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生物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生物学杂志
生物学杂志

宋礼华

双月刊

2095-1736

swxzz@163.com

0551-62673629

230001

安徽省合肥市花园街83号合肥大厦9楼

生物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Bi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生命科学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其生理、生化、遗传和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分子生物学、生物教学等方面的文章。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盐胁迫对桔梗生理生化指标及总皂苷积累的影响

    张美茜于娟曹阳麻剑南...
    7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桔梗对盐胁迫的响应,以二年生桔梗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的方式,设置对照组(CK,正常浇水)、低浓度盐胁迫(S1,200 mmol/L NaCl)、中浓度盐胁迫(S2,400 mmol/L NaCl)和高浓度盐胁迫(S3,600 mmol/L NaCl)等4 个处理组,测定不同浓度盐胁迫处理下桔梗幼苗的生物量、生理生化指标及总皂苷含量.结果表明:随处理时间的延长,盐胁迫会抑制桔梗的正常生长,降低其生物量,且随盐胁迫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越显著;S1 有利于促进桔梗叶绿素含量的增加,而S2 及S3 均使叶绿素含量降低;叶片相对含水量随盐胁迫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桔梗叶片及根部抗氧化酶活性均在重度盐胁迫和处理第 30 天时显著降低;桔梗叶片和根部脯氨酸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和总皂苷含量均随盐胁迫浓度及处理时间的增加而显著升高.研究可为改善盐渍土环境下桔梗的生长发育以及提高产量和品质提供理论依据,以期为桔梗在盐碱地种植提供一定参考.

    桔梗盐胁迫生物量生理指标总皂苷

    不同美味猕猴桃花粉萌发活力及形态学研究

    何利钦王丽华郑晓琴张茜...
    78-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猕猴桃花粉萌发活力和花粉萌发前后的形态变化,以 15 份美味猕猴桃花粉为样本,采用离体培养方法测定花粉的萌发活力,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离体培养前后 5 份雌株花粉和 10 份雄株花粉的形态变化.结果表明:15 份花粉样本萌发率差异较大,5 份雌株花粉均不萌发;10 份雄株花粉中 8 号花粉样本的萌发率最高,为79.27%;9 号花粉样本的萌发率最低,仅为 22.85%.15 份花粉样本离体培养前后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极面观基本相同,均为三裂圆形;赤道面观有差异,5 份雌株花粉离体培养前后花粉形态不发生改变,均为近球形,而 10 份雄株花粉在萌发前为超长球形或长球形,萌发后均为近球形,极轴长度略有变小、赤道轴长变大、极轴长度与赤道轴长度比值变小、萌发沟宽度增宽,但萌发后的雄株花粉样本间各项形态学指标值差异较小.

    猕猴桃花粉离体培养萌发活力形态学

    光照对仙人掌科植物蓬莱宫中磷酸钙晶体形貌的影响

    李昌颖秦利鸿郑登月杜倩...
    83-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发现仙人掌科植物——蓬莱宫中存在花束状的晶体,在此基础上对蓬莱宫疣部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和能谱分析,结果表明,该矿物晶体含O、Ca、P元素,该类矿物质为磷酸钙晶体,主要镶嵌于皮层细胞壁上,极少分布在细胞中,其形貌大多呈四周散开或向一个方向展开的花束状,偶然观察到有膜包裹的橄榄球状;对蓬莱宫弱光处理后观察发现,表型明显发生变化,颜色从深绿变为嫩绿,茎伸长,疣间距变宽,变细长,刺较软向四周微张;疣中晶体密度显著减少,且磷酸钙晶片小部分聚集在一起,晶体尺寸也显著缩小(P<0.001).研究结果为对植物中磷酸钙的形貌特征及其功能的理解提供了参考.

    生物矿化蓬莱宫磷酸钙形貌特征扫描电镜

    转录因子NF-κB对鲤疱疹病毒Ⅱ型基因启动子的表达调控研究

    谢雅晴龙晨吕利群
    88-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深入探究NF-κB信号通路对CyHV-2感染过程的影响,在CyHV-2感染的GiCF细胞中加入NF-κB激动剂,通过RT-qPCR和Western Blot分析在感染 24、72、96 h后CyHV-2 编码基因在转录和翻译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在加入NF-κB激动剂后的 72、96 h,CyHV-2编码基因转录和翻译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NF-κB促进CyHV-2编码基因的转录及翻译.为进一步阐明NF-κB如何影响CyHV-2的转录和翻译,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CyHV-2部分编码基因的启动子序列中和NF-κB的结合位点,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分析NF-κB对启动子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F-κB过表达提高了病毒基因启动子活性,提示NF-κB可以通过促进CyHV-2 基因的启动子活性来增强病毒复制水平.研究结果有助深入探究CyHV-2 基因的表达翻译机制,也为开发基于NF-κB信号通路靶点的新的抗病毒抑制剂提供理论支撑.

    鲤疱疹病毒Ⅱ型NF-κB启动子转录调控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

    认知功能障碍:运动、孤独症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相互作用

    刘纽熊信薛亚奇王世娇...
    94-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综述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在运动改善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海马认知功能中的潜在作用.从BDNF的生物功能和参与SIRT1-PGC1a/FNDC5/Src/PLC-γ1、Ras/MAPK、PI3K/Akt信号通路,ASD患者认知功能相关的脑区改变以及BDNF在ASD不同病理下的表达调控等方面阐述其在促进神经元突触可塑性,提高学习记忆能力,最终改善海马认知功能方面的作用,进一步探讨BDNF在运动改善ASD海马认知功能中可能扮演的重要调控作用,为理解运动通过诱导BDNF表达,改善ASD海马认知功能间复杂的因果关系提供新的视角.最后展望以BDNF为靶点为孤独症疾病临床诊断提供可能的生物学标志物和药物开发提供广阔前景,为运动改善ASD的临床治疗和运动康复提供理论依据和新思路.

    运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孤独症谱系功能障碍认知功能Val66Met

    盐境蓝藻次级代谢物应用研究进展

    郭敏陶宇杰王嵘韩睿...
    102-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蓝藻多分布于海洋、盐湖和超盐环境中,因盐环境的自然选择和遗传分化,已形成特殊的自我适应生存机制,具有独特的群落结构组成、多样性分布和胞内次级代谢产物,目前针对不同盐境中蓝藻的多样性、优势属群、盐适应机制、次级代谢产物的种类分布以及应用,有待深入探究,系统综述不同盐境中蓝藻的种群多样性、群落结构组成和适应生存机制(积累相容溶质和抗氧化剂、平衡胞内离子以及提高抗氧化酶类活性),重点总结胞内次级代谢产物的代表种类(如聚酮类、寡肽与多肽类、生物碱类、脂类、萜类以及多糖类)、化学结构类型和主要生物活性功能等(如抗菌、抗炎、抗肿瘤、抗疟疾和蛋白酶抑制),为后续盐藻的资源挖掘和天然药物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盐境蓝藻优势类群次级代谢产物生物活性

    ERA实时荧光法快速检测乙肝病毒的建立与应用

    翁兴墉邹林涛周璇唐红花...
    112-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酶促重组等温扩增(ERA)技术构建一种快速检测乙肝病毒的实时荧光检测方法.根据乙肝病毒聚合酶编码区(P区)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对引物、温度、荧光探针浓度等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建立ERA实时荧光法最佳反应体系,再对其敏感性、特异性、抗干扰能力、临床样本检出效果进行验证.结果显示:ERA实时荧光法在 42℃、20 min内可完成对乙肝病毒的检测,最低检出限为 102 copies/μL;除乙肝病毒外,其他 4 种病毒(甲肝病毒、丙肝病毒、EB病毒、巨细胞病毒)均未产生荧光扩增曲线,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抗干扰能力;以实时荧光PCR法检测结果为标准,ERA实时荧光法检测 58 份乙肝病毒临床样本的灵敏度为 97.37%、特异度为 100%、阴性预测值为 95.24%、阳性预测值为 100%、Kappa值为 0.96.成功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灵敏、特异、低成本的乙肝病毒早期检测方法,满足乙肝病毒快速检测的需要.

    酶促重组等温扩增技术快速检测乙肝病毒ERA实时荧光法早期诊断

    基于任务驱动的多糖制备工艺对其黏弹性影响综合实验教学设计

    李慧王继乾姬思雪赵玉荣...
    118-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科教融合和成果导向(OBE)教育理念,将生化领域的前沿科技成果转化为教学实验,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素质.引入科研项目"多糖的制备工艺对其黏弹性能的影响"并贯穿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查阅文献并讨论"耐温耐盐、环境友好新型驱油剂开发"的热点问题,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培养学生文献查阅能力;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体系设计个性化实验方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探究利用盐醇析法和Sevage法制备多糖的工艺并计算其得率,采用红外和紫外光谱对样品进行表征,探究不同制备工艺对黏弹性及驱替效果的影响,帮助学生搭建"生物—化工—能源"多学科知识体系,提升实践创新能力;开展数据分析、方案评价和成果路演,锻炼学生的科研探究能力.

    任务驱动胞外多糖制备黏弹性综合性实验

    基础植物克隆技术与应用课程的教学设计

    何磊徐程
    123-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础植物克隆技术与应用是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的通识课程,课程涵盖培养基配制、无菌操作、愈伤组织和胚状体诱导、组培苗驯化等内容,体现了生物、林学和园艺等学科的交叉融合,从课程教学目标、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探索该课程与其他专业领域的交叉融合知识点.结合问题导向式和线上线下相结合等教学方法,探索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科交叉学生方面的作用.三年的教学实践结果表明,学生学习成绩、科研实验兴趣及课程建设水平均有所提升,学科交叉的教学设计提升了学生跨学科知识的串联式认知,扩展了学生视野,为具有多学科背景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奠定了良好基础.

    学科交叉基础植物克隆技术与应用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远程互动教学模式在医学麻醉实践课程中的探索

    姜徽杨秀丽周雁楠王熙顺...
    127-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医学实践课程存在学生学习参与度不高,缺乏跨学科教学合作等缺陷,因此,探索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新型远程互动教学模式是大势所趋.麻醉学作为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了生物医学、神经生物学、临床医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技术,以麻醉学实践课程为切入点,通过打造"校园-医院"学习共同体,在教学实践中融合以问题或病例为中心、情景模拟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转变考核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远程互动实践教学情景模拟PBLCB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