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三峡生态环境监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三峡生态环境监测
三峡生态环境监测

010-52165441/5456;010-52165556;010-52165449

100021

北京市朝阳区广渠路37号院2号楼501

三峡生态环境监测/Journal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of Three Gorges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低碳城市建设的雾霾污染治理效果评估

    成喜玲胡照远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04-2019年全国28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difference in differences,DID)及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模型(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difference in differences,PSM-DID)来评估低碳城市建设对城市雾霾污染治理的效果.研究发现:(1)低碳城市建设显著减少了城市雾霾污染.(2)机制分析表明,低碳城市建设通过技术创新降低了城市雾霾污染,但是通过产业结构升级抑制城市雾霾水平的效果不明显.(3)城市规模异质性检验表明,低碳城市建设的减霾效应主要集中在中小型及超大特大型城市,而Ⅰ型和Ⅱ型大城市政策效应不明显.此外,低碳城市建设对周边地区的雾霾污染治理具有空间溢出效果.因此,低碳试点城市应发挥其示范作用,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低碳城市雾霾污染双重差分绿色发展

    俄罗斯森林火灾对中国华北地区PM2.5的影响:以呼和浩特为例

    马佳
    1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地基观测、卫星遥感和MERRA-2等多源数据,结合特征比值法和潜在源分析等方法,对呼和浩特市2021年8月PM2.5浓度异常升高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俄罗斯雅库茨克市森林火灾排放的污染物远距离传输是呼和浩特市8月中上旬PM2.5高值的主要来源,区域传输对PM2.5的贡献约为59.1%.MERRA-2黑碳气溶胶柱浓度与MODIS卫星火点数量相关系数r=0.80,其作为森林火灾示踪物对火灾产生烟尘传输路径的分析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除了呼和浩特市,内蒙古、东北三省的其他城市也受到传输的影响,影响程度自西向东呈减弱趋势.本次过程的两条主要传输通道为"俄罗斯—蒙古国—内蒙古"以及"俄罗斯—蒙古国北部—内蒙古东北部-东北地区西部".本研究为采用多源数据探讨国外污染物远距离传输对中国的影响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森林火灾PM2.5黑碳潜在源卫星火点

    基于气象因素的湘潭市空气质量预报模型研究

    安明刘二影何宁叶梓杰...
    23-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湘潭市空气质量指数(air quality index,AQI)预报质量,本文通过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逐日AQI、3种主要污染物(PM2.5、PM10、O3-8h)和湘潭国家气象站地面观测数据,发现AQI和CPM2.5、CPM10、CO3-8h的时间分布特征,再使用SPSS软件分析AQI、PM2.5、PM10、O3-8h与选取的6个气象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和相关系数,利用多元逐步线性回归法构建不分季节和不同季节的2种AQI预报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检验评估,最终建立一个基于气象因素的适用于湘潭市本地的、满足实际业务工作需求的AQI预报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春、夏、秋三季PM10浓度最高,其次是O3-8h浓度,冬季PM2.5浓度最高,O3-8h浓度次之.(2)AQI与PM2.5浓度高度相关,与O3-8h浓度、PM10浓度中度相关;PM2.5浓度与日最高气温中度相关,O3-8h浓度与平均相对湿度中度相关;PM10浓度与相对湿度、日照时数中度相关;(3)不分季节预报模型预报准确率为55.62%,不同季节的预报模型准确率为59.18%.(4)将不同季节的AQI预报模型投入业务试用,其分等级预报准确率达68.68%,业务应用结果说明不同季节AQI预报模型对湘潭市空气质量预报业务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湘潭气象因素AQI逐步线性回归法

    雅安市2018-2022年大气污染物时空变化特征及气象因素分析

    何俊周洋王松涛许晓...
    3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2018-2022年雅安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及气象观测数据,利用数理统计分析雅安市大气污染物时空变化特征,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讨大气污染物与气象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2018-2022年雅安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良好,SO2、NO2、CO、PM2.5、PM10年均浓度呈逐年下降趋势,但O3-8h年均浓度呈逐年上升趋势.(2)NO2、CO、PM2.5和PM10月均浓度变化呈"U"形,最低值出现在7-8月,最高值出现在12月和次年1月.O3-8h月均浓度变化呈倒"U"形,最高值出现在7-8月.(3)大气污染物浓度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在市域范围内呈现中部高、南北两边低的特点.(4)气象因子与大气污染物在各个季节呈不同程度相关性:春季和秋季,NO2和CO浓度与温度和降雨量显著负相关,且NO2浓度与气压显著正相关.夏季,NO2与温度显著负相关,PM10与相对湿度显著负相关.秋季,O3-8h浓度与温度显著正相关,与气压显著负相关;PM2.5和PM10浓度与温度和降雨量显著负相关.冬季,O3-8h浓度与气压显著负相关,PM2.5和PM10浓度与降雨量显著负相关.SO2浓度与各气象因子相关性较低.气象因子是引起典型山地型城市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的重要因素.

    环境空气气象因素时空特征相关性雅安市

    坪山老河道清淤疏浚及底泥处理技术研究

    米卫星
    4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深圳市坪山河老河道长期淤积和纳污,多种污染物含量超标,水质呈现劣五类,不仅污染周围土壤、地下水,还会对水生生物产生毒害作用,并且严重影响城市景观.为此,本实验采用一种物理、化学相结合的生态清淤工艺及底泥环保处理方法,详细分析了生态清淤疏浚的技术要点,并利用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对底泥处理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底泥中的砷、铜和铬等金属离子得到有效去除,处理后的底泥污染评价指数降低为清洁、安全型.因此有效防止了因底泥弃置造成的二次污染,在增强河道行洪能力的同时,也解决了河道淤积处置困难的问题,达到对污染物减量化、稳定化和资源化的处理目的,对提升河湖的生态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老河道生态清淤底泥处理

    岩溶石漠化地区县域森林地上生物量估算及时空演变分析——以云南省永善县为例

    田吉荟李常春张超
    48-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准确估算并探究永善县2007-2021年森林生物量的演变过程和变化趋势,可为县域森林生物量的准确估算、石漠化综合治理和生态恢复提供方法支持.基于2007、2012、2017、2021年4期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和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数据,在计算各小班森林生物量的基础上,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永善县森林地上生物量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2007-2021年永善县总森林生物量和小班单位面积森林生物量呈上升趋势,分别增加3.47×106 t、5.39 t/hm2,总森林生物量增加最少的乡镇是伍寨乡,最多的乡镇是溪洛渡街道,分别增加9.97×104 t、8.45×105 t;(2)2007-2021年永善县森林生物量在15~30 t/hm2、>60 t/hm2范围的林地面积分别增加4 770.48 hm2、15 318.75 hm2;(3)永善县森林生物量在相邻空间单元上呈聚集状态,区域森林生物量的空间异质性较显著.永善县森林生物量整体呈增长趋势,提升空间大,部分乡镇的生态治理修复与森林经营管理仍有提高和改善空间.

    空间异质性时空动态演变转移矩阵石漠化

    超富集植物对茶树体内及根围土壤镉迁移的影响

    陈瑞燕潘月燕王国夫
    59-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相同生态位下茶树和超富集植物间作中重金属镉(Cd)的富集特征及根系互作对茶树生长、Cd竞争吸收的影响,采用人工模拟茶园Cd污染环境,选用2种茶树(龙井43、铁观音)分别与4种超富集植物(龙葵、鬼针草、小蓬草、一年蓬)间作,结果表明:(1)与单作相比,不同间作模式下龙井43茶树和铁观音茶树叶片叶绿素a、b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以小蓬草间作效果最好,龙井43茶树与小蓬草间作后其叶绿素a、b含量分别增加66.7%和42.1%,铁观音茶树与小蓬草间作后其叶绿素a、b含量分别增加66.2%和40.2%.(2)龙井43茶树和铁观音茶树分别与4种超富集植物间作后茶树叶部Cd含量较单作均显著降低,降幅从高到低依次为鬼针草、一年蓬、小蓬草、龙葵,其中与鬼针草、一年蓬间作后叶片镉含量降低70%以上;龙井43茶树和铁观音茶树分别与4种超富集植物间作后茶树根部Cd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与鬼针草间作后根部镉含量降低60%以上.(3)与2种茶树间作的4种超富集植物地上部富集系数存在显著差异,与龙井43茶树间作的植物根部富集系数差异不显著,而与铁观音茶树间作的植物根部富集系数具有显著差异,4种超富集植物的转运系数差异不显著.(4)与龙井43、铁观音茶树单作相比,4种间作植物根际土壤弱酸提取态Cd所占比例均提高,可氧化态Cd所占比例均下降;间作模式均显著降低了茶树根际土壤Cd迁移性和可利用性.综合分析,鬼针草与2种茶树间作能更好地促进茶树的生长,减少茶树叶部和根部的镉含量,富集系数也高于一年蓬、小蓬草、龙葵.因此,鬼针草可作为Cd污染茶园土壤修复植物之一,适合在茶园土壤Cd污染治理中应用.

    茶树超富集植物间作Cd迁移性

    城市空间感知和场所属性的错配研究——以厦门市中心城区为例

    孙艺玮徐栋梁超李瑞珠...
    68-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快速的城市扩张带来了一系列城市环境问题,其中城市建成环境与经济社会活动的发展不均衡方面尤为突出.然而,目前针对这一问题的微观研究仍然较少,且现有研究大多缺乏对城市主观空间感知与客观多维度场所特征之间关系的系统探索.因此,本研究以厦门市中心城区为例,构建多维指标体系以评估城市空间感知和场所属性,在此基础上,利用空间局部自相关以及耦合协调度,分析了厦门市中心城区城市空间感知与场所属性之间的匹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的空间感知与场所属性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但局部区域存在不匹配现象.老旧城区和年代稍久的建成区更容易出现低空间感知-高场所属性的错配现象,而新建开发区和城市边缘绿地则更倾向于出现高空间感知-低场所属性的错配现象.本研究引入个体视觉感知和情感感知研究城市空间品质,建立一种新型城市诊断模型,为城市更新和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空间错配空间感知街景图像深度学习场所属性

    基于NSGA-Ⅱ算法的多目标"人造洪峰"调度模型研究

    马一鸣曹辉任玉峰林枭...
    83-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型水利工程的优化运行须同时考虑防洪、发电、航运、供水和生态保护等可能存在竞争关系的目标,是一类大规模、非凸、非线性、强耦合并伴有复杂约束的多目标优化问题.本文针对"人造洪峰"这一特定的生态调度类型,将生态调度的调度规则纳入模型约束,建立了以生态调度执行期水库发电量最大和水库预留防洪库容最大为目标的多目标调度模型,并以长江流域某控制性水库为例应用NSGA-Ⅱ算法求解.研究表明,模型优化计算的生态调度过程在保障发电量最大、预留防洪库容最大的前提下,生态调度计划的执行情况也更为良好,结果可为水库生态调度决策提供支持.

    人造洪峰多目标调度生态调度生态约束

    基于平衡和孪生视角的相思江流域水网工程建设

    林苏菁李昌文田逸飞唐兵...
    90-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导致雨情、水情、工情和社情显著变化,使流域水问题更为复杂,防洪抗旱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本文以相思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对区域水系、水文及灾害特点进行了全面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平衡和孪生两个视角初步探讨了相思江流域水网工程体系的建设思路.建议在相思江流域水网工程规划过程中,合理平衡一般与重点、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存利避弊,通过组合方案,解决相思江流域防洪排涝问题,构建大环城水系,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通过数字孪生水网建设,实现相思江物理与数字流域的同步仿真运行、虚实交互,构建洪涝干旱关键过程模拟预演平台,统筹行蓄洪关系,协调相思江本流域洪水关系及其与良丰河、洛清江的双向流动关系.研究成果可为数字水网建设提高流域防洪减灾能力、城市内河景观价值、流域水资源配置平衡提供借鉴.

    平衡法数字孪生相思江水网工程防洪排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