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生物技术通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生物技术通讯
生物技术通讯

黄培堂

双月刊

1009-0002

swtx@263.net

010-66948856

100071

北京丰台东大街20号

生物技术通讯/Journal Letters in Biotechn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报道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及相关学科如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等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与进展。设有研究报告、技术方法、综述、经验交流、专论研究快报、生物药园及知识介绍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炭疽芽孢杆菌新抗原NlpC的重组表达与免疫评价

    胡凯宰晓东殷瑛李汭桦...
    627-6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构建炭疽芽孢杆菌新抗原NlpC的原核表达质粒,制备NlpC重组蛋白并进行免疫评价,为新型炭疽亚单位疫苗研发提供参考.方法: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和预测NlpC蛋白的跨膜区、信号肽、疏水性、保守性等性质;PCR扩增nlpc基因片段,构建NlpC原核表达质粒,IPTG诱导表达,His亲和层析法纯化目的蛋白,SDS-PAGE与Western印迹鉴定纯化的蛋白;NlpC重组蛋白联合佐剂免疫小鼠后,ELISA法检测免疫血清的抗体效价,体外实验检测免疫血清抑制芽孢萌发功能,BALB/c小鼠免疫攻毒实验评价免疫保护效果.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NlpC有信号肽,无跨膜区,亲水性好,具有较高的保守性;构建了NlpC原核表达质粒,经诱导表达与纯化获得了纯度高于95%的NlpC蛋白;免疫评价结果显示NlpC联合Al(OH)3+CpG佐剂可激发小鼠产生高水平的抗体反应,NlpC免疫血清可在体外抑制炭疽芽孢萌发,NlpC免疫组可显著延长炭疽杆菌芽孢攻毒后小鼠存活时间.结论:NlpC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是潜在的炭疽杆菌保护性抗原,可作为新型炭疽亚单位疫苗的候选组分.

    炭疽芽孢杆菌NlpC蛋白原核表达免疫评价芽孢萌发

    铜绿假单胞菌waaL突变体构建及糖基化系统的建立

    徐涵潘超黄竞冯尔玲...
    634-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构建铜绿假单胞菌PAO1的waaL基因缺失株,并通过在缺失株中建立糖基化系统,合成糖蛋白.方法:采用同源双交换法敲除铜绿假单胞菌PAO1株脂多糖合成途径中的O-抗原连接酶基因waaL,并利用PCR和脂多糖银染对敲除株的基因型和表型进行验证;随后导入可共表达糖基转移酶PglL和重组霍乱毒素B亚单位(rCTB)的糖基工程载体,经IPTG诱导后利用免疫印迹检测糖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PCR和脂多糖银染鉴定表明敲除了PAO1的waaL基因,缺失株和野生株的生长状态及糖代谢情况几乎无差异;在缺失株中导入糖基工程载体并诱导表达,免疫印迹结果表明PAO1的O-抗原多糖能够在PglL催化下转移到底物蛋白rCTB,从而得到了PAO1多糖-蛋白结合物(糖蛋白).结论:构建了铜绿假单胞菌PAO1的waaL缺失突变体,并在突变株内建立了糖基化系统,合成了一种PAO1多糖-蛋白结合物,为下一步糖蛋白纯化以及制备铜绿假单胞菌多糖结合疫苗奠定了基础.

    铜绿假单胞菌waaL缺失突变体多糖结合疫苗糖蛋白

    改良的幽门螺杆菌噬菌体裂解酶在大肠杆菌和毕赤酵母中表达的活性差异

    徐登圆赵珊珊窦俊方宏清...
    641-6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改良型幽门螺杆菌噬菌体裂解酶由具有穿透外膜作用的疏水多肽和幽门螺杆菌噬菌体编码的裂解酶和穴蛋白构成,比较其在大肠杆菌和毕赤酵母中表达活性的差异.方法:构建的重组质粒分别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和毕赤酵母X33,经过表达纯化得到改良型裂解酶,体外通过滤纸片法和液体法比较不同表达系统所表达的改良型裂解酶的活性差异.结果:体外抑菌实验表明,大肠杆菌表达的改良型裂解酶的溶菌效果明显强于毕赤酵母表达的改良型裂解酶.结论:2种表达系统各有优势,就活性而言,大肠杆菌表达系统更佳,毕赤酵母表达系统对外源蛋白的糖基化修饰影响改良型裂解酶活性.

    幽门螺杆菌噬菌体裂解酶和穴蛋白大肠杆菌表达系统毕赤酵母表达系统抑菌活性

    asm基因表达量与安丝菌素P-3产量相关性分析

    朱佳琪王微朱晨陈飞...
    648-6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6种asm基因表达水平与安丝菌素P-3(AP-3)产量的相关性.方法:发酵培养珍贵束丝放线菌ATCC31565,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发酵液中AP-3的产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asm基因表达量并与AP-3产量进行相关性比对.结果:asm2和asm36基因表达量随培养时间增加而升高,与AP-3产量呈显著的正相关性(P<0.001);asm20和asm39基因表达量在生产后期显著升高,与AP-3产量具有正相关性(P<0.05);asm28和asm30基因表达量与AP-3产量没有显著相关性.结论:asm2和asm36基因表达量与AP-3产量之间存在正相关性,提示该基因对AP-3合成的正向调控功能,为今后提高AP-3产量的合成途径改造提供了候选基因,为后续AP-3产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asm基因基因表达量安丝菌素P-3相关性分析

    食甲基菌吡咯喹啉醌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筛选及表型鉴定

    薄明井寇航陈静张惟材...
    653-6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Tn5转座诱变筛选食甲基菌中吡咯喹啉醌(PQQ)生物合成相关基因.方法:通过Tn5转座诱变食甲基菌J1-1,筛选PQQ合成水平变化明显的突变株,利用质粒拯救法鉴定突变位点,进而敲除对应基因验证其与PQQ合成的关系,再检测野生菌及敲除菌的NADH和NAD+含量.结果:构建了库容量为1.0×105的Tn5转座突变体库,筛选得到1株PQQ合成水平显著下降的突变株5-179,经鉴定Tn5转座子插入染色体第705454位,位于mpq-0708基因内部(705337~705933),该基因编码NADH醌氧化还原酶亚基C;通过同源重组敲除J1-1中mpq-0708基因,敲除菌在高产培养基中PQQ合成水平显著下降,仅为野生菌的3.15%,与5-179突变株表型相符;野生菌及敲除菌NADH与NAD+测定结果表明,NADH/NAD+比值代表的菌体能量代谢状态与PQQ生物合成及菌体生长显著关联.结论:mpq-0708基因可能通过能量代谢参与PQQ生物合成.

    Tn5转座吡咯喹啉醌NADH/NAD+能量代谢食甲基菌

    利用三代测序技术识别小鼠早期胚胎等位基因特异的转录本和剪切事件

    袁杰李敏黄诗圣舒文杰...
    659-6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三代测序技术在研究小鼠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等位基因特异的转录组和可变剪切中的优势.方法:收集已发表文献中小鼠早期胚胎的测序数据,用这些数据识别等位基因特异的转录本和可变剪切事件以及差异可变剪切事件,比较二代测序数据和三代测序数据识别的结果.结果:小鼠早期胚胎7个阶段的三代测序数据中分别识别出1288、759、734、955、976、953和834个等位基因特异的转录本,值得注意的是50%~94%的等位基因特异的转录本无法被二代测序数据所识别.与二代测序技术相比,三代测序在鉴别可变剪切事件方面具有更高的潜力,并且三代数据可以鉴别出大量准确且特异的剪切结.另外,在每个阶段平均鉴定出650个等位基因特异的可变剪切事件和26个差异可变剪切事件.结论:三代测序技术有助于发现新的等位基因特异的转录本和可变剪切事件以及差异可变剪切事件,从而为早期胚胎发育研究领域提供宝贵的注释资源.

    三代测序技术等位基因特异可变剪切早期胚胎

    新型冠状病毒N蛋白优势表位区段抗原的克隆表达及其诊断价值初步评价

    王坤张玲王超男陈远哲...
    670-6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制备高活性新型冠状病毒N蛋白的优势表位区段抗原,并初步评价该抗原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生物学软件分析N蛋白的B细胞表位分布,选取含有优势表位的抗原区段,然后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克隆表达获得纯化抗原,ELISA初步评价该优势表位区段抗原的检测性能.结果:经过分析筛选确定15~215 aa为优势表位抗原区段,并获得了高效表达抗原.经过Biocore结合实验,确定优势表位区段抗原NP15-215可以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血清样本发生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应.基于该抗原建立的IgM和IgG间接ELISA方法,对临床样本的检测灵敏度分别为60.87%、95.65%,特异性分别为90%、100%.NP-IgM检测的AUC值为0.797,NP-IgG检测的AUC值为0.998.结论:优势表位区段抗原NP15-215可用于NP抗体检测,利用该抗原建立的NP-IgM/IgG间接ELISA检测方法可以很好地区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和健康者.

    新型冠状病毒N蛋白优势表位区段抗原诊断

    ACE2-mCherry融合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功能验证

    蒋晓祎侯欣妤张波任禾...
    675-6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构建带有荧光标记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表达载体,并初步验证该表达载体的功能.方法:采用PCR方法,从载体pcDNA3.1-ACE2-3xFlag中扩增得到目的基因片段ACE2,用限制性内切酶XhoⅠ和AgeⅠ对载体质粒pQCXIP-mCherry-Lamp进行双酶切,回收得到线性化载体后与扩增的ACE2片段同源重组,得到目的载体pQCXIP-ACE2-mCherry.测序成功后,将构建的pQCXIP-ACE2-mCherry重组质粒及表达SARS-CoV-2的S蛋白的质粒pSec-SARS-CoV-2-S同时瞬时转染293T细胞,48 h后通过活细胞拍摄观察胞膜融合现象,Western印迹检测蛋白表达.结果:构建了表达人ACE2蛋白以及荧光标记蛋白mCherry的真核表达载体pQCXIP-ACE2-mCherry,与pSec-SARS-CoV-2-S共转染293T细胞后胞膜发生融合.结论:通过同源重组技术构建了载体pQCXIP-ACE2-mCherry,其研究思路可供SARS-CoV-2病毒研究借鉴.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同源重组SARS-CoV-2

    长链非编码RNA Linc8910对胶质瘤干细胞增殖和自我更新的影响

    蔡岩肖大可潘欣满江红...
    681-685,7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非编码RNA测序筛选,发现在胶质瘤干细胞(GSC)中特异性高表达的长链非编码RNA,并研究其在GSC中的功能,为针对GSC的肿瘤治疗提供新的潜在靶点.方法:对不同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来源的GSC和非干性肿瘤细胞进行RNA测序,鉴定到在GSC中特异性高表达的长链非编码RNA Linc8910.利用慢病毒感染体系在GSC中敲低Linc8910的表达,利用Q-PCR技术检测Linc8910的表达及敲低效果.通过检测GSC细胞活力评价Linc8910对GSC增殖的影响;通过检测肿瘤球形成能力评估Linc8910对GSC自我更新能力的影响.结果:Linc8910在T4121 GSC中显著高表达,GSC分化后Linc8910表达水平下降.应用不同干涉序列在T4121 GSC中敲低Linc8910导致GSC形成肿瘤球的能力以及细胞活力明显下降.结论:Linc8910在GSC中高表达,抑制Linc8910表达显著抑制GSC的增殖及自我更新能力,提示Linc8910在脑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关键作用.

    LncRNA胶质瘤干细胞细胞增殖

    双酚芴暴露于MCF-7乳腺癌细胞可引起细胞全基因组表达谱改变

    齐香荣黄苑李桐王培龙...
    686-6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内分泌干扰物双酚芴对MCF-7乳腺癌细胞的毒性效应.方法:用不同浓度(10-5~10-12 mol/L)的双酚芴分别暴露MCF-7细胞,通过细胞增殖实验(MTS法)研究双酚芴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采用DCFH-DA荧光染色法测定细胞活性氧水平;利用人类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分析双酚芴对细胞转录组的影响.结果:细胞增殖实验显示,10-5 mol/L双酚芴作用于MCF-7细胞,与对照组相比可以显著降低细胞的存活率,其他浓度组无显著差异;细胞活性氧检测结果显示,10-7~10-10 mol/L双酚芴组与对照组相比均可以显著提高细胞活性氧水平;全基因组表达谱分析显示,各浓度的双酚芴均能引起细胞全基因组mRNA表达谱发生改变,并将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到相应的细胞信号通路.结论:双酚芴作用于MCF-7细胞,在特定浓度下可以对细胞存活率、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及细胞全基因组mRNA表达谱产生影响,细胞信号通路分析为进一步验证双酚芴对体外细胞的毒性机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双酚芴毒性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