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思想战线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思想战线
思想战线

王文光

双月刊

1001-778X

sxzx@ynu.edu.cn

0871-5031473

650091

昆明市翠湖北路2号

思想战线/Journal Thinking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宗旨,追踪学科前沿,突出边疆民族特色,推动学术创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马克思对拉萨尔主义分配正义观的批判与超越——以《哥达纲领批判》为文本的政治哲学分析

    寇清杰肖影慧
    98-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通过批判拉萨尔主义的分配正义观,阐明了自己基于历史主义原则的正义观,为人的自由个性的发挥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指明方向、开辟道路.针对拉萨尔主义将分配正义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目标的机会主义错误思想,马克思深刻批判了其以劳动所有权为理论基点、以平等的权利为原则从而实现社会公平分配目标的主张.马克思的正义观以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为理论出发点,阐明了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分别是正义在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的历史实现形式.在马克思对拉萨尔主义分配正义观的批判性分析中,可归纳出权利原则、贡献原则和需要原则三种分配原则,体现了正义原则在不同阶段的历史展开和扬弃发展的过程.从政治哲学的视角深入探讨马克思对拉萨尔主义分配正义观的批判及其理论超越,既是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正义观本真要义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有利于克服分析马克思主义重构马克思正义观的方法论缺陷与理论局限,消除对马克思正义观辩证意蕴的负面影响.

    马克思正义观《哥达纲领批判》拉萨尔主义分配正义历史主义

    边疆绿色治理:概念内涵、体系构建与运行机制

    史云贵
    109-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边疆绿色治理是国家绿色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边疆地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边疆绿色治理是指边疆绿色治理共同体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科学内涵中的绿色要求和绿色标准,秉持绿色价值理念,进行绿色话语表达并形成绿色共识,凝聚成共治边疆公共事务的绿色合力,推动边疆经济低碳发展、政治风清气正、文化包容多样、社会健康和谐、生态绿水青山的全方位绿色化的一系列活动或过程.边疆绿色治理体系由"目标-场域-主体-方式-客体-效果"等要素按照一定逻辑关系耦合而成.在把握边疆绿色治理体系各要素间逻辑关系的基础上,设计由"动力-过程-创新-保障"等一系列机制构成的机制谱系,确保边疆绿色治理良性运转,进而助力实现边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和不断满足边疆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边疆绿色治理体系构建运行机制

    城市社区治理风险的生成及应对

    何绍辉
    119-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也是风险治理的基本单元.因治理手段不当、治理能力不足或治理资源缺失,形成了以日常生活性风险、社区秩序稳定风险和治理主体公信力流失风险等为主要类型的城市社区治理风险.城市社区治理风险的客观存在,给城市社区治理尤其是城市社区治理质量提升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城市社区治理风险的形成,与城市社区治理规模过大、治理对象复杂、治理资源有限和治理规范不足等要素密切相关.提升城市社区治理质量,增强城市居民社区生活体验感和治理成效获得感,需要对城市社区治理风险进行分类治理、培育治理共同体意识和推进整体治理.

    城市社区治理风险社区治理质量

    层递式动员:乡村公共建设行动中农民参与的逻辑审思

    黄振华杨文迪
    128-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公共建设行动与农民利益息息相关,农民参与建设行动的积极性反映了乡村治理是否有效.本文以W村的三类公共建设项目为例,分析影响农民参与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干部权责的对等情况影响其动员行为,决定了动员行为与农民需求的匹配程度,由此生成层递式、间断式和错位式三种动员方式,并呈现出与之对应的互动式、任务式和疏离式三类农民参与样态.其中,层递式动员下的有效参与能够助推乡村善治.这启示我们,必须健全干部动员激励机制,对标农民需求,推进乡村公共建设行动中积极有序的农民参与,以此保障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战略目标的有效实现.

    农民参与乡村公共建设行动层递式动员乡村善治

    根据地司法对风俗习惯的甄别、援用及其逻辑

    李文军
    137-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根据地的有效治理,根据地司法机关对当地的风俗习惯进行甄别,并根据甄别结果作出相应处理.有的风俗习惯得到援用,或作为判决中的民事法源,或在案件的事实查明、法律发现、价值权衡、裁判论证等方面发挥作用;有的风俗习惯则在甄别后被拒绝援用.根据地司法甄别风俗习惯时所秉持的逻辑,既遵循马克思主义认可习惯法权的立场,也对移风易俗的必要性和社会资源成本进行了考量.甄别援用风俗习惯需要司法者遵循唯物辩证法的司法方法论,人民司法的若干特征也因此而形成.

    根据地风俗习惯甄别援用唯物辩证法人民司法

    社会养老保险遗属抚恤法治的反思与重塑

    胡川宁
    150-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私法制度在面对扶养义务人死亡风险时的失灵问题,现代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自诞生伊始就涵盖了遗属抚恤.我国劳动保险也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为非因工死亡参保人员遗属设立了抚恤制度.然而,这种劳动保险遗属抚恤制度已难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我们亟须探索建立一套新型社会养老保险遗属抚恤制度,以充分发挥互助共济功能,实现死亡风险的社会化治理.其主要特点包括:制度模式上统一于由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负责提供资金;遗属范围上与民法扶养义务人的范围保持一致;抚恤金申请上以遗属有抚恤必要为前提;死亡事由上具有无条件性;待遇标准上实现对民法扶养费的替代.

    社会养老保险遗属抚恤互助共济私法失灵社会化治理

    时代新人培养:深刻意涵、理论溯源和培育路径

    马福运陈雨昕
    164-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党和人民赋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战略任务.时代新人应具备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核心特征,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遵循,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培养时代新人这一命题的提出,可以从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中找到其理论根源和文化自信.而从理论命题转化为生动实践,则需要完善课堂、文化、实践和网络一体化培养机制,打造好课堂场域、实践场域、文化场域和网络场域的育人"生态圈".

    时代新人深刻内涵理论溯源培育路径

    《思想战线》2024年重点选题方向

    《思想战线》编辑部
    封3页

    "边疆治理:形势、挑战与应对"学术研讨会综述

    廖惟春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