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食用菌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食用菌学报
食用菌学报

曹晖

季刊

1005-9873

xx8@saas.sh.cn;shiyongjunxuebao@126.com

021-62209894

201403

上海市金齐路1000号

食用菌学报/Journal Acta Edulis Fungi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食用菌学报》系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刊物。主要刊登国内外食用菌遗传育种、种质资源、生理生化、活性成分、栽培技术和环境控制、病虫防治、保鲜加工、安全生产和质量控制、产品研发等与食用菌产业相关的研究报告、学术论文、文献综述、研究简报。主要读者对象是食用菌专业教学和科研人员,生产单位的技术人员,组织生产、供销的相关领导和管理人员。欢迎广大食用菌专业的科研人员,教学人员,科技管理人员和读者积极投稿、订阅。2008年《食用菌学报》为A4版,90页,每期定价15元,全年订价82元(含挂号邮寄费)。自办发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利用转录组分析茉莉酸甲酯对金针菇原基生长的影响

    李玉朱秋瑾李巧珍陆欢...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按照工厂化生产模式栽培金针菇(Flammulina filiformis),搔菌后在栽培料表面喷洒茉莉酸甲酯,以喷洒蒸馏水为对照,利用转录组分析茉莉酸甲酯对金针菇原基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茉莉酸甲酯组原基出现时间提前,原基发育更快;茉莉酸甲酯组与对照组的差异表达基因有413个,其中上调表达基因233个,下调表达基因180个.GO功能富集分析表明,上调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苯丙烷生物合成、肉桂酸生物合成、L-苯丙氨酸代谢等过程,下调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二磷酸核苷代谢、己糖代谢、单糖代谢、糖酵解等过程.KEGG代谢途径富集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糖酵解/糖异生、氨基酸代谢和能量代谢等过程.

    金针菇茉莉酸甲酯原基转录组分析差异表达基因功能富集分析

    退化和复壮蜜环菌菌株几个胞外酶活性的比较及转录组分析

    贺元川罗昌树卫秋阳邓小书...
    10-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退化和复壮后蜜环菌(Armillaria mellea)菌株几个胞外酶活性的变化情况,将野生蜜环菌菌株连续伴栽天麻4次获得退化菌株,退化菌株经过氨水诱变选育后获得复壮菌株.以野生菌株为对照,将野生菌株、退化菌株、复壮菌株伴栽天麻,分别记录菌索萌发时间,计算平均生长速率,同时观察菌索的密度、粗细、分枝数和颜色,测定天麻产量和天麻素含量以及蜜环菌的漆酶、淀粉酶、纤维素酶、果胶酶、木聚糖酶活性,并进行蜜环菌野生菌株、退化菌株、复壮菌株转录组测序和分析,测定漆酶相关差异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与野生菌株相比,退化菌株的菌索密度下降,菌索变细,分枝数量减少,菌索变成黑褐色,而复壮菌株的基本没有变化;与野生菌株相比,退化菌株伴栽天麻的产量和天麻素含量均显著下降,而复壮菌株无显著性差异;退化菌株的漆酶活性显著下降,活性仅为野生菌株的1/3,而复壮菌株的漆酶活性无显著性差异;在菌株退化、复壮过程中,漆酶活性与天麻产量和天麻素含量密切相关,变化规律一致;与野生菌株相比,退化菌株的淀粉酶、纤维素酶、果胶酶、木聚糖酶活性无显著性差异,而复壮菌株的果胶酶、木聚糖酶活性显著增加;与野生菌株相比,退化菌株显著差异表达的基因有6153个,其中上调表达的基因有3285个,下调表达的基因有2858个,筛选得到漆酶相关基因35个,退化菌株上调表达的基因有3个,下调表达的基因有8个,在复壮菌株中基因Unigene 15885和Unigene 19647上调表达量降低,且基因Unigene 29569由退化菌株的上调表达变为下调表达,基因Unigene 38073、Unigene 34671、Unigene 35295和Unigene 31859下调表达量降低,基因Unigene 31095、Unigene 8137、Unigene 33525和Unigene 23435由退化菌株的下调表达变为上调表达.

    蜜环菌退化复壮胞外酶转录组

    裂褶菌杂交菌株'阜裂2号'选育

    刘明广李东林李琳
    19-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制备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菌株Y 26和Y 29孢子单核体菌株及交配型鉴定、配对杂交和显微镜观察获得杂交菌株;以菌落特征、菌丝生长势和生长速度为指标,初步筛选出优势杂交菌株;对其进行栽培实验,以菌株主要农艺性状和生物学效率为指标筛选高产杂交菌株;对高产菌株与菌株Y 26、Y 29进行中试栽培,测定菌丝满袋时间、产量和子实体营养成分含量;采用拮抗实验和ISSR方法分析高产菌株与菌株Y 26、Y 29的差异.结果表明:从48个杂交组合中获得29个杂交菌株,初筛获得5个优势菌株,复筛获得高产菌株H 27;与亲本菌株Y 26和Y 29比较,菌株H 27菌丝满菌袋时间(18.20 d)最短,产量(175.13 g)最高,生物学效率(50.04%)最大,蛋白质含量(17.03%)最高,粗脂肪含量(0.92%)较低,粗纤维含量(18.42%)较高,多糖含量(7.12%)较低.拮抗实验和ISSR方法分析结果表明,杂交菌株H 27与亲本菌株Y 26和Y 29有差异.菌株H 27已通过安徽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定名为'阜裂2号'.

    裂褶菌单孢杂交品种选育生物学效率

    羊肚菌人工栽培过程中外援氮素营养的运输机制

    罗祥英李文芝李健曹瑶...
    28-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六妹羊肚菌(Morchella sextelata)人工栽培过程中外援氮素营养的运输机制.结果表明:营养袋内的外援氮素营养被土壤中的菌丝吸收后运输到羊肚菌子实体中供子实体生长发育,在本实验条件下,营养袋从开始摆放至第30天,袋内的氮素营养可运输到子实体中,而在营养袋摆放的第40~60天,袋内的氮素营养不能运输到子实体中;营养袋的氮素营养通过土壤中菌丝网络能够运输至距离其0~30 cm的子实体中.本研究首次报道羊肚菌人工栽培过程中外援氮素营养的运输机制,明确营养袋内氮素营养的有效作用时间及距离,为营养袋的摆放时间、摆放间隔及栽培后期是否可以撤出营养袋提供参考.

    羊肚菌外援营养运输机制

    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猪肚菇菌落表型性状分析

    胡冬袁涛于海龙马超...
    3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猪肚菇(Pleurotus giganteus)菌落数字图像进行灰度化处理,通过菌落生长边缘检测,提取菌落边界、最小外接圆、最大内切圆、最小外接矩形等菌落形态特征量;通过建立菌落图像灰度共生矩阵,提取对比度和熵等菌落纹理特征量.基于菌落的数字图像特征量,定义菌落周长、菌落半径、菌落面积、菌落覆盖度、菌丝生长速度和基于面积变化的菌丝生长速度等6个与菌落大小相关的表型性状,菌落圆整度、菌落轴距比和菌落边缘整齐度等3个与菌落形状相关的表型性状以及菌落粗糙度、菌落均匀度、菌落沟纹深度、菌落生物量指数和菌落生物量变化率等5个与菌落纹理相关的表型性状,为食用菌菌落表型性状的智能识别和准确判别提供新的研究手段和思路,可加快食用菌育种和DUS测定工作中菌落表型信息定量化采集和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促进食用菌表型组学研究深入发展.

    菌落大小菌落形状菌落纹理

    不同大球盖菇菌株主要农艺性状和营养成分综合评价

    郝海波赵静杨慧张佳欣...
    4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13个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菌株的农艺性状和营养成分进行综合评价.农艺性状分析结果表明:菌株DQ-1、DQ-4和DQ-5菌丝生长速度较快;菌株DQ-1和DQ-6出菇较早,单菇质量较大,平均单菇质量分别为(51.12±33.92)g和(51.23±34.44)g;菌丝生长速度与出菇时间不存在相关性,而单菇质量与子实体长度、菌柄长度存在极显著相关性.子实体营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菌株DQ-2、DQ-6和DQ-10总蛋白含量较高,菌株DQ-3、DQ-11和DQ-13总糖和多糖含量较高;菌株DQ-6粗脂肪含量最低,菌株DQ-1中粗纤维含量最高.各菌株子实体氨基酸含量为42.81~86.90 mg·g-1,其中菌株DQ-3、DQ-6和DQ-8必需氨基酸和呈味氨基酸含量较高.对大球盖菇必需氨基酸进行评分结果表明,甲硫氨酸+半胱氨酸为第一限制氨基酸,苏氨酸含量最高.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菌株DQ-6出菇最早、单菇质量较大、总蛋白和氨基酸含量较高,可进一步开展中试和示范栽培,而菌株DQ-3、DQ-8、DQ-10和DQ-13可作为选育高营养成分菌株的育种材料.

    大球盖菇农艺性状营养成分相关性

    金毛鳞伞子实体粗多糖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刘琳图力古尔
    50-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小鼠连续10 d灌胃金毛鳞伞(Pholiota aurivella)子实体粗多糖(低、中、高剂量分别为100、200、400 mg·kg-1)后,给予56度白酒灌胃(12 mL·kg-1),构建酒精性肝损伤模型;测定小鼠肝脏指数和血清、肝脏中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的含量;采用HE染色观察肝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表明:与白酒组相比,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肝脏指数及血清中AST、ALT、TG和TC含量极显著降低,肝脏中SOD和CAT含量极显著升高,MDA含量极显著降低;病理切片显示病变程度随着给药剂量增大而减轻;金毛鳞伞子实体粗多糖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食用菌多糖金毛鳞伞抗氧化作用炎症反应

    广叶绣球菌多糖-铁螯合物制备、表征及生物活性

    何丽霞毕书瑜程艳芬曹谨玲...
    58-6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广叶绣球菌(Sparassis latifolia)多糖(SLPs),以Fe 3+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优化SLPs-铁螯合物(简称螯合物)制备工艺,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红外光谱仪、透射电镜、纳米粒度电位仪以及同步热分析仪分析螯合物结构和热稳定性,采用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方法测定螯合物的Fe 3+溶出度,并分析螯合物抗氧化及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广叶绣球菌粗多糖得率为14.94%,多糖含量为(88.19±0.04)%;螯合物最佳制备工艺为反应液pH 7、反应时间1.5 h、SLPs与柠檬酸三钠质量比为2:1、80℃,Fe3+含量可达(37.64±0.12)%;螯合物水溶液pH为7.60,在pH0~12时无沉淀产生;螯合物以聚合铁为核心(铁核),SLPs位于铁核表面,二者发生相互作用,螯合物的热稳定性优于SLPs;螯合物在胃液消化2 h、肠液消化3 h后,Fe 3+溶出度可达(92.91±0.87)%;螯合物对羟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及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均显著高于SLPs.

    广叶绣球菌多糖结构表征稳定性生物活性

    不同产地香菇非挥发性滋味成分含量分析及评价

    李玉于海龙姜宁李正鹏...
    67-80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主产地采集46个香菇(Lentinula edodes)子实体样品,采用离子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分别测定样品的非挥发性滋味成分含量,对样本进行聚类分析,并利用等鲜浓度值(equivalent umami concentration,EUC)对样品的鲜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河南泌阳雨花5号样品的葡萄糖含量最高,上海金山申香18样品的海藻糖和甘露醇含量均最高,湖北随州申香238样品的阿糖醇含量最高,浙江庆元241-4样品的5'-鸟苷酸、5'-腺苷酸、鲜味氨基酸、乙酸含量均最高,河北平泉L808样品的5'-肌苷酸含量最高,上海金山申香18样品的5'-黄苷酸含量最高,浙江庆元L 135样品的呈鲜核苷酸总量最高,浙江武义L 808样品的甜味氨基酸含量最高,陕西汉中908样品的苹果酸含量最高,河北平泉0912样品的柠檬酸、琥珀酸含量均最高.相同产地不同香菇菌株样品在聚类图上非常相近,而不同产地菌株申香215和L 808样品在聚类图上相距均较远.在所有样品中,14个样品的EUC处于第2水平,具有较好的鲜味特征,其中浙江庆元241-4样品的EUC最高,为4.87;27个样品的EUC处于第3水平,5个样品的EUC处于第4水平.

    产地香菇非挥发性滋味成分聚类分析鲜味评价

    大球盖菇肽基料超声制备及其食药特性分析

    李文陈万超马海乐吴迪...
    8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不同超声模式(聚能超声模式和平板超声模式、单频和多频组合模式等),探讨超声处理制备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肽基料的可行性及其呈味特性、抗氧化活性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І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活性等食药特性.结果表明:超声处理制备的大球盖菇肽基料中的肽含量均较高(110.36~230.15 mg·g-1干重),其中,功率密度300 W·L-1、单频20 kHz聚能超声处理模式或功率密度120 W·L-1、20/28/40 kHz或20/40/28 kHz顺序三频组合平板超声处理模式制备的大球盖菇肽基料中肽含量较高;超声处理频率组合对大球盖菇肽基料风味有较大影响,超声处理制备的大球盖菇肽基料呈咸鲜味特性;功率密度120 W·L-1、20/28 kHz顺序双频组合平板超声模式处理制备的肽基料,具有更好的抗氧化活性;功率密度300 W·L-1、20/28 kHz同步双频组合聚能超声模式处理制备的肽基料ACE抑制效果最优;在相同超声功率密度及频率组合处理条件下,聚能超声模式处理制备的肽基料比平板超声模式处理制备的肽基料,其肽段两端疏水氨基酸占比更高.

    大球盖菇超声呈味特性抗氧化活性血管紧张素转化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