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全科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全科医学
中华全科医学

月刊

1674-4152

zhqkyx@163.com

0552-3051890

233004

安徽省蚌埠市长淮路287号

中华全科医学/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General Practic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央国家级医学专业期刊。刊物宗旨:宣传全科医学知识,传播全科医学技术、方法及全科医学理念;建立和完善以病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的服务网络;开拓研究领域,介绍研究成果和学术成就,促进全科医学信息的传播和学术交流,繁荣和发展全科医学事业。刊物主要面向基层广大医务人员、医学院校广大师生,以及从事全科医学基础、临床、科研、教学、管理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ICU停留时间延长风险因素分析

    刘海渊高晴云张成鑫龚文辉...
    1125-1128,1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导致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ICU停留时间延长的风险因素,并观察时间延长对于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22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收治的100例Stanford A型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资料,根据术后在ICU停留时间是否超过7 d将患者分为ICU常规组(<7d,65例)和ICU延长组(≥7d,35例).对于患者术前及术中临床资料予以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并研究ICU停留时间延长的独立风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2组患者急诊手术(P<0.001)、术前尿素氮水平(P=0.001)、术前血糖水平(P=0.048)、体外循环时间(P=0.009)和手术时间(P=0.0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将上述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急诊手术(OR=0.192,P=0.003)、术前尿素氮水平(OR=0.775,P=0.013)和体外循环时间(OR=0.988,P=0.014)均是夹层术后ICU停留时间延长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显示,3个变量联合预测价值(AUC=0.810)高于3个因素单独预测(急诊手术AUC=0.308、术前尿素氮水平AUC=0.288、体外循环时间AUC=0.340).术后资料比较显示,2组患者四肢活动障碍(P<0.001)、脏器严重损伤(P<0.001)、气管切开(P<0.001)、72 h内拔除气管插管(P<0.001)、12 h内神志清醒(P<0.001)、离院方式(P<0.001)和住院时间(P=0.0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诊手术、术前尿素氮水平和体外循环时间是Stanford A型患者术后ICU停留时间延长的影响因素,ICU延长组患者临床预后不良事件发生率较ICU常规组显著升高.针对风险因素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有助于缩短患者术后ICU停留时间,改善临床转归.

    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ICU停留延长风险因素

    ALDH8A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赵萌夏勇生王子良王俊豪...
    1129-1132,1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重组表达醛脱氢酶8A1(ALDH8A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并分析其对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2年3月-2018年4月在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根治术治疗的109例胃癌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法分析ALDH8A1在胃癌及癌旁组织的表达情况,并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ALDH8A1的表达对胃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的影响.结果 ALDH8A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01).CEA≥5 μg/L、CA19-9≥37 kU/L、癌细胞类型为腺癌、T3~4期及N2~3期患者ALDH8A1表达水平更高(P<0.05).Kaplan-Meier曲线分析及多因素分析显示ALDH8A1高表达(HR=2.674,95%CI:1.293~5.533,P=0.008)可能会增加胃癌患者术后的死亡率.ROC曲线表明以2.555为截点值,ALDH8A1对胃癌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预判价值(灵敏度为68.97%,特异度为86.27%).GO和KEGG富集分析显示ALDH8A1与细胞减数分裂、DNA结合和细胞周期等信号通路有关.结论 ALDH8A1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促进胃癌的恶性进展,与预后不良相关.

    胃癌重组表达醛脱氢酶8A1临床病理特征预后

    3D打印钛合金椎间融合器联合含PRP同种异体骨在ACDF中的应用效果

    王路李贤海刘宪翠徐浩...
    1133-1137,1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3D打印钛合金椎间融合器与富血小板血浆(PRP)处理的同种异体骨联合应用于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的临床效果,以及其在促进脊柱稳定性和椎体融合中的潜在效益.方法 选取2021年8月-2023年5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舟山医院收治的需行ACDF的颈椎病患者110例,其中56例采用3D打印钛合金椎间融合器加同种异体骨的患者为A组,54例采用3D打印钛合金椎间融合器联合含PRP同种异体骨的患者为B组.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测量节段性前凸角(SA)、颈椎曲度指数(CCI)、椎间盘高度(IH)以及术后各时间点的融合率.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A组(P<0.05);不同时间点VAS评分、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SA、CCI、I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正侧位X片显示,A、B组术后3个月影像学融合率分别为48.21%(27/56)、70.37%(38/54),术后6个月影像学融合率分别为73.21%(41/56)、92.59%(50/54),术后12个月融合率均为100.00%,B组术后3个月、6个月随访融合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 ACDF中采用3D打印钛合金椎间融合器联合含PRP同种异体骨具有术后引流量少的优点,还可以促进早期融合,提高融合手术成功率,有益于患者术后早期康复.

    颈椎病3D打印钛合金椎间融合器富血小板血浆同种异体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临床疗效

    全身炎症反应指数评估高级别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预后的价值

    凌能勇汪盛
    1138-1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全身炎症反应指数(SIRI)在高级别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预后中的评估价值,为高级别NMIBC患者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2020年1月1日在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的40例高级别NMIB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出现肿瘤复发,绘制ROC曲线以确定SIRI最佳截断值,并作为截点将患者分为高值组和低值组,分析SIRI对高级别NMIBC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绘制SIRI预测预后(有无复发)的ROC曲线,得出SIRI最佳截断值为1.46,根据最佳截断值将患者分为高SIRI组(SIRI≥ 1.46,18例)与低SIRI组(SIRI<1.46,22例).高、低SIRI组间肿瘤大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SIRI患者术前肿瘤最大径≥3 cm的可能性较大.生存分析显示,不同SIRI、肿瘤数量、肿瘤大小组间无复发生存期(R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低SIRI组患者的生存情况优于高SIRI组、肿瘤单发患者的生存情况优于多发患者、肿瘤最大径<3 cm患者的生存情况优于肿瘤最大径≥3 cm患者.Cox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SIRI、肿瘤数量和肿瘤大小是高级别NMIBC患者术后RFS的独立影响因素;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SIRI≥1.46是NMIBC患者术后R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SIRI可以作为高级别NMI-BC患者的风险评估指标,可能为高级别NMIBC治疗带来新的方案和方向.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全身炎症反应指数高级别预后

    伏诺拉生二联疗法在幽门螺杆菌根治中的效果观察

    尚雨蒙柯希权褚正洋方传发...
    1142-1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富马酸伏诺拉生片(VPZ)联合阿莫西林胶囊10天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安全性、依从性以及效益.方法 将2021年10月-2023年2月于蚌埠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门诊确诊的150例Hp感染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5例)和实验组(75例).对照组给予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联合阿莫西林胶囊、甲硝唑片、胶体果胶铋胶囊;实验组给予富马酸伏诺拉生片和阿莫西林胶囊,疗程均为10d.比较2组患者的Hp根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依从性和成本效果比值.结果 实验组脱落5例,对照组脱落7例,共脱落12例,最终实验组70例,对照组68例.根据方案(PP)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Hp根除率分别为91.43%(64/70)和83.82%(57/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4);根据意向性治疗(ITT)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的Hp根除率分别为85.33%(64/75)和76.00%(57/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8).实验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29%(3/70)和14.71%(10/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依从性分别为97.14%(68/70)和88.24%(60/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1).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成本-效果比值分别为2.22和3.64.结论 与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联合2种抗生素及铋剂相比,富马酸伏诺拉生片联合1种抗生素用于根治Hp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相当,安全性及效益较高且依从性良好,值得在临床推广.

    幽门螺杆菌伏诺拉生质子泵抑制剂根治

    双曲面拉远镜对近视前儿童眼轴变化影响的研究

    阮薏蒙姚东伟李波
    1146-1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双曲面拉远镜对近视前儿童眼轴变化的影响,旨在评估其在儿童近视防控中的应用价值,并为更有效地对儿童用眼行为进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1年4月-2022年3月宁波市一小学6~10周岁的近视前儿童120例(240眼),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0例(120眼)和对照组60例(120眼),观察组使用双曲面拉远镜,对照组未使用拉远镜.随访观察1年,记录2组裸眼视力和最佳矫正视力(BCVA)、屈光度、眼轴长度、远近眼位等指标.分析2组基线与6个月、12个月后的等效球镜度及眼轴长度变化量,采用Pearson相关性及线性回归分析双曲面拉远镜使用时长和眼轴长度变化量的关联.结果 2组双眼等效球镜度变化量、眼轴变化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个月后观察组双眼等效球镜度变化量低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双眼眼轴长度变化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左眼眼轴长度变化量较对照组低0.18 mm,右眼低0.21 mm,左眼眼轴长度进展减少了 43.9%,右眼减少了 48.8%.观察组远近眼位、BCVA 12个月前后自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o 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观察组双曲面拉远镜平均使用时长与眼轴增长量呈负相关关系(P<0.001).结论 双曲面拉远镜对减少近视前儿童眼轴的增长有积极影响,并且使用时间越久,眼轴长度变化量越少.这种视觉辅助仪器能在用眼行为的层面为儿童近视防控提供有效的帮助.

    双曲面拉远镜近视前近视防控眼轴

    苯达莫司汀联合R-CHOP方案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

    刘亚宁李焱任利涛侯小雪...
    1150-1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苯达莫司汀(BEN)联合利妥昔单抗+CHOP(R-CHOP)方案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疗效、血清因子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6月期间邯郸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40例DL-BCL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分别采用R-CHOP方案(对照组,70例)和BEN联合R-CHOP方案治疗(观察组,70例),比较2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客观缓解率(ORR)高于对照组[85.71%(60/70)vs.71.43%(50/70),x2=4.242,P<0.05);治疗后观察组糖类抗原125(CA125)、乳酸脱氢酶(LDH)、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核转录因-κB p50(NF-κB p50)均低于对照组[(18.34±2.75)U/L vs.(22.54±3.11)U/L,(227.16±35.12)U/L vs.(282.71±37.46)U/L,(75.08±10.76)ng/L vs.(81.29±12.41)ng/L,(17.29±1.81)ng/L vs.(19.16±2.07)ng/L,(976.58±104.08)μg/L vs.(1 137.19±197.65)µg/L,P<0.05].2组治疗期间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累计生存率及累计无进展生存率高于对照组(log-rank x2=4.243、3.959,P=0.039、0.047).结论 BEN 联合 R-CHOP 方案能提高 DLBCL 患者的近远期疗效,改善血清指标,安全有效.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苯达莫司汀R-CHOP方案疗效不良反应

    脑电图特征和神经肽Y与急性脑卒中后癫痫风险的相关性

    蒋瑞婷倪琦超王瑜佳闵晶晶...
    1154-1157,1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脑电图特征和神经肽Y水平对急性脑卒中后癫痫发生风险的影响,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6例急性脑卒中后癫痫患者作为癫痫组,再选取同期接受治疗的43例急性脑卒中后非癫痫患者作为非癫痫组.所有受试者均给予至少2 h的脑电图监测,并检测其神经肽Y水平,分析神经肽Y水平和脑电图特征与急性脑卒中后癫痫的相关性.结果 癫痫组患者慢波指数、脑对称指数(BSI)及脑电图慢波化比率(DTABR)均高于非癫痫组(P<0.05);癫痫组患者神经肽Y水平低于非癫痫组,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高于非癫痫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神经肽Y(OR=0.671)、NSE(OR=1.174)水平、慢波指数(OR=1.124)以及BSI(OR=1.344)均是急性脑卒中后癫痫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神经肽Y、慢波指数及BSI联合预测急性脑卒中后癫痫发生的效能最高,其AUC为0.976,灵敏度为93.48%,特异度为97.67%.结论 脑电图特征的异常改变和神经肽Y水平的降低是导致急性脑卒中后癫痫发生的危险因素,神经肽Y水平和脑电图特征可用于预测急性脑卒中后癫痫.

    脑卒中后癫痫脑电图神经肽Y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相关性

    血清miRNAs对SSRIs治疗巩固期停药抑郁症患者复发的影响

    彭玲陈莹陈晶
    1158-1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微小核糖核酸-134(miR-134)、微小核糖核酸-16(miR-16)参与抑郁症基因调控过程理论,分析血清中2种因子对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5-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SSRIs)治疗巩固期内停药的首发抑郁症患者1年期复发风险的影响.方法 选取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2021年10月-2022年5月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治疗并于巩固期停药的首发抑郁症患者125例.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评估血清miR-134、miR-16对停药1年期复发的影响.结果 Kaplan-Meie生存分析结果显示,血清高水平miR-134、miR-16患者"非复发状态"时间为(11.01±0.27)个月和(11.14±0.29)个月,较血清低水平miR-134[(9.32±0.42)个月]、miR-16[(9.59±0.36)个月]患者"非复发状态"时间均显著延长(P<0.05).Cox分析显示,患者1年期复发的危险因素为抑郁家族史(HR=2.219);保护因素为用药时间延长(HR=0.759)、血清miR-134(HR=0.005)、miR-16(HR<0.001)水平升高以及联合物理治疗(HR=0.188).结论 血清miR-134、miR-16表达水平升高对巩固期内停药的SSRIs治疗首发抑郁症患者1年期复发具有良好的预防与保护作用.

    首发抑郁症血清微小核糖核酸-134血清微小核糖核酸-16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巩固期停药复发

    磁共振R2*法测量肝铁浓度对透析患者铁代谢评估的价值

    许星成徐丽朱华夏郭凯琦...
    1162-1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使用磁共振R2*法测量肝铁含量评估慢性肾脏病透析患者铁代谢状态并与传统血清学评价方法进行比较,探究磁共振R2*法的价值.方法 纳入2021年1月-2023年6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人民医院39例慢性肾脏病维持性透析患者,应用磁共振测量肝脏R2*值并计算肝铁浓度(LIC),将LIC与传统铁代谢评价指标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等指标做相关分析,研究其对铁代谢评估的价值.结果 39例慢性肾脏病透析患者中LIC缺乏组23例,占比59.0%,与LIC不缺乏组比较,LIC缺乏组患者肝R2*值、铁蛋白降低,而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血红蛋白升高(P<0.05)o LIC与铁蛋白、红细胞分布宽度呈正相关关系,与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呈负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505、0.394、-0.392、-0.415,均P<0.05).LIC分组标准与传统血清学分组标准诊断结果之间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2021年中国肾性贫血诊治临床实践指南标准,LIC缺乏组患者23例中不存在绝对性铁缺乏15例(65.2%),而LIC不缺乏组患者16例中存在绝对性铁缺乏3例(18.8%).结论 磁共振R2*法测量LIC反映慢性肾脏病透析患者铁储存量,结合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等指标可能有助于更好评价该类患者的铁代谢状态.

    磁共振成像R2*法铁代谢慢性肾脏病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