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陕西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陕西农业科学
陕西农业科学

霍学喜

双月刊

0488-5368

snkx@chinajournal.net.cn

029-87082550

712100

陕西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林校区458号信箱

陕西农业科学/Journal Shaanxi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综合性农业科技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登农业领域试验研究、讨论与建议、实用技术及经济研究等方面的论文。本刊为双月刊,每逢单月25日出版,用户可通过当地邮局订阅,也可向本编辑部直接订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适合机械化收获的油菜新品种秦优1618的选育

    董育红关周博张忠鑫
    1-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选育高油高产强优势适宜机械化栽培的杂交油菜,为生产提供优良油菜品种及创新强优品种的推广模式,通过多年多点试验和定向选择,以化学杀雄不育系"H04A"为母本,综合抗性较好的优质种质资源"DC2R"为父本,育成了适宜机械化收获的强优势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秦优 1618。该品种在国家黄淮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3 468。75 kg/hm2,比对照秦优7 号增产 8。5%,含油量 46。76%;长江下游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854。05 kg/hm2,比对照秦优10 号增产10。67%,含油量 49。68%;在大田生产中表现出发育快长势强、耐迟播、耐密植、抗病性好、株高适中(160 cm)、抗倒性强、适合机械化收获的特点。秦优1618 适宜在黄淮和长江下游区冬播种植。

    油菜新品种秦优1618抗倒全程机械化选育

    西安地区早春日光温室西瓜品种筛选试验研究

    武云霞卢于绒窦宏涛杨小振...
    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适宜西安地区早春日光温室栽培的西瓜品种,引进福运来、玲珑王、京美2k、超蜜四号等7 个小果型西瓜品种进行品比试验,以早春红玉为对照,对各品种的生长势、坐果习性、抗病性、果实性状、产量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福运来、玲珑王和京美2k三个品种在丰产性、商品性、果实品质等性状方面表现优良,可在西安地区进行示范推广。

    日光温室西瓜品种筛选

    大蒜60Co-γ射线辐射育种适宜剂量的研究

    高园园任艳云张龙平刘国伟...
    8-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以不同外皮颜色、不同熟期的大蒜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辐射剂量对大蒜生长发育影响,以期明确大蒜辐射育种的最佳剂量。试验设置6~11Gy共计6 个辐照梯度,分别对金乡紫皮蒜、金乡白皮蒜、苍山白皮蒜和广东紫皮晚熟蒜进行了辐射处理,研究发现辐射剂量9Gy处理的紫皮蒜田间表现优良,辐射剂量6Gy和9Gy处理的广东紫皮晚熟蒜大蒜田间长势较好,辐射剂量6Gy和9Gy处理后的苍山白皮蒜蒜薹综合性状优于对照,辐射剂量9Gy处理的金乡白皮蒜鳞茎性状优异。不同辐射剂量对大蒜的影响集中在大蒜的鳞茎重、株高、株幅、叶长等数量性状上,质量性状不受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辐射剂量6GY和9Gy处理大蒜的适应效果较强,有利于筛选更多的优异突变株,进一步丰富大蒜种质资源。

    大蒜辐射剂量农艺性状

    '小果甜柿'组织培养中的抗褐化研究

    黄丽辉叶冬梅覃换玲陈淑媛...
    1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降低'小果甜柿'组织培养中的褐化现象,以其组培继代苗为试材,从基本培养基类型、细胞分裂素种类浓度及抗褐化剂种类浓度三个方面,对'小果甜柿'进行了组织培养中的抗褐化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1/2N)MS、(3/4N)MS和MS基本培养基,DKW培养基褐化最轻,褐化仅限于植株基部,未扩散至整个培养基而引起严重褐化;单独使用细胞分裂素ZT抗褐化效果较好,而单独使用6-BA或ZT +6-BA组合,褐化程度均较重;抗褐化剂AC和核黄素对'小果甜柿'组培继代苗褐化有抑制效果,PVP对褐化无抑制效果,AC优于核黄素和PVP,但AC和核黄素会抑制植株生长而影响继代增殖。因此,综合而言,以DKW为基本培养基,添加细胞分裂素ZT(2。0mg/L),不添加抗褐化剂时,'小果甜柿'组培继代苗增殖及抗褐化效果表现最佳。

    小果甜柿组织培养基本培养基细胞分裂素抗褐化剂

    杂粮、糯小麦与普通小麦配粉对面团特性和面条品质的影响

    李曼张晓寿路路江伟...
    19-25,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杂粮面条具有很好的特色风味及营养保健功能,为拓宽糯小麦的应用范围,提高面条营养价值,利用两种杂粮粉(紫薯粉和苦荞粉)、两种筋力类型糯小麦粉与特一粉配粉,分析杂粮粉和糯小麦粉对面粉的理化特性及面条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糯小麦杂粮配粉及面条制作中,添加紫薯粉比添加苦荞粉总淀粉含量、稳定时间低,直链淀粉含量、吸水率和面条评分高;糯小麦比例提高,总淀粉含量升高,直链淀粉含量、面粉峰值粘度和回升值下降,面条评分增加;强筋糯小麦配粉更有利于杂粮面条品质改良,以 30%扬糯麦 2号和15%紫薯粉配粉,面条综合评分最高。

    糯小麦紫薯苦荞品质面条

    细纤度三眠蚕品种"蜀细1号"的改良与优化

    张智勇粟思源刘俊凤胡春梅...
    2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连续多代的蛾区、个体、活蛹缫丝等定向选育方法,对细纤度三眠蚕"蜀细 1号"的亲本P061 和H102 进行改良,从而达到优化蚕品种的目的。结果表明,亲本P061和H102 的纇节和切断次数较对照分别降低 81。61%和 53。37%、38。14%和 54。17%,茧丝长较对照分别增长22。67%和12。78%;无论是春季还是秋季,亲本P061 和H102 的结茧率和茧层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蜀细1 号"春季和秋季普茧率、结茧率、茧层率、茧丝长、洁净分别增加 1。40%和 0。76、1。12%和 1。39%、3。91%和 3。88%、10。03%和8。07%、2。62 和2。69%。表明蛾区、个体、活蛹缫丝等定向选择对保持和提高蚕品种优良性状起着重要作用,达到对蚕品种改良与优化的目的。

    三眠蚕品种改良活蛹缫丝纇节茧丝长

    不同浓度腐殖酸对小白菜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邹佳彤张正徐伟洲同家呈...
    30-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以"玲珑黄515"新型小白菜为试验材料,研究腐殖酸对小白菜生长发育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椰糠基质栽培下,施用腐殖酸能不同程度地促进小白菜叶片和植株的生长,促进了株高和产量,增加了植株鲜重、植株干重和主根直径,提升了还原糖、可溶性蛋白及可溶性糖含量,从而有效提高产量和品质;采用隶属函数分析法得到腐殖酸不同浓度处理下小白菜生长和品质指标综合评分为:T2(0。78)>T1(0。68)>T3(0。50),因此,与T1 和T3 处理相比,T2 处理对小白菜生长和品质指标促进作用更为明显,腐殖酸"最适"添加浓度为2。5%。本研究通过腐殖酸肥效试验结果,揭示其小白菜农艺性状和生理特征的影响,以期为推广腐植酸的使用和小白菜绿色高效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腐殖酸复合基质生长指标品质指标

    黄淮麦区南片两个国审小麦品种穗分化特性及抗倒春寒能力的鉴定与分析

    李春艳白昕晨杨秋萍王伟伟...
    36-4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鉴定黄淮南片麦区国审小麦品种西农100 和小麦区域试验对照品种"周麦18"的抗倒春寒能力,采用大田试验调查穗分化特征,人工气候室低温胁迫处理 6 h、12 h、24h后测定结实率、叶片逆境生理指标和显微结构等,并分析了两个品种各个指标间的差异与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在陕西关中大田条件下,西农 100 比周麦 18 的穗分化进程提前;倒春寒低温胁迫促使西农100 小麦旗叶的SOD与CAT活性增加,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低于周麦18;同时,低温胁迫使小麦叶片显微结构中厚壁组织出现明显分解与萎缩,西农100 低温胁迫6h叶片厚度较CK(未处理)未发生变化,周麦18 叶片厚度则明显减小,低温胁迫12h以后,两个品种无明显差异。本研究表明,西农100 和周麦18 都具有一定的抗倒春寒特性,而西农100 的抗倒春寒能力相对较强。

    小麦(TriticumaestivumL.)生物学特性穗分化倒春寒

    外源褪黑素对NaCl胁迫下向日葵种子萌发的影响

    李璟琦李欣蕾
    4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盐胁迫是影响作物产量和质量的非生物胁迫之一,褪黑素能有效提高植物应对盐胁迫的水平。本文以矮生向日葵为研究对象,以筛选出的0。25mol/LNaCl为胁迫浓度,通过测定种子萌发指标、膜脂过氧化程度、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等,研究外源褪黑素对盐胁迫下向日葵种子萌发的生理调控机制。结果表明:随着褪黑素浓度的增加,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呈先升后降趋势,其中 25μmol/L的效果最佳。脯氨酸含量较对照不断增长,以100μmol/L的效果最佳。MDA含量较对照减少,以25μmol/L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不同浓度外源褪黑素对种子SOD、POD和CAT活力均有明显的增加,以25μmol/L的效果最为显著。综上所述,25μmol/L褪黑素可以作为向日葵种子萌发期对抗NaCl胁迫的有效预处理措施,本研究为褪黑素的利用和向日葵栽培调控提供依据。

    褪黑素NaCl胁迫向日葵种子萌发

    膜际栽培条件下种植密度对黄芪光合指标和产量质量的影响

    毛端韩翠张雄叶庆忠...
    48-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以蒙古黄芪种苗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膜际栽培技术下设置DM 为 158 731 株/hm2、ZM 为 185 278 株/hm2、GM 为 266 800 株/hm2,固定行距30 cm。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和相关性分析了蒙古黄芪根系指标、光合指标、产量和质量。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与根长、根鲜重及根干重显著正相关(P<0。05),与侧根数没有相关性;种植密度与叶绿素含量、蒸腾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黄芪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 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种植密度与根数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在ZM密度下,黄芪甲苷和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均最高,经济效益最好,不同种植密度的等权关联度和加权关联度结果为ZM>GM>DM。综上所述,在膜际栽培条件下,ZM种植密度能够显著提高黄芪光合指标及产量质量构成因素。

    黄芪种植密度光合指标产量质量灰色关联度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