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塑性工程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塑性工程学报
塑性工程学报

陆辛

双月刊

1007-2012

sxgcxb@263.net

010-62912592/82415079

100083

北京学清路18号北京机电研究所708室

塑性工程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Plasticity Engineer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机械工程学会、机械工程学会锻压分会、北京机电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学术刊物,其宗旨是活跃本专业学术思想,提高本专业学术理论,强化本专业学术交流,为不断提高我国塑性工程基础水平,确立我国塑性工程界在世界科技阵容中的地位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非线性加载路径下金属薄板成形极限研究进展

    范荣磊陈明和吴迪鹏王辉...
    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成形极限图是评判金属薄板局部成形能力的重要工具,研究非线性加载路径下的成形极限图对提高实际生产过程中工艺设计的合理性和板料的成形性具有重要意义.总结分析了国内外学者对非线性加载路径下金属薄板成形极限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试验方法、理论预测模型及路径无关成形极限图3个方面.重点研究了不同试验方法的适用范围及优缺点,阐述了多种预测非线性加载路径下成形极限图的理论模型及应用实例,并归纳了当前在应变路径无关的成形极限图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最后,从上述3个方面总结了当前更具潜力的研究方向,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进行了展望.

    非线性加载路径成形极限各向异性屈服准则本构模型

    自润滑关节轴承成形技术研究进展

    刘香港陈辉张静婕肖光春...
    15-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缓解关节轴承成形过程中因应力集中导致的衬垫损伤和废品率高等问题,研究人员分析了关节轴承在模具挤压合套过程中的塑性变形规律、应力分布、内外圈游隙与挤压力的关系,以及内外圈尺寸形状对成形的影响.大量研究者通过关节轴承挤压成形的有限元模拟获得了不同条件下挤压成形关节轴承的试验数据,为试验提供理论支持与指导.综述了基于模具挤压合套和无模具装配技术的研究进展,讨论分析了模具内腔形状和外圈坯料尺寸对成形过程和成形后关节轴承力学性能、寿命等方面的影响.同时提出整体式关节轴承新型成形技术的研究发展方向,为关节轴承制造工艺全过程一体化联动调控理论与技术发展提供了参考.

    关节轴承成形技术联动调控挤压合套塑性变形

    螺纹升角对螺旋波纹管液压成形性能的影响

    徐勇贺腾飞张士宏陈连生...
    2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深入探究螺旋波纹管在液压成形工艺中的变形行为,以304不锈钢圆管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模拟方法分析了不同螺纹升角下管坯的液压成形过程,研究了不同螺纹升角对螺旋波纹管螺纹段胀形高度、减薄率以及波高均匀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内压力下,随着螺纹升角的增大,螺纹段胀形高度和最大减薄率显著降低,同时波高均匀度上升,但是壁厚增厚率变化不明显.最后以螺纹升角15°为例开展了螺旋波纹管液压成形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内压力与补料量匹配不恰当主要会导致中心破裂和两端起皱两种缺陷.当液压成形工艺参数为:整形压力140 MPa,补料量15 mm,推头轴向进给速度1.5 mm•s-1,获得了成形质量优异的螺旋波纹管零件,实验结果与有限元模拟结果基本吻合.

    螺旋波纹管液压成形有限元模拟螺纹升角成形性能

    在线接触加热的高强钢板自由温折弯成形工艺研究

    张龙柱王旭周银郑宇...
    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普通热成形工艺难以用于高强钢折弯等常见局部成形的现状,以NM450TP耐磨高强钢为研究对象,利用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了基于局部在线接触加热的自由温折弯成形新方法,探讨了 NM450TP材料的温成形特性、接触加热热传导行为以及温折弯变形等问题.结果表明,通过对坯料折弯变形区的局部、精确接触加热,NM450TP板自由温折弯性能得到了大幅提升,有效避免了自由温折弯的开裂.该方法具有模具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和加热效率高等优点,可为难变形材料的局部自由折弯温成形提供借鉴.

    高强钢自由折弯温成形接触加热工艺分析

    脉冲电流对6061T6铝合金流动摩擦挤压成形微观组织的影响

    张艳苓杨毅韩玉杰杜立华...
    36-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在流动摩擦挤压成形过程中施加脉冲电流,研究了脉冲电流对6061T6铝合金流动摩擦挤压成形性能的影响,同时,借助EBSD和TEM研究了脉冲电流对变形区材料组织演变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脉冲电流降低了材料的变形抗力,提高了材料的流动性,在下行速度0.6 mm·min-1、转速950 r·min-1以及下压量3 mm条件下,施加3800 A的脉冲电流可使6061T6铝合金的流动摩擦挤压成形高度从15 mm提高到20 mm.脉冲电流的施加促进了变形过程中再结晶的发生,细化了不同变形区的组织,并提高了变形区大角度晶界的比例;流动摩擦挤压成形后材料内部存在大量的线性位错、网状位错以及由位错攀移形成的位错墙;施加脉冲电流后,材料在搅拌力和挤压力的复合作用下发生大塑性变形,晶粒破碎,形成大量的纳米晶.

    6061T6铝合金流动摩擦挤压成形脉冲电流晶粒尺寸位错

    金属双极板冲压成形数值分析及回弹补偿

    王涌纲何仕荣顾猛高枫...
    43-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小型风冷电堆金属阳极板冲压成形的质量缺陷问题,运用Autoform软件对双极板冲压成形工艺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了压边力、冲压速度、模具间隙和摩擦因数对成形质量的影响.以最大减薄率和回弹量为优化目标开展了正交试验,得出了对成形质量影响最大的因素为压边力,而冲压速度对成形质量的影响最小.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最优工艺参数组合:压边力为80 kN,冲压速度为400 mm·s-1,模具间隙为0.15 mm,摩擦因数为0.15.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最大回弹量为1.487 mm,相较优化前减小了 1.416 mm.最后,基于Autoform软件,对双极板进行了模面回弹补偿,发现回弹补偿后最大回弹量减小了 41.2%.通过试验验证了仿真的可靠性.

    金属双极板冲压成形正交试验数值仿真回弹

    非晶合金铁芯粘接-冲裁-叠压工艺研究

    黄秀东郭硕杜冰崔海龙...
    5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非晶合金在室温状态下冷加工性能不佳导致难以对其进行常规冲裁加工,严重限制其在电机领域的应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粘接-冲裁-叠压工艺,以提高非晶合金的室温冲裁能力.首先,将多片非晶合金叠压粘结成具有一定厚度的坯料,然后对非晶合金坯料进行冲裁,最终将冲裁后的成品叠压成铁芯产品.试验证明,该工艺生产的非晶合金成品断面光洁,毛刺高度低于5 µm,表面质量满足叠压要求,叠压后的成品满足电机铁芯的制造要求,解决了非晶合金在室温下冲裁质量较差、毛刺较高等问题.

    非晶合金电机铁芯粘接-冲裁-叠压工艺质量分析

    小型凹槽环件复合环轧成形数值模拟

    王虓鹏华希俊马俊美车亚龙...
    58-65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一种立式复合环轧工艺制造了小型凹糟环件,用Simufact有限元软件模拟了小型凹槽环件的环轧成形过程,并在D51环轧机上进行了验证.数值模拟结果揭示了环轧成形过程中几何、应变和温度等成形因素的分布和演化规律.为研究不同主动辊形状对环轧成形的影响,采用不同夹角的主动辊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25.4°的主动辊夹角能产生更大的轧制力和内部塑性应变,但是容易产生椭圆缺陷和模具填充不满,因此选取适中的角度能保证工件的环轧质量.通过对比空转轧制前后的数值模拟结果发现,空转轧制可以显著改善椭圆缺陷,提高环件尺寸的均匀性.

    复合环轧成形小型凹槽环件成形因素主动辊夹角

    考虑回弹的水平上调式三辊卷板机卷圆精度研究

    黎仕钱应平张东桥匡佳维...
    66-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卷圆成形精度,建立了不考虑回弹与考虑回弹时水平位移量与卷圆半径之间的理论模型.采用ABAQUS软件建立了卷圆成形有限元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理论模型及有限元模型的可靠性.基于可靠的有限元模型,研究了材料、摩擦力和板厚对卷圆成形精度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不考虑回弹时实验和仿真的成形半径与目标半径之间的误差分别为31.3%和20.7%.考虑回弹后的误差分别降低至2.2%和1.2%;在相同水平位移量下,材料的屈服强度越高,成形半径越大;摩擦力对成形半径的影响较小;板料越厚,成形半径越小.针对不同材料与不同厚度的板料卷圆成形,考虑回弹时的理论模型能够获得更精确的水平位移量,从而提升卷圆精度.

    三辊卷板机板料回弹数学模型成形精度

    先进高强度双相钢弯扭复合回弹补偿控制研究

    李洪周冯阳阳张文广李屹萌...
    76-8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先进高强度双相钢弯扭复合回弹的预测与补偿问题,在弯扭复合回弹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仿真模拟.首先,利用DP600材料在弯扭复合回弹试验中回弹量较大的特点,进行了单向拉伸试验和加载-卸载-反向加载的拉压试验以测定DP600的力学特性.其次,分别采用Ls-dyna提供的4种弹塑性材料模型建立了单向拉伸和拉压试验有限元模型,通过Ls-opt迭代求解筛选出合适的材料模型及参数,结果表明,采用MAT125材料模型预测的数值更接近弯扭复合回弹试验数据.最后,通过反向截面补偿法推导出底部支撑距离移动公式,通过反向位移补偿法和偏置曲面得到模具面,对弯扭复合回弹结果分别进行补偿.发现利用反向位移补偿法,并通过偏置曲面的方式,能够对在上压杆偏转角度增加时诱发的弯扭复合回弹进行有效补偿控制.

    先进高强度双相钢弯扭复合回弹本构模型参数反求回弹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