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生物技术进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生物技术进展
生物技术进展

林敏

双月刊

2095-2341

curr_biotech@163.com;prog_biotech@caas.net.cn prog_biotech@163.com

0571-86651497

310008

浙江省杭州市梅灵南路9号

生物技术进展/Journal CURRENT BIOTECHNOLOGYCSTPCD
查看更多>>《生物技术进展》是由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和生物技术研究所联合主办,以传播生物技术前沿科学,引领生物技术发展潮流为目标的学术期刊。月刊,国内统一刊号为CN 33-1375/Q,国际统一刊号ISSN2095-2341,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立足国内,面向国际,围绕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生物信息学、基因组学等基础研究,刊载生物技术在农、林、畜牧、兽医、食品、工业、医药、生态与生物安全等领域的应用进展和研究成果。主要设置进展评述、研究论文、技术与方法等栏目。主要读者对象为从事生物技术及相关研究的专家、学者、科研人员、高等院校师生、相关企业研发人员、海外留学人员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转基因玉米MON87411实时荧光PCR定性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标准化

    李凌燕肖冰张旭冬张华...
    257-262页
    查看更多>>摘要:转基因玉米MON87411是孟山都远东有限公司研发的抗虫耐除草剂玉米转化体,该转化体已获得进口加工原料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以转基因玉米MON87411品系特异性序列为靶标设计引物和探针,经特异性测试、体系优化、灵敏度测试及检出限测试,建立了转基因玉米MON87411的实时荧光PCR定性检测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检测出转基因玉米MON87411的转化体成分,检出限(limit of detection,LOD)可达0.05%,具有稳定性好、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特点.国内8家转基因生物安全检测机构对本方法进行了特异性测试、检出限测试和再现性测试,循环验证报告显示该方法符合国家标准方法的各项要求,可在检测行业推广应用.研究建立的方法可为我国对转基因玉米MON87411品系的安全监管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抗虫耐除草剂玉米MON87411实时荧光PCR安全监管标准化

    产纤维素酶工程菌株的构建及其在醇化烟叶中的应用

    孔蒙蒙卢鹏陈千思乔学义...
    263-2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烟叶中过高的纤维素含量使烟叶组织容易破碎,影响加工过程中烟叶的可塑性,使烟叶杂气变重等.为了获得产纤维素酶的优良菌株,实现醇化烟叶纤维素的有效降解,利用同源重组法成功构建了10株纤维素降解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工程菌株.通过刚果红平板筛选、羧甲基纤维素钠酶活、滤纸酶活及滤纸崩解率等检测,共筛选出C36、CM、KF和GH5 4株产纤维素酶能力较强的重组菌株.将醇化烟叶作为底物进行纤维素降解,发现重组菌株CM的产纤维酶效率最高,其羧甲基纤维素钠酶活和滤纸酶活分别为39.55和23.52 U·mL-1.结果表明,构建的重组菌株能够利用醇化烟叶中的纤维素产生纤维素酶,可为工业生产中醇化烟叶纤维素降解提供理论支撑.

    工程菌株醇化烟叶纤维素降解枯草芽孢杆菌

    生物炭对植烟土壤养分及烤烟产质量的影响

    赛子林齐虹凌李云王玉...
    271-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生物炭对植烟土壤和烤后烟叶产质量的影响,以烤烟品种0110-142和玉米秸秆生物炭为供试材料,开展田间定位试验,共设置了4个处理:生物炭5 t·hm-2(B1)、15 t·hm-2(B2)、25 t·hm-2(B3)和不施生物炭(CK),对土壤养分、烤烟干物质重、烟叶化学成分及经济性状进行测定,以此分析生物炭不同用量对土壤养分及烤烟生长及烟叶品质的影响,并对土壤养分和烤烟经济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含量因生物炭的增施得到提高,B2和B3处理较CK分别显著增加22.76%、30.31%,B2和B3处理均对土壤碱解氮及速效钾积累作用显著;B3处理增加了团棵期烤烟根部的干物质积累量,B2处理增加了现蕾期烤烟叶的干物质积累量;施用生物炭后,上部叶B3处理及下部叶各处理氯含量均显著增加,B2处理下部叶的烟碱含量显著增加35.71%,糖碱比较CK显著降低,中部叶和下部叶的总氮含量显著增加;B2和B3处理还原糖有所减少,烤后烟叶的化学品质有所提升;在经济效益方面,B2处理显著提高了烤烟上中等烟比例及产值,B3处理显著增加了产量.结合相关性分析发现,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分别与烤后烟叶上等烟率以及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综上,B2及B3处理利于土壤养分和烟株干物质重的积累,同时B2处理利于提高烟叶品质及经济性状,B3处理使产量有所提高,添加生物炭可以改善植烟土壤养分状况及烟叶品质,对烤烟有一定的增产效果.

    生物炭土壤养分烟叶品质经济效益

    基于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的牛源性成分快速检测方法

    王晓雪纪艺余卉茹徐俊锋...
    278-2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市场中肉类食品掺假的复杂多样化使得监管机构对动物源性成分鉴定的便捷性、准确性、灵敏性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市场上经济价值较高的牛肉类产品已成为制假的重灾区,迫切需要建立一种快速、高效的牛源性成分分子检测方法.基于此,以牛组成型表达基因β-actin为靶基因设计并筛选了几组牛特异性扩增的引物和探针组合,经过灵敏度检测和特异性验证,建立了一种牛源性成分实时荧光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快速检测方法.通过优化试剂配比,提高了一步法提取牛肉制品DNA的效率,同时将PRA技术与胶体金免疫试纸条显色技术相结合实现了检测的便捷化和结果的可视化.实际应用结果表明,研究建立的牛源性RPA检测方法能够特异性地检测牛源性成分,且最低检测灵敏度可达到14.8个拷贝,通过胶体金免疫试纸条得到的可视化结果的准确性和灵敏度与实时荧光RPA相同.该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整个过程在25 min内即可完成,极大缩短了检测时间.

    牛源性成分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胶体金免疫试纸条

    植物乳植杆菌HCS03-001冻干粉制备工艺优化及抗幽门螺杆菌的功效

    汪海涛宋佳余萍陈雪娇...
    287-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优化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HCS03-001的冻干粉制备工艺,探究其抗幽门螺杆菌的功能效果,通过单因素试验、主因素分析和响应面试验优化植物乳植杆菌HCS03-001冻干粉的制备工艺,采用体外抑菌试验验证该益生菌的抗幽门螺杆菌功效.结果发现,优化后制备冻干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16 h,接种量5.2%,冻干时间44 h,在此条件下活菌数达到5.85×1011 CFU·g-1.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植物乳植杆菌HCS03-001的发酵上清液和菌悬液均能有效抑制幽门螺杆菌的生长,抑制率达到69.55%~78.78%.研究结果表明植物乳植杆菌HCS03-001具备抗幽门螺杆菌的功能.

    植物乳植杆菌冻干粉响应面幽门螺杆菌

    基于斑马鱼模型及网络药理学研究植物乳植杆菌HCS03-001抗细菌炎症的作用

    陈雪娇余萍赵迪宋佳...
    295-30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过度炎症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为了验证植物乳植杆菌HCS03-001的抗炎功效并探讨其抗炎机理,以转基因中性粒细胞绿色荧光斑马鱼为模型,使用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炎症发生,以吲哚美辛为阳性对照,探究10、20、40 mg·mL-1植物乳植杆菌HCS03-001的抗细菌性炎症功效.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GeneCards和DisGeNET数据库获取植物乳植杆菌代谢产物的主要成分和炎症靶点.靶点取交集后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the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使用Cytoscape 3.9.0构建菌株代谢产物"成分-靶点-炎症"网络;利用DAVID平台工具对共有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斑马鱼实验结果显示,不同剂量的HCS03-001均能降低斑马鱼卵黄囊中性粒细胞数量,其中高剂量(40 mg·mL-1)的效果与模型组相比达到显著水平(P<0.05).网络药理学结果发现,植物乳植杆菌代谢产物缓解炎症的过程中,作用较强的活性成分主要是异吡啶硫胺素、吲哚乙醛和麦角硫因等,可能作用于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PDH)、环氧合酶2(prostaglandin endoperoxide synthase 2,Ptgs2)、过氧化物酶体增生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γ)等核心靶点,富集结果显示影响最显著的生物学过程是对LPS的反应,涉及的细胞组分为细胞膜,影响最显著的通路为癌症通路.结果表明,植物乳植杆菌HCS03-001具有显著的抗细菌性炎症功效,其具体机制可能是代谢成分异吡啶硫胺素、吲哚乙醛和麦角硫因等通过抑制细菌LPS与机体细胞膜的结合,以及通过调控GAPDH、Ptgs2、PPARγ等关键靶点影响癌症相关通路实现的.

    乳酸菌脂多糖抗炎作用网络药理学斑马鱼

    IL-17抑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肺上皮细胞的机制研究

    王彩虹邵煜涵蒋梦媛
    304-3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铜绿假单胞菌是常见的致病菌,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家族细胞因子直接参与宿主免疫应答,是宿主防御感染或炎症的关键介质.利用重组人IL-17蛋白处理铜绿假单胞菌PAO1,探索其对肺上皮细胞A549的侵袭作用.结果发现,在不影响细菌生长和细胞增殖的情况下,IL-17能够抑制PAO1对A549细胞的入侵.利用转录组测序分析IL-17对PAO1转录组的改变,探索IL-17影响PAO1入侵宿主细胞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有210个差异基因表达上调,123个表达下调;GO功能分析显示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肽酶活性、蛋白结合和蛋白水解等方面;KEGG富集分析显示,差异基因涉及RNA降解、生物膜形成、微生物代谢、ABC转运以及碳代谢等通路.此外,生物膜形成实验进一步证实了IL-17能够降低PAO1生物膜的形成.研究结果为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在临床感染造成的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和理论基础.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转录组白细胞介素-17肺上皮细胞

    基于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基因构建乳腺癌预后预测模型及免疫浸润分析

    孙莉莉安外尔·约麦尔阿卜拉刘富中布尔兰·叶尔肯别克...
    312-3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乳腺癌的转移和恶性进展与肿瘤微环境密切相关.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 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s)是肿瘤微环境中比较重要的细胞,可影响肿瘤的进展及治疗.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获得乳腺癌单细胞测序数据,对肿瘤微环境细胞进行分簇,再利用WGCNA识别CAF相关的关键基因,用该基因在TCGA-BRCA数据库中构建风险评分模型,进行生存分析、Cox回归分析、ROC曲线、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性能;通过GO和KEGG分析模型相关通路;利用体细胞突变、免疫浸润分析、干性指数分析以及药物敏感性分析探讨风险评分与临床特征及肿瘤微环境的关系.研究构建了基于10个CAF基因的乳腺癌预后预测模型,根据风险评分将患者分为高低风险组并进行验证,其中高风险组患者的预后更差,列线图和ROC曲线也显示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乳腺癌病人免疫浸润水平更低、干性指数更高,且高风险组病人对紫杉醇及拉帕替尼这2种药物的敏感性更高.结果表明,10个CAF相关基因的风险评分可独立预测乳腺癌的预后及治疗效果,为明确CAF相关基因在乳腺癌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思路,也为乳腺癌易感基因患者的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乳腺癌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肿瘤突变负荷预后模型免疫浸润

    基于瘤胃球菌微生物群丰度构建疾病类型预测的肠道菌群标签

    徐婷沈佳豪赵康黄鹭...
    323-3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肠道菌群在疾病类型预测中的价值,利用机器学习基于瘤胃球菌丰度构建了疾病的非侵入性评估模型.选取ExperimentHub R库存储库数据,下载来自不同研究的人类粪便瘤胃球菌丰度信息及实验方案、疾病状态、年龄、性别、抗生素使用情况、地区、吸烟情况等多种信息,利用随机森林、决策树、Adaboost等机器学习模型建立疾病筛查的评估模型,使用GridSearchCV(网格搜索)调整参数,并用混淆矩阵评估外部验证结果.经数据处理提取标准化命名了12种瘤胃球菌、7种疾病并将25个变量进行了哑变量变换.利用多种瘤胃球菌属微生物的丰度及性别、年龄等样本一般资料信息建立了3种评估模型.其中随机森林模型准确率最高(0.884),且当n_estimators为220时,模型得分为0.892,为最佳模型.外部验证结果也显示可见模型中分类算法预测错误的情况相对较少,模型性能良好.根据粪便样本的宏基因组学数据,基于瘤胃球菌丰度利用随机森林算法可以有效地对疾病类型进行预测.

    建模预测肠道菌群瘤胃球菌机器学习

    基于专利数据分析热熔挤出技术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

    师帅赵迎春林瑞红李文刚...
    331-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热熔挤出技术是指将药物、增塑剂和聚合物等辅料在熔融状态下混合后,以一定的压力、速度和形状挤出形成药物产品的技术,对于改善并提高药物溶解度、改进制备缓控制剂方法具有重要意义.以生物医药产业领域的热熔挤出专利为分析样本,采用专利数据库数据及"定量+定性"分析方法,从专利产出趋势、主要竞争力量、热点技术等方面分析热熔挤出技术在生物医药产业领域中的应用,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决策提供参考.

    专利数据热熔挤出技术生物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