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山西医科大学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山西医科大学

段志光

月刊

1007-6611

sxyxxb@yahoo.com.cn

0351-4135432

030001

太原市新建南路56号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医学综合类学术期刊,逢双月26日出版,主要刊登我校科技人员及校友在基础医学、预防医学、药学、临床医学等方面的科研成果及经验报告和综述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血红素加氧酶-1对哮喘模型中Th1/Th2/Th17/Treg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分泌格局的影响

    蔚京京
    1177-1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对哮喘动物模型中Th1/Th2/Th17/Treg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分泌格局的影响.方法 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卵清蛋白(OVA)组、氯化血红素(Hemin)组、锡原卟啉(SnPP)组、Hemin+SnPP组,每组10只.OVA组使用OVA对小鼠进行致敏和激发建立哮喘模型,其他3个干预组在OVA致敏和激发前2 d及第27天分别给予Hemin、SnPP或同时给予Hemin和SnPP溶液腹腔注射.造模成功后通过肺组织病理切片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炎症细胞分类计数观察哮喘动物模型气道炎症程度,流式细胞计数法检测脾脏CD4+CD25+FoxP3+Treg细胞、CD4+IL-10R+IFN-γR+Treg1细胞和CD4+IL-17+Th17细胞的比例,ELISA方法检测血清及BALF中Th1/Th2/Th17/Treg相关细胞因子IL-4、IFN-γ、IL-2、IL-17、TNF-α、IL-10和TGF-β的水平,免疫组化测定肺组织IL-17的表达.结果 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他四组小鼠肺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炎症细胞浸润,其中OVA组小鼠最严重,Hemin组最轻.与正常对照组比较,OVA组小鼠BALF中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EOS)明显增多,脾脏组织中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下降,CD4+IL-17+Th17细胞比例升高,血清中IL-4、TNF-α增多而IFN-γ、IL-2、IL-10和TGF-β减少,BALF中IL-17增多,肺组织IL-17阳性表达增多(均P<0.01);Hemin组BALF中细胞总数和EOS增多,CD4+CD25+FoxP3+Treg、CD4+IL-10R+IFN-γR+Treg1和CD4+IL-17+Th17细胞比例升高(均P<0.01),其余指标无明显变化;SnPP组和Hemin+SnPP组TNF-α以及Hemin+SnPP组CD4+CD25+FoxP3+Treg比例和IL-1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指标变化趋势同 OVA 组(均 P<0.01).②与 OVA 组比较,Hemin组 BALF 中细胞总数和 EOS明显减少,脾脏CD4+CD25+FoxP3+Treg细胞和CD4+IL-10R+IFN-γR+Treg1细胞比例均升高,CD4+IL-17+Th17细胞比例下降,除TGF-β外其他细胞因子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他两组变化趋势与OVA组基本相同,与Hemin组比较免疫失衡和炎症因子变化更明显.结论 血红素加氧酶-1在哮喘动物模型中可影响Th1/Th2/Th17/Treg细胞亚群的分化和功能以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分泌格局,发挥免疫调节功能.

    哮喘血红素加氧酶-1T细胞亚群免疫调节炎症细胞因子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细胞实验探索山奈酚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机制

    李慧红刘嘉
    1184-1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细胞实验探讨山奈酚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作用机制.方法 使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获取山奈酚相关靶点,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获取阿尔茨海默病(GSE5281)的差异表达基因.使用DAVID数据库进行两者交集靶点的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Autodock Vina实现分子对接.将SH-SY5Y细胞分为对照组、Aβ组和山奈酚组.对照组未经任何处理,Aβ组使用10 μmol/L Aβ1-42干预处理,山奈酚组使用10 μmol/L Aβ1-42处理后再使用10 μmol/L山奈酚干预处理.AnnexinⅤ-PI双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钙调蛋白1(CALM1)、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M1(CHRM1)和蛋白磷酸酶3催化亚基α(PPP3CA)的表达水平.结果 共得到山奈酚相关靶点60个,阿尔茨海默病差异表达基因2 155个,山奈酚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潜在作用靶点6个.山奈酚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潜在作用靶点的GO功能富集分析主要涉及磷蛋白磷酸酶活性的正向调节,突触后膜电位的调节,对钙离子的反应和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通路的生物过程.KEGG通路富集分析主要包括钙信号通路,阿尔茨海默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山奈酚与CHRM1,CALM1和PPP3CA的结合能均<-5.0 kcal/mol.与对照组相比,Aβ组细胞凋亡增加(P<0.05);与Aβ组相比,山奈酚组细胞凋亡减少(P<0.05).与Aβ组相比,山奈酚组细胞中CHRM1,CALM1和PPP3CA的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结论 山奈酚可能通过调节钙信号通路中的关键基因(CHRM1,CALM1和PPP3CA)改善SH-SY5Y细胞凋亡,从而发挥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

    山奈酚阿尔茨海默病钙信号通路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细胞凋亡

    孕期不同阶段补充维生素D对仔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孙晓霞韩雨乔瑜侯雨霏...
    1191-1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孕期不同阶段补充维生素D(vitamin D,VD)对后代仔鼠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的改善作用.方法 按照体质量将4周龄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control group,Ctrl组)、VD缺乏组(vitamin D deficiency group,VDD)、孕早期补充组(first trimester supplementation group,FTS)、孕中期补充组(second trimester supplementation group,STS)和孕晚期补充组(third trimester supplementation group,TTS),每组5只.Ctrl组采用标准饲料喂养,VDD组、FTS组、STS组和TTS组采用VD缺乏饲料喂养.喂养8周后,雌雄合笼,交配成功后,Ctrl组采用标准饲料喂养,VDD组采用VD缺乏饲料喂养,FTS组从妊娠0 d(GD0)开始采用标准饲料喂养,STS组从GD7开始时采用标准饲料喂养,TTS组从GD14开始时采用标准饲料喂养,直至仔鼠21 d离乳.所有仔鼠按照母鼠饲养条件喂养.GD20时检测母鼠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仔鼠断乳后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包括定位航行实验4 d和空间探索实验1 d),于行为学实验结束后检测仔鼠血清25(OH)D、1,25-二羟基维生素D[1,25(OH)2D]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仔鼠海马体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 VD缺乏8周后,与Ctrl组相比,VDD组、FTS组、STS组和TTS组母鼠血清25(OH)D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GD20时,与Ctrl组相比,VDD组母鼠血清25(OH)D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VDD组相比,FTS组、STS组和TTS组母鼠血清25(OH)D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FTS组仔鼠血清25(OH)D水平显著高于VDD组(P<0.01),FTS组、STS组和TTS组仔鼠血清1,25(OH)2D水平显著高于VDD组(P<0.01).孕期不同阶段补充VD后子代的体质量均明显增加.定位航行实验中,各组仔鼠随着训练天数的增加,逃避潜伏期逐渐降低;第3天时FTS组、STS组和TTS组仔鼠的逃避潜伏期均显著低于VDD组(P<0.01);与TTS组相比,FTS组和STS组逃避潜伏期都略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空间探索实验中,FTS组和STS组仔鼠的逃避潜伏期显著低于VDD组(P<0.05);与TTS组相比,FTS组和STS组逃避潜伏期显著降低(P<0.05).与VDD组相比,孕期补充组仔鼠海马CA1区神经元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母鼠VD缺乏会降低仔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母鼠孕期不同阶段补充VD均改善了仔鼠的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其中孕早期补充VD对仔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改善效果更为显著.

    维生素D孕期维生素D缺乏仔鼠海马Morris水迷宫学习记忆能力

    对香豆酸对重症肌无力大鼠免疫平衡和骨骼肌线粒体生物发生的影响

    王一旭蒋锋张静赵璐...
    1198-12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对香豆酸(p-CA)对重症肌无力(MG)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将雌性Lewis大鼠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对香豆酸低剂量组(L-p-CA组)、对香豆酸中剂量组(M-p-CA组)、对香豆酸高剂量组(H-p-CA组),每组12只.对照组大鼠为未建模的大鼠,其他组均通过对大鼠皮下注射乙酰胆碱受体(AChR)α亚基97-116肽段序列(Rα97-116)建立MG大鼠模型.建模后,L-p-CA组、M-p-CA组和H-p-CA组大鼠分别灌胃1 mL的50,100,200 mg/kg对香豆酸溶液.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分别灌胃1 mL的玉米油.各组大鼠均灌胃4周.采用Lennon分级法进行大鼠临床症状评分,并检测大鼠的低频重复神经电刺激(RNS)衰减率.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腓肠肌形态.通过ELISA法检测血清AChR抗体(AChR-Ab)、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按照试剂盒方法检测腓肠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丙二醛(MDA)的水平.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腓肠肌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磷酸化AMP依赖的蛋白激酶α(p-AMPKα)、AMPKα、核呼吸因子1(NRF1)和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的蛋白表达水平.通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腓肠肌组织中的TFAM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Lennon评分和RNS衰减率均显著升高(P<0.05),血清AChR-Ab和IFN-γ水平显著升高(P<0.05);腓肠肌出现损伤,腓肠肌中SOD、GSH-Px水平、以及PGC-1α、p-AMPKα、NRF1和TFAM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TFAM相对荧光强度显著降低(P<0.05),MDA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L-p-CA组、M-p-CA组和H-p-CA组大鼠的Lennon评分和RNS衰减率显著降低(P<0.05),血清AChR-Ab和IFN-γ水平显著降低(P<0.05);腓肠肌形态明显改善,腓肠肌中SOD、GSH-Px水平、以及PGC-1α、p-AMPKα、NRF1和TFAM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TFAM相对荧光强度显著升高(P<0.05),MDA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L-p-CA组和M-p-CA组比较,H-p-CA组大鼠的Lennon评分和RNS衰减率显著降低(P<0.05),血清AChR-Ab和IFN-γ水平显著降低(P<0.05);腓肠肌形态明显改善,腓肠肌中SOD、GSH-Px水平、以及PGC-1α、p-AMPKα、NRF1和TFAM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TFAM相对荧光强度显著升高(P<0.05),MDA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对香豆酸对MG大鼠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其机制可能与改善免疫平衡和激活AMPK/PGC-1α信号通路介导的线粒体生物发生有关.

    重症肌无力对香豆酸干扰素γ氧化应激线粒体生物发生免疫平衡辅助性T细胞

    HPLC法测定氯法齐明原料药中有关物质的含量

    王文涛高彦红张升盛王二兵...
    1207-1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测定氯法齐明原料药中有关物质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法,以Caprisil C8-P(250 mm×4.6 mm,5 μm)为色谱柱;取十二烷基硫酸钠4.5 g,四丁基硫酸氢铵1.7 g和十二水合磷酸氢二钠1.77 g,加水1 000 mL溶解,用稀磷酸调节pH值至3.0,取上述溶液与乙腈以35∶65混合作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0℃;进样量20 μL.对建立的HPLC方法进行方法学考察,对3批氯法齐明原料药进行有关物质检测,并比较外标法与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测得结果.结果 氯法齐明、杂质A和杂质B分别在0.019~0.959 μg/mL、0.017~0.858 μg/mL和0.060~2.995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均R2>0.999);检测限分别为0.22 ng、0.27 ng、0.23 ng,定量限分别为0.72 ng、0.91 ng、0.76 ng;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耐用性实验的RSD值均小于5%,平均回收率为93.37%~98.17%.3批氯法齐明原料中均检测出杂质A和杂质B,杂质A的含量范围为0.013%~0.014%;杂质B的含量范围为0.025%~0.026%.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与外标法测得的有关物质的含量无显著差异.结论 建立的HPLC方法便捷、高效、准确度高,可用于氯法齐明原料药中有关物质的含量测定,且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成本低,实用性强.

    高效液相色谱法氯法齐明原料药有关物质含量测定方法学验证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

    保和丸HPLC指纹图谱方法研究及质量评价

    杨艳王爱娜史宪海申国华...
    1214-1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保和丸指纹图谱的分析方法,为其有效质量控制及科学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Kromasil C18(5 μm,4.6 mm×250 mm)色谱柱,以乙腈-0.5%冰醋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 0.7 mL/min,检测波长320 nm,对指纹图谱进行共有峰标定,以橙皮苷为参照峰,采用 2012 年版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对61个生产企业共244 批不同剂型的保和丸进行相似度评价.结果 建立的保和丸 HPLC 指纹图谱分析方法指认了7个共有峰,采用药材及化学对照品进行归属,分别为焦山楂(1、2号峰)、莱菔子(3、6号峰)、连翘(4号峰)、连翘酯苷A(5号峰)、橙皮苷(7号峰).水丸的39批供试品各共有峰的相似度均≥0.90,17批供试品各共有峰的相似度<0.90;大蜜丸的56批供试品各共有峰的相似度均≥0.90,25批供试品各共有峰的相似度<0.90;浓缩丸的56批供试品各共有峰的相似度均≥0.90,51批供试品各共有峰的相似度<0.90.结论 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简单快捷,重现性好,能够表达保和丸中多组分的整体特征,为保和丸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保和丸高效液相色谱法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质量控制质量评价

    靶向BCMA/CD3的双特异性抗体药物的质量控制研究

    杜加亮武刚段茂芹李萌...
    1219-1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并建立靶向B细胞成熟抗原(BCMA)和白细胞分化抗原3(CD3)的双特异性抗体(双抗)药物的关键质量属性(CQA)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从特异性鉴别、纯度、电荷异质性、产品相关杂质、翻译后修饰和生物学活性几个方面对靶向BCMA/CD3的双抗药物开展质量控制研究.采用基于赖氨酰肽链内切酶(Lys-C)酶切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技术的肽图法对靶向BCMA/CD3的双抗药物进行特异性鉴别确认;采用分子排阻色谱法(SEC)和还原/非还原十二烷基硫酸钠毛细管电泳法(CE-SDS)进行纯度控制;采用离子交换色谱法(IEC)测定电荷异质性和产品相关杂质;采用反相超高效液相色谱(RP-UHPLC)和在线质谱联用的多属性监测方法(MAM)监测靶向BCMA/CD3双抗中的翻译后修饰;采用T细胞激活和报告基因法测定该双抗的生物学活性.结果 肽图法检测可有效识别双抗中的关键肽段,起到特异性鉴别确认的作用;SEC和CE-SDS法可有效区分双抗中的主成分、聚体和片段,对有效成分的纯度控制发挥关键作用;IEC法可有效区分酸碱变异体、目标双抗及亲代残留同源二聚体,有利于产品相关杂质的控制;MAM法可检测到天冬氨酸异构化和天冬酰胺脱酰胺化等翻译后修饰的存在,可作为CQA控制的有力补充;T细胞激活结合报告基因法可有效评估该双抗的生物学活性.结论 针对靶向BCMA/CD3的双抗药物的理化和生物学特性,研究并建立了针对其CQA的质量控制方法,从质量可控的角度确保该类双抗产品的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

    BCMACD3双特异性抗体多发性骨髓瘤关键质量属性多属性监测方法

    基于多分网络和网络药理学探讨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用药规律和作用机制

    李琦李保珍马艳苗梁傲雪...
    1228-1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性深入挖掘清宫痹症医案为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频数分析获得医案治疗痹症的常用药物和常见证型,在检验数据质量的基础上构建"方剂-中药"及"方剂-证型"二分网络,并构建"证-药-方"三分网络,针对挖掘结果,从中医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下载核心中药的成分和靶点并通过UniProt数据库对靶点进行标准化,从GeneCards数据库获取RA靶点,利用微生信平台取交集靶点后,应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构建蛋白互作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s,PPI),并筛选核心成分和核心靶点,完成GO、KEGG富集分析.结果 共梳理清宫痹症医案347例,包括203种药物和137类证型,频次最高的10种常用药物为当归、茯苓、白芍、生甘草、生地黄、白术、黄芩、川芎、香附、陈皮,以及11种常见证型包括气血亏虚证、风寒束表证、湿盛着痹证、气机郁滞证、湿热蕴结证、肝阴不足证、血不荣筋证、湿热下注证、表寒里饮证、湿热阻络证、饮溢四肢证;多分网络挖掘出重要药物组合为当归-白芍-白术,治疗RA主要是当归中2个有效成分、白芍中13个有效成分、白术中7个有效成分,治疗RA的关键作用靶点有12个,主要涉及MAPK信号通路.结论 医案治疗RA用药方向主要为缓解疼痛、除湿、益气补血,当归-白芍-白术组合对RA具有潜在治疗效果.

    多分网络类风湿性关节炎清宫医案网络药理学用药规律痹症

    呼吸道标本中腿伤克斯特菌生物学性状及体外抗菌活性特点

    张斌王玉洁孙倩倩陈双...
    1238-12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初步探究腿伤克斯特菌基本的生物学特点及药物敏感性,为该菌的鉴定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和帮助.方法 按照年龄、性别、主要诊断等,对10例呼吸道标本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细菌培养、革兰染色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仪进行菌株鉴定,通过基本的生化反应实验分析其生物学特性,通过VITEK 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系统进行体外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 腿伤克斯特菌好发于有基础疾病且长期处于炎症刺激下的中老年男性患者.临床上易与其他细菌表现出混合感染.一般细菌培养结果表明:该菌在血平板及含万古霉素的巧克力平板上呈现灰白色,在麦康凯上为淡紫色,且菌落均呈现表面粗糙、迁徙生长的现象.镜下显示为革兰氏阴性球杆菌,经飞行质谱仪鉴定为腿伤克斯特菌.经综合分析该菌药敏结果,发现其对喹诺酮类抗生素表现为中介或耐药,对青霉素类、头孢类、酶抑制剂类、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一般表现为敏感.结论 腿伤克斯特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球杆菌,常与其他菌造成混合感染,对临床不优先推荐使用喹诺酮类抗生素.

    呼吸道标本腿伤克斯特菌鉴定生物学特性药物敏感性喹诺酮类抗生素

    尿苷-胞苷激酶在肿瘤生物学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薛孟恩朱孝仁刘娜王安然...
    1243-1250页

    尿苷-胞苷激酶嘧啶代谢肿瘤治疗核苷类似物生物学功能药物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