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石油化工应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石油化工应用
石油化工应用

周彤

月刊

1673-5285

nxsyhg@vip.163.com

0951-5016467

750002

宁夏银川市凤凰北街172号

石油化工应用/Journal Petrochemical Industry Application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石化类综合性科技期刊,办刊宗旨是为石油化工行业的科研人员开展技术交流服务,为科研人员提供新的科学技术新资讯,掌握国内外科技研发新动态,读者对象为石化及相关行业企业的经营者、管理者、科研人员、高校师生及一切有关于石化发展的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油气输导体系研究综述

    李天瑞刘松超马佳明吴远华...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输导体系作为纽带连接着烃源岩和圈闭,对其进行刻画,一方面可以确定油气运移路径,另一方面可以准确定位油气藏的位置,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在介绍输导体系基础的概念、特征和分类的前提下,还对优势运移通道的确定、输导能力定量判断方法以及所起的控藏作用进行了详细分析.总结了输导体系的研究方法与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方法分别从地质分析、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三方面进行论述,对于未来的发展提出应该使所用参数与所处时期相对应,加强对输导效率的研究,重视三维动态的展示,以及与多个学科联动结合发展.

    输导体系优势运移通道输导能力研究方法

    海上稠油油藏特高含水率期调剖选井及应用

    刘建国
    6-9,16页
    查看更多>>摘要:Q油田已进入特高含水率期,剩余油分散,测试资料显示纵向吸水严重不均,急切需要通过调剖改善油田纵向注水矛盾.本次研究在传统的PI决策选井基础上,对斜率值进行了修正,修正后的斜率值可用于调剖选井分析.根据研究结果将注水井下步措施分为调剖井、维持现状井、增注井三类,基于研究成果在渤海Q油田开展调剖选井.现场实践证明,Q27、Q30、Q17、Q31井开展多井组合调剖,调剖后5口周边油井控水稳油效果明显,实现日增油30 m3.该方法资料易于获取,能够指导油田后期调整挖潜,对其他海上注水油田具有较强的应用及参考价值.

    特高含水率注水矛盾PI决策多井组合调剖调整挖潜

    油基钻井液乳化剂的制备与性能评价

    李越
    10-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钻井液乳化剂是油井钻探中的重要化学品之一,其性能评价对于钻井工程的成功进行具有重要意义.优秀的乳化剂能确保钻井液的稳定性和流变性能.在选择乳化剂时,应充分考虑其理化性能和体系综合性能,以确保钻井工程的成功进行.本研究以植物油酸、二乙烯三胺、马来酸酐为主要原料,制备了6种乳化剂产品,并对其进行理化性能评价和体系综合性能评价.实验结果显示,乳化剂PF-MOEMUL1、PF-MOCOAT1、PF-MOEMUL2、PF-MOCOAT2满足所有指标要求,在理化性能评价和体系综合性能评价的关键指标上有良好的性能,为钻井工程提供可靠的保证.而乳化剂PF-MOEMUL3、PF-MOCOAT3在倾点和塑性黏度方面未能达到指标要求.可能导致乳液不稳定、流变性能不佳等问题,从而影响钻井工程的顺利进行.通过对钻井液乳化剂的性能评价,对乳化剂的选择和应用提供了有效的参考指导.

    乳化剂油基钻井液塑性黏度倾点破乳电压

    页岩气高密度固井前置液实验研究及优化

    吴杰
    17-19,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页岩气固井作业中,通常会采用前置液来解决由于水泥浆与钻井液不相容引起的浆体稳定性差、地层漏失及固井质量差等问题,但是由于前置液加重剂颗粒级配不合理和清洗井壁效果不理想,会导致井内混浆多,水泥与井壁胶结质量差,进而影响前置液防漏堵漏效果和水泥石的强度.因此,室内研究了一种清洗型隔离液(C21L),对高密度加重C21L与水泥浆、泥浆之间的配伍性研究,抗高温性等性能进行了评价.实验结果显示,C21L具有良好的抗温性,在水泥浆和泥浆中加入该前置液有效改善了混浆的流动性,且清洗效果好,为页岩气高密度固井作业奠定了技术基础.

    大位移井固井前置液优化

    中高渗储层乳状液注入参数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姜涛孟庆标隋清国滕学伟...
    20-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乳状液作为一种新型的调驱体系,可以通过在多孔介质中的贾敏效应发挥流度控制作用,抑制驱油体系的窜进.在实施乳状液调驱时,不但要考虑体系的调堵能力,同时还需要综合考虑体系的注入性能.乳状液渗流不同于传统的牛顿流体渗流,其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压力不但受到自身黏度的影响,同时还受到吸附、滞留等作用的影响.本文基于乳状液的等效流动黏度建立了注入压力预测模型,采用Matlab编程软件定量计算了不同注入参数和注入方式下的流动阻力,该计算方法可以根据现场注采设备的基本性能,优选出复合体系的注入速度与注入量,在保证复合体系具有良好的调驱能力下还有良好的注入性,本研究为现场乳状液调驱施工提供了一种可行的定量设计方法.

    乳状液非牛顿流体渗流调剖设计

    海上K油田优势渗流通道定量刻画研究

    蒋维军张彩旗吴东明姜晶...
    27-3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上K油田平面、纵向非均质性严重,经过长期注水开发油田含水率、采出程度高,形成优势渗流通道影响开发效果.为了调整吸水剖面改善开发效果,本文根据渗流力学原理推导出优势渗流通道描述方法,利用相对渗透率曲线推算出井间窜流通道定量刻画方程,并将该方法应用于K油田,定量刻画出优势渗流通道体积、渗透率、孔喉半径等参数;在此基础上设计优化化学驱调堵段塞用量,采出程度较基础水驱方案提高8.55个百分点.

    优势渗流通道定量刻画化学调驱方案优化

    基于COMSOL的剪切速率对超声波流量测量影响分析

    刘升虎魏一王建志
    3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分析影响超声波流量测量结果的因素,提高超声波流量测量的准确性,需要研究聚合物溶液剪切速率对于流体流态和超声波流量计接收声压的影响,利用多物理场有限元软件COMSOL建立超声波流量计三维模型进行仿真,通过流体域的背景流速曲线和超声波接收器波形图来分析剪切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流体流态趋向于湍流,超声波流量计接收器声压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1%,其对超声波流量计测量结果影响较小可忽略.

    聚合物超声波剪切速率流量测量COMSOL

    海相砂岩薄层稠油油藏地热水驱效果评价

    涂志勇谢明英冯沙沙卫喜辉...
    38-42,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海东部薄层边水稠油油藏注地热水开发效果好,鲜有针对地热水驱提高采收率机理及开采效果方面的研究.本文从稠油注热实验、考虑围岩热损失的数值模拟以及矿场实践三个维度研究地热水驱提高稠油采收率机理及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注地热水可以大幅降低原油黏度,残余油饱和度降低7.24%~8.22%,驱油效率提高8.85%~9.11%;注地热水油藏早期水驱前沿与周围地层发生热交换,温度迅速降低,地热水驱影响范围在50~150 m,以低速均匀注水保压驱油为主;后期通过大液量提高温度的波及范围,提高注热采收率.E油藏注地热水后采油井产量快速上升,注水井吸水指数因近井地带黏度降低、水相渗透率提高而逐步增大.通过完善注采井网,油藏压力系数逐年上升,产量持续增加,预测采收率达到40.0%,注热提高采收率4.8%.

    海相砂岩稠油注地热水热损失采收率

    黏弹剂调剖在姬塬油田侏罗系油藏中的应用

    张晓明杨华陈德照杨冠龙...
    4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姬塬油田侏罗系油藏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属于低渗透砂岩油藏,油藏油水运移以孔隙型渗流为主.进入开发中后期,油井水淹现象严重.姬塬油田先后应用"交联聚合物冻胶+体膨颗粒"、"PEG单相凝胶调驱剂"、"纳米级微球"等调剖体系对侏罗系油藏注水井开展调剖,虽然在降低油藏递减、控制含水率上升幅度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对于水淹井降含水率方面效果不明显.近年来,姬塬油田通过开展侏罗系油藏油井水淹机理研究,优化调剖体系,筛选了一种新型黏弹剂进行调剖,室内评价及现场实施均证明该黏弹剂性能可靠.2021-2022年,通过在姬塬油田56个侏罗系油藏水淹井组采用黏弹剂调剖后,井组月度递减率由2.59%下降至1.01%,月度含水率上升幅度由0.61%下降至0.08%.同时,大部分水淹井含水率下降明显,平均有效期内单井组增油达226 t.按照油价45美元/桶计算,投入产出比1.00∶2.11,实施效益较好.

    黏弹剂调剖侏罗系油藏油井水淹水淹井治理

    气田采出水处理关键技术研究

    蔺嘉昊李曙华蒋成银徐广军...
    49-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气田采出水存在产出量大、水质复杂、乳化严重等问题,同时气区集气站分布广、距离远,采出水的运输和处理难度较大.为进一步提升采出水运输效率、优化水质指标,强化除油效果,挖掘轻烃增产潜力,全面推行"拉运-管输"工艺改造,优选液压单缸双作用柱塞泵保障输送效率,攻关形成了"破乳+油水分离+气浮+旋流分离"水处理工艺,同时开展油水混输及药剂配伍效果试验,评价工艺运行效果.研究表明:(1)在采出水管输工艺改造基础上,采用集气站-处理厂油水混输模式,可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减轻员工劳动强度,降低生产运行成本;(2)采用油水混输,经过"前端破乳+油水分离"工艺处理,可强化油分分离效果,产油率较单一的大罐沉降处理模式提升4.73%;(3)结合"破乳+油水分离+气浮+旋流分离"工艺,按照水处理量60 m3/h,确定了最佳加药类型7种、加药顺序、加药数量等影响水处理效果的关键因素,处理后水质悬浮物去除率为64%,油分去除率为92%.

    气田采出水管道输送破乳气浮旋流分离加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