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验动物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验动物科学
实验动物科学

荣瑞章

双月刊

1006-6179

sydwkx@sina.com

010-84922374/84922666-3210

100012

北京朝阳区北苑路28号院1号楼9层

实验动物科学/Journal 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CSTPCD
查看更多>>1984年农业部批准北京农业大学实验动物所创办《实验动物科学杂志》,1985年改为季刊,1987年与北京实验动物学会合办,1988年起,由北京实验动物学会、北京实验动物研究中心合办,由北京市科协、市科委主管,改名为《北京实验动物科学》,1991年经科委批准公开出版发行,1994年改名为《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由北京实验动物学学会、北京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北京市实验动物研究中心共同主办,并加入中国学术期刊网。2007年改为《实验动物科学》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足月儿全脑缺氧缺血性脑病模型的建立

    沈田丰甘娜谢雨青何楚欣...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一种简单稳定、适宜临床研究的足月儿全脑缺氧缺血性脑病(HIBD)大鼠模型并探讨该模型的评价方法.方法 将 10 日龄 SD大鼠 82 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n=22)和模型组(HIBD,n=60).通过结扎 10日龄 SD大鼠双侧颈总动脉,缺血 1.5 h,缺氧 30 min后给予血管再通的方法,制备足月儿全脑 HIBD 大鼠模型;假手术组不做缺血和缺氧处理.(1)病理相关检测:术后 3 d,进行 TTC染色、HE 与尼氏染色,海马区电镜检测,观察脑组织病理结构变化;脑干湿比重法测脑含水量评估脑水肿情况.(2)行为学评价:术后 12 h进行惊厥评估,术后3 d进行 Longa评分,术后 10 d进行悬吊实验,术后 3 周进行 Morris水迷宫实验.结合术后一般情况与行为学实验结果进行 HIBD分级.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HIBD组 TTC 切片染色可见双侧白色梗死灶;HE 与尼氏染色可见海马区神经元排列紊乱、坏死脱失;电镜检测可见海马区神经元细胞水肿,线粒体空泡化,自噬溶酶体增多;脑含水量显著升高(P<0.01).与假手术组相比,HIBD 组大鼠早期可有惊厥发作伴不同程度运动神经功能障碍,远期可出现发育迟缓、学习认知能力降低(P<0.01).结论 结扎 10 日龄大鼠双侧颈总动脉,缺氧后再通,能较稳定地复制出中重度足月儿全脑 HIBD大鼠模型,可为进一步探索 HIBD发病机制与治疗用药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

    缺氧缺血性脑病动物模型大鼠

    实验动物弓形虫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罗霆宇李凯丽李昌文陈洪岩...
    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实验动物弓形虫 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 PCR 检测方法,并对其进行初步应用.方法 通过比对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发表的弓形虫各毒株序列,选取其 529 bp 重复序列保守区域设计引物探针,建立弓形虫的荧光定量 PCR方法.随后对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进行检验;取浓度为 106~102 copies/μL 10倍系列稀释的质粒标准品,每个浓度做 3 个平行,重复检测 3 次,计算组内和组间变异系数,评估方法的重复性和稳定性;用建立的荧光定量 PCR方法及国标推荐的 PCR方法检测 14 份犬组织样品和 66 份猪全血样品,以评估此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检测能力.结果 建立的弓形虫荧光定量 PCR 方法在 108~101 copies/μL 范围 Ct值与质粒浓度呈线性关系,标准曲线 Slope为-3.285,R2 值为 1,扩增效率为 101.663%.可检测到的弓形虫最低浓度为 101 copies/μL;与其他 14 种实验猪常见病原不发生交叉反应;重复检测 106~102 copies/μL 质粒标准品,组内变异系数小于 1.21%,组间变异系数小于 0.62%.用建立的弓形虫荧光定量 PCR方法和国标 PCR方法对 14 份犬组织样品和 66 份猪全血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弓形虫荧光定量 PCR方法和国标 PCR方法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 10%(8/80)和 7.5%(6/80),阳性符合率达到 100%.结论 建立的弓形虫荧光定量 PCR 方法可以有效地检测弓形虫,为实验动物弓形虫日常监测提供良好的方法.

    弓形虫荧光定量PCR应用

    不同日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大鼠脑损伤差异研究

    李华渊鲁梦雪孙颖汪景...
    15-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 3 种不同日龄大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模型,研究大鼠脑损伤差异.方法 将 60 只 SD 乳鼠分为 6 组:1 日龄对照组、1 日龄模型组、3 日龄对照组、3 日龄模型组、5 日龄对照组和 5 日龄模型组,每组 10 只.所有模型组大鼠采用人工喂养、缺氧、冷刺激和脂多糖(LPS)诱导建立 NEC模型,对照组大鼠均鼠乳喂养及正常环境饲养.建模期间观察大鼠活动、腹胀、腹泻等情况,并监测体质量变化.大鼠处死后,观察肠组织整体形态.HE染色观察小肠组织病理变化,并进行损伤评分.尼氏染色观察脑组织尼氏体数量变化.TUNEL染色观察脑组织细胞凋亡水平.结果 与相同日龄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出现腹胀、腹泻情况,活动度差,体质量明显减轻(P<0.05),肠组织出现肿胀、积气和坏死灶,小肠组织病理损伤严重,损伤评分显著升高(P<0.05),脑组织尼氏体数量显著减少(P<0.05),而脑组织细胞凋亡增多,且 1 日龄 NEC 大鼠肠组织和脑组织损伤最严重.结论 不同日龄NEC大鼠之间肠组织和脑组织损伤存在差异,日龄越小,损伤程度越严重,提示日龄可能是 NEC 大鼠脑损伤的危险因素之一.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大鼠日龄脑损伤

    《实验动物科学》征订启事

    21页

    长爪沙鼠性成熟前后生殖系统的发育情况

    池亚菲彭博雅马俊李梦...
    2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深入探究长爪沙鼠性成熟过程中生殖系统的发育情况,为其性成熟的确切时间提供直接研究证据.方法 本研究选取 6~14 周龄长爪沙鼠共 150 只,按 6、8、10、12 和 14 周龄分为 5 组,每组雌雄各 15 只,称量体质量并采集卵巢、子宫、睾丸、附睾样本,测量各样本组织湿重并计算脏器指数;镜下观察卵巢外观形态;细胞计数仪检测精子数量;每组随机选取 6 个样本进行 HE染色,观察卵巢、睾丸、附睾的组织发育情况.结果 雌性沙鼠 10 周龄时卵巢湿重和卵巢指数均明显增加,且 10~14 周龄期间无明显变化,子宫湿重和子宫指数均呈阶段性变化;镜下观察外观,10 周龄、12 周龄、14 周龄组黄体发生率分别为 46.7%、60%、73.3%;组织切片显示,10 周龄起可见明显黄体.雄性沙鼠在 6~10 周龄阶段睾丸湿重随周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10 周龄后无明显变化;睾丸指数在 8 及 12周龄时明显增加,14 周龄时明显减小;6~12 周龄阶段附睾湿重和附睾指数均随周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14 周龄时附睾湿重无明显变化,附睾指数明显减小.细胞计数仪结果显示,6 周龄时精子数量为 0,10 周龄与 8 周龄相比,附睾内精子数量明显增加,10~14 周龄期间无明显变化.组织切片显示,8 周龄起,睾丸和附睾内开始出现少量精子,10 周龄起可见大量精子.结论 随着周龄的增长,雌性沙鼠卵巢在 10 周龄左右卵泡开始发育成熟并排出卵子,达到性成熟,具备繁殖能力.雄性沙鼠 8 周龄左右开始产生精子,进入初情期,10 周龄左右睾丸发育稳定,精子达最大数量,达到性成熟,此后附睾继续发育,12 周龄左右发育稳定.

    长爪沙鼠卵巢子宫睾丸附睾性成熟

    肉桂对SD大鼠机体内源性代谢的影响

    魏琳姚丽华曾嘉城
    29-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使用1H磁共振(NMR)研究肉桂对 SD 大鼠机体代谢组学的影响,从而探讨肉桂的药理作用机制.方法 选用 20 只大鼠,随机分为肉桂处理组和空白对照组,肉桂处理组按 0.5 g/kg 的剂量灌胃肉桂煎剂,空白对照组灌胃同等剂量的蒸馏水,连续灌胃 22 d,于第 0、5、10、22 天采集尿样和粪样,进行核磁图谱分析.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第 22 天肉桂给药组尿样的核磁图谱中有 8 个代谢物的含量明显上调,7 个代谢物的含量明显下调,尸胺、肉毒碱、琥珀酸盐、柠檬酸、马尿酸等水平上调,而二甲胺、肌酸酐、苯丙氨酸、甘氨酸等水平下调,粪样核磁图谱中有 9 个生物代谢物的含量下调,3 个上调,腺嘌呤、尿嘧啶等水平显著下降,而乳酸、琥珀酸盐和丙酮等升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 肉桂可能通过调节芳香氨基酸代谢、胆碱降解、短链脂肪合成等代谢途径,发挥其药理作用.

    肉桂代谢组学磁共振

    基于宏基因测序的导盲犬与淘汰犬肠道菌群差异分析

    张莹周子娟郭怡君候正梓檀...
    3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宏基因测序技术进行导盲犬和淘汰犬肠道菌群功能差异性分析.方法 对 15 只犬进行测序(导盲犬 9 只,淘汰犬 6 只),应用基因数目、肠道菌群多样性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导盲犬组特有 25 630 个基因,淘汰犬组特有 10 527 个基因.具有显著差异的上调基因 2 266 个,下调基因 1 043 个(P<0.05).导盲犬组中,梭状芽孢杆菌目的丰度高于淘汰犬组;此外,两组犬样本中瘤胃球菌的丰度也存在差异.结论 导盲犬和淘汰犬的肠道菌群多样性均存在差异性,对犬的行为有一定的影响.

    肠道菌群宏基因测序菌群分析

    小型猪2型糖尿病模型的部分血清炎性因子变化

    赵常琦赵玉琼牛苗苗贾云晓...
    4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动态观察小型猪 2 型糖尿病(T2DM)模型血清中炎性因子水平,为 2 型糖尿病研究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将 10 头巴马小型猪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和模型组(DM),对照组以常规饲料喂养,模型组以高脂饮食联合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小型猪 2 型糖尿病模型.实验为期 9 个月,每月检测动物空腹血糖与胰岛素水平,每 3 个月检测一次糖耐量.采用 ELISA 试剂盒检测第 0、3、6、9 个月动物血清中的 11 种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在高脂饮食诱导 3 个月后注射 STZ,模型组空腹血糖显著升高(P<0.05),糖耐量严重受损,发生了胰岛素抵抗.ELISA结果显示,模型组与对照组动物血清中 11 种炎性因子水平在前 3 个月并无特别大的变化,且两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在T2DM 发病后,模型组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升高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DGF-BB,第 6 个月 P<0.05;PDGF-BB、TNF-α,第 9 个月 P<0.05),模型组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水平随着时间的增加逐渐升高,在第 9 个月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第 0、3 个月(P<0.05),但是与对照组对比并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采用高脂饲料联合低剂量 STZ 成功建立了小型猪 2 型糖尿病模型.单纯高脂饮食未对小型猪血清炎性因子水平造成明显影响,在 T2DM 发病后 PDGF-BB 和 TNF-α 在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升高且显著高于正常动物.

    2型糖尿病炎性因子高脂饮食STZ小型猪

    间歇低氧对哺乳动物学习记忆能力影响的Meta分析

    姚桢张子微吴春淼张靖楠...
    49-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文针对现有 Morris 水迷宫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探讨间歇低氧对哺乳动物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万方、Web of Science、PubMed、Elsevier 等数据库,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检索时间限定为建库到 2023 年 2 月 25 日.使用 RevMan 5.3 软件对提取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主要分析间歇低氧对鼠在 Morris水迷宫实验中逃避潜伏期和跨越目标象限时间的影响.随后采用敏感性分析的方法对所纳入研究的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 24 篇文章,263 个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 Morris 水迷宫实验中,相较于对照组,在间歇低氧 2 周后鼠逃避潜伏期增长[SMD=4.17,95%CI(3.46,4.89),P<0.01];而鼠跨越目标象限时间缩短[SMD=-3.07,95%CI(-3.56,-2.58),P<0.01].在间歇低氧 4 周后鼠逃避潜伏期长于对照组[SMD=8.03,95%CI(6.21,10.40),P<0.01];跨越目标象限时间缩短[SMD=-6.79,95%CI(-8.60,-4.99),P<0.01].结论 在间歇低氧不同时间后,鼠在水迷宫中的逃避潜伏期增长;而跨越目标象限时间缩短,即表现出学习记忆能力受损.

    间歇低氧Meta分析水迷宫

    小鼠生物净化中体外受精试剂对其受精率和产仔率的影响

    李斯特唐玉玲崔晶王进...
    5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在基因修饰小鼠的生物净化中探索体外受精试剂对受精率和产仔率的影响.方法 根据体外受精试剂厂家不同,实验体系分为 A组、B组和 C组.分别选择 5~11 种基因修饰小鼠品系进行超数排卵-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实验,记录捡卵数、2 细胞数、移植胚胎数、仔鼠出生数等指标,并计算受精率和产仔率.结果 A 组的受精率为(51.89±13.91)%,产仔率为(14.70±10.95)%;B组的受精率为(57.71±17.12)%,产仔率为(34.96±9.92)%;C组的受精率为(54.78±18.56)%,产仔率为(22.01±9.54)%.受精率:B>C>A,产仔率:B>C>A,但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A组所需试剂配制难度大、使用复杂、稳定性较差,而 B 组和 C 组试剂使用简单、稳定性强.但与 A 组和C组相比,B组所使用的试剂单价高,因此实验成本较高.结论 B组和 C组的试剂均可作为基因修饰小鼠体外受精的常规试剂使用,实验人员可根据受精率、产仔率、价格和使用简便性等综合因素进行选择.

    基因修饰小鼠辅助生殖生物净化体外受精受精率产仔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