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体育研究与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体育研究与教育
体育研究与教育

常乃军

双月刊

2095-235X

tyxb1986@126.com

0357-2051625

041004

山西省临汾市贡院街1号

体育研究与教育/Journal Joru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stitute of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CHSSCD
查看更多>>《体育研究与教育》是由山西师范大学主办的体育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栏目有:体育人文社会科学、体育教学与训练、运动人体科学、民族传统体育学、中小学体育教学、高校体育教学与评价等。其中,尤为注重山西地方民族体育的研究。读者主要面向全国各级学校体育教师、体育工作者、体育科研人员等。本刊优先发表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理论创新的科研成果,热忱欢迎校内外学者踊跃投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空间、动作与知识类型:现代足球的意义

    路云亭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足球带有远古性、仪式性与奇幻性特征.从人类演艺史的角度看,足球更近似一种原始演艺形态.在新时代休闲精神的引领下,足球出现了与现代演艺形态相融合的态势.足球与戏剧的链接媒介为源于远古的仪式行为.足球是一种扩大了空间的戏剧,剧场则是一种微缩化的足球场.足球模仿的主体对象是自然,戏剧模仿的主体对象是人生,两者都有超空间意义的历史符码.足球还是一种相对孤立的群体性身体行为,象征着时间的纯度、空间的可感性以及人类终极命运的一致性,足球由此具备了跨文化意义.激情是极度痛苦与极度欢乐的对立体.戏剧中的激情折射的是一种内在的动作,而足球中的动作彰显的是一种外在的激情.戏剧与足球的至高价值体现在对生活本体意义的折射层面,其核心意向是对世界的假设力,两者的融合性能量体现的是一种后工业化时代观念革新状态.作为一种对人类早期主流生活的纪念形态,足球所体现的史前性意义更为丰富.

    现代足球场域空间动作展示知识类型

    群体认同与户外徒步旅游者心流体验: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和性别的调节作用

    李娜李思洁史文文
    12-17,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群体认同、社会支持、性别和心流体验的关系.方法:采用群体认同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和心流体验量表对587 名户外徒步旅游者进行调查.结果:(1)群体认同与心流体验呈显著正相关(r =0.38、P<0.001),群体认同与社会支持呈显著正相关(r =0.28、P<0.001),社会支持与心流体验呈显著正相关(r =0.42、P<0.001);(2)社会支持在群体认同与心流体验之间起中介作用(β =0.16、t =6.13、P<0.001);(3)性别对中介效应的后半段起到调节作用(β =-0.37、t =-5.96、P<0.001),而且在女性群体中,社会支持对心流体验的预测作用更强.结论:群体认同不仅能正向影响心流体验,还能通过社会支持对其产生间接影响,同时性别对后半段中介路径有调节作用.

    心流体验社会支持群体认同性别差异

    体育性暴力规制的国际经验及其启示——以美国、德国、韩国为例

    任磊马菲马虹
    18-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体育性暴力是全球体育界逐渐增多的暴力形式之一.如何有效规制是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美国、德国以及韩国体育性暴力的规制实践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美国、德国和韩国体育性暴力规制实践在立法、预防、调查、救济预防等方面各具特色,对我国构建完善的体育性暴力规制体系具有重要的经验借鉴意义.其中,美国在规制过程中判例法与成文法并重,救济渠道完备;德国在立法的基础上注重事前预防与体育队伍建设;韩国建立了教练"黑名单",成立了专门的调查组.结论:我国应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立法,为规制体育性暴力提供制度保障;构建专项的防控机制,实现体育性暴力的事前预防;成立专业调查机构,为运动员提供专业的救济措施等.

    性暴力女性运动员美国德国韩国

    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赋能竞技体育的应用进展

    张文钊
    24-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改变了竞技体育从业群体的思考与决策方式,数据挖掘与可视化技术在推动竞技体育的竞赛和训练中得到广泛应用,促进了运动技战术革新,提高了培养运动员效率,增加了赛事观赏性.但目前竞技体育领域的数据挖掘与可视化应用面临发展不均衡、数据泄露和数据崇拜等问题.在未来数据挖掘和可视化技术带来的竞赛和训练模式根本性变革的趋势下,如何充分利用数据挖掘与可视化技术服务于竞技体育,将是我国体育学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通过梳理文献,系统研究了数字技术赋能竞技与训练的应用现状,并对应用的国际镜鉴、现实困境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探讨,以期提供未来应用的理论方向和新思路.

    数字时代竞技体育数据挖掘数据可视化

    数字技术赋能体育场馆服务智能化升级路径研究

    雷俊雄
    33-40,5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体育产业与数字技术在国家政策助力下得到了蓬勃发展,为体育场馆服务智能化升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体育产业与数字技术的高质量发展也对体育场馆服务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发现:体育场馆服务智能化升级主要表现在6 个方向:(1)场馆之内科技服务经济;(2)场馆网络社区服务经济;(3)场馆智能管理服务经济;(4)场馆多元化消费场景经济;(5)线上虚拟场馆服务经济;(6)线下智慧场馆服务经济.

    体育产业体育场馆体育场馆服务数字技术服务智能化升级

    "借光":广场舞女性群体的身体表达与生境研究

    葛晶晶王若光
    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笔者从"个体—阐释"主义立场出发,讲述"我"与同在一个广场舞队伍里的"有家庭生活"的女性群体的故事,叙述她们重构社会关系,摆脱传统性别秩序的过程,以此呼吁女性休闲体育的"整体性思考".笔者基于田野考察发现,"有家庭生活"的女性群体通过广场舞这项休闲体育活动打破了传统的性别秩序,实现了与一般女性群体的区隔,同时,实现了个体赋权与认同,以及获得了整体社会意义上的赋权与认同.最终构建起以广场舞实践为基础的社会生活,实现了社会关系重构.笔者对女性群体参与休闲体育活动解构传统性别秩序实现赋权与自由提出针对性建议.

    休闲体育参与女性群体性别秩序广场舞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国内体育教材研究状况分析

    王爱萍范峰
    46-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体育教材是促进体育领域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为了解国内体育教材的现状,笔者运用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以知网(CNKI)中体育教材相关的研究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和内容分析.结果表明国内对于体育教材的研究热点分布在"体育教学与教育""中小学和高校体育""体育教材的改革与对策"等方面;研究主题集中于"体育教育""学校体育"以及"体育教材"等方面;研究前沿包括"高校体育教育"和"体育教材数字化建设"等方面.未来国内体育教材建设应积极加强体育教材内容建设与改革,提高学校体育教材编写延续性的同时,深度融合体育教材与体育教育.

    体育教材体育教学教材建设

    课程思政视域下红色体育对青少年核心素养培育的价值寻绎与路径探析

    曹海乐吉灿忠
    56-6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红色体育在塑造青少年核心素养的时代价值与发展路径进行深度论证.研究发现,在课程思政视域下,传承优秀中华体育精神,培育厚德载物价值品质,在促进健康体质行为发展,红色体育教育,提高实践协同创新能力,树立终身体育运动理念具有的时代价值.应统筹红色体育思政融合整体规划,优化红色体育文化校园环境;凝聚红色体育思政教学组织力量,丰富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创新红色体育教学复合生态模式,把握体育思政融合实践样态;激发红色体育思政建设合力效应,构建多元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等.

    课程思政红色体育青少年核心素养融合路径

    旧京天桥"撂明地"民间体育变迁与传承研究——以盘杠为例

    张长思于晓庆张长念
    62-69,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旧北京天桥"撂明地"民间体育是北京民俗文化与体育文化有机融合的传统体育文化形态,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基于活态传承视角,运用文献资料、口述史和实地考察法等研究方法,探讨"撂明地"民间体育旧北京天桥盘杠的变迁过程,分析其当下困境并提出具体可行的传承路径.研究认为:旧北京天桥盘杠的变迁历程可分为晚清时期的形成期、清末民初的发展期、新中国成立伊始的繁荣期和改革开放以后的衰落期四个阶段.当下天桥盘杠面临的传承困境主要是:(1)盘杠技艺发展定位迷失,游离于难美性与健身性的两难境地;(2)盘杠项目传承难以为继,缺少健康有序的传承机制与人际环境;(3)盘杠传承载体落后单一,缺乏项目知识体系难寻有效载体;(4)盘杠传承物质保障乏力,固化的观念导致"造血"功能不足.基于此,提出天桥盘杠的活态传承路径:(1)重构天桥民俗体育文化生态空间,实现盘杠整体性保护;(2)转变发展观念,激发天桥盘杠现代化转型创新活力;(3)创新传承手段,开拓全媒体时代盘杠项目传承载体;(4)构建政府引导、政策保障、社会协同的传承机制.

    天桥民间体育盘杠挖掘整理传承路径

    山西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集聚特征与旅游开发研究

    周秉健冯晓丽高雨琪范荣...
    70-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运用ArcGIS10.2 和Google earth对山西省体育非遗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探析体育非遗的集聚特征、关联因素、旅游开发模式.研究表明:(1)山西省体育非遗整体呈现"一核一翼两点"的空间分布特征,以晋中、太原为主向周边辐射分布;(2)通过对山西省体育非遗关联因素的分析,发现项目分布走势与河流水系、交通干线关联性很大,对后续旅游开发有积极意义;(3)山西省体育非遗的开发模式有三种:静态展示、文化空间创造和舞台再生.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聚集旅游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