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全科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全科医学
中华全科医学

月刊

1674-4152

zhqkyx@163.com

0552-3051890

233004

安徽省蚌埠市长淮路287号

中华全科医学/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General Practic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央国家级医学专业期刊。刊物宗旨:宣传全科医学知识,传播全科医学技术、方法及全科医学理念;建立和完善以病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的服务网络;开拓研究领域,介绍研究成果和学术成就,促进全科医学信息的传播和学术交流,繁荣和发展全科医学事业。刊物主要面向基层广大医务人员、医学院校广大师生,以及从事全科医学基础、临床、科研、教学、管理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角膜共聚焦显微镜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评估和监测中的应用及价值

    姚彩霞吴兵李剑波
    840-8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体角膜具有丰富的神经支配,负责角膜营养和稳态的维持.糖尿病患者的角膜神经支配受损,且已广泛证明糖尿病性神经病可影响角膜基底神经丛,包括神经的形态、长度和密度,并且这些改变可能先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临床发作.角膜共聚焦显微镜(CCM)是一种快速的非侵入性、可重复、简单的眼科成像技术,可在细胞水平上研究角膜的不同层面,可以在体内评估糖尿病患者的角膜神经丧失,角膜神经丧失对糖尿病的躯体和自主神经病变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并可监测其发展,近期越来越多的研究使用角膜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糖尿病神经病变.本文总结了糖尿病患者角膜神经改变以及改变程度与疾病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分析角膜共聚焦显微镜用于糖尿病周围感觉运动性多发性神经病的早期评估及病情监测的相关证据.通过CCM从活体角膜基底神经丛研究中获得的有关角膜神经纤维状况的信息可能对早期发现糖尿病外周小纤维多发性神经病以及监测其发展至关重要.

    角膜共聚焦显微镜角膜神经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成孔蛋白E依赖性细胞焦亡在肾脏疾病中的作用

    邓天玉王晓燕
    845-8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成孔蛋白(gasdermins)家族成员介导的细胞焦亡(pyroptosis)是一种新型的细胞程序性死亡形式,其最初被描述为半胱天冬酶1和炎症小体依赖性细胞死亡途径,典型特征是膜完整性丧失和大量促炎因子的释放.成孔蛋白E(gasdermin E,GSDME)是gasdermins蛋白家族中的重要成员之一,最新研究发现它亦是参与细胞焦亡发生的一种关键调节蛋白,其在大多数正常组织细胞中表达,在特定的条件下可以将细胞凋亡诱导转变为细胞焦亡.肾脏疾病是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刽子手之一.近年来,GSDME依赖性细胞焦亡与肾脏疾病之间相关性被研究人员逐步证实,深入了解GSDME依赖性细胞焦亡在肾脏疾病中的作用途径以及在此过程中各种关键分子的潜在有效抑制剂,有利于进一步理解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发现它们诊断和治疗新靶点.本文回溯了 GSDME依赖性细胞焦亡与急性肾损伤、糖尿病肾病、肾癌、梗阻性肾病和狼疮肾病等肾脏疾病相关的研究,总结GSDME依赖性细胞焦亡在这些肾脏疾病中的作用、机制以及相关药物干预等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和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急性肾损伤糖尿病肾病肾癌梗阻性肾病狼疮肾病细胞焦亡成孔蛋白E半胱天冬酶

    缺血性卒中线粒体焦亡机制相关研究进展

    蔡珂王钦鹏魏阳阳李婷婷...
    850-8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缺血性卒中作为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特点,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其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及时开通血管恢复灌注、挽救缺血半暗带、改善神经功能.关于缺血性卒中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以及其治疗的相关研究始终是一大热点,现已有大量研究表明,神经炎症是缺血性卒中的一个重要机制.细胞焦亡作为一种细胞的炎性死亡方式,与多种疾病及损伤机制密切相关,包括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发展过程;细胞焦亡过程中有炎性小体、caspase-1、GSDMD等多种关键蛋白,而其中GSDMD作为细胞焦亡的执行蛋白,可在细胞膜上打孔,使得IL-1β、IL-18等炎性因子释放至胞外产生炎症反应;最新研究发现GSDMD不仅可在细胞膜上打孔,也可通过打孔破坏线粒体膜,导致线粒体功能受损、内容物释放,且线粒体膜受损先于细胞膜受损,既使得细胞焦亡过程被扩大,也可诱导其他途径的细胞死亡;因此抑制GSDMD的打孔功能、通过线粒体移植改善缺血细胞线粒体功能可有效抑制炎症反应,改善缺血半暗带功能,从而起到神经保护作用.本文简要介绍细胞焦亡的过程及GSDMD在焦亡过程中打孔的作用机制,重点阐述线粒体焦亡过程及其在缺血性卒中的相关研究进展,并为缺血性卒中的治疗找寻新的思路.

    细胞焦亡成孔蛋白D线粒体缺血性卒中

    非编码RNA在宫腔粘连中的研究进展

    王激雯陈醒戴辉华
    855-858,8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IUA),又称Asherman综合征,是育龄期女性较为常见的生殖系统疾病,其通常继发于产后感染、宫腔操作及生殖器结核等.IUA是一种由组织损伤引起的纤维化疾病,当子宫内膜基底层受到损害致修复障碍,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和重组,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并取代正常的子宫内膜,导致子宫腔、宫颈管部分或完全粘连,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包括周期性下腹痛、月经异常、生育能力降低等,严重危害女性的身心健康.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是宫腔镜下粘连分解术,但术后往往存在高复发率及不孕等问题,IUA的治疗仍为临床一大难题.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是一类缺乏编码蛋白质潜能的RNA,是参与基因表达调控的重要因子,并在生物体的正常代谢活动及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TGF-β1/Smad、Wnt/β-catenin和NF-κB等信号通路与IUA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ncRNA可能通过影响这些通路的关键因子来参与子宫内膜纤维化的调控.ncRNA主要包括微小RNA、长链非编码RNA和环状RNA,这些ncRNA有望成为宫腔粘连疾病潜在的诊断标志物及治疗靶点.本文综述了 ncRNA在IUA中的研究进展,以期对IUA的防治提供新思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宫腔粘连非编码RNA微小RNA长链非编码RNA环状RNA诊断治疗

    针刺联合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持续性呃逆的疗效观察

    张茹梦吴鸣许鹏陈育华...
    859-8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针刺联合足三里穴位注射甲氧氯普胺治疗持续性呃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此方法对于中枢性以及外周性持续性呃逆治疗效果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8年7月-2022年8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住院患者,共入选持续性呃逆患者48例,其中中枢治疗组36例,外周治疗组12例.2组分别予以针刺攒竹、膻中、中脘、膈俞、内关、足三里等穴,留针30 min.取针后在右侧足三里(ST36)注射1 mL盐酸甲氧氯普胺,4~6 h后同剂量注射左侧足三里,共治疗3次.2组在每次治疗后以及疗程结束后分别使用呃逆评估工具(HAI)评估呃逆的严重程度;并在疗程结束后比较2组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后,2组同组内治疗前与第1、2、3次治疗后HAI评分,第1次治疗后与第2、3次治疗后HAI评分,第2次治疗后与第3次治疗后HAI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外周治疗组在第1次、第2次、第3次治疗后HAI评分均明显低于中枢治疗组[(4.25±2.60)分 vs.(6.69±2.07)分,(1.96±1.75)分 is.(3.64±3.08)分,(0.45±0.36)分vs.(2.18±2.06)分,均P<0.05].2组疗程结束后总有效率比较,外周治疗组明显高于中枢治疗组[91.67%(11/12)vs.52.78%(19/36),x2=4.267,P=0.039].结论 针刺联合足三里穴位注射的方法对于中枢原因或外周原因引起的持续性呃逆均有效,且对于外周原因引起的呃逆治疗效果更佳.

    持续性呃逆穴位注射针刺呃逆评估工具

    ICU护士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措施知信行及影响因素调查

    黄其东郑雷雷张其霞卫庆...
    863-8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浙江省某三级甲等医学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技能提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于2023年5月,采用自制调查问卷整群抽取浙江省某三级甲等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全部护士 148名进行调查.结果 浙江省某三级甲等医院ICU护士 VAP知识在知识维度得分为(16.16±1.82)分,在态度维度得分为(100.01±13.86)分,在行为维度得分为(31.33±4.28)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知识维度方面,管理岗相较于责任岗与知识得分呈正相关关系(P<0.05),文化程度和从事ICU护理工作的年限(年)与知识得分均呈负相关关系(P<0.05);在态度维度方面,从事ICU护理工作的年限(年)与态度评分呈正相关关系(P<0.05);在行为维度方面,管理岗和教学岗相较于责任岗,与行为评分均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 浙江省某三级甲等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知识处于较高水平,但态度和行为水平仍有待提升.建议增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措施相关知识的教育工作.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ICU护士认知行为

    病案教学结合翻转课堂模式在内科学临床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

    刘林李佳佳伍燕平沈技...
    867-8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将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模式(CBL)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FCM)结合应用于内科学临床教学中,比较其与传统临床教学模式的差异及优势,进一步探索CBL结合翻转课堂模式在内科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前景.方法 选取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2年6月-2023年12月期间参加临床实习的80名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研究组40人,应用CBL结合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改革方法进行带教,对照组40人,应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带教.比较2组医学生的综合考评得分,包括临床能力、个人综合能力及教学满意度.结果 在综合考评中,研究组学生的理论成绩为(89.90±3.50)分,病历书写得分为(92.25±2.49)分,临床思维能力成绩为(86.05±3.46)分,平均成绩为(89.40±2.67)分,均高于对照组学生[(82.95±4.06)分、(86.63±2.41)分、(83.38±2.10)分、(84.40±2.4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学生的个人综合能力自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与研究组学生的满意度分别为67.5%(27/40)、87.5%(35/40),研究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x2=4.588,P=0.032).结论 CBL结合翻转课堂模式在内科学临床教学中应用效果较好,可提高医学生的综合考评得分以及教学满意度,值得在内科学的临床教学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翻转课堂内科学教学模式

    Mini-CEX和DOPS量表的形成性评价在儿科实习护士中的应用

    方姗姗荣道香刘继秀徐兵...
    871-873,8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形成性评价量表迷你临床演练量表(Mini-CEX)和操作技能直接观察评估(DOPS)在儿科实习护士教学评估中的应用效果,为提高实习护士教学质量提供量化评估方式.方法 选择2021年12月-2022年12月在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实习的临床护理专业学生60名,使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30人)和观察组(30人).在儿科实习4周,对照组予以常规教学模式,进行测试1次,观察组入科测评后带教教师进行沟通反馈,教学后再次进行测评.比较2组实习护士测评情况.结果 完成实习教学后,对照组Mini-CEX量表测评合格人数为18人、观察组为25人,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反馈用时分别为(9.37±1.59)min和(7.63±1.33)min,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各项Mini-CEX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DOPS量表测评合格人数为18人、观察组为26人,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反馈用时分别为(8.83±1.76)min和(7.33±1.32)min,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01).DOPS量表10项评分除明确操作目的及注意事项、人文关怀、整体表现3项外,观察组其余7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DOPS评分除明确操作目的及注意事项 1项外,其余9项评分均明显优于入科时(P<0.05).结论 通过Mini-CEX和DOPS量表的形成性评价测评,实习护士的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以及专业素养等综合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值得临床推广.

    迷你临床演练量表操作技能直接观察评估形成性评价儿科护理

    翻转课堂结合MDT模式在产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张燕陈慧蕾宣玲陈家盛...
    874-8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翻转课堂结合多学科诊疗(MDT)教学模式在产科实习医生临床教学中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2年12月于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习的84名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学生均来自蚌埠医科大学同一年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0,传统讲授式教学方法)和实验组(n=44,翻转课堂联合MDT教学模式),对比2组基础理论知识考核、实践技能考核成绩,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从学习兴趣、自学能力、基础理论掌握、基本操作能力、适应临床能力、提升团队协作能力、活跃课堂气氛、文献检索及分析能力、多学科知识运用能力、愿意继续接受该教学模式10个方面来评估教学效果及教学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学生理论考核成绩为90.58±2.9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10±4.34(P<0.001);实验组实践技能考核成绩为90.76±1.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03±2.45(P<0.001);实验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教学总满意度为93.18%,高于对照组的55.00%(P<0.001).结论 产科临床教学中采用翻转课堂联合MDT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显著,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及主动性,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与临床实践操作能力.

    多学科诊疗产科临床教学翻转课堂

    负面评价恐惧和自尊在青少年脊柱侧弯患者身体意象与社交外表焦虑间的链式中介作用

    陈韦莹李惠萍宋瑰琦方继红...
    878-8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身体意象、社交外表焦虑、负面评价恐惧和自尊之间的关系,并验证负面评价恐惧和自尊在身体意象和社交外表焦虑间的链式中介效应,以期为干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社交外表焦虑提供理论方法和依据.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身体图像干扰问卷-脊柱侧弯版本、自尊量表、简明负面评价恐惧量表、社交外表焦虑量表对2019年9月-2022年5月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区脊柱外科住院的101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不同年龄、体重、治疗方式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的身体意象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身体意象可正向预测负面恐惧(r=0.302,P<0.001),身体意象(r=-0.348,P<0.01)、负面评价恐惧(r=-0.349,P<0.01)均可负向预测自尊,身体意象(r=0.422,P<0.001)、负面评价恐惧(r=0.766,P<0.001)均可正向预测社交外表焦虑,自尊可负向预测社交外表焦虑(r=-0.483,P<0.01).负面评价恐惧和自尊在身体意象和社交外表焦虑中起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比为62.96%.结论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的年龄、体重及治疗方式对身体意象水平有一定的预测作用,负面评价恐惧和自尊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身体意象和社交外表焦虑中的链式中介作用成立.医护人员进行心理护理时应协助患者树立对身体的正确认知,提高患者的自尊水平,降低负面评价恐惧,进而减缓社交外表焦虑的发生和进展.

    特发性脊柱侧弯身体意象自尊负面评价恐惧社交外表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