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应用化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应用化工
应用化工

朱明道

月刊

1671-3206

yyhg@vip.163.com

029-85561216

710054

西安市西延路61号

应用化工/Journal Applied Chemical Indust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适用性、综合性化工科技刊物,旨在传递和交流化工领域的先进经验和科研成果,适用技术,及时报道国内外化工科技动态和市场信息,注重为科研生产、成果转让,产品销售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接枝改性黄原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史靖琪潘一恺皮双城刘阳...
    747-7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别用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为单体,亚硫酸氢钠(NaHSO3)、过硫酸钾(KPS)、硝酸铈铵(CAN)为复合引发剂,通过自由基聚合法制备了XG-g-AMPS、XG-g-NVP和XG-g-DMDAAC三种改性聚合物。采用FTIR、EA、1 H NMR、SEM和GPC对接枝产物进行结构表征,并比较了黄原胶(XG)及改性聚合物的溶解性、耐盐性、剪切稀化性和耐热性能。结果表明,改性XG聚合物的溶解度显著提高,同时耐盐性有一定提高,XG-g-NVP、XG-g-DMDAAC在 30%盐溶液中黏度相较XG分别增加了9%,15%。此外,XG-g-NVP和XG-g-DMDAAC溶液的剪切性能值相较XG分别提升了 11%和 45%。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接枝共聚,改性XG聚合物的溶解性、耐盐性和剪切稀化性能得到提升,拓宽了黄原胶产品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

    黄原胶接枝共聚溶解性能剪切稀化性耐盐性

    页岩油微生物采油菌株筛选与性能评价

    于洋刘琦范煜
    753-756,7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页岩油藏中筛选得到了一株产表面活性剂菌株Y2,利用16s rDNA基因测序对其进行鉴定;通过表/界面张力测试,优化菌株的培养条件并考察其在不同pH值、温度和盐浓度下的稳定性;通过FTIR和LC-MS分析表征菌株所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菌株 Y2(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在以葡萄糖为碳源、硝酸铵为氮源的培养基中所产生物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最优,菌株上清液的表面张力值 27。61 mN/m,与页岩油JHW151 和JHW07121 之间的界面张力值分别为0。062 mN/m和0。047 mN/m。该菌株所产生物表面活性剂为C15-Surfactin和C16-Fengycin的脂肽混合物,其表面活性在温度为40~80℃和pH值为1~11 范围内稳定性较好,但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界面张力值变小。可见,Y2 菌株具有较好的表面活性,能够有效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从而提高页岩油采收率,为吉木萨尔页岩油微生物驱的高效开发提供了一项潜在可行的技术路线。

    提高采收率页岩油生物表面活性剂脂肽

    Ni/CeO2@ZIF-8核壳结构催化剂的制备及其RWGS反应性能研究

    严琛刘新辉朱学栋杨帆...
    757-7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液相浓度控制成核法制备了ZIF-8 包覆的Ni/CeO2 核壳结构催化剂,通过一系列表征技术,研究了ZIF-8 壳层对催化剂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引入ZIF-8 对于催化剂上的RWGS反应性能与路径的影响。结果表明,ZIF-8 壳层能够增大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减弱加氢能力和对CO的吸附强度,在 300℃,0。1 MPa,GHSV=6 L/(g·h)和CO2∶H2=1∶3的反应条件下,核壳结构催化剂上的CO选择性提升了60。3%。ZIF-8 包覆前后的Ni基催化剂上的反应中间物种不同,生成CO的主要中间体为羧酸盐而CH4 则为甲酸盐,ZIF-8 壳层的存在抑制了羧酸盐进一步加氢转化为甲酸盐,从而抑制了甲烷化副反应进行,提高了RWGS反应的CO选择性。

    Ni基核壳结构催化剂ZIF-8RWGS反应CO选择性反应路径

    基于聚合松香和聚丙烯分子模拟的纳米纤维的制备与表征

    王文刚齐浩彤钱裕洁侯秀良...
    763-7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材料计算软件(Materials Studio)对高聚物聚丙烯和玻璃态三环二萜小分子聚合松香的共混过程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得到不同共混条件下,聚丙烯与聚合松香的Flory-Huggins相互作用参数和径向分布函数的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聚丙烯与聚合松香的熔融共混,对共混物的微观结构、热学性能和表面形貌进行表征,同时探究了共混物的可纺性能。结果表明:聚丙烯和聚合松香具有良好的相容性,两者可以通过熔融纺丝的方法制备出最细可达50 nm的聚丙烯纳米纤维。

    聚丙烯三环二萜分子模拟熔融纺丝纳米纤维

    延迟成胶弹性硅酸凝胶堵水剂及其性能研究

    贺杰刘航瑞陈庆梅杨超越...
    769-77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现有硅酸凝胶堵水剂普遍存在成胶时间短、成胶后脆性大的问题,结合L油田油藏条件,通过考察活化剂类型及用量,弹性改善剂类型及用量,以及水玻璃用量对成胶时间和弹性模量的影响,得出了一种延迟成胶弹性硅酸凝胶堵水剂。其配方为:6%水玻璃+0。85%活化剂三元弱酸一铵GL-1+0。1%弹性改善剂正电胶,该配方在油藏温度65℃下,成胶强度达到E级的时间为72 h,成胶后的弹性模量为 589。46 Pa。采用填砂管实验评价了堵水剂的注入性及封堵性,结果表明堵水剂在L油田中具有良好的注入性及封堵性,在渗透率为 1 168。06×10-3~5 061。57×10-3μm2 的填砂管中,注入0。8 PV的最高注入压力仅有0。72 MPa,封堵率均>96%。该堵水剂可用于L油田的油井堵水。

    油井堵水延迟成胶弹性硅酸凝胶堵水剂注入性及封堵性

    农林废弃物共热解对污泥生物炭Cu(Ⅱ)吸附性能的影响

    陈晴空王欢范剑平李佳瑛...
    774-7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山地城市污泥与水稻杆、水稻壳、桉树枝、桉树叶等农林废弃物进行共热解,研究共热解对生物炭理化性质及Cu(Ⅱ)吸附性能的影响,探讨共热解对Cu(Ⅱ)吸附性能的协同作用。结果显示,与污泥炭相比,水稻壳、水稻杆、桉树枝、桉树叶与污泥共热解制备的生物炭,C含量分别增大了0。64 倍、0。87 倍、1。04 倍、1。22 倍,O含量分别增大了1。11 倍、1。25 倍、2。01 倍、2。17 倍,对Cu(Ⅱ)最大吸附量分别增大了28。4%,60。3%,82。7%,99。7%。共热解对生物炭Cu(Ⅱ)吸附性能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污泥与桉树叶共热解炭对Cu(Ⅱ)最大吸附量的协同量化值最高(90。13%)。

    污泥处理处置生物炭共热解协同效应重金属吸附

    磁性介孔纳米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的研究

    贾承政李婷婷胡云霞郭嘉暄...
    781-78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水热法合成了分散性良好的Fe3O4 纳米微球,在其外层包覆了介孔二氧化硅(MSN),并进一步修饰了壳聚糖(CS)和透明质酸(HA),形成了高分散的纳米微球Fe3O4@SiO2@MSN@CS@HA。通过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表征了纳米微球的结构、形貌、粒径及分散性。利用热重分析仪(TGA)和比表面分析仪(BET)测试了其外层含量、比表面积和孔径大小。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分析仪测定了参与芬顿反应的性能,并计算其反应速率。结果表明,纳米微球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载药能力,且含有的二价铁离子(Fe2+)可以进一步实现肿瘤的化学动力学治疗潜力。

    介孔纳米材料芬顿反应化学动力学治疗

    废弃水厂用煤质颗粒活性炭吸附苯甲酸钠性能研究

    李璐周克梅周卫东范佩...
    787-790,7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直接再利用某水厂的废弃活性炭作为苯甲酸钠的吸附剂。通过对废弃活性炭进行灰分、SEM-BET表征分析得,废弃活性炭表面变得光滑,碘值仅有339。86 mg/g,介孔占比大,表明活性炭表面吸附位点被占据,其吸附性能下降。拟合结果显示,废弃活性炭对苯甲酸钠的吸附更符合Freundlich等温模型和拟二级动力学模型。随着温度的升高,苯甲酸钠的去除率下降,与热力学参数焓变是负值一致,属于放热反应。拟合的废弃活性炭对苯甲酸钠的最大吸附容量为1。108 mg/g,证明了废弃活性炭可应用于工业废水中,为水厂最终处置废弃活性炭找到了新的出路。

    废弃活性炭苯甲酸钠吸附资源化利用

    植物基生物再生沥青的路用性能及再生机理研究

    余乐何兆益李晓民魏定邦...
    791-79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热重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和红外光谱仪分析了植物基生物再生剂(WL-2H)的热稳定性和再生机理,基于动态剪切流变实验、测力延度实验和弯曲梁流变实验,探究了原样沥青、老化沥青和再生沥青的流变性能与疲劳特性。结果表明,随着WL-2H掺量的增加,植物基生物再生沥青的车辙因子、蠕变恢复率、低温劲度模量和疲劳因子逐渐减小,不可恢复柔量、延度和劲度模量变化率逐渐增大,Nf50先增大后减小;当WL-2H掺量为7%左右时,植物基生物再生沥青的的路用性能可基本恢复至原样沥青水平;WL-2H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主要通过物理作用对老化沥青性能进行再生。

    植物油再生沥青流变性能疲劳性能再生机理

    革兰氏阳性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sp.)的基因组和蛋白组研究

    宋丽丽杨小琴张雪张更新...
    797-80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西藏墨脱嘎隆拉山海拔3 000m土壤中分离出一株革兰氏阳性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sp。),用Illumi-na Hiseq测序平台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以及通过Prokka1。14。6 软件进行基因组注释。结合antiSMASH 7。0 和BAGEL 4 分析Paenibacillus sp。基因组预测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为了验证代谢产物路径,用不同破碎方法提取菌株全蛋白,通过蛋白质组质谱技术进行分析,结合不同蛋白质组分析软件,共鉴定了3 383 个蛋白质。通过同源比对,提取的蛋白质中可以检测到套索肽生物合成基因簇中依赖ATP半胱氨酸蛋白酶N端区域B1 和ABC转运器。同时,用BAGEL4 软件blastp功能从NCBI数据库中获取Paenibacillus sp。基因组中潜在完整的套索肽生物合成基因簇。

    类芽孢杆菌基因组蛋白质组次级代谢产物基因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