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能源与节能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能源与节能
能源与节能

月刊

2095-0802

sxnyyjn@yahoo.cn nyyjnzzs@126.com

0351-4049736

030032

山西省太原市高新区佳华街明坤产业园B座313室

能源与节能/Journal ENERGY AND ENERGY CONSERVATION
查看更多>>《能源与节能》是宣传国家能源与节能政策的窗口,推进能源与节能建设的助手,服务能源与节能工作者的朋友。本刊宣传贯彻国家能源与节能新战略;报道全国新型能源基地和工业基地的建设发展;发表能源与节能工作者的学术论文、技术专利;探讨与能源相关的产业结构调整及资源综合利用的理论和实践;介绍国内外石油、天然气、煤炭、煤层气、电力、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能源的开发与节能新技术;推广节能减排、节能环保的典型经验;促进国内外能源与节能领域的技术交流;服务国内外能源与节能事业可持续发展。热忱欢迎朋友们踊跃投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巫山坎区块嘉二1亚段储层控制因素研究

    刘菲陈家文易娟子罗妮娜...
    37-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川东巫山坎区块下三叠统嘉二1亚段云岩油气资源潜力大.对嘉二1亚段沉积、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的研究表明,巫山坎区块位于局限台地的台内点滩上,受较强水动力影响,具备储层形成和演化的基础.嘉二1亚段储集岩以泥-细粉晶云岩、粗粉晶云岩为主,镜下溶孔、裂缝发育.由于该区的获气井位于构造顶部,后期溶蚀作用较强,在云岩中产生了一定的溶蚀孔,而构造作用改造形成的裂缝是储层中油气渗流的主要通道.因此,在巫山坎区块嘉二1亚段储层的形成与演化过程中,台内点滩是储层发育的有利沉积环境;白云岩化及溶蚀作用控制着储层孔隙的发育程度;构造作用改善了储层的渗透能力,储层有沿构造高点和轴线分布的趋势.

    嘉二1亚段巫山坎区块云岩储层控制因素

    环形风电机组基础底板中预应力技术的应用

    张强常峰王玉玉李云龙...
    42-4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风电项目的不断落实中,对于风电机组的基础项目建设而言,基础底部混凝土受到较大承载应力的影响,容易在不同工况荷载下出现混凝土开裂问题,需要应用新技术提高底部混凝土的抗裂能力.从建筑施工行业来看,预应力技术可以提高结构的抗裂能力.为此,研究了在基础底板上施加预应力的方案,探究分析了不使用、使用预应力筋时的配筋及效果验算,最后进行了仿真模拟和试验讨论.在底板上施加预应力可减小最大裂缝宽度,增强风电机组基础底板的稳定性,提高发电效果.

    环形风电机组基础底板预应力技术

    选煤厂中选煤工艺初步设计研究

    白雍瑞
    46-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山西省一 1.2 Mt/a矿井型选煤厂工艺进行初步设计研究,入选原煤灰分质量分数为 19.53%,设计要求精煤灰分质量分数为 10%,水分质量分数小于 12%,根据对煤质资料的分析设计出合理的洗选工艺流程.开展工艺流程相关计算后得到精煤产率为 46.47%,灰分质量分数为 9.69%,浮选精煤的产率为 25.62%,灰分质量分数为 9.58%,中煤的产率为 18.10%,灰分质量分数为 26.52%,矸石的产率为 6.32%,灰分质量分数为 71.34%,浮选尾煤的产率为 3.49%,灰分质量分数为74.62%,提高了煤矿企业的利润.阐述了选煤厂工艺特征,为后续研究及建设提供借鉴.

    选煤厂选煤工艺煤质特征可选性

    榆北煤业智能信息化系统平台建设实践

    王鹏飞苏兴旺马朝远
    50-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难采煤层占比的增大,人为管控矿井已然不能满足矿井安全高效生产需求,易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亟须建设科学有效的智能信息化管控平台,完善矿井管理.以陕西陕煤榆北煤业有限公司及其下属矿井作为研究背景,建设具有多功能的智能信息化平台,完善矿井信息化管控.建设结果表明,现建设的信息化管控平台能够消除矿井管控人员不足的弊端,完善管控环境数据化分析的目标,促进了矿井的安全高效回采,减少了矿井不必要的损失,为智能矿山的建设提供了有效参考.

    智能信息化系统架构智能管控管控平台

    智慧供热:科技赋能下的舒适生活体验

    郑博鋆
    54-5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智慧供热技术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及潜力.通过与传统供热方式的对比,突出了智慧供热技术在调节室内温度、保持环境舒适、提高供热效率以及降低能源消耗等方面的优势.同时结合实例,分析了智慧供热技术在北方城市的具体应用效果,如供热效率的提升、能源消耗的降低以及用户满意度的提高等.此外,还探讨了智慧供热技术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相关产业发展和就业机会的积极影响.最后,针对未来智慧供热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广泛应用及注重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智慧供热技术现代城市建设供热效率能源消耗可持续发展

    5G背景下的煤矿智能化建设研究

    李文隆
    57-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煤矿井下机械化开采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形下,参考当前 5G技术发展新背景,需要提高煤矿建设的智能化水平,增强生产管理质量.但结合部分煤矿的开采实际来看,其智能化升级存在系统框架不合理、功能不全面和平台建设缺乏等不足,无法提高矿采智能性.为此,结合 5G技术特点提出煤矿智能化系统框架,基于 5G核心网络(UPF/MEC下沉)、5G承载网络(BUU承载)进行系统各层面的要点分析.最后进行智能管理平台设计,并在系统试验中明确系统功能的可靠性,以期满足煤矿智能化建设的需要.

    5G技术智能化建设数据层网络层应用层

    寒冷地区低碳建筑改造适宜技术及路径研究

    张占辉李加军张依章张洁琼...
    6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既有建筑低碳改造是建筑部门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以天津市一办公建筑低碳改造为例,构建寒冷地区既有公共建筑碳排放模型,假定低碳建筑含义,评估分析不同低碳化改造技术的碳减排率及低碳建筑适宜技术路径.结果表明:低碳改造后的建筑碳排放强度为 37.79 kg/m2,在GB/T 51161-2016《民用建筑能耗标准》约束值的基础上降低了 45.94%,可判定为低碳建筑;低碳建筑改造通过高性能围护结构技术、高效照明技术、浅层地热能技术、太阳能光伏技术等适宜技术路径,较改造前建筑节能率达到 68.81%,碳减排率达到 70.31%.

    既有公共建筑碳排放模型低碳化改造技术低碳建筑碳减排率碳排放强度

    高庄煤业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分析及防治措施

    何鑫时鹏程崔岩
    66-68,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具有隐蔽性、时变性、突发性等,探测和预防难度大.煤矿开采过程中的几大灾害事故,多数与隐蔽致灾地质因素紧密相关.通过开展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推动煤矿企业强化安全基础工作,提升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减少事故总量,有效防范和遏制煤矿重特大灾害事故,为煤矿制定防灾措施和安全生产奠定基础.

    隐蔽致灾地质因素陷落柱导水裂缝带防治措施

    多煤层开采顶板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模拟分析研究

    李少华
    69-7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由顶板覆岩破坏而导致的矿井水害问题,以A煤矿一、二水平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力学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等方法,分析了该煤矿多煤层开采条件下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特征,探讨了 9 号煤层回采不同距离时覆岩运移特征.结果表明:在 4+5 号及 8 号煤层回采结束后的重复采动过程中,9 号煤层导水裂隙带与 8 号煤层贯通;9 号煤层斜长 200 m,工作面割煤回采引起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约为 144.95 m,对 8 号煤层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影响不明显,对4+5 号煤层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造成一定影响.对复杂开采条件下顶板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的研究,对指导矿井安全生产,防治矿井水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多煤层开采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数值模拟

    电厂锅炉节能减排措施研究

    王文兆
    75-77,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和能源需求的增长,电厂锅炉作为重要的能量转换设备,其节能减排问题引起社会的日益关注.通过分析电厂锅炉的运行及存在的节能减排问题,探索有效的解决措施,以实现电厂锅炉的节能减排.

    电厂锅炉节能减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