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油气与新能源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油气与新能源
油气与新能源

双月刊

2097-0021

bjb901@263.net.cn

010-82383252、82383411

100083

北京海淀区志新西路3号938信箱

油气与新能源/Journal Petroleum Planning & Engineering
查看更多>>本刊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主管;由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规划总院主办;由大庆油田建设设计研究院、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彩南油田作业区协办。《石油规划设计》是石油行业综合指导性技术核心期刊;旨在促进石油工程高新技术发展,提高规划、勘察、设计整体水平;以宣传党和国家的科技方针、政策和科技法律、法规,贯彻主管部门领导指示和战略部署,传播技术经济信息,交流学术思想,促进科技成果商品化为主要任务。本刊内容丰富、栏目多样,是石油行业各级领导、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及广大读者的良师益友。《石油规划设计》是领导决策的必读资料。栏目多样:辟有综述、专论、专家访谈录、经济、政策与法规、勘察、设计、重点工程、技术(会议)专辑、计算机应用、信息与自动化、科技、标准、管理、问题探讨、经验介绍、科技成果、专题讲座、资料、读作编者专栏。读者对象为从事油气田地面工程、油气管道输送工程、油气加工与综合利用工程及相关工程规划、勘察、设计、科研、管理、标准化和计算机应用,以及施工、生产和教学工作的领导以及工程技术与管理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贸易保护主义视角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安全风险传导与防范

    叶瑞克江紫婷钟诗宇林辰霞...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产业链安全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关键,是有效抵御外部冲击的重要保障.通过剖析新能源汽车领域欧美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表现形式,识别出相关安全风险,进而厘清传导机制,最后提出风险防范及应对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就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而言,新贸易保护主义主要表现为,欧美国家从技术、经贸、组织与规则多个层面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限制;风险识别发现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面临技术封锁风险、贸易壁垒风险、系统性风险和市场偏转风险;相关风险主要通过供给冲击、需求收缩和预期转弱三条传导路径作用于产业链.基于上述结论,针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各环节以及全链预警防范提出了应对策略.

    新贸易保护主义产业链风险风险传导风险防范优链策略新能源汽车

    国外碳税机制进展及降碳作用对中国的启示

    张晓舟孙洋洲李博抒周彦希...
    1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碳税作为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经济政策手段,在全球多个国家推进实施并取得较好减排效果.中国目前尚未开征碳税,但面对日渐凸显的气候变化问题,为实现"双碳"目标做好政策能力储备十分必要.通过研究分析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的碳税实践经验,系统总结国外碳税政策适用范围、税制设计、计税依据、征税环节、税收的归属与使用、税率与税收优惠,并针对北欧四国,进一步分析长周期内碳税政策对经济及其社会降碳效果的影响.综合国际碳税实践经验,针对国内具体情况,提出中国碳税机制的方案设计及建议,为后续碳税的引入、具体政策的制定提供借鉴和参考.

    碳税碳减排碳定价机制国际经验启示

    中国氢能产业链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付强杨洸金辉程子豪...
    19-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碳"目标下,氢能作为一种可再生的二次能源,具有来源丰富、应用广泛、利用形式多样、燃烧热值高、清洁环保等优点,在国家能源转型中承担着重要角色.中国氢能产业尚处于发展初期,加强对氢能产业链的现状研究,把握发展趋势,将有助于推动加快能源转型.通过梳理氢能产业链各环节的关键技术现状,对比和分析各类技术的优势、不足及发展趋势,研究发现:中国氢能制取模式,短期内以"煤制氢+CCUS"技术为主,长远以电解水制氢耦合可再生能源电力为主,微生物制氢有望成为辅助;氢能储运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大规模、远距离、连续性输送会通过管道进行;氢能制取、储运成本会逐步降低;氢能利用会逐步拓宽至工业、交通、电力、建筑等领域.建议完善氢能产业总体规划布局,加强核心技术攻关,稳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氢能的低成本制取、储运与利用.

    氢能产业链氢能制取氢能储运氢能利用CCUS发展趋势

    甲基环己烷-甲苯储氢技术未来应用场景分析

    宋鹏飞张超侯建国王修康...
    3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甲基环己烷-甲苯是最具发展前景的有机物储氢技术之一,有望助力解决氢气储运难题.对未来甲基环己烷-甲苯储氢可能的 5 种应用场景进行了分析,包括国际氢供应链与氢气贸易,西氢东送,深远海海上风电制氢的大规模海上氢气储运,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氢储能中,小型橇装化分布式储氢与供氢等.分析认为:在国际氢供应链场景中,氢储运可以利用已有的油品基础设施、油品的运输船、装卸货码头、储罐、管道、槽车等,降低投资和氢气成本;在西氢东送场景中,通过油管道构建三北地区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向东南沿海消费市场输送的新通道;在深远海大规模风电制氢及氢气储运场景中,借助已有的海上油气设施,探索海上风电基地离网制氢与氢气大宗海上储运,实现深远海海上能源的非电储运与消纳;在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氢储能中,借助有机物储氢常温常压常规低价储存的优势,形成制氢-储存-消纳融合的氢储能新模式;在小型橇装化分布式储氢与供氢场景中,通过小型橇装储氢和脱氢装置,贴近氢源端灵活储氢、贴近用户端便捷脱氢,构建融合利用已有油品基础设施的新业态.

    氢能甲基环己烷有机物储氢应用场景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系富氦资源的发现及其资源潜力与勘探开发对策

    刘祥柏陶士振杨秀春赵群...
    38-48,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氦气利用对外依存度高,资源安全问题突出,寻找氦气资源、明确氦气富集机理、寻找勘探开发对策是目前面临的紧迫任务.鄂尔多斯盆地煤系气资源十分丰富,目前的勘探开发成效显著.为查明鄂尔多斯盆地煤系氦气资源潜力及分布,在对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简称鄂东缘)煤系气系统取样检测的基础上,对鄂尔多斯盆地煤系氦气资源分布展开了研究.结果表明:鄂东缘三交北地区煤系气整体可以达到富氦天然气的标准,按 2020 年底的探明储量折算氦气探明储量约 4 000×104 m3,因此,鄂尔多斯盆地煤系地层中或存在氦气富集区.大宁—吉县地区按 2021 年提交的深层煤层气探明地质储量 1 121.62×108 m3 测算,折算深层煤层氦气探明储量约 3 400×104 m3,因此,鄂尔多斯盆地具备建设煤系氦气战略储备基地的基础,建议加快三交北区块煤系氦气的分离开发,避免氦气资源的浪费.氦同位素比值揭示鄂东缘煤系氦气以壳源成因为主,三交北地区煤系地层具备良好的氦气富集条件,是煤系氦气资源勘查的重点地区,在开展煤系氦气资源普查的同时,应加强对煤系氦气资源勘查技术与富集规律研究,为有效利用煤系氦气提供技术支撑,以保障国家的氦气资源安全.

    煤系气氦气资源潜力鄂尔多斯盆地

    生物航煤产业发展现状与建议

    孙克乙陈伟管育林魏海国...
    49-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航业是运输业中减排难度较大的领域之一,除了研发飞机新技术、提高运营效率外,发展包括生物航煤在内的可持续航空燃料将是航空业实现净零目标的重要措施.总结了生物航煤产业的技术路线、供需市场、应用情况和政策形势,梳理了中国生物航煤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认为中国废弃食用油等资源相对丰富,生物航煤生产潜力较大,产能投放计划较多,但国内消费市场仍未完全激发.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国家应加快构建生物航煤研发、生产、认证、应用、推广的全产业链;企业在保障原料获取稳定性的同时,可考虑发展综合型生物炼油厂,以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生物航煤可持续航空燃料民航业减排

    水平管道中甲醇和汽油顺序输送过程混油规律研究

    黄鑫施鸿翔王良旭李卫东...
    57-6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成品油管道顺序输送甲醇不仅可以拓展甲醇运输方式、降低运输成本,还能够提升管道运力、缓解现有成品油管道低输量难题,但目前成品油管道顺序输送甲醇工艺相关研究鲜有报道,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受限.针对顺序输送过程中的混油问题,结合ALE(Arbitrary Lagrangian-Eulerian)方法、流体控制方程以及物质传递方程,建立了甲醇和汽油顺序输送混油模型,分析了输送次序和管道流速对甲醇和汽油顺序输送过程中混油长度和混油浓度演化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该模型模拟的混油长度略短于VOF(流体体积)方法,在实际顺序输送过程中选择甲醇前行汽油后行的输送次序,能够有效缩短混油长度.研究结论可为成品油管道顺序输送甲醇工艺提供理论指导.

    甲醇输送ALE方法混油扩散数值模拟

    成品油管网批次在线跟踪技术

    杜渐郑坚钦赵伟廖绮...
    67-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成品油管网批次界面跟踪系统可基于实时运行数据实现管内批次位置实时跟踪、到站时间预测等,进而辅助站场精确掌握批次分输及混油下载时间,对于防止油品质量事故、提高站场管理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但现有批次跟踪方法基于体积推移算法,易受管内水力热力变化干扰,模型误差较大.提取管网实时流量密度数据,根据密度、阀门状态变化动态识别到站批次,并启动下游管道批次计算;基于油品体积流入、流出守恒定律构建批次界面推移计算模型,并考虑了由于混油、温度压力影响导致的油品体积动态变化,修正批次跟踪模型以补偿体积动态变化造成的批次位置偏差,最终开发了成品油管网批次界面实时跟踪系统.利用某成品油管网历史运行数据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不考虑偏差修正的批次跟踪结果与实际到站时间的平均误差为 10.87 min,而考虑温度压力修正模型的平均误差仅为 3.8 min,误差降低了 65%.该系统可满足管道运行管理的生产需求,有助于提高批次界面跟踪的工作效率,防止油品质量事故.

    成品油管网批次界面跟踪体积推移修正模型

    超临界CO2压裂液对页岩储层支撑剂悬浮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李强王福玲李庆超赵旭亮...
    76-83页
    查看更多>>摘要:超临界CO2 压裂液的极低表观黏度导致了低携砂悬砂、漏失严重和压裂效果弱等诸多缺陷.针对超临界CO2 的上述缺陷,设计并合成了一种能显著提高CO2 压裂液黏度的增稠剂,并探索了不同地质条件(储层温度和储层压力)和化学剂等因素对CO2 悬砂性能的影响,同时揭示了超临界CO2压裂液的悬砂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较高含量的增稠剂不仅能够增加压裂液黏度,同时也能改善CO2压裂液对颗粒的悬砂能力,0.5%(质量分数)的增稠剂可使CO2 压裂液黏度增大至 3.2 mPa·s,静置 20 s的砂砾沉降量为 0.5 g,沉降量低于纯CO2 压裂液(其表观黏度为 0.04 mPa·s)时的 1.7 g.此外,储层压力的升高也有助于提升超临界CO2 对颗粒的悬砂性能,而升高储层温度会降低超临界CO2 压裂液黏度和悬砂能力,此现象主要归因于超临界CO2 压裂液体系中微观网格密度的变化.通过以上研究,可为页岩储层的高效开采和超临界CO2 的应用提供切实有效的途径和方案.

    油气开采油气采收率页岩储层改造超临界CO2压裂携砂悬砂

    基于EM-FR-C5.0DT耦合模型的输气管道地质灾害风险预测模型

    艾昕宇何鹏孟祥振王新刚...
    84-96,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延安气田地处陕北山区,输气管道沿线发生地质灾害的风险较高,管道生产运行存在一定安全隐患,通过加强风险预测研究,可快速准确甄别沿线高后果区,对管道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选取延安气田内部临镇-子长输气干线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相关性分析筛选出高程等11 个影响因子,依次开展灾点空间分布规律研究;其次,采用加权频率比法将灾点属性值转换为可体现灾害风险贡献率的EM-FR(加权频率值),划分出低、极低风险区,在此范围内选取非灾点,以此构建EM-FR-C5.0DT(加权频率比-C5.0 决策树)、EM-FR-BP(加权频率比-BP神经网络)等 2 种耦合模型,并预测研究区域的风险性;最后,在研究区域内随机选取非灾点,构建单一C5.0DT、BP模型,并与上述 2 种耦合模型开展精度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耦合模型预测性能优于单一模型,其中EM-FR-C5.0DT模型效果最优.研究成果表明,在低、极低风险区内,选取非灾点构建数据集得到的耦合模型,可明显提升模型预测精度,更适合小样本地质灾害风险性建模,可为延安气田输气管道风险性研究提供一定借鉴.

    输气管道熵值法C5.0决策树BP神经网络风险性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