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张积玉

双月刊

1672-4283

xuebao@snnu.edu.cn

029-85308849

710062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199号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教育部直属高校陕西师大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双月刊。创刊40多年来,始终关注学术前沿,注重探索创新,已在文史有关基础学科及西部研究方面形成特色,学术质量稳步提高,社会影响日益扩大。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文心雕龙》立体与史籍文献

    贾奋然
    122-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心雕龙》文体话语与史书的关系是学界较忽略的研究领域.刘勰从浩瀚史书中发掘材料,融合史书材料创立了许多新体,他依托《尚书》《史记·封禅书》《史记·秦始皇本纪》等创立"封禅"体;依托《史记·滑稽列传》《汉书·东方朔传》等创立"谐""讔"体;依托史书策试贤良文学的本事和文本创立"对策"体;依托人物传记"士不遇"本事和文本创立"对问"体.史籍为其立体提供了文化学史料和文本材料支撑,史家正统立场渗入其文体观念建构中.探究刘勰立体与史书关系,可以更好地揭示《文心雕龙》文体话语生成的内在机制.

    《文心雕龙》立体选篇史籍文献

    论《文心雕龙·乐府》的"典乐"精神

    杨隽
    133-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纵观《文心雕龙·乐府》,刘勰始终强调乐府艺术的"典乐"文化之源,结合"典乐"文化及其核心精神阐释分析政治更迭、地域文化、审美尺度对乐府艺术的深刻影响."典乐"仪式本质上是诗乐艺术致用于政治的文化形态,政治集团通过对艺术表现形式及其思想内涵的节度,规范行为,感化人心.汉乐府专于模拟、因袭秦制,是对"典乐"文化尺度的主动放弃,这是造成"中和"之响后世难复的重要原因.乐府艺术既遗失了和正的宫廷大乐,也丧失了风雅歌诗,自此"和乐"淡出宫廷,这是"典乐"艺术的遗憾,更是深重的文化遗憾.因此,《乐府》本质上考察的不是关于乐府的一般性艺术问题,而是探讨乐府艺术如何被政治造就、为文化塑形,又是如何与时政沉浮变迁的发展进程.刘勰对乐府艺术的品评也是全面涉及乐制恢复、机构建立、文化继承、曲调、诗文等问题的综合考察.与其说《乐府》体现了刘勰复古的艺术观念,毋宁说刘勰更关切的是乐府艺术的文化复正问题.刘勰认为雅正、典范是乐府艺术的正途,继承"典乐"精神是后世雅正艺术的景行,这正是《乐府》全篇更多聚焦乐府祭祀乐歌的主要原因.

    《文心雕龙·乐府》"中和之响""典乐""和乐"

    国际中文教育品牌传播力提升的实践进路

    乐琦陈晨
    145-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际中文教育在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进程中,在高质量发展与跨文化传播的联合驱动下,进入创新发展新阶段,国际中文教育品牌为此提供了发展的视角与实践进路.国际中文教育品牌致力于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是切实加强中文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有益路径,相关品牌的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但存在着国内外传播效果不一、跨文化差异等问题.跨文化视域下国际中文教育品牌的发展,应立足现实、面向未来,以智慧化发展赋能品牌成长,实现从中文国际传播者到全球中文触达者的连接;从跨文化主体到情感共同体的凝聚;从国际中文教育品牌到国际中文教育品牌化的建构,进而促进国际中文教育品牌价值的持续增长,开启国际中文教育品牌发展的新阶段,进而实现国际中文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国际中文教育教育品牌跨文化传播

    语言传播机构评论体系的建构及价值

    唐培兰李宇明文琼
    155-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言传播机构评论指对特定语言传播机构的评说和议论,体现评论主体的主观意图.评论形成了语言机构发展的舆论环境,对语言传播机构评论进行系统研究在当下具有重要的学术与应用价值.从理论上看,构建了评论影响因素、语言传播机构评论、评论后效应的三阶段模型,包含评论影响因素、评论主体、评论对象、评论内容、评论烈度、评论渠道、评论意图、评论后效应等8个维度的评论体系.为了更好应对各种评论,语言传播机构应加强研究,建立评论监测和预警机制,根据语言传播机构在不同国家的评论隶属度,制定合适的应对方案.

    语言传播机构评论语言传播国际中文教育语言政策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时代诉求、类型特征与实践路径

    王翼飞李广平
    166-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在我国正处于初创阶段,仍然存在发展方向不清、类型定位不清、建设路径不清等问题.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面临着科教兴国人才战略、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教育结构布局调整和人民群众终身学习的时代诉求,亟须围绕教育类型、人才培养、教育内容、育人模式等方面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突出关涉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的党建、治理、队伍、专业、数字等维度的建设路径,为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未来改革创新提供方向和思路.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高质量发展

    本刊2024年总目录

    175-176页

    史念海先生遗稿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并上封面

    封2页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征稿启事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