发性骨髓瘤(MM)中的生物学功能。方法:将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RPMI-8266)分为Control组(未转染的细胞)、NC-sh组(转染阴性对照shRNA慢病毒的细胞)、IFI16-sh组(转染IFI16 shRNA慢病毒的细胞)、NC-OE组(转染阴性对照过表达慢病毒的细胞)和IFI16-OE组(转染IFI16过表达慢病毒的细胞)。使用Lipofectamine 2000进行细胞转染,培养48 h后收集细胞。通过MTT法和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通过Annexin V-FITC和PI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通过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通过qRT-PCR检测IFI16、Bcl-2、Bax、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1、FGF2的mRNA水平。通过Western blot检测IFI16的蛋白表达水平。将裸鼠随机分为NC-sh组和IFI16-sh组,每组6只。NC-sh组和IFI16-sh组裸鼠分别皮下注射转染NC-sh和IFI16-sh的RPMI-8266细胞悬液。35 d后测量肿瘤体积和肿瘤重量。采用ELISA法检测Thl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IL)-12]、Th2细胞因子(IL-4)和促炎因子[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与Control组和NC-sh组比较,IFI16-sh组RPMI-8266细胞的IFI16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相对细胞活力、集落数量和侵袭细胞数量均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和Bax mRNA相对表达量均升高(P<0。05),Bcl-2、FGF1和FGF2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降低(P<0。05)。与Control组和NC-OE组比较,IFI16-OE组RPMI-8266细胞的IFI16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相对细胞活力、集落数量和侵袭细胞数量均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和Bax mRNA相对表达量均降低(P<0。05),Bcl-2、FGF1和FGF2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升高(P<0。05)。与NC-sh组比较,IFI16-sh组裸鼠的肿瘤体积、肿瘤重量以及肿瘤组织中IFI16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降低(P<0。05),外周血IFN-γ和IL-12水平均升高(P<0。05),IL-4、IL-1β、IL-6和TNF-α水平均降低(P<0。05)。结论:IFI16是MM中的一种致癌基因,下调IFI16可抑制MM细胞的生长和侵袭,其机制与纠正Th1/Th2细胞平衡和抑制促炎因子活性有关。

    干扰素γ诱导蛋白16多发性骨髓瘤致癌基因Th1/Th2细胞平衡促炎因子

    靶向miR-592/PIK3CA的lncRNA-XIST对乳腺癌细胞裸鼠的作用机制探究

    金聪慧苗波波李桃倪静怡...
    1038-1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靶向miR-592/PIK3CA的lncRNA-XIST对乳腺癌细胞裸鼠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我院收集的20例乳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对比lncRNA XIST、miR-592及PIK3CA的表达水平。培养MCF-10A、MCF-7、BT-549、MDA-MB468、HSS578T细胞,对比不同乳腺癌细胞中lncRNA XIST、miR-592及PIK3CA的表达。建立MCF-7裸鼠移植瘤模型建立,将其分为对照组、si-NC组、si-XIST组、pcDNA-NC组、pcDNA-XIST组,对比不同组荷瘤裸鼠生存情况及各组肿瘤体积、抑瘤率。使用Western blot法检测MMP-2、MMP-9、Bax蛋白表达,之后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乳腺癌组织中的lncRNA XIST表达水平明显较癌旁组织低,miR-592、PIK3CA表达水平明显较癌旁组织高(P<0。05)。与MCF-10A正常乳腺癌细胞相比,MCF-7乳腺癌细胞中lncRNAXIST表达最低,miR-592、PIK3CA表达最高,选择MCF-7乳腺癌细胞作为研究对象行后续研究。对照组、si-NC组、pcDNA-NC组的肿瘤体积、肿瘤重量对比无统计学意义,si-NC组、pcDNA-NC组的抑瘤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si-XIST组的肿瘤体积、肿瘤重量明显增加(P<0。05),抑瘤率为-40。04±5。24%,pcDNA-XIST组肿瘤体积、肿瘤重量明显降低(P<0。05),抑瘤率为54。29±7。89%。对照组、si-NC组、pcDNA-NC组的MMP-2、MMP-9、Bax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si-NC 组、pcDNA-NC 组相比,si-XIST 组的 MMP-2、MMP-9 明显升高,Bax 明显降低,pcDNA-XIST 组的 MMP-2、MMP-9明显降低,Bax明显升高(P<0。05)。与mimic NC相比,miR-592 mimic组中XIST-WT、PIK3CA-WT细胞中荧光活性明显降低(P<0。05),两组XIST-MUT、PIK3CA-MUT细胞中荧光活性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表达XIST可能通过海绵化miR-592来调控PIK3CA表达水平,降低MMP-2、MMP-9水平,提高Bax水平,进而抑制MCF-7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

    miR-592/PIK3CAlncRNA-XIST乳腺癌裸鼠作用机制

    生物钟和细胞周期在膝骨关节炎软骨中的相关性研究

    杨春生阿迪拉·迪里夏提王宝兰张铁成...
    1044-10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研究的目的主要是探讨生物钟、细胞周期相关基因在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和正常软骨中的表达差异、相关性和作用。方法:选取KOA接受膝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收集术后胫骨平台和股骨内外侧髁软骨,将肉眼观察明显受损和宏观上正常的关节软骨,分为骨关节炎组(Osteoarthritis,OA)和相对正常组(Normal)。采用H。E。染色和番红固绿法染色,观察软骨组织病理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BMAL1、PER1、CDK1、CCNB1、MMP13的mRNA表强度,分析它们在OA组和Normal之间的表达差异,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BMAL1、PER1、CDK1、CC-NB1、MMP13蛋白的表达水平,进一步验证它们在OA组和Normal之间的表达差异。结果:相对于Normal组,OA组软骨表面不光滑,软骨变薄,基质破坏,蛋白聚糖丢失明显,软骨厚度降低。BMAL1在OA组表达量下降,CDK1、CCNB1、PER1、MMP13的mRNA表达量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差异明显,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BMAL1与CDK1、CCNB1、PER1、MMP13存在负相关,CDK1、CCNB1、PER1、MMP13之间存在正相关。结论:生物钟和细胞周期相关基因、蛋白在KOA软骨、正常软骨中存在表达差异和相关性,共同影响OA的发生、发展。

    骨关节炎关节软骨生物钟细胞周期

    Wnt通路中蓬松蛋白DNA甲基化对骨质疏松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影响

    韩晓峰朱乃锋高英健张玲...
    1050-10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蓬松蛋白(DVL)DNA甲基化对骨质疏松(OP)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分化及Wnt通路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OP患者的BMSCs,成骨诱导培养BMSCs 0、7、14、21天,观察BMSCs细胞形态变化,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及活性,检测茜素红染色及钙结节形成,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及免疫印迹检测远端缺失同源盒5(Dlx5)、核心结合蛋白因子2(Runx2)、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OSX)、Ⅰ型胶原蛋白(Colla Ⅰ)表达。检测DVL1、Wnt、糖原合成酶激酶3(GSK3)、β连环蛋白(β-catenin)表达及DVLDNA甲基化水平。在成骨诱导培养基中加入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Aza,将BMSCs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甲基转移酶抑制剂组(5-Aza组)、甲基转移酶抑制剂+si-NC组(5-Aza+si-NC组)、甲基转移酶抑制剂+si-Wnt组(5-Aza+si-Wnt组),依次进行ALP活性测定,茜素红染色及钙结节形成测定。RT-PCR检测Dlx5、Runx2、OSX、Colla 1水平,免疫印迹检测Dlx5、Runx2、OSX、Colla Ⅰ、DVL1、Wnt、GSK3、β-catenin的蛋白表达量,并检测DVLDNA甲基化水平。结果:成骨诱导后BMSCs具有强的ALP活性和矿化结节生成能力,且随着培养时间的增长,BMSCs细胞ALP活性和矿化结节生成能力增强,Dlx5、Runx2、OSX、Colla Ⅰ mRNA 水平和 Wnt、GSK3、β-catenin、DVL 1 表达升高,DVL DNA 甲基化水平降低(P<0。05)。 5-Aza组较Contro l组ALP染色加深,活性增强,钙结节形成增多(P<0。05),Dlx5、Runx2、OSX、Colla Ⅰ mRNA及蛋白表达、Wnt、GSK3、β-catenin、DVL1 表达升高,DVLDNA 甲基化水平降低(P<0。05)。5-Aza+si-Wnt 组较5-Aza+si-NC 组 ALP 染色变浅,活性降低,钙结节形成减少(P<0。05),Dlx5、Runx2、OSX、Colla Ⅰ mRNA及蛋白表达、Wnt、GSK3、β-catenin、DVL1表达降低,DVLDNA甲基化水平升高(P<0。05)。结论:DVLDNA甲基化可以通过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OP患者BMSCs成骨分化。

    Wnt通路蓬松蛋白DNA甲基化骨质疏松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

    结肠癌组织LncRNA DLEU1、LncRNA NONHSAT017458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关系

    程诺陈亮冯洁沈云海...
    1058-10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结肠癌组织中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LncRNA)淋巴细胞白血病缺失基因1(DLEU1)、LncRNANONHSAT017458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36例结肠癌患者,取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距离癌旁5 cm以上)检测LncRNADLEU1、LncRNANONHSAT017458表达。比较不同病理特征结肠癌组织中LncRNA DLEU1、LncRNA NONHSAT017458 表达差异,Kaplan-Meier 生存曲线分析不同 LncRNA DLEU1、LncRNA NONHSAT017458表达结肠癌患者生存率,Log-Rank检验生存率差异,单因素和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影响结肠癌患者生存的因素。结果:癌组织LncRNA DLEU1、LncRNANONHSAT017458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直径≥4室cm、低分化、T3-4、N1-2的癌组织LncRNA DLEU1、LncRNA NONHSAT017458表达高于肿瘤直径<4 cm、中和高分化、T1-2、N0中 LncRNA DLEU1、LncRNA NONHSAT017458 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ncRNA DLEU1、LncRNA NONHSAT017458高表达结肠癌患者3年总生存(OS)率、3年无进展生存(PFS)低于LncRNA DLEU1、LncRNA NONHSAT0 17458低表达结肠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高T分期、高N分期,高LncRNA DLEU1表达、高LncRNA NONHSAT0 17458表达是结肠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结肠癌组织中LncRNA DLEU1、LncRNA NONHSAT0 17458表达上调,高水平表达与结肠癌高T、N分期、低分化有关,可导致患者不良结局。

    结肠癌LncRNADLEU1LncRNANONHSAT017458临床病理特征预后

    糖脉康颗粒联合利拉鲁肽注射液治疗单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王龙周婷黄金鑫王姣...
    1063-1066,10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糖脉康颗粒联合利拉鲁肽注射液治疗单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52例单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T2DM患者分为对照组(76例,均接受二甲双胍治疗,在此基础上接受利拉鲁肽注射液治疗)和研究组(76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糖脉康颗粒)。对比两组疗效、血糖[空腹血糖(FBG)、2 h空腹血糖(2hPG)、葡萄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指数(HOMA-β)]、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指标[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同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更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研究组 ET-1、FBG、2hPG、HbAlc、TG、TC、LDL-C、HOMA-IR 更低,HOMA-β、HDL-C、NO 更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糖脉康颗粒联合利拉鲁肽注射液治疗单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T2DM患者,可有效控制血糖血脂,改善胰岛素情况,同时还可调节血管内皮功能,安全性好,效果显著。

    糖脉康颗粒利拉鲁肽注射液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老年2型糖尿病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