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能源与节能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能源与节能
能源与节能

月刊

2095-0802

sxnyyjn@yahoo.cn nyyjnzzs@126.com

0351-4049736

030032

山西省太原市高新区佳华街明坤产业园B座313室

能源与节能/Journal ENERGY AND ENERGY CONSERVATION
查看更多>>《能源与节能》是宣传国家能源与节能政策的窗口,推进能源与节能建设的助手,服务能源与节能工作者的朋友。本刊宣传贯彻国家能源与节能新战略;报道全国新型能源基地和工业基地的建设发展;发表能源与节能工作者的学术论文、技术专利;探讨与能源相关的产业结构调整及资源综合利用的理论和实践;介绍国内外石油、天然气、煤炭、煤层气、电力、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能源的开发与节能新技术;推广节能减排、节能环保的典型经验;促进国内外能源与节能领域的技术交流;服务国内外能源与节能事业可持续发展。热忱欢迎朋友们踊跃投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综合集成评价方法的矿井通风系统安全评价分析

    胡俊峰
    37-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未确知理论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以此为基础介绍一种矿井通风系统评估的综合集成评价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矿井通风系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矿井通风系统安全评价指标确定、未确知测度评价模型构建 3 个环节.为确定方法的应用效果,以A煤矿为研究案例,介绍了矿井通风系统安全评价方法的工程应用情况,确认矿井通风系统安全评价方法具备较好的分析效果.

    矿井通风系统安全评价综合集成评价未确知测度评价模型层次分析法

    矿井综采工作面智能化建设探索与研究

    郭臣
    40-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煤炭行业发展经历了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要想建设安全、高效型矿井,必然要进行智能化改造.综采设备在煤矿井下开采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功效直接关系到煤矿企业的生产安全和效率,不容忽视.为全面提高矿井智能化水平,提升井下开采效率,以唐安煤矿 3307 综采工作面为例,对工作面智能化控制系统进行了探讨.

    矿井开采综采工作面智能化控制综采设备

    火电设备管理与碳排放控制的最佳实践研究

    陆耀飞
    4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了火电设备管理与碳排放控制的最佳实践,特别是火力发电CCUS(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改造的经济可行性.研究提出问题:如何在控制碳排放的同时保持火电行业的经济效益?通过分析数据,发现CCUS技术改造可能会显著增加电价.因此,研究分析了CO2 转化为甲醇的路径,以提高CCUS项目的经济效益.结果显示,此路径的总成本为 846.04 元/t CO2,潜在收益可达 2 661.73 元/t CO2.结合政府补助,2030 年的改造方案经济效益最显著.研究为火电行业提供了控制碳排放的经济可行方案,助力实现脱碳目标.

    火电设备碳排放碳中和CCUS

    基于覆岩运动规律的煤矿开采工程关键层断裂机理研究

    王英杰
    47-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煤矿开采工程的推进,煤矿区域矿震严重威胁着工人的安全.为了监测煤矿开采工程的安全性,对古城煤矿矿井顶板覆岩层的移动规律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深入研究古城煤矿煤层顶板上覆岩层的移动对煤层关键层位的影响,从而挖掘出煤层顶板裂隙与采掘工程的关系.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沉降速率曲线先增后减.在早期的监测时段内,沉降速率较大,2 月为 6.28 mm/d.后期沉降速率约为 5.37 mm/d,沉降速率仍较高,沉降率呈下降趋势.沉降速率曲线初期比较陡,后期渐趋平缓,这表明地面沉降量随时间增加而降低,最终进入缓沉期.深部煤层顶板常形成多个关键层位,煤层开采容易引起多个关键层位的协同活动.采动区域上覆百米以内无巨厚岩层,采区采动后,覆岩破断、下沉、移动充分,与正常地层移动规律相吻合,总体上无大面积悬顶发生的可能.研究对煤矿开采工程中安全问题的解决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覆岩运动规律煤矿开采工程关键层断裂机理

    锡矿山锑矿非典型矿体采矿方法和工艺探索

    刘超
    50-5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锡矿山锑矿矿体属于典型的缓倾斜似层状中厚类型矿体,其采矿时根据矿体产状、矿石品位及地表允许陷落情况需分别采用充填法和空场房柱法开采.随着开采向纵深发展,矿体由缓倾斜趋于倾斜,且由厚趋薄,中段高度也由36m改为50 m.单纯依靠充填法和空场房柱法已难以适应矿体变化的需要.针对矿体不同形态试验研究杆柱砂浆充填采矿法、壁式充填(水压支柱护顶)采矿法、倾斜(急倾斜)薄矿体上向连续采矿法,以满足矿体的开采要求.

    倾斜薄矿体杆柱砂浆充填水压支柱壁式充填

    安场向斜常压页岩气井生产特征及排采规律分析

    赵志良陈江友李海龙陈忠云...
    5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安场向斜页岩储层埋深 2 000~3 500m,压力系数 1.0~1.1,属中深层常压页岩.对比国内焦石坝、威远、长宁、彭水等主要页岩气储层,安场区块具有一定的资源基础,但限于储层厚度小、压力系数低,开发难度较大.归纳总结出安场向斜常压页岩气具有见气快、产能低、稳产能力差的总体特点,对比深层页岩气井生产特征,将安场向斜常压页岩气井生产过程划分为排液期、见气期、递减期 3 个阶段,并简要分析了不同阶段各种工艺排采效果,为中国常压页岩气井开发模式和排水采气工艺体系的摸索提供了参考.

    常压页岩气生产特征安场向斜页岩气排采

    中国绿色矿山建设进展研究及思考

    崔文瑞郑海平赵小五王淑民...
    57-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绿色矿山建设历经十余年发展,成效显著.分析了国内外绿色矿山研究进展,明确了中国绿色矿山建设理念演变过程、政策发布、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及成果.分析了中国煤矿企业绿色矿山建设现状,提出通过做好勘查、建设及体系评估,完善绿色矿山建设的相关政策及激励措施,开发绿色矿山智能化、先进化技术等方式推动煤矿企业绿色矿山建设,实现资源、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更好地践行生态文明思想及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绿色矿山建设理念评价指标激励措施智能化

    风电混塔新技术的研究应用

    张强王玉玉李云龙李建亮...
    6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可持续发展中,风电建设项目的数量不断增加,需要关注风电混塔新技术的应用,不断提高塔身高度,增加发电效益,提升高塔架安全性.以传统的钢结构塔架应用为例,受到风脉动、风剪切、共振和塔影效应等方面的影响,塔架稳定性较低.为此,基于实际风电混塔的工程,提出了分段直塔筒全预应力的混凝土塔架技术,并从钢混塔架基础处理、部件预制、构件连接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了该技术在安全性、发电量等方面的价值,并进行了实际应用.结果证明,该技术能提高风电项目的综合价值,降低发电成本.

    风电项目钢混塔架塔筒连接新技术应用

    井工煤矿区地质环境风险识别及预测分级研究

    冯亮
    64-66,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对井工煤矿区的地质环境风险进行量化分级与评价,研究过程识别了主要风险类型,并在其基础上归纳出地质环境风险的影响因素,包括自然地理条件、开采地质条件和工程条件.再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三级评价指标体系,为各级指标分配量化的权重值.最后基于多准则决策分析模型计算出煤矿的地质环境综合评价指数,根据该指数的分值确定煤矿地质环境的风险等级.经实测,该方法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井工煤矿区地质环境风险识别预测分级

    不同充实率下的采动覆岩沉降规律

    谢宝亮
    67-69,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煤炭在中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煤炭开采会对覆岩形成破坏,造成覆岩沉降.因此,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担水沟煤矿在不同充实率下的覆岩沉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采空区覆岩应力峰值与采空区充实率呈反比关系,采空区充实率越高覆岩应力峰值越小,采空区充实率越低覆岩应力峰值越大;受采空区充实率的影响,不同充实率下采空区上方覆岩沉降是不同的,充实率越高覆岩沉降越小,充实率越低覆岩沉降越大;在工作面向前推进至 80m时,由于受开采充填影响,下沉的覆岩逐步得到压实,起到了对上方覆岩的支撑作用,因此沉降不再继续增大,而是随着工作面的推进覆岩下沉量减小,直至趋于初期开采阶段.

    覆岩沉降不同充实率应力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