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陈志南

月刊

1671-8135

biotech@mail.las.ac.cn

010-82624544;82626611-6511/6631

100190

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Journal China Bio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和国家科技部中国生物工程开发中心共同主办,是我国生物工程领域全国性学术团体、国家一级学会——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会刊。《中国生物工程杂志》(月刊)内容涉及医药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轻化工生物技术、环境生物技术、海洋生物技术等专业领域。设有学术论文、研究进展、研究报告、专题论述、技术与方法、评论、新闻报道、生物工程领域知识产权研究、市场与商情、会议消息、动态等栏目,还以杂志专集、增刊等的形式出版生物工程专题著述。本刊创刊于1976年,是我国最早创刊的中央级综合性生物工程专业刊物,编辑委员会由国内知名生物工程专家、管理部门领导组成,发行面覆盖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香港、台湾及海外有关大学、研究机构、图书馆也有相当的订户,和海外建立有广泛的刊物交换联系并被国内外著名检索系统收录。全年订阅价180元,邮发代号:82-673,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MicroRNA调控在溶瘤病毒疗法中的应用与展望

    赵灿阳林燕真程通王玮...
    98-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MicroRNA(miRNA)是一类内源性的、能够特异性调控真核生物细胞内转录后基因表达的非编码单链RNA.近年来,miRNA的调控作用已被广泛应用于溶瘤病毒的设计.一方面,通过在病毒基因组中插入肿瘤内表达下调的组织特异性miRNA的靶序列,可以改变溶瘤病毒的组织趋向性,在达到减毒效果的同时保留其抗肿瘤活性.另一方面,通过在病毒基因组中插入表达天然或人工改造的miRNA,可以促进病毒复制,改善肿瘤微环境,从而增强溶瘤病毒的疗效.讨论目前miRNA调控在溶瘤病毒领域中的应用进展,为优化溶瘤病毒疗法策略提供参考.

    MicroRNA溶瘤病毒靶向调控病毒治疗

    噬菌体与细菌基于群体感应的双向互作

    孙舒扬吴胜波张欣乔梁畅畅...
    107-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长期的共同进化过程中,噬菌体与细菌宿主之间产生了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机制在噬菌体和细菌的双向相互作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综述细菌宿主对群体感应机制的利用,群体感应对生物被膜调节、噬菌体吸附过程以及调控CRISPR-Cas系统等方面所起到的效果,从噬菌体对群体感应机制的介入,总结群体感应机制在噬菌体溶原-裂解性调节以及噬菌体对群体感应机制的抑制,探讨对噬菌体QS机制的挖掘和解析,以期为群体感应机制在噬菌体治疗等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群体感应噬菌体-细菌宿主溶原-裂解微生物相互作用

    广告索引

    117页

    微生物群体感应在废水生物处理中的应用

    王倩覃溢璇孔强李慧宇...
    118-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作为依赖菌群密度调控基因表达的基因调控系统,被称为细胞间的交流语言.QS在许多 自然及废水处理工程系统中被发现,对环境修复及废水生物处理资源化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总结细菌三种类型的典型信号分子(酰基高丝氨酸内酯类、寡肽类和呋喃酰硼酸二酯类)介导的QS机理,综述信号分子的添加或猝灭、基因的遗传操作、组学技术这三种研究QS系统功能的技术及并对比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探讨QS在工业废水生物处理领域中活性污泥、生物膜及生物脱氮方面的应用.结合目前对QS的跨界通讯在废水处理方面的应用潜力和已知研究内容的局限性,对QS系统介导的细菌-植物、细菌-噬菌体、细菌-真菌跨界通讯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行展望,以期为利用QS调控策略强化废水处理效率提供新的思路.

    废水生物处理细菌群体感应信号分子

    二氧化碳生物转化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吴晓燕陈方
    128-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二氧化碳作为下一代生物制造原料,其高效转化和利用对于实现低碳、绿色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发展二氧化碳生物转化技术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推动经济增长和产业变革,并将在构建可持续未来中发挥关键作用.通过系统性调研二氧化碳生物转化技术的全球政策布局、科学研究进展和产业化现状,力求呈现二氧化碳生物转化技术的当前发展态势与研发活动特点.研究发现,美国、欧盟、英国、日本等主要经济体都纷纷出台负碳生物制造战略,菌种挖掘、代谢改造、产品创新、产能放大和工艺改进是当前研究重点,产业化面临产品品类少、生产成本高等瓶颈问题.对此,建议政府和产业界采取激励措施,提供更加有利于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化的环境.

    生物转化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生物制造

    生物基材料研发态势分析

    江洪李晓南高倩张宏翔...
    142-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绿色低碳、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生物基材料(bio-based materials)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规模不断扩大.基于Incopat专利数据库,梳理近五年世界范围内生物基材料领域的专利,分析其主要技术构成、主题聚类及高价值专利,并综合国内外热点文献,深入剖析生物基塑料、生物基化学纤维、生物基橡胶、生物基涂料、生物基材料助剂、生物基复合材料及其他生物基制品等不同类型生物基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应用前景.

    生物基材料生物基塑料生物基化学纤维生物基橡胶生物基涂料

    预防及治疗用噬菌体质量标准专家共识

    中国噬菌体研究联盟中国微生物学会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专业委员会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噬菌体技术专业委员会秦金红...
    152-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日益严重的细菌耐药性给全球公共卫生带来了重大挑战,噬菌体疗法作为细菌感染治疗的替补疗法,近年来重新得到医生、研究者和产业界的重视.噬菌体是特异性感染细菌的一类病毒.噬菌体疗法可以精准靶向并清除病原菌而不破坏自然环境微生态及人体正常菌群.由于噬菌体的活病毒属性、杀菌特异性等特征,使得噬菌体的药学、非临床和临床研究有别于传统药物.目前,国内外尚缺乏相关规范和指南,限制了噬菌体的转化应用和推广.为此,基于国内外前期噬菌体治疗临床研究的经验,并参考噬菌体治疗相关文献报道,组织噬菌体基础研究、临床、药学等领域专家,起草了本共识.对入库噬菌体的来源、噬菌体宿主、入库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入库噬菌体的包装与标识提出要求,旨在规范应用型噬菌体的标准,并满足噬菌体库的共享需求,加速推动噬菌体的研究、转化及应用.

    噬菌体预防及治疗质量标准专家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