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吴玉厚

季刊

1673-1387

xuebaosk@sjzu.edu.cn

024-24690875

110168

沈阳市浑南新区浑南东路9号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henyang Jianzhu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遗产活化视角下的徽州民居保护和改造研究——以黄山市屏山村舒宅为例

    左光之何雨飞
    325-332页
    查看更多>>摘要:舒国安宅坐落于黄山市屏山村,作为徽州地区保存较为完好的徽州民居,其有着鲜明的地域特征,是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实地调研,采用数字化技术对舒国安宅进行了测绘,从选址特征、平面布局、立面造型、营造技艺、装饰艺术5个方面详细解析了其建筑特征,并从遗产活化的视角,结合黄山"五微"行动的政策背景,对舒国安宅的合理保护和有效利用进行了研究,以期为徽州民居的保护和活化利用提供参考。

    徽州民居舒国安宅建筑特征遗产活化

    基于营口城市更新的海口检疫医院及门诊楼建筑复原研究

    莫娜赵聪
    333-339,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营口海口检疫医院是近代东北海关检疫最重要的历史建筑,在近代中国检疫建筑史中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与文化价值。对海口检疫医院基址在营口城市肌理中的演变进行了分析,并对海口检疫医院相关文献史料中的建筑演变过程、建筑功能以及门诊楼风格与尺度等进行了梳理,形成了海口检疫医院的初步复原设计方案。海口检疫医院门诊楼专业性的防疫检疫功能在当时的中国具有一定的先进性,门诊楼的复原设计可以为营口城市更新提供历史建筑再生与活化的实践依据。

    城市更新东北营口海口检疫医院防疫建筑门诊楼复原研究

    体现改革开放成就的代表性建筑的评定标准研究与价值评价——以中兴沈阳商业大厦为例

    刘思铎黄子襟关崇伯王中旭...
    340-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贯彻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精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21年初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工作的通知》中提出了将能够体现其所在城镇改革开放伟大进程建设成就的代表性、标志性建筑纳为历史建筑。在此背景下采用学科交叉的方法探讨了体现改革开放成就的沈阳代表性建筑的评定标准,以沈阳地区极具代表性的中兴沈阳商业大厦为例,分析与评价了其所具有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以期为体现改革开放成就的沈阳建筑遗产的保护与认定提供借鉴与参考。

    改革开放代表性建筑沈阳市中兴沈阳商业大厦

    文化生态学视域下环境陶艺的创新发展

    周耀顾正鸿吕美
    348-3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稳步推进,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成为社会的共识。环境陶艺作为当代重要的公共艺术,在促进人与自然、生态、社会的和谐共生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以环境陶艺为研究对象,从自然生态、地域文化、人文情感等方面探究了文化生态学视域下的环境陶艺创作,阐释了环境陶艺设计的创新发展原则,以期引发更多关于文化生态学理念融入环境陶艺创作的思考。

    环境陶艺文化生态学公共空间艺术创作

    城市土地混合利用测度及空间格局研究——以合肥市建成区为例

    夏永久汪美惠
    354-36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利用系统思想构建土地混合利用的内涵与测度框架,揭示城市建成区土地混合利用现象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多源数据进行整合,量化测度合肥市建成区土地混合利用的情况,通过空间自相关和聚类以及异常值探讨建成区土地混合利用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合肥市整体土地混合利用现象分布不均衡,空间上呈现"中高外低"的分布,分布上呈现高度混合多中心分散以及中度混合集中连片的格局;土地功能混合度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合肥市建成区中心区域、区域的生活中心和生态环境较好的区域,土地功能混合度中高度混合的格网个数低于土地数量混合度与土地空间混合度中高度混合的格网个数;土地混合利用现象呈现一定的空间聚集效应,表现为较高度混合和高度混合的空间集聚特征,形成了由中心向外围降低的离心式结构,并且边缘有分散的点状聚集区域。

    土地混合利用空间格局GIS空间分析技术多源数据城市建成区

    医院EPC项目管理协同度评价研究

    朱雪欣陈昊单法家
    362-3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医院EPC项目管理效率,首先,依据霍尔的三维结构模式(Hard System Methodology,HSM)并结合医院工程总承包(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EPC)项目的特点,构建了一个涵盖业务、组织、过程、信息、制度和资源六大子系统的医院EPC项目管理协同系统模型,基于此建立了医院EPC管理协同度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并结合序参量功效函数法对项目协同度进行量化计算,以此构建了医院EPC项目管理协同度评价模型;最后,以济南市某医院EPC项目为例,分析得出该项目各阶段的管理协同度、各子系统有序度及各序参量指标的敏感性程度。结果表明:该项目设计阶段和采购阶段的管理协同度处于低度协同水平,施工阶段处于低度不协同水平;在各子系统中,制度协同、业务协同、过程协同的有序度较低,应针对识别出的高敏感性指标进行改进。

    医院项目EPC模式霍尔三维结构项目管理协同度

    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因素分解及情景预测

    孙艳丽郑凌慧路林翰
    371-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筑的长生命周期特点使得其运行阶段的碳排放量占全生命周期总排放量的一半以上。基于2000-2021年的数据,构建STIRPAT模型,分析了公共建筑、城镇居住建筑及农村居住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基于多情景分析,预测了 2022-2030年各类建筑的运行阶段的碳排放趋势。研究发现:人口数量是各类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最主要的驱动因素,其影响系数分别为3。263,2。284和2。660;能源结构在公共建筑和农村居住建筑中能起到显著的抑制作用,其影响系数分别为1。465和1。235;建筑面积、居民可支配收入、第三产业增值及制冷度日数均属于主要驱动因素。最后,基于定性与定量的分析,提出了未来碳减排的对策与建议。

    碳排放核算STIRPAT模型情景分析公共建筑居住建筑

    辽宁省区域创新环境对工业用地效率的影响

    路旭邵芃黄山
    377-38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质量强省战略的推进,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核心区的辽宁省,提升工业用地效率已成为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以辽宁省为例,聚焦区域创新环境的影响作用,构建了非期望产出(Slacks-Based Measure,SBM)的投入-产出模型,评估了 2011-2020年辽宁省工业用地效率,并运用Tobit回归分析模型探讨了区域创新环境对工业用地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辽宁省工业用地效率呈波动上升趋势,区域创新环境对其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

    区域创新环境工业用地效率土地利用中介作用

    基于空间分类系统的生态网络构建与优化研究——以巢湖流域为例

    顾康康崔雨乐赵晓红
    384-3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快速无序的城市化导致了区域生境斑块间生态联系的退化,生态网络对城市因快速发展而中断的生态过程的恢复具有重要作用。以巢湖流域为例,引入了空间分类系统,综合运用形态空间格局分析、景观连通性分析、最小累积阻力模型、重力模型和电流理论等方法进行生态网络的构建与优化。研究表明:优化后的巢湖流域生态网络由24个生态源地、57条生态廊道和30个生态节点组成,生态源地总面积为3 036。58 km2,生态廊道总长度为2 134。30 km,形成了"一湖八核三带联动、三纵多点蓝绿交织"的结构布局。优化后的巢湖流域生态网络的网络闭合度、点线率、网络连接度分别提升了 13。55%、31。62%、9。36%。

    生态网络巢湖流域生态修复景观连通性形态空间格局

    城市碳抵消能力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度水平研究——以大连市为例

    赵愈韩东凌孙杨赵可心...
    393-3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大连市2005-2021年的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修正能源碳排放因子,计算了大连市的城市碳汇量与能源碳排放量,并构建了城市碳抵消能力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度模型。采用格兰杰检验和Stata因果分析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大连市的碳汇量和能源碳排放量逐年增加,但碳汇量的增加速度远远落后于能源碳排放量,导致了该市的碳抵消能力相对较低。大连市碳抵消能力呈现出W型趋势,城市的碳抵消能力与各个城镇化指标的耦合协调度水平相对较低,基本保持在低水平耦合和失调状态;除空间城镇化外,其他城镇化指标与碳抵消能力的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Stata因果检验表明大连市城镇化与碳抵消能力之间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

    碳抵消能力城镇化耦合协调度大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