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思想教育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思想教育研究
思想教育研究

陈曦

月刊

1002-5707

sx@ustb.edu.cn

010-62332831 62334268

100083

北京科技大学内

思想教育研究/Journal Studies In Ideological Educa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的会刊。经过20多年的建设,已经成为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性刊物,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核心期刊,为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习近平关于青年政治引领重要论述:生成逻辑、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

    于昆
    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要加强对广大青年的政治引领.习近平关于青年政治引领的重要论述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渊源,是源于对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加强青年政治引领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现实问题的有力回应.做好新时代青年政治引领,必须强化理论武装,以铸牢青年政治引领的思想根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以拧紧青年思想的"总开关";做好宣传思想工作,以夯实青年政治引领的舆论基础;注重工作方法,以提升青年政治引领的实效.

    青年政治引领生成逻辑核心要义实践要求

    习近平关于"数字化"重要论述的基本维面、核心要义及时代价值

    严政
    9-16页
    查看更多>>摘要:21世纪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科学精准把握人类社会数字化发展新趋势,以战略性眼光、系统性思维、创新性实践推动"数字福建""数字浙江""数字中国"建设,围绕数字技术、数字经济和新质生产力,数字治理和国家治理现代化,文化数字化和数字文化,数字化和绿色化,数字化战争和新质战斗力,数字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和数字文明等形成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初步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字化发展道路.论述中蕴含的守正创新的数字时代观、自信自立的数字发展观、系统观念的数字实践观、问题导向的数字治理观、人民至上的数字价值观、胸怀天下的数字文明观,深化了人类社会数字化发展的规律性认识,擘画了以数字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蓝图,阐明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数字化主张,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习近平数字化数字中国数字文明核心要义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形与无形

    杨威张会静
    17-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形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的生成发展过程,它既由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内在需求驱动,又表征着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发展进程.无形的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出场,源于人们对有形的、过于直接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态的反思与超越.思想政治教育的无形依存于有形、且是一种特殊的有形.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形与无形是相互转化、彼此结合的.只有在科学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方式与发展样态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形与无形,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在有形与无形之间的有效转化与有机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有形无形形态学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关系的三维向度

    李辽宁吴璐曦
    24-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众多关系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最核心的关系,其内容主要包括权力关系、情感关系和意义关系.其中,权力关系是制度性关系,表现为制度规范型权力关系、文化资源型权力关系和人格魅力型权力关系.情感关系是心理性关系,表现为共事型情感关系、参与型情感关系、濡染型情感关系和交融型情感关系.意义关系是价值性关系,表现为功利型意义关系、道德型意义关系和信仰型意义关系.明确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及其内在结构,有助于深化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认识,更好地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受教育者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情感叙事的数字风险与解蔽理路

    刘海春赵杰
    3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情感叙事是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转向的现实必然,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实效的有力抓手.数字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情感叙事内容从单一教材体系转向资源异质多元,叙事主体从官方权威主导转向社会全员参与,叙事场域从线下具身体悟转向线上全息感应,叙事表达从"独白式"说理转向"图文式"讲情.但数字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也带来"信息噪音"解构思想政治教育情感叙事主体内容、"数字圈群"挤压思想政治教育情感叙事话语空间、"资本僭越"破坏思想政治教育情感叙事运行生态、"技术异化"遮蔽思想政治教育情感叙事价值理性等一系列风险隐忧.为有效应对数字信息技术给思想政治教育情感叙事造成的育人困境,就要明确议题指向,供给思想政治教育情感叙事优质内容;主动破壁扩圈,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情感叙事空间流动;加强制度保障,确保思想政治教育情感叙事过程规范;坚持价值引领,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情感叙事话语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情感叙事数字风险

    中国式现代化的民族叙事

    项久雨汪青
    40-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百余年奋斗主题.中国共产党致力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书写了一部追求独立、圆梦复兴的中华民族叙事史.在现代化变迁与民族叙事的演变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领导主体地位,以发展事实为话语根基、以中华文明为历史底蕴、以民族复兴为叙述主题,历史地建构起中国式现代化民族叙事的实然图谱.从辩证比较的视角看,中国式现代化在对西方现代化的批判中,聚焦以人民为中心的民族价值观内核、践行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现代化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民族复兴图景,描绘了民族叙事的应然图谱.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历史、现在与未来,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宏大与微观,中国立场与世界情怀的有机统一,在现代化建设与民族复兴的双重变奏中绘就中国式现代化的使然图谱.

    中国式现代化民族叙事实然图谱应然图谱使然图谱

    "日用而不觉"的理论意涵与实践要求

    房广顺刘东泽马洪顺
    47-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日用而不觉"源于中国古代经典文本,凝结了传统心学的哲学智慧,经由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其内涵和义理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焕发出新的理论意蕴.中国共产党人话语体系中的"日用而不觉",突破了传统语义的内在局限,描绘了人类对于思想观念认知的最高境界,也刻画了干部群众对党的创新理论学习践行的最佳状态.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推动干部群众对党的创新理论达致"日用而不觉"的状态,需要在"入耳"上深耕细作、在"入脑"上精进臻善、在"入心"上别具匠心,从而使"入行"水到渠成.深入挖掘"日用而不觉"蕴含的哲理内核并用以推进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彰显了党的理论自觉和文化自信,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提供了理论资源和创新视域.

    日用而不觉理论创新传统心学现代转化

    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本体问题探析

    徐佳辉黄蓉生
    54-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展开探析,需要阐析清楚"是何蕴涵"、厘析明白"有何特质"、论析透彻"朝何发展"等本体问题.这一精神内蕴着心怀梦想、坚定信仰,察往知来、观时乘势,担当斗争、团结奋进,为党奉献、为民造福,遵道行义、秉公泽世的本真要义,具有凸显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主题主线、展现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党性立场、融汇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禀赋共性、凝聚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经验智慧、塑造中国共产党"赶考"政党形象的鲜明征象.基于精神发展如何进一步夯牢精神支柱、锚定精神追求、传承精神品格、打造精神标识、丰富精神生活的不同维度考量,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必将呈现出始终保持历史清醒、始终建设历史伟业、始终汲取历史智慧、始终坚定历史自信、始终推进历史创造的发展趋势.

    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本真要义鲜明征象发展趋势

    列宁新经济政策蕴含的策略思想论析

    朱思远刘书林
    6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无产阶级策略理论,形成了系统完备的策略思想.新经济政策是列宁策略思想的成功运用,它从俄国当时的阶级关系和生产力状况出发,以妥协和退却的改良主义方式挽救和巩固了新生的无产阶级政权,既看到了资本主义特别是国家资本主义对于生产力落后的俄国的历史进步作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犯"左"的错误,又不忽视国家资本主义将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发展趋势,始终引领历史前进方向,不犯右的错误.研究列宁新经济政策蕴含的策略思想,对于提高党员干部的政策和策略水平,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策略思想新经济政策列宁政策和策略

    提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实效探赜——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真理维度"与"道德维度"辩证统一视域

    余京华唐莉
    68-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唯物主义是"真理维度"与"道德维度"辩证统一的理论体系与价值体系.本文基于这一理论基础,深刻揭示了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师在历史唯物主义教学中注重历史唯物主义"真理维度"讲解而忽视其"道德维度"解读的传统倾向,并分析了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中坚守历史唯物主义"真理维度"与"道德维度"辩证统一的教学模式必要性与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基于宏观教学目标、中观教学方法与微观教学内容3个视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师如何构建历史唯物主义"真理维度"与"道德维度"辩证统一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赜,以期为提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实效提供一些教学借鉴与思考方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历史唯物主义真理维度道德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