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沈阳大学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沈阳大学

高峰

双月刊

2095-5464

syjyxyxb@sohu.com;syjyxb@sohu.com

024-23920412;23920370

110041

辽宁省沈阳市东区联合路54号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henya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查看更多>>《沈阳大学学报》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省级学术期刊,分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种版本,均为双月出版发行。社科版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自然科学版被《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等国际重要数据库收录。沈阳大学学报为国家《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多次受到省市和全国行业奖励。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战略意蕴、内在逻辑与实践进路

    曾剑峰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阐释了新时代加强廉洁文化建设对于涵养风清气正的党风政风社风,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倡导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等战略意蕴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内在逻辑理据,提出了从强化理论武装、加强思想教育、严厉惩治腐败、培育良好风尚四个维度来推进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推动形成廉荣贪耻的社会氛围。

    新时代廉洁文化战略意蕴内在逻辑实践进路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现代化作用

    胡泽彬
    9-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即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二者同向同行,是同一进程的两个方面,其共同的价值指向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对于现代化的人的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目的性价值和工具性价值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指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促进人的现代化以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从而实现其目的性价值和工具性价值的三个重要维度:即理论教育、实践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

    中国式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作用

    安徽省新型城镇化与公共服务耦合协调演化

    丁仁船邬登辉
    19-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安徽省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 2011-2022年新型城镇化与公共服务两系统相对发展水平与耦合协调度变化。结果表明:安徽省新型城镇化与公共服务两系统相对发展指数与耦合协调度均呈上升趋势,但公共服务相对落后于新型城镇化建设,两系统耦合协调度从一般失调达到中度协调;地区间发展差距逐渐加大,中心城市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提出了加大城市公共财政投入与制定差异化的协调发展策略及加强城镇化建设的建议,以此进一步推进新型城镇化与公共服务协调发展。

    新型城镇化公共服务相对发展耦合协调区域一体化

    我国个人养老金制度有效性分析及完善路径

    陈建梅武慧
    30-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行为生命周期理论和前景理论阐述了个人养老金的制度设计,分析了我国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深层运行逻辑,发现个人养老储蓄心理账户不可替代、投资风险厌恶程度高、税收优惠政策吸引力有限等问题,提出了增设默认机制、加强市场和政府调节监督力度及补充税收优惠模式等手段来完善个人养老金制度。

    个人养老金行为生命周期理论养老储蓄投资决策制度设计

    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女性非农就业的影响

    郭江月成喜玲
    37-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20年数据,利用二元Probit模型,分析了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女性非农就业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互联网使用显著提升了农村女性非农自雇和非农受雇的概率;第二,通过互联网进行学习仅能够促进农村女性的非农受雇,而通过互联网进行社交对农村女性的非农自雇和非农受雇均有促进作用;第三,互联网使用对中东部地区农村女性的非农自雇促进作用更突出,对西部地区农村女性的非农受雇促进作用更大;同时相较于农村高学历女性,农村低学历女性更能在使用互联网中获益。基于此,提出了政府应完善乡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农村女性互联网使用的技能培训,提升农村女性就业机会等政策建议。

    农村女性互联网使用非农自雇非农受雇异质性分析

    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优化策略

    王佳于宁宁
    47-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阐述了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意蕴,分析了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潜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即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伦理机制有待加强、管理与服务体系需完善、教学实效性有待加强、德育效果受限。从完善伦理保障机制、完善管理及服务体系、提升教师智能技术素养、提升德育效果四个层面提出了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优化策略。

    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自主学习形成性评价实践策略

    王晓红
    55-61页
    查看更多>>摘要:阐述了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现状,分析了网络环境对自主学习的影响。结合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实践,从充分利用移动教学平台和网络技术、建立有效的形成性评价体系、提升学生参与度及改变教师角色四个层面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形成性评价实践策略。研究表明:形成性评价模式可以让英语教学更加高效,有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学习效果。

    网络环境大学英语自主学习形成性评价教学实践

    地方高校新工科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张姿炎范志彬
    62-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分析地方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必要性,提出了在新工科背景下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国际竞争力的对策。从更新教育理念,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强化课程建设,加强校企合作,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进资源建设,提高管理效能等方面给出了具体的措施。最后通过应用实践检验了教师的国际化教育教学能力,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均得到有效提升。

    地方高校教育国际化新工科国际化人才培养策略

    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为例

    梁薇
    69-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概述了"六个必须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强调了将其融入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要性。分析并阐述了坚持人民至上能实现课程思政的价值引领、坚持自信自立能让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并树立正确世界观、坚持守正创新可以推升高校各专业各类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水平、坚持问题导向让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坚持系统观念能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坚持胸怀天下让学生具有开阔的视野和更高的格局。提出"六个必须坚持"融入课程思政教学要遵循"分类推进、有机融入"的原则,以实现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立德树人的最终目标。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方法论高校课程思政价值引领同向同行

    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探析

    孙宁遥刘玉红
    77-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作用及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特点,分析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逻辑合理性,阐述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基本原则,提出了根据教学需要综合采用理论讲授法、启发法、互动教学法、专题法、探究法、案例教学法、信息化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等方法,将爱国主义教育有机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中,从而强化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与法治逻辑合理性基本原则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