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陕西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陕西农业科学
陕西农业科学

霍学喜

双月刊

0488-5368

snkx@chinajournal.net.cn

029-87082550

712100

陕西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林校区458号信箱

陕西农业科学/Journal Shaanxi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综合性农业科技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登农业领域试验研究、讨论与建议、实用技术及经济研究等方面的论文。本刊为双月刊,每逢单月25日出版,用户可通过当地邮局订阅,也可向本编辑部直接订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三门峡市紫薇褐斑病发病情况调查及针对性药剂筛选研究

    任敏红
    49-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紫薇褐斑病是一种常发性病害,该病在三门峡市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危害,发病严重者常导致植株叶片大量枯黄、脱落,直接影响着紫薇正常生长、园林绿化效果、景观观赏效果。紫薇褐斑病发生与环境条件关系很大,发生适宜温度在21℃~32℃,发生高峰期5月下旬-9 月中旬。地势低洼易积水、植株郁闭、氮肥用量大而多等易发病。药剂田间试验表明:10%烯肟菌胺·10%戊唑醇2 000 倍液即时防效73。04%,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1 000 倍液,相对防治效果为70。75%,25%戊唑醇2 500 倍液67。03%,就长效来看,3 处理防效达82。65%~86。21%。紫薇褐斑病可采用园林管护技术、生态调控技术和药剂防控技术使其得到有效控制。

    紫薇褐斑病发生危害化学防治药效

    八仙花嫩枝扦插繁殖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

    张小会任冬子
    54-57,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进行八仙花栽培的过程中,通常会受到栽培手段以及外界条件的多方面因素影响,产生病虫害现象。因此为了提高八仙花的栽培效果,现提出八仙花嫩枝扦插繁殖及病虫害防治技术。首先针对八仙花嫩枝的扦插繁殖技术进行了具体分析,从根部催芽、苗床制作以及扦插繁殖三个步骤对扦插技术进行分析。然后结合八仙花的病菌的变异过程,从发病机理以及发病条件两个方面对病害以及虫害进行了综合分析。基于病虫害分析结果,给出了具体的综合防治措施,包括加强栽培管理、进行生态调控以及采用色板诱杀处理等方式对病虫害情况进行抑制。旨在降低八仙花的病虫害发生几率,为作物的科学栽培与养护提供可靠帮助。

    八仙花扦插繁殖病虫害栽培栽培管理

    陕北黄土高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分析

    董育公
    58-6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陕北黄土高原乔木、灌木、草本等代表性植物群落的植物多样性开展群落调查,探索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为该地区植被恢复提供指导。结果表明,地带性植被物种的丰富度及植物多样性信息指数均较低,群落均匀度指数相对较高,构成了干旱半干旱的脆弱生态环境条件,尚未发育到顶级群落,应继续加大植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促进黄土高原区生态环境健康发展。

    黄土高原植物物种多样性

    气化渣复配调理剂对风沙土土壤性质及高羊茅生长的影响

    杨航李懿轩李强赵俞...
    63-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使用高羊茅作为指示作物,采用田间小区及随机区组的试验方法,研究施用不同含量的气化渣复配土壤调理剂 ET1(1 000 kg/667 m2)、ET2(2 000 kg/667 m2)、ET3(4 000 kg/667 m2)、ET4(8 000 kg/667 m2)对风沙土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用气化渣复配土壤调理剂可有效改良风沙土的物理性状。与CK相比,土壤含水量平均增幅18。12%;土壤容重平均降幅3。23%;地温平均增幅2。68%;(2)施用气化渣复配土壤调理剂可有效改良风沙土的化学性状。(3)施用气化渣复配土壤调理剂可有效改良高羊茅的农艺性状。土壤地温的增加可以使作物安全越冬、提高种子存活率。因此,气化渣复配土壤调理剂能有效改善风沙土土壤的理化性状,显著改善高羊茅的农艺性状,并且使用8 000 kg/667 m2 的气化渣复配土壤调理剂为最佳选择。

    风沙地气化渣土壤性质高羊茅

    自制鸡粪有机肥及其套餐式施肥技术对桃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许佳琳陈江生张海李世清...
    72-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十年生桃园为实验材料,以施用化学肥料为对照,以一般的农家肥(处理Ⅰ)、和市场上出售的成品有机肥(处理Ⅱ)为对比,研究了自制鸡粪有机肥(处理Ⅲ)及其套餐式施肥技术对桃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在N、P、K供给量一致的情况下,自制发酵鸡粪可以明显的改善桃园土壤结构、提高鲜桃品质和质量,其产量分别比CK、处理I提高了8。98%、4。03%,效益分别比CK、处理I、处理III提高了36。27%、30。72%和21。51%;处理Ⅱ与处理Ⅲ两组的鲜桃果实个大且果面光滑,着色好,含糖量高,商品性好,可以证明自制发酵鸡粪与市场上出售的成品有机肥相比效果无显著性差异,但成本大大降低。

    鸡粪有机肥土壤容重土壤养分经济效益

    基于无人机影像的冬小麦株高提取与LAI估测模型构建

    夏积德牟湘宁张鑫张怡宁...
    77-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株高和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反映着作物的生长发育状况。为了探究基于无人机可见光遥感提取冬小麦株高的可靠性,以及利用株高和可见光植被指数估算LAI的精度,本文获取了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的无人机影像,提取了冬小麦株高与可见光植被指数,使用逐步回归、偏最小二乘、随机森林、人工神经网络四种方法建立LAI估测模型,并对株高提取及LAI估测情况进行精度评价。结果显示:(1)株高提取值Hc与实测值Hd高度拟合(R2=0。894,RMSE=6。695,NRMSE=9。63%),株高提取效果好;(2)与仅用可见光植被指数相比,基于株高与可见光植被指数构建的LAI估测模型精度更高,且随机森林为最优建模方法,当其决策树个数为 50 时模型估测效果最好(R2=0。809,RMSE=0。497,NRMSE=13。85%,RPD=2。336)。利用无人机可见光遥感方法,高效、准确、无损地实现冬小麦株高及LAI提取估测可行性较高,该研究结果可为农情遥感监测提供参考。

    无人机可见光遥感冬小麦株高叶面积指数估测模型

    油菜籽离散元仿真参数分析及标定

    朱怡嘉贾玉林朱琳
    85-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获得油菜籽优化的播种参数,采用EDEM软件对油菜籽播种时的颗粒堆积进行模拟仿真,采用MATLAB图像处理技术,对堆积角边缘轮廓进行线性拟合,获得准确的休止角作为响应值,根据休止角响应值对油菜籽离散元仿真参数进行标定。应用筛选试验设计方法对10 个初始参数进行筛选,发现油菜籽-油菜籽之间滚动摩擦系数、油菜籽-播种箱板之间相互摩擦系数以及油菜籽-油菜籽之间静摩擦系数对颗粒团休止角影响显著。根据试验结果建立了显著性参数与休止角的回归模型,得到显著性参数的最佳组合为:油菜籽-播种箱板的静摩擦系数0。283、油菜籽-油菜籽滚动摩擦系数0。036、油菜籽-油菜籽静摩擦系数0。284。最后将最佳参数组合下仿真得到的休止角与真实试验值进行对比验证,发现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应用响应面优化标定油菜籽离散元仿真中所需的参数是可行的;同时,标定所得的最佳参数组合可为油菜籽离散元仿真参数的选取提供参考。

    油菜籽参数标定休止角优化

    基于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经济管理与政策效应分析

    蔡小娟
    93-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了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即粮食安全的基本概念、保障体系的结构、经济管理机制以及政策效应。粮食安全概念包含四个方面:粮食获取、可达性、利用效率及供应稳定性,其不仅关乎总体生产规模,还涉及资源分配与市场运作。生产力、储备、运输、分配、消费以及政策与管理等多个环节构成了保障体系的架构。经济管理机制的核心关注点包括宏观经济政策、市场调控以及应对市场波动的策略。通过跨国案例研究,揭示了政策在推动农业产出、加强市场稳健性和提升农民生活品质等方面的具体作用。

    粮食安全经济管理政策效应

    科技进步推动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探讨

    母小琳
    97-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球粮食安全面临自然资源有限性、气候变化、人口增长和消费模式变化等重大挑战。在这一背景下,科技进步成为确保粮食安全的关键驱动力。本文综合探讨了科技在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中的应用,包括生物技术和基因编辑在提高粮食生产效率、精准农业在优化资源利用、现代仓储技术与保鲜技术在减少粮食损耗、以及物联网和区块链技术在提升食品追溯透明度等方面的贡献。尽管科技进步为粮食安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技术可达性、成本、伦理和安全性等挑战。未来科技发展需注重智能化、可持续性和伦理性,以更有效地促进全球粮食安全。

    科技进步粮食安全精准农业

    粮食安全新格局下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分析

    乔怀丽
    101-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析了我国粮食安全当前面临的问题,并强调了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的迫切需要。不仅分析了农业现代化的各个发展路径,包括粮食生产现代化、农业科技革新和农田管理优化策略,还指出了政府政策、科技教育和人才培养在此问题上的重要作用。面临气候变化、资源耗竭、人口增长和城市化以等多元挑战,采用高效技术手段和改进管理策略的农业现代化是提升粮食生产效率和可持续性的关键。政府的资金投入、法律体系建设、经济环境优化、人才培育和农民支持在保障粮食安全及推进农业现代化方面发挥了核心作用。

    粮食安全农业现代化科技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