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郝临山

双月刊

1674-0882

dtxbsk@163.com

0352-7158321 7563252

037009

山西省大同市御河桥东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hanxi Datong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民族交融发展的镜像世界:北魏平城时代

    吴佳恬常乐
    5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经济文化得到空前发展的历史阶段.北魏政权的建立,各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相似之处不断增多,导致了一部分与汉族有着紧密联系的少数民族逐渐向汉化发展.北魏孝文帝推行的汉化变革在推进各民族之间的融合上迈出了一大步,各民族政权跨越了农业和畜牧业的界限,多元化的生活模式使得各族之间的交流更为频繁且直接.北魏政权在其平城时代即已初现峥嵘的汉化趋势得以在孝文迁洛后继续推行开来,且日益深化.北魏在加快自身封建制度的发展步伐同时,来自中国的北方地区迁入内地的各种部落的社会经济受到了汉族经济的深刻影响而迅速发展,北疆域内的不同族群在推动封建化和汉化过程中渐次形成了共同的经济体系.

    民族融合汉化政策平城时代

    论韩愈诗文灾害书写的现实功用

    王志超王永
    59-63页
    查看更多>>摘要:韩愈作为中唐儒道复兴的发力者,其诗文作品鲜明地呈现出写实倾向,发挥着文学的现实功用.韩愈诗文中的灾害书写是韩愈在特定灾害背景中创作的,与现实更加贴合,发挥着独特的现实功用:纪世、刺世、救世等.

    韩愈灾害书写现实功用

    论《郡斋读书志》别集类提要的史传色彩和文学性

    余世海王利民
    64-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别集类提要是志人提要而不是志书提要.晁氏剪裁大量史料组成提要并且在其中寄寓褒贬,发扬史家精神,还巧妙运用"议者"这一角色,用史家按语进行人物品评,表现历史判断,使得别集类提要展现出浓烈的史传色彩.形成这一风格特色的原因,一是晁氏具有强烈而深切的历史意识,并想要取得参与当代历史诠释的话语权;二是受晁氏的性格和仕宦经历影响.其中,《郡斋读书志》别集类有些提要呈现出"小说化"和"诗化"的特征,表现出相当的文学性.这是因为晁氏撰写别集类提要多用"文学之辞",通过辑录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形象,并多以诗句入其中;他还参照笔记体著作的故事性以及传奇色彩,为晁氏别集类提要的文学性增添了光彩.

    《郡斋读书志》别集类史传文学性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中被曲解的"曲学"

    陈威俊
    70-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来对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曲学虚荒小说欺"一句的"曲学"释义有二,一是乡曲之学,二是曲艺之学.前者更贴合词义语境和元好问的文学观.产生曲解原因有二:从内部文体特征看,曲体存在"虚荒""俳谐怒骂"等美学特性;从外部社会条件看,金元之际曲唱艺术发达,不少文人采曲入诗,致使诗歌由雅变俗.为了解开误读,可从"曲学"词义衍变与元好问的曲学成就两方面考察.首先,"曲学"词义突变始自明代曲话,金元时期该词并无指代剧曲、散曲的相关用法,元诗属孤证.其次,元好问不仅首度变词为曲,有元曲开创之功,又善于自制曲,其本人不太可能有为张目诗学而贬低曲学之举.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曲学

    《全元诗》诗人小传勘正及补充

    王静
    76-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杨镰主编的《全元诗》诗人小传中,部分诗人籍贯的古今地名对应不当或籍贯不详或简介有误.经考证,元代诗人白华为山西忻州河曲县人,宋远为江西吉安新干县人,张公直为山东邹平长山县人,姚楚山为湖北省广济人,并补充诗人周润祖籍贯为浙江临海人,黄异为江西九江都昌县人,小传对李淦的简介与元朝史实有一定出入.

    《全元诗》诗人小传籍贯古今地名

    从《边城》看沈从文小说的叙事空白

    代苗雪
    80-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叙事文本中,"空白"指的是文本中没有呈现的、或是没有完全呈现的内容.作者在叙事文本设置某些"空白",增添了作品的含蓄与韵味,召唤读者参与其中,给予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从这个角度来看,《边城》存在多处叙事空白,而这些"空白"不但没有降低小说的艺术性与信息量,反而在最大程度上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本的内容趋于多元化,实现了叙事文本的审美价值.

    《边城》沈从文小说叙事空白

    米勒重复理论视角下《蝇王》中的重复现象

    薛婷历谷野平
    85-89页
    查看更多>>摘要:《蝇王》中的重复现象是探求小说主题内涵及意义构成的关键.从微观处着眼,重复的意象以隐喻的形式出现,如"蝇王"象征人性之恶;从中观层面看,人物和事件复现经典原型,如西蒙以耶稣为原型,是真理的殉道者;从宏观角度探究,《蝇王》创新发展荒岛文学的主题,探索人性善恶.由此小说中的重复现象由点到面,层层递进地揭示出"人性中深谙恶"这一主题意义.

    威廉·戈尔丁蝇王希利斯·米勒重复理论

    修辞学视角下的网络短视频"这是体"研究

    韩冬阳
    90-94,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这是体"是短视频平台兴起的一种以"这是……,这是……,这是……"为固定句式的网络语体.它借助于排比、同异、拈比、衬跌等多种修辞格,形成节奏明快、时尚新颖的特点.这种表达创新和丰富了语言表达形式,它与"梗"的融合能够引发圈层心理共鸣,折射出网络流行语体与媒介传播方式的依存日益紧密的态势,同时也在客观上提醒人们对故意消解语义和逻辑的表达方式保持应有的警惕.

    "这是体"网络短视频网络流行语体修辞格

    系统功能语言学意义观的马克思主义取向

    黄劲怡代雨晴
    95-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意义观与马克思主义有三方面趋同:在"作为社会实践的意义"方面,意义受社会语境的支配,同时重构和创造新的社会现实;就"意义与意识的一元论"而言,意义的生成和使用离不开主体意识的参与;从"意义与意识形态的互构"角度看,意义受控于主流意识形态,又反作用于意识形态.上述辩证关系同时存在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和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意义观中,显示了系统功能语言学意义观的马克思主义取向.

    系统功能语言学意义马克思主义取向

    从言据性看英语学术写作的态度表达

    周今由道晓蕾张媛媛
    101-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言据性是体现人际意义的语言手段之一,是指作者对信息来源及其可靠程度的说明.从言据性视角探讨英语学术写作的人际意义有助于学习者提高学术写作能力.以证素的知识来源和认知方式为基础,考察学术写作中证素的分布和使用特点,可以为学术写作提供教学启示.研究发现,证素的分布和使用主要涉及如何引入话题、陈述他方或己方态度、归纳事实和假设命题;证素存在交叉和混合使用的情况;证素的合理使用有助于学习者清楚表达态度、说明信息来源.

    学术写作态度言据性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