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用骨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用骨科杂志
实用骨科杂志

卫小春

月刊

1008-5572

sygkzz@163.com

0351-3365826,3365705

030001

山西太原五一路382号

实用骨科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Practical Orthopaedics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主办,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承办。宗旨是以实用和普及为主,兼顾提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上颈椎并不连续下颈椎骨折的特征及治疗进展

    陈志达何艺坚蔡弢艺林斌...
    434-437页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腰椎布鲁杆菌病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

    陈丽星杨新明贾永利
    438-4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discectomy,UBE)在治疗腰椎布鲁杆菌病性脊柱炎(lumbar brucellosis spondylitis,LBS)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外科收入院行UBE治疗且符合纳入标准的LBS患者11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4例。病变的节段:L3~4节段2例,L4~5节段4例,L5S1节段5例。术前及术后1、3、6个月所有患者均检查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评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记录手术时间及估计失血量;术后观察是否存在并发症,如硬脊膜损伤、硬膜外血肿发生等;术后3、6个月复查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术前及术后6个月根据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n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神经功能分级评估神经恢复情况,复查腰椎X线及腰椎MRI,从影像学角度评估手术效果。结果 11例患者手术时间为140~220 min,平均(182。73±25。33)min;术中估计失血量为150~240 mL,平均(179。09±29。14)mL。所有入组的LBS患者均随访6个月,术中及术后均无硬膜外血肿、硬脊膜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相比于手术前,患者术后随访时各时间点的ESR、CRP、VAS评分及ODI指数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复查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均为阴性。术前ASIA神经功能分级为C级、D级各3例,末次随访时有1例C级的改善为D级,其余入组患者均为E级。X线及MRI检查显示腰椎内置物位置良好,炎症吸收,脊髓未见明显受压点。结论 UBE技术治疗LBS,手术切口小、术中组织破坏少,利于患者术后脊柱功能的恢复。术中镜下直视操作,更有利于病灶的清除,所以UBE技术治疗LBS是有效的、可行的。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布鲁杆菌病微创手术脊柱炎脊柱内镜

    UBE与显微镜下减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疗效比较

    刘长营孙伯香王松刚
    442-4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discectomy,UBE)和显微镜下减压手术对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沂南分院治疗的57例单节段椎管狭窄症伴或不伴有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行UBE(UBE组),27例行显微镜下减压手术(显微镜组)。UBE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51~74岁,平均(62。87±9。63)岁。显微镜组27例,男17例,女10例;年龄52~73岁,平均(63。34± 8。26)岁。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血清炎症因子高迁移率族蛋白 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 HMGB1)、肿瘤坏死因子(tumour necrosis factor,TNF)-a水平。采用MacNab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均手术顺利并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23±3。44)个月。UBE组患者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显微镜组,术中出血量较显微镜组少,下床时间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术后各检测指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UBE组术后6 d VAS评分、ODI指数及术后3 d血清指标均优于显微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术后6个月VAS评分、ODI指数、MacNab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UBE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更微创、灵活,效果更好。

    腰椎管狭窄症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显微镜下椎管减压术炎症因子

    脊柱内镜下可视化活检技术在脊柱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

    周建红吕辉廖胜杨国强...
    446-449,4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脊柱内镜下全程可视化活检方法在脊柱感染性疾病(infectious diseases of spine,ID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九五八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32例IDS患者资料,其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23~97岁,平均(61。00±13。46)岁。均行脊柱内镜下可视化活检及脊髓、神经减压术。记录病原微生物检出情况,并结合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神经功能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分级、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综合评估术后短期疗效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14。50±70。89)min,平均术中出血量(20。00±71。55)mL。病理学检查32例均为阳性;特异性病原学检查明确致病菌23例,阳性率71。88%。术前ASIA C、D级患者共13例,其中5例(38。46%)术后7 d明显改善,7例(53。85%)较术前变化不明显,1例(7。69%)术后1 d较术前变差,但术后7 d恢复至术前状态。VAS评分由术前(5。97±1。40)分下降至术后 7 d(1。94±0。56)分,CRP 由术前(36。20±26。43)mg/dL 下降至术后 7 d(13。30±11。07)mg/dL,ESR 由术前(61。72±25。96)mm/h下降至术后7 d(44。91±17。77)mm/h,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脊柱内镜全程可视化活检技术能够精准获取组织标本、初步判断感染类型、提高阳性检出率,同时可在第一时间对脊髓神经减压,挽救脊髓神经功能,短期内快速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活检方式,可为IDS患者的病原学标本获取手段提供新的选择。

    脊柱内镜脊柱感染性疾病活检

    经股骨止点带线锚钉修复治疗前交叉韧带Ⅱ度损伤

    李宝房博文刘松波李灏坤...
    450-4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带线锚钉修复技术用于治疗前交叉韧带Ⅱ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行带线锚钉修复技术治疗的前交叉韧带Ⅱ度损伤患者68例,其中男62,女6例;年龄19~44岁,平均(28。31±5。67)岁。比较术前与术后6、12个月膝关节Lysholm评分、胫骨前移距离差值、Tenger运动水平、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6个月,平均(13。67±2。10)个月。随访期间未见手术相关不良反应,于术后6个月重返正常生活和运动。术后6、12个月,膝关节Lysholm评分(76。77±7。90)分、(85。24± 6。26)分,胫骨前移距离(2。23±0。82)mm、(2。50±0。74)mm,Tenger 运动水平(7。91±0。86)分、(8。02±0。79)分,IKDC评分(76。67±5。31)分、(84。32±8。48)分,与术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 经股骨止点带线锚钉修复技术治疗前交叉韧带Ⅱ度损伤,短期疗效满意,术后膝关节功能较术前改善明显。

    关节镜带线锚钉修复前交叉韧带损伤

    胫骨平台不同内侧髁间棘线悬出对单髁置换应力分布的有限元分析

    王子呓叶永杰孙官军银毅...
    454-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内侧髁间棘线(the medial eminence line,MEL)向内侧悬出的5种不同程度对内侧固定平台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膝关节假体及胫骨平台应力分布和大小的影响,以期为UKA治疗膝骨关节炎提供参考。方法 纳入遂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使用断层扫描、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技术及三维扫描技术获取膝关节各结构影像学数据,应用有限元软件分别建立10%、12%、14%、16%、18%这5种MEL悬出比例的膝关节模型,模拟5种MEL悬出情况下的内侧UKA,网格划分后于股骨段施加载荷,观察单髁假体各部件及胫骨平台应力大小及分布。结果 在1 000 N载荷时,5种内侧单髁置换模型应力分布及大小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10%~14%MEL悬出时股骨假体、半月板衬垫、胫骨假体、胫骨近端应力分布较均匀,高应力值较小;16%~18%MEL悬出时股骨假体、半月板衬垫、胫骨假体、胫骨近端应力分布较集中,并且高应力值较10%~14%MEL悬出时大;其中18%MEL悬出时各部件及胫骨近端应力分布及高应力达到最大。结论 行内侧固定平台UKA时,测量MEL悬出程度是评估预后的有效方法。建议对于10%~14%MEL悬出的膝骨关节炎患者行内侧固定平台UKA,对于16%~18%MEL悬出的膝骨关节炎患者行UKA时结合患者个体因素综合分析。

    膝关节单髁置换髁间棘应力有限元分析

    新鲜前交叉韧带损伤伴前外侧韧带损伤的超声观察

    束昊宋旭光袁滨黄瑶...
    460-4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使用超声检查观察膝关节新鲜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伴前外侧韧带(anterolateral ligament,ALL)损伤的发生率、损伤部位等特点。方法 纳入2019年4月至2020年8月就诊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运动医学中心的85例单侧膝关节新鲜ACL损伤患者,其中男74例,女11例;年龄16~48岁,平均(25。5±12。5)岁;左膝32例,右膝53例。均行患膝MRI检查和双侧膝关节超声检查,观察并记录健侧膝关节ALL的厚度、长度以及ALL胫骨止点与胫骨平台关节面、腓骨小头顶点、Gerdy结节的距离,同时观察并记录患侧膝关节ALL损伤的部位。结果 MRI检查:85例的患侧膝关节中仅61例显示有ALL这一结构,检出率71。76%。超声检查:85例的双侧膝关节均观察到ALL这一结构,检出率100%;85例的健侧膝关节显示,ALL在膝下外侧动脉上方水平的厚度平均为(1。3±0。1)mm,股骨起点至胫骨止点平均长度(39。1±3。7)mm,ALL胫骨止点与胫骨平台关节面距离(7。9±1。8)mm,ALL胫骨止点与腓骨头距离(21。3±2。7)mm,ALL胫骨止点与Gerdy结节距离(22。3±2。4)mm;85例的患侧膝关节中,有33例ACL损伤伴随ALL损伤,发生率38。82%,其中2例为Segond骨折,ALL损伤均发生在胫骨侧。结论 膝关节新鲜ACL损伤伴发ALL损伤的发生率约为38。82%,超声检查是一种观察ALL损伤的简便、有效、无创的检查手段,且超声检查对ALL和ALL损伤的检出率高于MRI。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前外侧韧带超声检查

    富血小板血浆对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短期疗效研究

    刘王卫张隆彬杨勇
    463-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对开放胫骨高位截骨(open wedge high tibial osteotomy,OWHTO)术后截骨区新生骨以及临床疗效的具体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收治的19例(20膝)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PRP治疗组9例(10膝),男4例(5膝),女5例(5膝);年龄44~65岁,平均(52。2± 7。3)岁;空白对照组10例(10膝),男5例(5膝),女5例(5膝);年龄33~68岁,平均(50。8±8。7)岁。所有患者均进行OWHTO,PRP治疗组于术中制备PRP凝胶并填充在胫骨开放截骨区域。术后利用放射治疗计划系统(radiation therapy planning system,TPS)monaco5。11进行胫骨开放截骨区域三维勾画并测量计算该区域平均CT值。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术前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MPTA),术前和术后12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the 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WOMAC)的骨关节炎指数,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以及术后1周、6周和12周胫骨开放截骨区域平均骨密度(CT值)。结果 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及术前MPT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获得良好随访,两组患者术后12周VAS评分、WOMAC指数及HSS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PRP治疗组VAS评分、WOMAC指数及HSS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胫骨开放截骨区域平均骨密度(CT值)随时间呈提升优化趋势,术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2周时PRP治疗组胫骨截骨区域平均骨密度(CT值)较空白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OWHTO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在术中对胫骨开放截骨区域使用PRP,对其术后截骨区域新生骨有明显生长促进作用,对临床疗效也有一定的促进和改善作用。

    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开放胫骨高位截骨术富血小板血浆

    前交叉韧带断裂合并内侧半月板Ramp区损伤的临床疗效分析

    包志强施生民曾昭勇袁俊虎...
    468-4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断裂合并内侧半月板后角Ramp区损伤同期治疗的临床疗效,对ACL断裂合并内侧半月板Ramp区损伤患者的手术治疗提供一些参考。方法 2018年3月至2020年8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关节骨外科收治23例ACL合并内侧Ramp区损伤患者,其中男15例,女8例;年龄19~64岁,平均(36。4±13。6)岁。接受关节镜下韧带重建同期行内侧半月板后角Ramp区修复手术,术后佩戴可调节膝关节角度的铰链支具3个月。术后3 d内行膝关节正侧位X线检查及CT骨隧道重建,末次随访时以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评估膝关节稳定性及韧带松弛度,以2000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膝关节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和Tegner膝关节运动评分评估膝关节活动度及功能。结果 2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48个月,平均(34。0±8。0)个月。末次随访时ACL断裂合并Ramp区损伤患者2000 IKDC膝关节主观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Tegner膝关节运动评分分别从术前的(70。3±4。9)分、(58。0±7。0)分、(4。3± 0。8)分提高到术后的(85。0±5。2)分、(81。6±6。1)分、(7。3±1。4)分,手术前后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例患者患侧膝关节活动度平均(135。0±3。4)°,无活动受限。术后患者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示对线对位良好,未出现畸形,膝关节CT重建显示股骨及胫骨隧道位置良好,锚钉位置良好、固定牢固,MRI冠状面、矢状面、横断面序列未发现半月板后角Ⅲ级信号。23例患者随访期间均未发生韧带再损伤,未因半月板再次损伤而行关节镜手术。结论 对ACL断裂合并内侧半月板Ramp区损伤患者,膝关节镜ACL重建同期行内侧半月板Ramp区修补术,术后膝关节稳定性、活动及功能明显改善,可进一步减少膝关节损伤,获得比较满意的活动度及关节功能。

    前交叉韧带损伤半月板Ramp区损伤前交叉韧带重建半月板修补临床疗效

    欢迎订阅2024年《实用骨科杂志》

    47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