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用骨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用骨科杂志
实用骨科杂志

卫小春

月刊

1008-5572

sygkzz@163.com

0351-3365826,3365705

030001

山西太原五一路382号

实用骨科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Practical Orthopaedics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主办,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承办。宗旨是以实用和普及为主,兼顾提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两种钢板固定治疗Rockwood Ⅲ型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对比

    朱旭日张伟刚蒋铭韩建明...
    1102-1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Triple-Endobutton钢板固定与Double-Endobutton钢板固定结合肩锁韧带重建治疗RockwoodⅢ型陈旧性型肩锁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分析2022年3月至2023年8月昆山市中医医院收治的23例RockwoodⅢ型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患者资料,其中男9例,女14例;年龄21~72岁,平均(42。30±2。62)岁;其中钩板固定术后疼痛翻修10例,钩板取出术后再脱位6例,其他7例。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15例采用Triple-Endobutton钢板固定结合肩锁韧带重建(Triple组),8例采用Double-Endobutton钢板固定结合肩锁韧带重建(Double组)。比较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以及肩锁间距、喙锁间距。结果 2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时间6~17个月,平均(10。57±3。74)个月,均无严重并发症。23例术后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VAS均优于术前(P<0。05)。术后3 d的VAS、术后1个月的Constant-Murley评分以及术后3 d、1个月的肩锁间距、喙锁间距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Trible组Constant-Murley评分及肩锁间距、喙锁间距明显优于Double组(P<0。05)。结论 对于Rockwood Ⅲ型陈旧性型肩锁关节脱位,Triple-Endobutton钢板固定结合肩锁韧带重建的治疗效果优于Double-Endobutton钢板固定。

    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Endobutton钢板肩锁韧带重建

    腋后缘入路治疗Bankart损伤的临床分析

    赵献峰罗旭袁大伟潘彦宏...
    1105-1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腋后缘入路盂唇修复术治疗肩关节Bankart损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分析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武警湖南总队医院行腋后缘入路开放手术治疗的5例肩关节前方复发性不稳(Bankart损伤)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1~27岁,平均(23。3±1。3)岁;病程6~24个月,平均(9。5±5。8)个月。5例患者肩关节前脱位超过3次。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Rowe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对患肩术前及术后的功能状态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 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21个月,平均(13。2±3。5)个月;手术时间70~110 min,平均(74。0±8。1)min;术中出血量60~120 mL,平均(80。4±13。3)mL。肩关节活动度:前屈上举(171。8±5。7)°,体侧外旋(72。8±3。3)°,体侧内旋均可触及T10以上棘突。术后1例浅表感染,1例腋神经一过性感觉障碍,无再次脱位病例。末次随访时,VAS为(0。4±0。5)分,Rowe评分(88。0±5。7)分、Constant-Murley评分(93。2±1。9)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腋后缘入路盂唇修复术是治疗肩关节复发性前方不稳的有效方式,具有临床疗效确切、创伤小、切口隐蔽美观等特点,可作为治疗肩关节Bankart损伤的一种新的微创手术入路选择。

    腋后缘入路复发性肩关节脱位Bankart损伤

    腕关节镜下单通道小切口治疗腕管综合征

    齐伟亚裴广楠吴衡刘桂谦...
    1109-1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在腕关节镜辅助下使用单通道小切口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至2023年6月徐州仁慈医院使用腕关节镜辅助下单通道小切口治疗的20例腕管综合征患者资料,其中男3例,女17例;年龄40~66岁,平均(51。50±7。67)岁。记录手术切口长度及愈合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时间及费用,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改良波士顿腕管综合征评分[包括症状严重程度量表(symptom severity scale,SSS)及功能状态量表(functional status scale,FSS)],并评定手术疗效。结果 20例患者术后均随访6个月。手术切口长度1。00~1。50 cm,平均(1。09±0。07)cm;手术时间15~25 min,平均(19。35±2。25)min;术中出血量2~5 mL,平均(2。90±0。96)mL。住院时间均为2 d,住院费用0。63~0。78万元,平均(0。70±0。04)万元。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6个月无瘢痕痛及柱状痛,VAS评分(1。20±0。83)分低于术前(3。80±0。52)分,SSS评分(15。65±3。01)分低于术前(39。35±3。45)分,FSS评分(9。75±2。19)分低于术前(25。95±3。70)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按照顾玉东腕管综合征功能评定标准评定手术疗效,优15例,良5例,优良率100%。结论 腕关节镜辅助下单通道小切口治疗腕管综合征临床疗效满意,是一种可靠的手术方式。

    腕关节镜腕管综合征单通道小切口

    拱顶石穿支岛状皮瓣修复手指黏液囊肿切除术后创面

    王辉孙鑫洋王海峰王斌...
    1112-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指动脉终末背侧支拱顶石穿支岛状皮瓣修复手指黏液囊肿切除术后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2例手指远指间关节背侧黏液囊肿切除后创面无法直接闭合患者资料,其中男4例,女8例;年龄38~68岁,平均(54。75±9。03)岁;创面面积0。5 cm×0。5 cm~1。3 cm× 1。0 cm。术中均采用指动脉终末背侧支拱顶石穿支岛状皮瓣修复,供瓣区创面直接闭合。术后观察皮瓣成活及供瓣区切口愈合情况。测量皮瓣静态两点辨别觉距离,参照Michigan手部功能问卷评定标准(Michigan hand function questionnaire,MHQ)和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评价患者皮瓣及供瓣区整体外观,评价患指主动总活动度(total active movement,TAM)。结果 12例患者术后均随访6~14个月,平均(10。42±2。35)个月。皮瓣均顺利成活,供瓣区切口均愈合,无囊肿复发及伤口感染现象。末次随访时皮瓣静态两点辨别觉距离为3~6 mm,平均(4。17±0。84)mm。末次随访时皮瓣及供瓣区外观评定:MHQ评分4~5分,平均(4。50±0。56)分;VSS评分2~5分,平均(3。58±0。90)分。手术前后患指TA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指动脉终末背侧支拱顶石穿支岛状皮瓣修复手指黏液囊肿切除术后创面,血供可靠、操作简便、供瓣区无需植皮、患指外观及功能恢复良好。

    拱顶石皮瓣穿支皮瓣黏液囊肿手指肿物创面修复

    逆行髓内钉并阻挡钉联合张力带治疗闭合性股骨下段合并同侧髌骨骨折

    肖驰苏云
    1115-1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股骨逆行髓内钉并阻挡钉技术联合张力带治疗闭合性股骨下段骨折合并同侧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22年8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治疗的19例闭合性股骨下段骨折合并同侧髌骨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14例,女5例;年龄19~44岁,平均(25。4±3。5)岁。末次随访采用Kolment评定标准评定膝关节功能。结果 患者术后随访19~30个月,平均(25。3±4。6)个月。骨折均获愈合,骨折愈合时间6。5~13。0个月,平均(9。6±3。9)个月。末次随访时均无膝关节明显疼痛、活动受限,无感染及骨不连事件。Kolment评定标准:优6例,良12例,可1例,优良率94。74%。结论 对于闭合性股骨下段骨折合并同侧髌骨骨折,采取股骨逆行髓内钉并阻挡钉技术联合髌骨张力带进行治疗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股骨下段骨折髌骨骨折倒打髓内钉张力带阻挡钉

    保留假体清创术联合万古霉素治疗膝关节术后假体周围感染

    丁延超夏胜利
    1118-1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在人工膝关节早期关节假体周围感染(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中应用保留假体清创术联合万古霉素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上海杨思医院及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周浦医院采用保留假体清创术治疗的20例膝关节早期PJI患者,男8例,女12例;年龄45~75岁,平均(66。5±6。29)岁;身体质量指数17。92~25。43 kg/m2,平均(21。14±2。45)kg/m2。细菌培养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11例;链球菌属4例;溶血葡萄球菌和拟脆弱杆菌各1例;混合感染2例;培养阴性2例,病原体检出率为90。0%,所有菌株均对万古霉素敏感。术后静脉滴注盐酸万古霉素继续治疗,每次1 g,每日2次,持续2周;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口服3~6个月,其中感染出现时间为术后1~4周。使用膝关节学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KS)评估膝关节功能,采用Diaz-Ledez-ma标准判断感染是否成功控制。结果 术后患者随访14~32个月,平均(21。00±8。80)个月。患者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的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和膝关节学会膝功能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K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例患者中有18例治愈,2例治疗失败,其中1例在再次进行假体清创术并联合万古霉素治疗后成功康复,另1例在再次进行皮下软组织清创术后治疗成功。总体治愈率达到90。0%;所有病例均未出现再次手术翻修的情况。结论 保留假体清创术联合万古霉素可有效治疗人工膝关节早期关节PJI,为人工膝关节早期PJI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保留假体清创术假体周围感染膝关节万古霉素

    《实用骨科杂志》正式加入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一体化学术期刊出版服务平台

    1122页

    Pro-kin平衡系统训练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崔佰红顾海燕刘巍逸泓...
    1123-1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Pro-kin平衡系统结合血流限制训练治疗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在促进膝本体感觉、膝关节功能及运动协调性恢复中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术后采用血流限制训练,其中女9例,男32例;年龄18~45岁,平均(29。01±3。56)岁。研究组采用血流限制训练联合Pro-kin平衡系统训练,其中女7例,男34例;年龄18~44岁,平均(29。13±3。71)岁。比较两组的股四头肌横截面积、屈伸肌比值、相对峰力矩、膝本体感觉指标、膝关节功能及运动协调性。结果 两组股四头肌横截面积比较:术后7d、3个月,两组患侧均小于健侧(P<0。05),研究组患侧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患侧小于术后7 d(P>0。05),对照组患侧小于术后7 d(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屈伸肌比值、相对峰力矩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30 °位置感觉偏差、60 °位置感觉偏差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3个月,两组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术后1周,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术后1个月,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协同收缩率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平均能量频率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ro-kin平衡系统结合血流限制训练治疗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有助于抑制股四头肌萎缩,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提高膝本体感觉及肌肉运动协调性。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血流限制Pro-kin平衡系统膝关节功能

    CRP/LMR、CRP/NLR对慢性假体周围感染的诊断价值

    刘国杰阎亮宋晓兰翟沛...
    1127-1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与血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LMR)的比值(CRP/LMR)、CRP 与血清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率(lymphocyte-to-monocyte ratio,NLR)的比值(CRP/NLR)对慢性假体周围感染(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行人工关节翻修手术的195例患者资料,其中男81例,女114例;年龄32~82岁,平均(60。2±13。5)岁。根据最终诊断结果分为慢性PJI组99例和假体无菌性松动组96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 CRP、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血小板(platelet,PLT)计数、CRP/NLR 及 CRP/LMR,并计算其诊断慢性PJI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确定各指标的最佳截断值,通过比较各项指标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 慢性PJI组 CRP、ESR、PLT 计数、CRP/NLR、CRP/LMR分别为 20。1(9。0,35。2)mg/L、50(28,60)mm/h、274(208,319)× 109/L、7。3(3。2,14。1)、5。3(1。6,14。2),均高于无菌性松动组的 3。6(2。1,6。2)mg/L、18(10,28)mm/h、230(184,275)× 109/L、1。9(1。0,3。4)、0。8(0。4,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ESR、PLT 计数、CRP/NLR、CRP/LMR 诊断慢性 PJI 的 AUC分别为 0。835、0。817、0。635、0。794、0。848,最佳截断值分别为 10。3 g/L、39 mm/h、287× 109/L、5。0、2。5,敏感性分别为90%、66%、41%、66%、73%,特异性分别为74%、81%、77%、87%、92%。结论 对于慢性PJI,CRP/LMR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而CRP/NLR仅能提供参考价值,不能作为诊断依据。

    C反应蛋白血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血清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率慢性假体周围感染

    反重力跑台多重运动对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的影响

    何建勇石波康斌臧永辉...
    1132-1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基于反重力跑台的多重运动任务对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患者步行功能及本体感觉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6月至2023年3月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行TKA的103例膝骨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其中观察组35例,男17例,女18例;年龄50~82岁,平均(66。35±6。15)岁。常规跑台组34例,男15例,女19例;年龄53~81岁,平均(68。13±5。62)岁。对照组34例,男17例,女17例;年龄51~79岁,平均(66。68±4。16)岁。对照组按照常规术后康复训练路径执行;常规跑台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后1~2周采用反重力跑台训练系统进行常规步行训练;观察组在常规跑台组基础上优化训练内容,融入多重运动任务。采用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评分简表(the 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和主动角度重现测试值(active angel repositioning,AAR)在术后评估3组关节功能和本体感觉,并在术后2周和6周进行三维步态分析,采集3组患者的步幅、步速、患侧支撑占比、患侧膝关节屈伸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患侧髋关节屈伸ROM。结果 103例患者均随访12个月。治疗方法与时间对KSS评分、WOMAC评分以及ARR存在交互作用且主效应显著(P<0。05)。观察组在术后12周、6个月、12个月的KSS评分均高于其余2组;在术后6周、12周、6个月、12个月的WOMAC评分均低于其余2组;在术后12周、6个月、12个月的ARR均低于其余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三维步态分析方面,术后6周观察组在患侧支撑占比、患侧膝关节屈伸ROM、患侧髋关节屈伸ROM均高于其余2组;步幅仅高于对照组,与常规跑台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步速方面3组间均无差异(P>0。05)。结论 基于反重力跑台的多重运动任务可以改善TKA后患者关节功能,提高本体感觉,加速步行功能恢复,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

    反重力跑台多重运动任务膝关节置换术步行功能本体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