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石油化工应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石油化工应用
石油化工应用

周彤

月刊

1673-5285

nxsyhg@vip.163.com

0951-5016467

750002

宁夏银川市凤凰北街172号

石油化工应用/Journal Petrochemical Industry Application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石化类综合性科技期刊,办刊宗旨是为石油化工行业的科研人员开展技术交流服务,为科研人员提供新的科学技术新资讯,掌握国内外科技研发新动态,读者对象为石化及相关行业企业的经营者、管理者、科研人员、高校师生及一切有关于石化发展的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离子交换膜的表面改性研究进展

    孙文超孙浩
    1-4,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将离子交换膜更好地应用于工业领域,对其性能的掌握与改进是必不可少的.表面改性是提高离子交换膜性能的有效途径之一.已经使用了各种方法来对离子交换膜表面进行改性,包括化学结合表面改性、电辅助沉积表面改性、等离子体表面改性、吸附表面改性等.这些方法能够产生薄而精细的功能层,并且还能够改变表面的化学结构.本文综述了离子交换膜的表面改性方法,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对于离子交换膜表面改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对实际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离子交换膜表面改性电渗析选择透过性

    浅层稠油化学降黏技术研究及应用

    刘京煊关松涛李斌杨元亮...
    5-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浅层稠油油藏埋深浅、原油黏度高、热采动用效果差等开发难题,从稠油致黏机理、降黏机理、降黏剂靶向合成和性能评价等方面开展稠油化学降黏技术研究.通过分子动力学方法阐明了稠油中沥青质分子间π-π作用主导的致黏机理,其中,沥青质的面面堆积占主导作用.设计甲基丁香酚-丙烯酰胺-丙烯酸十八酯三元共聚物降黏剂分子结构,分子动力学结果显示,降黏剂可有效降低沥青质分子间π-π作用,降低稠油黏度.以甲基丁香酚、丙烯酰胺和丙烯酸十八酯为原料,优化合成降黏剂,该降黏剂在1 000 mg/kg浓度下可实现净降黏率 29.3%.在春风稠油油藏排 601-20区块开展矿场试验,日产油量增加 11.0 t,含水率下降 6.0%,产出投入比为 1.43∶1.试验效果验证了稠油降黏剂的可行性及有效性,可以为稠油化学降黏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分子动力学致黏机理三元共聚物降黏矿场应用

    表面活性剂提高致密油藏注水吞吐效果的机理

    张立亚王建波王科战陈光宇...
    1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注水吞吐作为致密油藏开采的一种经济、有效方法,已成功应用于各大油田.表面活性剂可提高致密油采收率,其作用机理尚需深化研究.研究将吞吐过程分为渗吸采油和反向驱替采油阶段,阐述表面活性剂对其作用规律.结果表明,在渗吸采油阶段,表面活性剂降低了渗吸采收率,但减小了原油从岩石表面剥离难度.在反向驱替采油阶段,表面活性剂可有效提高驱替采收率,同时大幅降低驱替压力.两性表面活性剂表现最佳,在清水的基础上提高采收率约5.00%,降低驱替压力7.00 MPa.其主要机理为降低界面张力、改变润湿性,减小原油从岩石表面剥离难度;减小毛管力和贾敏效应阻力,降低驱替压力.结果为表面活性剂在致密油藏注水吞吐的现场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致密油藏注水吞吐表面活性剂

    超长水平段油基钻井液技术在威204H47-10井的应用

    梁浩贺刚贺钦刘政...
    18-23,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位于川中威远区块的威 204H47-10 井是一口水平段长达 3 210m的页岩气开发井,在超长水平段的钻进过程中会钻遇泥页岩层及裂缝带,易出现泥页岩水平段垮塌、裂缝性漏失和井眼清洁难度大等问题.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本文通过优选出油基钻井液处理剂形成了一套具有强封堵性的油基钻井液体系,同时针对龙马溪组页岩易脆性地层及裂缝带制定了相应的防塌、防漏技术措施,具体配方为:白油+20%~25%盐水(CaCl2 质量体积为 20%~30%)+5%HYOZ+ 1%~2%HYOL+1%~2%TYODF-101+2%~3%HFLO+1%~2%FHXS+5%CaO+重晶石.威 204H47-10 井的顺利完钻表明,优选的油基钻井液体系和采取针对性防塌、防漏技术措施能在保障超长水平段安全钻进的同时提质增效,可为威远区块、甚至川渝片区超长水平段的钻进提供参考.

    超长水平段泥页岩裂缝带油基钻井液强封堵

    返排液重配压裂液性能研究及现场应用

    张康鲍文辉郭布民赵健...
    2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非常规油气资源大规模开发,产生大量的压裂返排液,将压裂后的返排液进行重复利用,不仅能保护环境,还可以节约水资源,降低成本.本文针对鄂尔多斯盆地某区块设计一套压裂返排液初级处理工艺,研究处理后的压裂返排液重配进行施工,室内研究表明,该W-1 压裂液各项性能良好:在 170 s-1、60℃,剪切 120 min,黏度为224.500 mPa·s;50℃下破胶 2h,破胶液黏度在 1.460 mPa·s;表面张力为 21.791 mN/m、界面张力为 0.769 mN/m;防膨率 85.10%;在 60℃下,压裂液冻胶体系静态悬砂时间为 60 min,表明了该压裂液有较好的携砂性能;岩心基质渗透率伤害率为14.12%.该井现场施工情况表明,压裂液性能良好,施工压力稳定.压后 1h快速放喷返排,返排效果良好,压后增产效果显著.

    返排液处理重配再利用

    蓄能缝网压裂开发中表面活性剂作用研究

    徐萍许宁蒋美忠战常武...
    28-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平井蓄能体积压裂结合焖井渗吸是提高非常规油藏油井产量的主要方式.通过渗吸动力解析计算和多介质油藏温度常压静态可视平行渗吸实验定量比较渗吸液驱油效率,认识到表面活性剂在非常规油藏开发和渗吸置换中的作用是双向的:正向作用是改善储层表面润湿性、降低残余油饱和度,但是作用深度和程度十分有限.表面活性剂降低界面张力大幅度减小渗吸动力,常态下难以进入微纳米孔缝,进而难以改变非常规油藏细粒沉积岩作为原油主要赋存空间的微纳米岩石的润湿性.表面活性剂在非常规油藏开发中的负向作用是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减小毛细管力、减小渗吸动力,大幅度降低了油水渗吸置换效率,而且表面活性剂浓度越高,渗吸排油效率越低.为发挥表面活性剂在非常规油藏中的作用,需要以纳米粒子等为载体,以改善润湿性为主要目的.该成果认识对于致密油、页岩油开发中注入介质和方式的选择具有借鉴作用.

    表面活性剂渗吸致密油页岩油开发

    渤海油田稠油热采开发技术及应用

    徐文娟杨洪涛解传昕张浩...
    34-38,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渤海油田稠油热采经过十多年的摸索,在关键技术攻关和关键设备建造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海上稠油热采的成功之路.本次研究涉及渤海油田稠油热采 7 个油田,一共实施了 67 口井蒸汽吞吐和 1 个蒸汽驱试验井组,通过 97 井次注热参数统计和开发生产动态分析,发现仅有 6 井次蒸汽吞吐过程顺利,暴露出了在注热、热采、地质油藏研究等 12 个方面的问题,在蒸汽吞吐过程中共有 167 井次事件严重影响了生产;并指出了油井增注、油层压水、防治气窜、油藏增能等注热前预处理的相应技术对策,希望引起高度重视,能够更好地高效开发海上稠油.

    渤海油田稠油热采开发技术效果分析增产措施

    一种新型材料固井水泥石的抗高CO2分压腐蚀性能评价

    刘仕康杨威王学春石礼岗...
    3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井下高温、高CO2 含量条件使水泥环长效封固周期寿命缩短,水泥环完整性保障难度增大,由于在较高的压力环境下CO2 呈现低黏度、高扩散性和高压缩性的超临界特性,会加剧水泥石的腐蚀.本文与常见的 6 种防腐材料进行防腐性能对比测试,研发了可用于井下高温、高CO2 分压环境中的一种新型防腐材料.室内实验结果表明,新型火山灰混合材料由于二次水化反应消耗Ca(OH)2 提高水泥石长期强度,且电镜下微观观察分析,新型火山灰混合材料水泥石渗透率更低,CO2 环境中养护 30d后水泥石表面仍存在CaSiO3,表明侵蚀仍在表层进行.新型火山灰混合材料的水泥石具有 30d腐蚀深度 1.17 mm、抗压强度衰退率 2.6%、渗透率变化率 2.1%更好的抗CO2 腐蚀能力,且具有良好的综合施工性能.

    高CO2分压抗CO2腐蚀性能新型火山灰混合材料高温高压腐蚀测试

    低摩阻水泥浆在长庆气田桃2区块长水平段固井中的应用

    付雄涛罗延庆杨晓龙刘云...
    4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普通的减轻材料配制的低密度水泥浆体系存在耐压能力差等缺陷,经井底高压后实际密度有所增加,减轻效果变差.对苏里格区域水平段固井分析,发现常用的轻珠体系施工摩阻明显要高于粉煤灰体系.经评价筛选,调配出以次纳米硅为主要减轻材料,密度 1.40 g/cm3 的低摩阻水泥浆体系,该体系经高压后密度增加值≤0.04 g/cm3,体系稳定,范宁摩阻系数小.在长庆气田桃 2-H井 3 931m的长水平段固井中使用,有效控制施工起压值 18 MPa,在裸眼段增加的情况下,实际施工压力下降5~6 MPa,理论摩阻压力和实际接近,固井质量合格,为长水平段固井施工提供参考基础.

    低摩阻长水平段低密度水泥浆体系次纳米硅

    深井超深井注入过程井筒温度场模型研究及应用

    秦彦斌王文波李国亮韦亮...
    48-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低温流体的注入过程若使井筒温度场发生较大变化,管柱会因温度变形而产生较大的附加轴向力,导致管柱变形和封隔器失封.为此,考虑深井、超深井井身结构特点及地层传热机理,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和热力学定律,建立深井、超深井注入过程井筒温度场模型.采用稳态假设消除时间项并连续使用解析法得到模型解析解,结合某超深井井身结构与施工参数,分析了复杂井身结构和地层温度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得到了不同注入温度和排量下井筒温度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考虑复杂井身结构后模型精度更高,与井底温度的绝对误差为-0.56%,不考虑复杂井身结构的绝对误差为1.52%;地层温度对井筒温度的影响较小.研究结果可为管柱力学分析提供数据支撑、为作业参数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注入过程复杂井身结构井筒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