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全科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全科医学
中华全科医学

月刊

1674-4152

zhqkyx@163.com

0552-3051890

233004

安徽省蚌埠市长淮路287号

中华全科医学/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General Practic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央国家级医学专业期刊。刊物宗旨:宣传全科医学知识,传播全科医学技术、方法及全科医学理念;建立和完善以病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的服务网络;开拓研究领域,介绍研究成果和学术成就,促进全科医学信息的传播和学术交流,繁荣和发展全科医学事业。刊物主要面向基层广大医务人员、医学院校广大师生,以及从事全科医学基础、临床、科研、教学、管理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微血流成像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艾拉莫德治疗反应性的预测价值

    曾鸽龙军蒋俊杰蔡慧...
    1028-10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对艾拉莫德的治疗反应与患者预后显著相关,早期识别对艾拉莫德治疗不应答的患者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研究将微血流成像应用于艾拉莫德治疗的RA患者中,并探讨其对RA患者艾拉莫德治疗反应性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接受艾拉莫德治疗的139例RA患者,根据治疗反应将患者分为应答组(88例)和无应答组(51例).收集患者治疗前微血流成像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RA艾拉莫德治疗不应答的影响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分析模型预测价值.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动脉阻力指数(OR=0.362)、血流分级 0 级(OR=0.440)、Ⅰ 级(OR=0.314)、Ⅱ级(OR=0.120)、红细胞沉降率(ESR,OR=1.117)、疾病活动指数(DAS,OR=1.367)、晨僵时间(OR=1.159)均是RA艾拉莫德治疗不应答的影响因素(P<0.05).基于上述5项指标构建的预测模型预测RA患者对艾拉莫德治疗不应答的C-index为0.816,AUC为0.816(95%CI:0.808~0.938).结论 动脉阻力指数、血流分级、ESR、DAS、晨僵时间是RA患者艾拉莫德治疗反应的影响因素,基于此构建的预测模型可用于RA患者艾拉莫德治疗不应答发生风险的预测.

    类风湿性关节炎微血流成像艾拉莫德预测价值

    氧化三甲胺与心房颤动相关的研究进展

    陈先慧马玉兰
    1033-1037,1063页
    查看更多>>摘要:肠道菌群是一个复杂的群落,它与宿主的动态功能相互作用,适当的肠道微生物群结构和代谢物功能对于维持体内平衡至关重要.近些年,大量研究证明肠道菌群及其衍生代谢物影响着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其中就包括心律失常,而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氧化三甲胺(TMAO)是目前研究最多的肠道菌群衍生代谢物之一,研究发现TMAO与心房颤动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很多流行病学研究表明,TMAO在心房颤动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中发挥作用.TMAO通过促进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发生来增加心房颤动易感性.此外,TMAO还可通过激发炎症反应、致使心脏纤维化与心房焦亡来促进心房结构的重构,其水平升高还可增加心房电生理不稳定性,引发异位活动致电生理重构,亦可直接或间接激活自主神经系统引起神经重塑而诱发心房颤动.另外,TMAO水平升高可诱导血小板高反应性,从而促进动脉血栓形成提高心房颤动血栓栓塞发生率,并且与消融术后心房颤动复发也明显相关.研究发现,TMAO在心房颤动防治方面有着一定的潜在价值.在饮食习惯上可以通过减少摄入生成三甲胺的膳食前体从而减少循环中TMAO水平、通过某些药物增加TMAO从肾脏的排泄以及直接服用益生元、益生菌或通过粪便菌群移植的方法调节肠道菌群构成,进而改变肠道菌群衍生代谢物水平.本文根据相关文献的研究结果从上述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氧化三甲胺心房颤动肠道菌群

    骨质疏松症与菌群的相关性及机制研究进展

    牟亚朋庄向华宋玉文许沛晨...
    1038-10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患病率不断升高,若其并发脆性骨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已有的研究结果显示,OP与菌群失调有密切联系,菌群失调参与多种全身性疾病,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肠道菌群、口腔菌群作为人体菌群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引起多种生理、病理改变.本文综述菌群与OP相关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总结肠道菌群和口腔菌群在OP中的发病机制和表征菌群变化,关注具体菌种、菌属的作用.菌群主要通过介导激素作用、产生特定代谢物、诱导免疫细胞分化以及炎症因子水平改变影响OP发病相关通路.不同菌属参与疾病发病过程呈现不同作用,肠道菌群中乳酸杆菌属、双歧杆菌属、梭菌属等具有保护作用,沙雷氏菌属等是危险因素;口腔菌群中TM7、乳酸杆菌属可能具有保护作用,放线菌、福赛斯坦纳菌可能通过炎症反应促进骨吸收.此外,部分菌属具有维持菌群平衡的作用.本文对OP与菌群的联系、相互作用机制进行回顾总结,以期为OP治疗提供思路与参考.

    骨质疏松症肠道菌群口腔菌群益生菌

    轻度认知障碍的生物学标志物研究进展

    高松张敏陆媛
    1043-1046,1058页
    查看更多>>摘要:轻度认知障碍(MCI)是介于正常衰老和痴呆之间的一种临床过渡状态,被认为是阿尔茨海默病(AD)的临床前阶段.由于阿尔茨海默病病程的不可逆性,且目前临床上尚无可改善病情或延缓疾病进程的有效疗法,因此,MCI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治疗对降低AD的发病率、延缓进展至关重要.对于生物标志物的研究,一方面可以为揭示疾病的病理机制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可以为疾病的早期筛查和诊断提供客观证据支持.本文通过对MCI的生物标志物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MCI确切病理机制的研究、有效治疗方案的探索以及病情客观临床指标的确定提供依据和帮助.本文分别从脑脊液、血液、遗传学等方面对MCI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重点对生物标志物(尤其是淀粉样蛋白、磷酸化tau蛋白)在脑脊液以及血液中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讨论.不同来源途径的生物学标志物研究各有优缺点,MCI血液生物标志物优势明显,临床转化意义大,具有较好的研究前景.生物标志物的标准化、规范化仍是目前MCI研究领域所需努力的一大方向.

    轻度认知障碍生物标志物阿尔茨海默病

    盆底超声评估浮针疗法联合揿针穴位埋针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效果分析

    王世帅徐秋栋陈凤娜
    1047-10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浮针疗法联合揿针穴位埋针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经会阴盆底超声评估其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9月—2023年11月宁波市中医院治疗的110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5例)和实验组(5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实验组应用浮针疗法联合揿针穴位埋针治疗.观察2组患者静息状态下及最大Valsalva动作时超声参数,包括:静息状态下膀胱颈位置、逼尿肌厚度(DWT)、膀胱尿道后角(RVA)及尿道倾斜角(UTA),最大Valsalva动作时膀胱颈移动度(BND)、RVA、尿道旋转角(URA),统计尿道内口漏斗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静息状态下膀胱颈位置及DWT、RV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UTA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最大Valsalva动作时,其BND均明显降低(P<0.05),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RVA和UR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尿道内口漏斗发生率为87.27%(48/5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0.00%(55/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92,P=0.019).结论 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采用浮针疗法联合揿针穴位埋针治疗疗效更佳,更有利于降低尿道内口漏斗发生率,且经会阴盆底超声对其康复效果的评估具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

    压力性尿失禁盆底超声浮针疗法揿针穴位埋针生物反馈电刺激

    不同灸法对胃肠道肿瘤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

    朱小燕胡颖颖
    1051-10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不同艾灸方法对胃肠道肿瘤患者化疗中癌因性疲乏的影响,为提高胃肠道肿瘤辅助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4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金华中医院行术后化疗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10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传统组和灸温组各36例.比较3组干预前后癌症疲乏程度、生活质量及血常规.结果 干预后,传统组和温灸组癌因性疲乏量表各维度(情感、躯体、认知)评分及量表总分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传统组QLQ-C30量表各评分(身体、角色、情感、认知、社会、整体生活质量、疲乏感、恶心呕吐、疼痛、呼吸困难、睡眠障碍、食欲减退、便秘、腹泻、经济困难感知)均明显优于常规组,且灸温组均明显优于传统组(P<0.05);干预后,传统组红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分别为(4.98±1.63)×1012/L、(141.96±27.85)×109/L,灸温组分别为(5.65±0.74)×1012/L、(149.75±26.89)×109/L,均明显高于常规组的(4.15±1.52)×1012/L、(133.76±25.77)×109/L(F=4.255、8.175,均 P<0.05).结论 艾灸法能有效缓解胃肠道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癌因性疲乏症状,改善血常规水平,提高生活质量,灸温在41~42 ℃更有利于提高艾灸疗效.

    艾灸胃肠道肿瘤灸温癌因性疲乏生活质量

    仿真模拟结合PBL整合式教学在心电图临床技能教学中的应用

    廖品亮张志辉李华康张煜...
    1055-10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使用仿真模拟结合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整合式教学在五年制本科学员中的心电图临床技能教学效果.方法 以2023年3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参加《临床技能学》心电图章节培训的2019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138名大四学员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抽签的方法分为观察组、仿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人.观察组采用仿真模拟结合PBL整合式教学,仿真组仅采用仿真教学工具结合传统以讲座为基础的学习(LBL)教学,对照组使用标准化病人(SP)结合传统LBL方法教学.课程结束后,通过心电图技能操作考核、心电图判图、问卷调查形式对3种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3组间技能操作考核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的心电图判图成绩显著高于仿真组和对照组[(91.54±3.73)分、(87.78±5.41)分、(86.06±5.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290,P<0.001).问卷结果显示,观察组学员的主动学习兴趣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65%vs.78.26%,P<0.05).学员对教学方法满意率方面,观察组均高于仿真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7.83%vs.82.61%,P<0.05;97.83%vs.80.43%,P<0.05).结论 相较于基于SP和仿真模拟工具的传统LPL教学方法,仿真模拟结合PBL整合式教学法提高了心电图临床技能教学质量,同时有助于提升医学生对心电图技能学习的兴趣和教学满意度.

    心电图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以讲座为基础的学习仿真模拟教学

    1990-2019年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和死亡趋势及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

    王前友赵博轩王文安
    1059-10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1990-2019年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死亡趋势,并探索年龄、时期和队列对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死亡风险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中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和死因数据来源于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采用联结点回归模型和年龄-时期-队列(APC)模型分别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的趋势及影响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和死亡风险的年龄效应、时期效应和队列效应.采用的软件为Jointpoint软件和Stata软件.结果 1990-2019年期间中国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现上升趋势,年平均变化百分比分别为3.5%(95%CI:3.5%~3.6%)和2.8%(95%CI:2.5%~3.1%).APC模型提示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和死亡风险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随着年份的推移而增加,较晚出生的队列,其发病和死亡风险均低于之前出生的队列.结论 1990-2019年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总体发病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年龄大、生活时代越近、出生越早的人群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和死亡风险越高,应重点加强特殊人群的预防,降低该病的疾病负担.

    缺血性脑卒中年龄-时期-队列模型趋势分析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屈曲体位维持时间对Hb和ROM、VAS指标的影响

    翁惠英沈丹丹沈佳敏丁丽英...
    1064-10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术后屈曲体位维持时间对Hb和ROM、VAS的影响,并分析体位维持时间对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3年3-11月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TK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TKA患者术后均行屈曲体位管理,根据体位维持时间分组,分为6 h组、24 h组、48 h组.比较3组术后7 d时肿胀程度、皮下瘀斑面积;比较3组术后失血量;比较3组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及疼痛水平.结果 48 h组术后3 d、5 d Hb水平高于6 h组、24 h组(P<0.05);48 h组5 d、7 d ROM高于6 h组、24 h组,VAS评分低于6 h组、24 h组(P<0.05);双变量相关性Tau-b(K)分析结果显示,屈曲体位维持时间与Hb、ROM呈正相关关系(r=0.519、0.491,P<0.001),屈曲体位维持时间与VAS呈负相关关系(r=-0.494,P<0.001);3组并发症发生率[48 h组:5.41%(2/37);24 h 组:8.11%(3/37);6 h 组:13.89%(5/3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屈曲体位维持48 h可促进TKA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降低失血量,缓解术后疼痛,同时体位维持时间还与Hb、ROM及VAS呈正相关关系.

    膝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屈曲体位体位维持时间

    低温手足套联合"五防"教育在预防紫杉类药物相关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应用

    徐令婕饶维维柳静韩越越...
    1068-10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非药物干预在预防紫杉类药物相关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住院且接受紫杉类药物化疗的25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22年7-12月的12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23年1-6月的12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肿瘤内科化疗护理常规,观察组采用低温手足套联合"五防"教育.比较2组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体验、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和居家安全不良事件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指/手麻木、脚趾/脚麻木、脚趾/脚刺痛、手指/手或脚趾/脚不舒服、肌肉或关节痛的发生率、症状严重程度及症状困扰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影响握持小物品[38.58%(49/127)]、睡眠[46.46%(59/127)]、写字[55.91%(71/127)]、做平时的家务[62.99%(80/127)]的率均低于对照组[52.00%(65/125)、61.60%(77/125)、69.60%(87/125)、82.40%(103/125),P<0.05];观察组居家跌倒[5.51%(7/127)]和磕碰[7.87%(10/127)]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6.00%(20/125)和18.40%(23/125),P<0.05].结论 采用低温手足套联合"五防"教育可有效减少紫杉类药物相关周围神经病变发生,改善患者症状体验和日常生活质量,防止居家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

    低温手足套"五防"教育紫杉类药物周围神经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