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全科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全科医学
中华全科医学

月刊

1674-4152

zhqkyx@163.com

0552-3051890

233004

安徽省蚌埠市长淮路287号

中华全科医学/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General Practic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央国家级医学专业期刊。刊物宗旨:宣传全科医学知识,传播全科医学技术、方法及全科医学理念;建立和完善以病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的服务网络;开拓研究领域,介绍研究成果和学术成就,促进全科医学信息的传播和学术交流,繁荣和发展全科医学事业。刊物主要面向基层广大医务人员、医学院校广大师生,以及从事全科医学基础、临床、科研、教学、管理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浅谈全科医生的临床哲学思维

    马万瑞任菁菁王志忠
    1449-14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科医学是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专业学科,加之全科医学的主要诊疗范围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这都要求全科医生除了具有高度的责任心、综合性的专业知识、丰富的生活经验、执着的科学精神和卓越的管理才能之外,还要学会自觉地建立并科学应用哲学的思维方法.早在2 400多年前,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就提出:"医学家必须同时是哲学家".世界医学会在《日内瓦宣言》中也倡议,医生应当具备哲学家的全部最好品质.全科医生更是如此,哲学思维可以帮助其在临床工作中改变思维的主观性、片面性、表面性和静止性,亦是当前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体现,也能使全科医生保持良好的人文修养、具备处理各种问题的本领与艺术.因此,全科医生临床哲学思维的培养,对全科医生的临床实践及理论学习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初步探讨全科医学临床思维方法与医学的哲学理念,从理论上浅谈全科医生的临床哲学思维可能对医学实践及教育的作用,为提升全科医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及教学能力提供一定的参考.

    全科医学全科医生哲学思维

    乏力诊治与管理专家共识(2024)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全科未分化疾病专家协作组任菁菁
    1453-14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乏力是一种常见健康问题,长期乏力将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并对其家庭和社会造成较大的医疗经济负担.本共识以乏力的诊治与管理为导向,阐述了乏力的定义、流行概况、病因与发病机制,针对其诊断进行了全面综述,包括详细问诊、体格检查、评估、诊断思维导图,针对其治疗从治疗原则、治疗方案和治疗措施展开了详细阐述,并针对管理提出了详细的建议包括管理、随访、转诊、三级预防、健康教育,以指导全科医生对乏力患者进行长程管理,提升其生命质量,减轻患者家庭与社会的经济负担.

    乏力诊治管理

    波动性高血糖和持续性高血糖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影响

    朱晨希李丽燕赵旭东郝敬波...
    1463-14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波动性高血糖和持续性高血糖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选择2022年11月-2023年5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新诊断的112例T2DM患者,根据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分为持续性高血糖组(52例)与波动性高血糖组(60例),评估大血管、微血管并发症.结果 波动性高血糖组较持续性高血糖组2 h血糖、2 h胰岛素、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明显升高(P<0.05),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尿白蛋白/尿肌酐(UACR)、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踝肱指数(ABI)明显降低(P<0.05);冠心病[30.0%(18 例)vs.13.5%(7 例),x2=4.394,P=0.036]和脑梗死发生率[26.7%(16 例)vs.11.5%(6 例),x2=4.039,P=0.044]增高,糖尿病肾病[10.0%(6 例)vs.25.0%(13 例),x2=4.450,P=0.035]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8.3%(5例)vs.23.1%(12例),x2=4.703,P=0.030]降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大血管并发症影响因素为2 h血糖、2 h胰岛素、MAGE>3.9 mmol/L、肱动脉EDD(P<0.05);微血管并发症影响因素为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MAGE≤3.9 mmol/L、hs-CRP(P<0.05).结论 波动性高血糖对T2DM患者大血管并发症影响更明显,可能与内皮功能受损有关,而持续性高血糖对T2DM患者微血管并发症影响更显著,可能与炎性反应有关.

    2型糖尿病波动性高血糖内皮功能动脉粥样硬化炎性反应

    社会参与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与社会隔离间的中介效应

    王静林可可孙超武全莹...
    1467-1470,15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的自我管理对社会隔离的影响路径,并分析社会参与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使用Lubben社会网络量表-6、糖尿病自我管理活动问卷及自主参与问卷,调查2023年5-11月在北京市三甲医院内分泌科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或住院的49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社会隔离现状,构建社会隔离与自我管理及社会参与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社会参与的中介效应.结果 49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227例发生社会隔离,发生率为45.77%;发生家庭维度与朋友维度社会隔离人数分别为74例(14.92%)与239例(48.19%).结构方程模型参数估计收敛良好,后验预测P值为0.371>0.05,拟合较好.模型显示,自我管理中的运动管理与吸烟对社会隔离有负向直接效应(-0.136与-0.132),还通过社会参与间接影响社会隔离(-0.201和-0.079),中介效应比分别为59.47%和37.44%.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运动与吸烟)及社会参与可以预测社会隔离的发生,社会参与在糖尿病自我管理(运动与吸烟)与社会隔离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2型糖尿病老年社会隔离社会参与自我管理中介效应

    2型糖尿病与结直肠癌发生风险的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张俏周学志陈炳合侯栋...
    1471-1474,15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方法探讨2型糖尿病与结直肠癌之间的潜在因果关系.方法 取自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汇总数据集,其中暴露(2型糖尿病)数据490 089例,结局(结直肠癌)数据383 348例.通过剔除连锁不平衡和混杂因素,以及设定关联强度阈值,筛选出47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作为研究的工具变量(IVs).采用逆方差加权(IVW)法辅以加权中位数法、MR-Egger法、简单模式法和加权模式法评估因果关系.利用留一法进行敏感性分析,并通过可视化手段进一步评估MR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健性.同时,使用IVW法和MR-Egger法的Cochran Q检验评估异质性,以及MR-Egger截距法进行多效性检验.结果 IVW法表明两者间不存在显著的因果关联(OR=1.000,95%CI:0.999~1.001,P=0.790),加权中位数法(P=0.386)、MR-Egger法(P=0.137)、简单模式法(P=0.275)和加权模式法(P=0.479)的分析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这一发现.留一法分析未发现显著影响整体结果的单个SNP,异质性检验(P>0.05)和多效性检验(P>0.05)的结果均佐证了 MR结论的可靠性和稳健性.结论 2型糖尿病与结直肠癌之间在遗传学层面不存在明显的因果关联.

    2型糖尿病结直肠癌因果关联孟德尔随机化

    载脂蛋白E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和功能转归评估中的应用

    王朋音大为何野胡翀...
    1475-1478,15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近年来许多研究证明多种疾病与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样性相关,本文旨在探讨APOE基因在颅内血管狭窄引起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预测价值及评估其预后的作用.方法 收集2022年1月-2023年1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511例,根据是否有颅内动脉狭窄将其分成颅内动脉狭窄(ICAS)组(317例)和非颅内动脉狭窄(NCAS)组(194例)及6个月随访时根据是否携带APOE-e4将其分为携带e4基因(213例)组和非携带e4(298例)组,分析年龄、性别、合并症、血脂、载脂蛋白E(包括等位基因分型)和脂蛋白a的差异,并进行血管壁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术后6个月随访患者的功能转归,随访高清血管壁成像结果.结果 ICAS组的APOE浓度显著低于NCAS组(r=0.481,P<0.01).携带APOE-e4基因的患者中45.54%(97/213)和未携带APOE-e4基因的患者中16.11%(48/298)在治疗结束6个月随访时预后不良(OR=4.622,95%CI:3.512~6.091,P<0.01).结论 血浆APOE水平低是ICAS引起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高危因素,携带APOE-e4基因是AIS患者功能预后不良的高危因素.APOE-e4基因型联合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在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生及评估功能转归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载脂蛋白E血管壁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功能评估临床价值

    甲状腺乳头状癌BRAFV600E基因突变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王岩岩张超王林彭德峰...
    1479-14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增加,其发病机制和临床特征仍不十分明确,本文拟探讨PTC患者BRAFV600E基因突变检测结果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为PTC患者的治疗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严格的纳入标准从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乳外科2022年1-9月收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收集符合条件的病例资料,采用x2检验及logistic分析PTC患者BRAFV600E基因突变情况以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所有临床数据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0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BRAFV600E基因突变率为70.37%(76/10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桥本甲状腺炎、伴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包膜侵犯及肿瘤最大径≥0.5 cm与BRAFV600E基因突变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5岁、肿瘤最大径≥0.5 cm是BRAFV600E突变的危险因素,而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是BRAFV600E突变的保护因素.结论 BRAFV600E检测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BRAFV600E检测结果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部分临床病理特征存在相关性,BRAFV600E检测结果对临床治疗决策和预后判断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甲状腺乳头状癌BRAFV600E基因突变临床病理特征

    外周血IL-17A水平与寻常痤疮的相关性研究及对痤疮瘢痕的预测价值

    方静王莉文王静甘智慧...
    1483-14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目前寻常痤疮的发病机制仍在持续的探究中,国外有研究表明痤疮发病与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水平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外周血IL-17A水平与痤疮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对痤疮瘢痕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2022年10月-2023年10月在安徽省立医院皮肤科治疗的130例寻常痤疮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痤疮综合分级系统将痤疮组分为轻中度组(45例)、重度组(40例)、极重度组(45例),选取4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再根据瘢痕严重程度将观察组分为无瘢痕组(25例)、轻度瘢痕组(25例)、中度瘢痕组(40例)及重度瘢痕组(4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外周血IL-17A水平.结果 轻中度组、重度组、极重度组寻常痤疮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17A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痤疮严重程度与外周血IL-17A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724,P<0.001);轻度、中度、重度痤疮瘢痕组患者外周血中IL-17A水平逐渐升高,显著高于无瘢痕组(P<0.05)o Spearman分析显示,痤疮瘢痕严重程度与外周血IL-17A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591,P<0.001).外周血IL-17A水平预测痤疮瘢痕发生的灵敏度为84.00%,特异度为83.80%.结论 外周血IL-17A水平与寻常痤疮严重程度及痤疮瘢痕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对痤疮瘢痕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寻常痤疮白介素17A痤疮瘢痕预测相关性研究

    炎症负荷指数与吉兰-巴雷综合征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漆星月赵旭东李雷
    1487-14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新型炎症标志物炎症负荷指数(IBI)与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其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4年1月-2022年9月首诊为GBS的患者160例,根据Hughes功能分级量表(HFGS)评分将其分为轻型组(52例)和重型组(108例),收集2组患者一般资料、IBI及传统炎症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ROC曲线评估IBI对重型GBS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重型GBS的影响因素.结果 重型组患者入院时的IBI为13.15(4.06,56.78),明显高于轻型组[3.32(1.93,8.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OC分析结果显示,IBI预测重型组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737(95%CI:0.660~0.815);2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LR)、IBI、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全身炎症反应指数(SIR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 logistic 分析结果显示,IBI≥11.00(0R=3.803,95%CI:1.631~8.868)和 MLR≥0.42(OR=5.697,95%CI:1.109~29.272)是发生重型GB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IBI作为一种新兴的炎症指标,其水平升高与GB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关,且与传统炎症指标相比,IBI对于重型GBS患者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

    吉兰-巴雷综合征炎症负荷指数新型炎症标志物

    阿法替尼二线治疗晚期肺鳞癌患者的效果观察

    刘允刘莹刘佳慧王璐...
    1491-1495,14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阿法替尼在晚期肺鳞癌患者二线治疗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3月-2022年10月驱动基因阴性的晚期肺鳞癌患者58例,按指南予以阿法替尼40 mg/d,口服,发生3级以上副反应时,停药至患者恢复,重新用药剂量按10 mg/次下调,最低至20 mg/d.按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1.1版每6周评价1次,至疾病进展,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1)临床疗效: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20例(34.48%),稳定18例(31.04%),疾病进展20例(34.48%),客观缓解率(ORR)为34.48%,疾病控制率(DCR)为65.52%;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4.20个月(95%CI:3.62~4.78),中位总生存期(mOS)为11.60个月(95%CI:7.99~15.21).(2)单因素分析显示:体力状况评分(PS)、基础疾病与DCR、mPFS及mOS均有相关性,非敏感基因突变、远处转移与mPFS、mOS均有相关性(P<0.05).(3)多因素分析显示:PS评分、基础疾病是mPFS、mOS的影响因素(P<0.05).(4)不良反应:腹泻58例(100.00%)、皮疹44例(75.86%),3级不良反应中腹泻7例(12.07%)、皮疹5例(8.62%),无3级以上不良事件.结论 阿法替尼是晚期肺鳞癌患者二线治疗的可选择方案,疗效好,不良反应可控.

    肺鳞癌阿法替尼靶向治疗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