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西医药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西医药杂志
山西医药杂志

董海原

月刊

0253-9926

sxyyzz@163.com

0351-5261401,5261402,5261403

030001

山西省太原市广场收投分局010025信箱

山西医药杂志/Journal Shanxi Medical JournalCSTPCD
查看更多>>《山西医药杂志》是山西省创刊最早的综合医学期刊,有近四十年的历史,具有载文量大、信息面广、内容丰富、印刷质量上乘的特点,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之一,在省内多次被评为优秀期刊和一级期刊。《山西医药杂志》的前身为《山西医学杂志》,创刊于1957年6月,由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主办,山西医学杂志社出版发行。该刊为综合性医学期刊,16开,64页,全国公开发行。总编邵象伊,副总编3人,常务编辑4人。1966年9月《山西医学杂志》停刊,10年间,编辑出版10卷38期。1972年,恢复《山西医学杂志》并更名为《山西医药》,以内部期刊赠送全省各级医疗卫生单位。1974年2月,《山西医药》更名为《山西医药杂志》,继续以内部刊物向全省各地发送。1976年10,《山西医药杂志》(双月刊)向全国公开发行,发行量达到1万多册。1984年《山西医药杂志》从山西卫生报刊编辑部独立,定编5人/1985年,该刊增设胶印插页,主要文章附中、英文摘要,质量明星提高。1989年《山西医药杂志》被评为山廿省优秀科技期刊,同日本东洋医学社建立互换关系,发行量每期突破2万册,居国内省级医学期刊之首。《山西医药杂志》现为双月刊,大16开,88页,期定价为3.50元,双月15日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标准刊号 ISSN 0253-9926 中国标准刊号CN14-1108/R 邮发代号22-38 编辑部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华门23号 邮编030013。本刊由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主办,山西省卫生厅主管,现任社长兼总编:董海原,主要读者对象为各级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和医学院校师生。多年年,《山西医药杂志》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侧重普及;坚持理论与实用相结合,注重实用;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立足山西,面向全国,为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股务,为全国股务”的办宗旨引导下,为宣传和政府的科技方针政策,传递医学信息,开展学术交流,促进医学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山西医药杂志》1992年9月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列为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第32位);1989年被评为山西省优秀期刊;1990年获优秀期刊提名奖;1992、1993年被评为山西省一级期刊;1995-2002年连续被评为山西省一级期刊;1998年被共青力省委、山西省卫生厅授予“青年文明号”称号;1999年获山西省第二届书刊装帧艺术作品三等奖。2002年获国家级“青年文明号”。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关于中英文摘要的书写要求

    《山西医药杂志》编辑部
    1320页

    显微血管技术在穿支皮瓣修复术中的应用研究

    何琦张国强
    1321-13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显微血管技术辅助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及对患者血管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安阳市人民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101例手外伤伴软组织缺损的手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病例资料根据适应的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50例)和联合组(51例),常规组予以常规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联合组采用显微血管技术辅助手术治疗,所有患者术后开展为期半年随访,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清炎症因子及手功能改善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的VEG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即刻、术后12 h、术后24的VEGF水平分别为(507±50)ng/L、(522±50)ng/L、(542±50)ng/L,均高于常规组[(468±50)ng/L、(490±51)ng/L、(503±50)ng/L](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24 h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分别为(7。7±1。3)mg/L、(0。69±0。23)ng/ml、(0。82±0。25)ng/ml,均低于常规组[(8。4±2。1)mg/L、(0。97±0。36)ng/ml、(1。14±0。26)ng/ml](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手部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随访期间的Jamar握力、关节活动度(TAM)、DASH上肢功能评分分别为(32±5)kg、(178±20)°、(3。93±0。41)分,均高于常规组[(29±5)kg、(162±20)°、(2。42±0。36)分](P<0。05)。随访期间,联合组的愈合程度为(87±10)%,高于常规组(80±11)%;愈合时间为(10。3±2。3)d,低于常规组(12。5±3。1)d;联合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8%(5/51)低于常规组24。0%(12/50)(P<0。05)。结论 显微血管技术辅助穿支皮瓣修复术能改善手外伤软组织损伤患者的VEGF及炎性指标,对促进其手功能恢复、加快康复进程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均有积极意义。

    手外伤显微血管技术穿支皮瓣修复术愈合术后并发症

    心脏瓣膜置换术同期射频消融对心脏瓣膜病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王奇浮志坤
    1325-1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同期实施射频消融术治疗心脏瓣膜病的效果,及对患者预后情况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择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2022年1月至12月收治的112例心脏瓣膜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手术指征将其分为同期组(66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仅实施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同期组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同期实施射频消融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情况,术后恢复情况,超声心动图参数、心室重构指标改善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 在不同治疗方案下,同期组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术后24 h内引流量分别为(110±10)min、(70±11)min、(12±3)h、(310±31)ml,略高于对照组[(107±10)min、(68±10)min、(11±4)h、(305±30)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期组的术后静息时心率、运动时心率分别为(85±10)次/min、(109±21)次/min,均低于对照组[(90±10)次/min、(123±21)次/min];同期组的窦性心律转复率90。9%(60/66)高于对照组70。0%(35/50);同期组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分别为(54±10)%、(28±5)%,均高于对照组[(49±11)%、(25±5)%],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41±11)mm低于对照组(48±10)mm;同期组的肌钙蛋白Ⅰ(cTn Ⅰ)、B型脑利钠肽(BNP)分别为(0。32±0。14)μg/L、(80±10)pg/ml,均低于对照组[(0。77±0。36)μg/L、(86±10)pg/ml];同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7。6%(5/66)低于对照组20。0%(10/5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脏瓣膜置换术同期实施射频消融术未明显延长患者的体外循环、主动脉阻断、机械通气时间或增加引流量,与单独实施瓣膜置换术相比,同期手术更有利于促进患者心功能恢复,对避免心室重构并改善预后情况均有积极意义。

    心脏瓣膜疾病射频消融术瓣膜置换术心室重构预后

    CT测量不同部位气管内径对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选择的指导分析

    陈小军李忠云
    1329-13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CT测量不同部位气管内径对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选择的指导效果分析。方法 选择择期实施胸科手术需要实施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单肺通气麻醉的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T测量环状软骨平面气管最短径线组(A组,42例),CT测量胸骨角平面气管最短径线(B组,42例),观察2组患者插管完成时生命体征,插管时间,换管例数及并发症发生数。结果 A组气管插管完成时,血压、心率低于B组,指脉氧(%)高于B组,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插管时间少于B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换管率为5%,低于B组的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有11例(26%)患者术后出现咽喉痛,B组有23例(55%)患者出现并发症(21例咽喉痛,2例声音轻度嘶哑),A组并发症例数少于B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CT测量环状软骨平面气管最短过中心径线对于指导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有较好的指导作用,能提高选管准确率,增加患者安全,减少换管造成医疗资源浪费,降低患者气管插管并发症,但该方法仍有一定局限性。

    导管插入术,外周麻醉CT测量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胸科手术

    曲妥珠单抗联合表柔比星 环磷酰胺用于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疗效观察

    李朝阳
    1331-1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曲妥珠单抗联合表柔比星、环磷酰胺(EC方案)用于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研究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在我院行术后化疗的77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单双号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8例),其中对照组有2例、观察组有1例患者在研究中脱落,最终纳入对照组、观察组各37例患者。对照组接受EC方案化疗,观察组加用曲妥珠单抗。比较治疗前后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5-3(CA15-3)、血清癌抗原125(CA12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VEGF-B)、胎盘生长因子(PGF)水平以及kam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统计2组术后1年复发率和化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27%)比较,观察组术后1年复发率(8%)较低(P<0。05);治疗后,2组CEA、CA15-3、CA125、VEGF-A、VEGF-B、PGF水平均下降,而KPS评分上升,且观察组治疗后CEA、CA15-3、CA125、VEGF-A、VEGF-B、PGF水平低于对照组,而KPS评分水平较高(P<0。05);与对照组(32%)比较,观察组化疗并发症发生率(11%)较低(P<0。05)。结论 曲妥珠单抗联合EC方案用于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降低患者CEA、CA15-3、CA125、VEGF-A、VEGF-B、PGF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能降低患者术后复发率和化疗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其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乳腺肿瘤药物疗法,联合曲妥珠单抗表柔比星环磷酰胺肿瘤标志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莫西沙星联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细菌性肺炎的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翟时勤龚邦清高敏王园...
    1335-1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莫西沙星联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对细菌性肺炎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被奉新县人民医院收治60例细菌性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观察组联合莫西沙星治疗,治疗7 d。比较2组临床疗效、症状消失、炎性因子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为93%(28/30),高于对照组的7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咳嗽症状消失时间为(6。0±1。1)d、发热症状消失时间为(3。5±0。4)d、咳痰症状消失时间为(4。1±0。9)d,短于对照组,降钙素原(PCT)水平为(3。6±1。6)μg/m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为(7。9±2。1)mg/L、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为(20±3)pg/ml、C-反应蛋白(CRP)水平为(3。9±1。6)mg/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莫西沙星联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联合治疗效果更佳,改善临床症状,缩短症状消失时间,从而降低患者机体炎症水平,促进患者疾病恢复,安全可靠。

    肺炎莫西沙星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疗效血清炎症因子

    感染性眼内炎患者的临床及微生物特点分析

    郭莎莎杨到凤郭子嘉
    1338-13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并分析眼内炎患者的临床及微生物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96例(96眼)眼内炎患者临床特点、微生物培养结果及预后结果。结果 96例患者中63例(66%)为异物入眼所致感染性眼内炎,其中以金属碎屑异物伤最多(46例,73%);25例(26%)为眼部手术所致感染性眼内炎,其中以白内障术后最多(22例,88%);8例(8%)为内源性眼内炎。伤眼疼痛、视力下降为首发临床症状,眼睑及结膜水肿(58例,60%)、恶心呕吐(17例,18%)、眼压升高(12例,12%)为主要临床症状;96例次玻璃体及房水标本微生物培养结果显示表皮葡萄球菌(35株,36%)、金黄色葡萄球菌(14株,15%)等革兰阳性菌(GPB)是引起感染最主要原因,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15株,16%)、肺炎克雷伯菌(7例,7%)等革兰阴性菌(GNB),以镰刀菌(4株,4%)等真菌引起的感染最少;GPB中表皮葡萄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头孢类药物表现出敏感性,GNB中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头孢类药物表现出敏感性,真菌中曲霉菌对两性霉素B及伏立康唑表现出敏感性。结论 感染性眼内炎由异物入眼所致最多,术后致病较少;临床特点常见视力降低等,呼吁作业时应佩戴防护用具,伤后避免以手揉擦。GPB是引发感染最主要原因,对临床常用喹诺酮类及万古霉素尚未出现显著耐药性,临床可据此尽早采取抗菌药物治疗避免疾病进展造成不良预后结果。

    眼内炎临床特点微生物特点

    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 淀粉样蛋白A联合检测对支气管肺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诊断价值

    袁小兰肖子游王感华
    1342-1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淀粉样蛋白A(SAA)联合检测对支气管肺炎(MP)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10月医院收治的84例MP患儿,评估所有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情况,根据结果分为轻症组与重症组,设计基线资料调查表,统计2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资料,重点分析WBC、CRP、SAA联合检测对MP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诊断价值。结果 经评估,84例MP患儿中重症有34例,占比40%(34/84),轻症有50例,占比60%(50/84);重症组患者的血清SAA、CRP及WBC水平均高于轻症组(P<0。05),组间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及发病至入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WBC、CRP、SAA诊断支气管肺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AUC均>0。70,且以联合诊断价值最佳。结论 WBC、CRP、SAA诊断患儿支气管肺炎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的价值,且以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最高,当WBC、CRP、SAA过表达时,提示MP患儿病情严重高风险。

    支气管肺炎病情严重程度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血清淀粉样蛋白A

    形成性评价和全过程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模式在内科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侯朝凤宋凤麟徐俊文常志红...
    1346-13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形成性评价和全过程考核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模式在内科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临床医学本科学生72例,分别在我院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肾内科实习,时间为2022年7月至2024年1月,选取任职时间在3年以上的年资较高的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或主任医师,考核合格者即为评审教师,采取多元化考核模式,从中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结果 应用多元化考核模式期间,不断发现问题,思考、反思所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问题。结论 形成性评价和全过程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模式在内科实践教学应用中,需要不断完善考核体系,以期更大程度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临床思维的养成,取得实效。

    教学形式内科学形成性评价全过程考核

    《山西医药杂志》征订启事

    《山西医药杂志》编辑部
    134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