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应用化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应用化工
应用化工

朱明道

月刊

1671-3206

yyhg@vip.163.com

029-85561216

710054

西安市西延路61号

应用化工/Journal Applied Chemical Indust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适用性、综合性化工科技刊物,旨在传递和交流化工领域的先进经验和科研成果,适用技术,及时报道国内外化工科技动态和市场信息,注重为科研生产、成果转让,产品销售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水热预处理芒草及其组成变化对酶解糖化效率的影响

    张佐宇席鸽刘强吴志平...
    2061-20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深入探讨不同水热预处理强度对芒草结构和组成的影响,分析比较不同预处理条件对芒草酶解的影响,将水热预处理与酸、乙醇和低共熔溶剂预处理方式进行了对比。研究考察了水热过程中温度、时间、固液比和乙酸浓度对芒草中木质纤维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80℃下,反应时间为2。5 h,固液比为1∶7的条件下,不添加乙酸时,葡萄糖得率最高达到65。43%。相较于其他预处理方法,该工艺具有简单、低成本且高效利用生物质资源的优势。

    芒草水热预处理半纤维素脱除率葡萄糖得率结构变化

    玉米芯纤维素基保水保肥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张新浩李莎贾睿YASSINE Mouham...
    2066-2070,20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使用玉米芯纤维素结合羧甲基化修饰制备高吸水性水凝胶,引入氨氮吸附功能,制备出一种高效保水保肥材料CCH/Z,通过SEM、FTIR、接触角等测试对其微观结构、官能团组成、亲水性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吸水溶胀实验和氨氮吸附实验,测试了合成材料的保水保肥性能。结果表明,CCH/Z保水率可达到452。49%,在保肥方面,当CCH/Z用量为0。15 g时,在100 mg/L氨氮溶液中,吸附率可达41。4%,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均可以描述吸附氨氮行为,热力学分析表明,CCH/Z的吸附行为符合Freundlich模型。

    玉米芯纤维素保水材料保肥材料水凝胶

    Pt掺杂对Ti/SnO2-Sb-Nd纳米球状电极性能的影响

    李阳丁家正谢文玉李长刚...
    2071-207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一步水热法成功制备出不同Pt掺杂量下Ti/SnO2-Sb-Nd-Pt纳米球状电极,通过SEM、XRD和XPS表征电极表面的形貌、结构和化学组成,LSV、CV和加速寿命(ALT)测试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和稳定性,并通过降解硝基苯(NB)能力验证电极催化活性。结果表明,Pt掺杂不会改变电极的SnO2晶型结构,适量Pt掺杂可以使电极表面涂层更加均匀致密,提高电极稳定性,但降低了涂层中吸附氧含量,使得电极催化活性降低。掺杂1。5%Pt后,电极ALT由28。0 min延长至78。2 h,虽然NB去除率由96。53%降至80。61%,但在电极实际使用寿命内,NB理论降解总量由62。6 mg/cm2增至8 754。1 mg/cm2。显示了该电极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为开发高效、稳定的电极材料提供了参考。

    Ti/SnO2-Sb-Nd电极Pt掺杂表征电催化性能稳定性

    高性能聚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朱翔赵荣帆丁浩亮张帆...
    2078-2082,20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丙烯酸甲酯(MA)为硬单体、丙烯酸丁酯(BA)为软单体、丙烯酸羟乙酯(HEA)/乙酸乙烯酯(VAc)和丙烯酸(AA)为交联单体,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两种溶剂型聚丙烯酸酯压敏胶PSA-1和PSA-2,研究了增黏树脂、硅烷偶联剂对压敏胶的黏接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经7%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K30增黏改性及5%硅烷偶联剂KH550增强后,PSA的剪切强度及剥离强度可达1。65 MPa和2。97 kN/m,且具有良好的耐热能力。

    聚丙烯酸酯压敏胶增黏改性硅烷偶联剂双组分

    含硅型碳酸钙垢防垢剂SMAA的研究

    全红平马欣悦崔艳艳王丽...
    2083-208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水溶液自由基共聚法,以次磷酸钠(SHP)、顺丁烯二酸酐(MA)、2-丙烯酰胺基-2-甲基-1-丙磺酸(AMPS)、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A171)为原料、2,2'-偶氮双(2-甲基丙脒)二盐酸盐(V50)为引发剂,合成了一种新型含硅聚合物防垢剂SMAA,并利用FTIR、1HNMR和XPS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最优合成条件为:单体配比n(SHP)∶n(MA)∶n(AMPS)∶n(A171)=10∶30∶10∶1,引发剂加量为1。0%,反应温度为80℃,单体浓度为25%,聚合反应时间为5 h。在评价温度为70℃、加量为50 mg/L时,防垢率可达92。9%。利用SEM、XRD和TEM对防垢剂SMAA作用于碳酸钙的机理进行研究,防垢剂SMAA的防垢机理是使碳酸钙晶体发生晶格畸变,阻碍碳酸钙晶体的聚集增大,对已形成的碳酸钙微晶进行包覆。

    防垢剂碳酸钙垢硅烷偶联剂作用机理

    纤维基离子液多酸催化剂的合成及其超深快速脱硫性能研究

    董兆琪薛丽丽李壮壮吴嘉琪...
    2089-209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浸渍法将Keggin型P-Mo-W多金属氧酸盐(POM)与双离子液体结合在醋酸纤维素(CA)上,获得一种用于萃取氧化脱硫(EODS)的成型催化材料,采用响应面设计实验,探究温度、催化剂质量、氧硫比以及多酸负载量对脱硫的影响。研究表明,最佳脱硫反应条件为:模拟柴油25 mL,催化剂0。16 g,温度63 ℃,氧硫比4。8,多酸负载量1。08,反应2 h,可将模拟燃油中99。2%的DBT脱除。

    多金属氧酸盐催化剂成型纤维材料超深快速萃取氧化脱硫响应面法

    工业氟硅酸改性硫酸铝基无碱液体速凝剂性能的研究

    朱芳芳刘远杨林张远永...
    2095-20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硫酸铝作为主料,复配三乙醇胺、碳酸锂等物料,制备无碱液体速凝剂,再将工业氟硅酸作为改性组分,考察了不同工业氟硅酸掺量下硫酸铝无碱速凝剂对P·O 42。5普通硅酸盐水泥的凝结时间、抗压强度性能的影响。采用XRD、SEM和TG-DTG分析探究试样水化产物的物相组成及微观形貌,进一步探讨了掺改性组分硫酸铝速凝剂的水泥水化反应进程及改性组分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工业氟硅酸掺入速凝剂中,能显著缩短水泥的凝结时间。当速凝剂中工业氟硅酸掺量为10%时,水泥凝结时间达到最小值,初凝和终凝时间分别为1。67 min和4。28 min。随着速凝剂中不同掺量工业氟硅酸的加入,砂浆的1 d抗压强度以及28 d抗压强度先增大后减小,抗压强度在工业氟硅酸掺量为6%时达到最大值,1 d和28 d强度分别为12。4 MPa和48。4 MPa。对比未掺入工业氟硅酸的速凝剂,加入工业氟硅酸后水泥浆体会消耗CH成更多针棒状AFt,且加快C3S水化,形成C—S—H凝胶。但是,当工业氟硅酸掺量过量时,生成的CaF2沉淀物会抑制水化反应,影响砂浆1 d的抗压强度形成。

    速凝剂改性组分工业氟硅酸作用机理

    EACD技术处理煤矿酸性废水硫酸根的研究

    于明丽张伦秋田葳杨朝粉...
    2100-2104,2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OH清除剂优化接地极雾化电晕放电(EACD)技术处理煤矿酸性废水,利用响应面法研究了放电电压、放电时间和硫酸根与苯酚的浓度比对硫酸根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显著性顺序为:硫酸根与苯酚的浓度比>放电电压>放电时间,放电电压、硫酸根与苯酚的浓度比的交互作用对硫酸根去除率影响显著。优化条件为:放电电压12 kV、放电时间66 min、硫酸根与苯酚的浓度比0。9时,对应的硫酸根去除率为76。55%,与预测值仅有0。55%的误差。实验结果与模型数值高度吻合,证实了该回归模型的准确性。

    接地极雾化电晕放电(EACD)硫酸根煤矿酸性废水·OH清除剂响应面法

    掺杂ZIF-8改性全水发泡聚氨酯泡沫

    廉兆龙王彩凤王帅孙彬...
    2105-2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常温的水中利用2-甲基咪唑和六水合硝酸锌制备了多孔低密度材料沸石咪唑框架-8(ZIF-8),用环保溶剂水为发泡剂,采用一步法制备出具有保温隔热能力的聚氨酯泡沫(PUF),探讨ZIF-8用量对聚氨酯泡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少量的ZIF-8可明显改善聚氨酯泡沫的各项性能;当ZIF-8掺杂量(质量分数)为1%时,聚氨酯泡沫的导热系数降低了 18%,压缩强度提高了 14。5%。促进全水发泡的聚氨酯泡沫在隔热方面工业化发展。

    聚氨酯材料泡沫沸石咪唑框架-8导热系数力学性能

    不饱和聚酯树脂固化磷石膏强度形成机制及微观特性研究

    邹萌何兆益唐亮秦猛...
    2109-2113,2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用不饱和聚酯树脂(UPR)、过氧化甲乙酮固化剂、异辛酸钴促进剂对磷石膏进行稳定固化。研究不同UPR、固化剂掺量对磷石膏固化体各龄期抗压强度的影响。通过SEM与FTIR分析磷石膏固化体强度形成机制及微观形貌,采用ICP-MS对磷石膏固化体进行浸出毒性分析。结果表明,磷石膏固化体各龄期抗压强度随着UPR掺量增加而增大;随着固化剂掺量的增加,磷石膏固化体抗压强度呈先增后减的趋势;磷石膏固化体抗压强度前期增长较快,后期增长较慢。磷石膏固化体最佳配合比为磷石膏100%、UPR外掺40%、固化剂外掺0。8%、促进剂外掺0。4%,其3,7 d和28 d抗压强度分别为30。8,36。3 MPa和37。2 MPa。UPR填充了磷石膏间的孔隙,紧密包裹住磷石膏并相互黏结,通过固化剂和促进剂引发的共聚反应快速凝固,生成的高分子三维交联网状结构使固化内部结构致密,形成了离子不易被交换的内部结构。磷石膏固化体浸出F-、PO43-和其他重金属离子浓度均满足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Ⅰ级排放标准要求。

    磷石膏不饱和聚酯树脂固化作用机理分析浸出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