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姚芝楼

月刊

1008-6285

skxuebao@tyut.edu.cn

0351-6014499

030024

太原市西矿街53号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Journal Social Sciences Journal of Colleges of Shanxi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山西省教育厅主管,山西十所理工农医类高校联合主办的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出版的社会类学术期刊,旨在为以高校“两课”教师和党政干部为主的广大社科工作者提供一个学术交流的园地,以促进高校“两课”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提高,促进社科研究队伍的成长和社会学术领域的繁荣。创刊十余年来,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指引下,本刊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发表了大量有创见的学术论文,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全文收录;部分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等多家刊物全文转载。本刊稿源已扩大到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区)以及韩国等。本刊发表的论文均被有关部门作为评定职称的科研和学术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两个结合"的研究现状、评价反思与创新发展

    柯增金李生
    1-6,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两个结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理论创新。国内学界从"两个结合"的科学内涵、逻辑关系、何以可能、形成发展、价值意蕴、实践路径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逐渐丰富,研究视角更加多元、研究进路日益深入。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应进一步加强对"两个结合"的理论研究,深化"两个结合"的必要性与可能性研究,细化"两个结合"的实践路径研究,坚持以"两个结合"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两个结合""第二个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共产党

    新时代"两山"理论的生态政治意蕴探析

    马岚张胜旺
    7-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两山"理论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习近平站在生态政治的高度结合自身工作经验,着眼于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趋势提出的重要论断。新时代"两山"理论包含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态政治立场、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的生态政治智慧、以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为保障的生态政治纪律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生态政治图景等生态政治意蕴。新时代"两山"理论的生态政治意蕴对于建设美丽中国,引领生态文明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两山"理论生态政治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发展

    袁玉梅侯玉花
    1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发展突出体现在坚持一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实践作为理论运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调矛盾的特殊性,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作为认识和解决矛盾的必然要求;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把群众路线作为党的基本的领导方法;高度重视调查研究,把进行社会调查作为领导工作的首要任务和制定政策的基础。深入研究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发展,把握其精髓和实质,对于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毛泽东世界观方法论马克思主义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融入思政课的三维向度

    王晨
    20-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是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旨在统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认识,为新征程凝心聚力。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融入思政课是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的政治要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体现,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对广大青年政治引领的现实需要。思政课教师要将本次主题教育的融入作为以学铸魂的宝贵契机,把握好本次主题教育的目标要求和经验做法,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者和践行者,注重融入的"点""面""质",确保思政课教学实效。在二者融合的教学实践中,要注重"知""情""意""行"相统一,在融入的系统化、全面化、深入化、生动化等方面下功夫,使学生达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真信笃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思政课大学生

    运用大历史观讲好毛泽东思想——以"概论"课毛泽东思想教学内容为例

    金梦
    26-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善于运用大历史观,以整体的、联系的、辩证的观点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既是新时代构建"大思政课"格局的显著标志和内在要求,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讲深、讲透、讲活道理的有效方法。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重要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历史观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毛泽东思想部分的教学,应以整体贯通的长镜头聚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主题;应立足普遍联系的大视野构建教学大视域;应以全面辩证的大局观凸显历史大逻辑和大趋势。

    大历史观毛泽东思想历史主题教学视域历史逻辑

    "大思政课"视域下的思政课沉浸式教学探析

    郝兴娥陈显久
    3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立德树人建设的关键举措,"大思政课"建设蕴含着深刻的时代价值和实践意义,要求统筹兼顾各方力量,形成育人合力,强调与现实相结合,提升育人实效。思政课沉浸式教学具有主体参与性、过程实践性、要素互动性、体验真实性等特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契合"大思政课"建设要求,有助于在实践中切实推进教学改革,提升铸魂育人实效。高校要用沉浸式教学提升教学实效、搭建社会大课堂、推进理论学习、共建育人体系,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不断增强价值引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高校大思政课沉浸式教学

    智能技术条件下人的本质的"变"与"不变"

    文雪莲郑诗轩
    38-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智能技术时代,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面临着高阶自动化的严峻挑战,具体体现在人的劳动方式、交往模式以及自我认知的改变。但高阶自动化并未改变人的劳动特性、社会属性以及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需求。这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定义与阐释在智能技术时代依然具有适用性。同时,马克思主义主张采用辩证和联系的观点来审视智能技术条件下人的本质的"变"与"不变",从而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实现对于人的本质绝对与相对统一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高阶自动化变化不变

    以Chat 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遮蔽的劳动问题

    魏鸣贺路强
    46-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以Chat 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将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同时也给当代劳动者带来极大的冲击与挑战。尤瓦尔·赫拉利就此预言,智能化生产工具将把劳动者排挤出生产环节,使无产阶级沦为"无用阶级"。基于此,运用马克思主义劳动理论对"无用阶级"现象进行全面分析,发现其背后的根本原因仍然是资本和劳动的对立,仍然是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的阶级压迫和价值剥削,"无用阶级"只不过是劳动异化、科技异化在智能时代的体现。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才是避免劳动者被智能化生产工具排斥、实现劳动者解放的唯一路径。

    人工智能ChatGPT劳动无用阶级私有制马克思主义劳动理论

    网络"泛娱乐化现象"对青年理想信念的危害及其治理对策

    张建荣李逸群
    53-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与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娱乐文化将触角伸向了网络空间的各个层面,形成了泛娱乐化的网络"景观"。网络"泛娱乐化现象"以其去价值、去理性、去崇高的本质特征引发部分青年理想信念虚无化、价值取向功利化、精神信仰庸俗化、社会责任淡漠化等不良倾向。需要在厘清其造成不良影响原因的基础上,通过强化网络空间思想引领、教育引导、文化滋养、实践培育和环境治理等方式,为当代青年树立远大而坚定的理想信念保驾护航。

    网络"泛娱乐化现象"青年理想信念消极影响引导策略

    网络空间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转换与实践创新

    李东坡肖宁
    60-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最具当代意义的空间形态,网络空间已成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转型升级的全新场域,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也为网络空间治理提供了有效路径。推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必须科学认识网络空间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深刻分析网络空间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内涵与价值意义,着力实现网络空间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与互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加快教育目的、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育途径等教育理念的转换,充分发挥网络空间的育人优势、调控优势、平台优势和传播优势,不断加强网络空间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主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建设,确保网络空间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空间治理理念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