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石油石化绿色低碳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石油石化绿色低碳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经济技术研究
石油石化绿色低碳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经济技术研究

张大通

双月刊

2095-0942

gwgc@petrochina.com.cn

0459-5903588

163712

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西康路42号

石油石化绿色低碳/Journal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in Petroleum and Petrochemical Industry
查看更多>>《石油石化绿色低碳》(CN10-1378/TE)原名《石油石化节能与减排》(CN11-5999/TQ),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主办的科技学术期刊。自创刊以来围绕绿色低碳主题,宣传解读有关政策法规,反映国内外动态,展示并研讨石油石化行业节能减排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新设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低碳氨燃料生命周期碳排计算和应用前景探究

    程一步包素芳
    1-6,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梳理了低碳氨的燃料属性和特点,测算了目前技术水平下低碳氨生命周期碳排因子,对低碳氨与煤制氨的成本进行了分析,指出随着技术进步成本进一步下降,风光发电制低碳氨燃料经济性将逐步体现,未来具有发展空间.低碳氨生命周期碳排因子生产环节排放占90%以上,生产环节中碳排基本上是制氢和制氮用电导致,因此降低碳排主要方向是减少生产环节用电量和尽可能增加绿电使用量.

    低碳氨生命周期碳排因子煤制合成氨经济性对比前景分析

    可持续航空燃料产业发展现状及对我国SAF发展建议

    兰孟彤高慧吴谋远
    7-1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航空业作为交通领域减排最困难的部门,采用可持续航空燃料是当前公认的减排主要技术路线.我国可持续航空燃料产业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与欧美等国存在一定差距.该文从ASTM D7566-23b及ASTM1655-23a等可持续航空燃料认证标准着手,分析当前行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研究发现,SAF需求前景广阔,在我国市场发展空间大;但当前我国可持续航空燃料发展存在顶层政策引导不足、供应链体系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认证流程繁琐且成本高昂等问题;建议加快相关政策制定、探索新工艺新原料、加强产业联合推动技术创新、加快建设运营生物航煤示范项目,以推动SAF在我国的发展,助力航空业减排.

    可持续航空燃料生物燃料政策扶持航空减排认证标准能源转型低碳替代

    全球氢能产业发展趋势浅析

    叶子
    1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球能源转型、实现碳中和的进程中,氢能承担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全球氢能供需来看,在净零情境下,到2050年全球氢能需求量将达到6.6亿吨,低碳氢将大规模取代化石能源制氢,交通领域将成为用氢的重要增长领域.在制氢技术方面,碱性电解槽和质子交换膜电解槽已成为目前全球主流的商业化技术,未来碱性电解槽技术将以较低成本成为市场应用更广的技术.在储运技术方面,液氢、液氨和有机液态储氢均有可能成为未来氢能国际贸易的发展方向,其中船运液氨的成本优势较大.

    氢能碳中和低碳氢制氢储氢碱性电解槽质子交换膜电解槽

    石化产品碳足迹种类规则标准化研究

    田涛许德刚于航张华...
    19-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碳足迹作为评价产品或服务生命周期碳排放的重要方法已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由于现有国际标准原则性较强,需要针对不同行业进行标准化处理.产品种类规则是对一种或多种产品种类进行碳足迹评价所必须满足的一套具体的规则、要求和指南,制定《碳足迹 产品种类规则 石化产品》行业标准对推动石化产品碳足迹评价的标准化和一致性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从石化产业链、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化学工业的专业范畴等角度,提出了涵盖石油炼制、基本有机原料、有机化工品和高分合成材料在内的石化产品描述,阐述了制定该产品种类规则的功能单位、系统边界、分配规则、生命周期阶段定义等内容的相关思考.

    产品种类规则碳足迹石化产品功能单位系统边界排放清单

    碳税征收对我国宏观经济和石化产业影响

    高蕙雯胡明禹
    25-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碳税是国际上碳定价机制的重要形式之一.在我国,适时开征碳税,对于指引产业发挥税收政策对绿色低碳发展作用、有效弥补碳交易定价缺陷、实现"双碳"目标意义重大.该文基于最新的投入产出表,构建中国碳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采用动态碳税调整机制,模拟分析碳税征收对宏观经济和产业经济的影响.研究发现,征收碳税将对我国GDP、出口、居民收入等经济指标造成负面影响,但会抑制高耗能行业发展,从而优化产业结构;对于石化产业,实施碳税会降低医药制品价格,提升其市场竞争力,但会导致基础化学原料等高碳排行业产出和出口的双重下降;引导消费者选择低碳环保产品,从而降低传统橡塑制品产出;综合来看,实施碳税会显著降低高耗能石化行业化石能源消耗和碳排总量,降幅超过全社会平均水平,有利于推动石化行业低碳发展.

    "双碳"目标碳税政策CGE模型经济影响减排效果

    大比例增产航煤兼产优质尾油加氢裂化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董松涛赵广乐胡志海赵阳...
    34-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满足重点地区航煤不足、炼油装置向化工转型等问题,推出新一代加氢裂化催化剂RHC-131和加氢裂化精制段催化剂RN-410;基于新催化剂和系统性工艺研究,成功开发了大比例增产航煤兼产优质尾油加氢裂化技术.该技术在某企业200万吨/年高压加氢裂化装置的应用结果表明,采用该技术可大幅度提高喷气燃料收率,降低尾油BMCI值;通过馏分切割的变化还可以切换成多产柴油模式,以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该技术的成功实施,使得高压加氢裂化装置实现了提质、增效、降碳和降本等多重收益,从技术上实现了过程绿色化.

    加氢裂化催化剂喷气燃料尾油降本增效

    裂解汽油加氢装置精馏塔双股进料的模拟及改造

    叶剑云
    40-44页
    查看更多>>摘要:裂解汽油加氢装置的原料油分为轻、重粗汽油,两股汽油馏分组分差异较大.传统流程的轻重裂解汽油混合冷却进罐区,导致一系列用能瓶颈,包括热量的冷却损失、脱C5塔内物料的返混、重沸器能耗增加、罐区VOC排放增加等.采用双股进料优化可消除上述瓶颈.对此进行模拟分析,结果显示,改造后裂解汽油加氢装置的脱C5塔重沸器负荷大幅下降,但回流比也有所增加.某石化的裂解汽油加氢装置进行了脱C5塔双股进料节能改造,改造后轻、重汽油分别从塔上部和下部进料,进料温度从原来的32℃分别提高至77、86℃,重沸器蒸汽单位进料的蒸汽用量下降了24.5%,节能效果显著.

    裂解汽油加氢脱C5塔双股进料流程模拟节能优化

    金秋致密气藏开发中的绿色低碳措施与应用效果

    李静
    4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金秋气田加大致密气勘探开发力度,产量从2019年不足0.1×108 m3快速翻倍到2022年的15.6×108 m3.金秋致密气藏在快速上产的同时也积极探索绿色低碳发展技术并应用,包括试采放空气回收、井下节流、闪蒸气回收、压裂返排液回用、管线泄漏监测、光伏发电、地热利用等,实现增效超1亿元,年减少CO2排放约16×104 t,为双碳目标的实现贡献力量.

    致密气双碳目标绿色低碳闪蒸气回收光伏发电

    不同煤种CO释放速率及吸放热特性实验研究

    邢曦文蔡玉田
    51-55,77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对无烟煤、焦煤、气煤、长焰煤和褐煤这五种不同变质程度煤样的吸放热特性及CO释放速率进行实验研究,同时对五种煤样进行工业分析与元素分析.对不同煤种进行氧化升温实验,得出的实验数据反映了CO的产生与煤的变质程度密切相关;不同变质程度煤样的CO浓度和CO释放速率的增长趋势保持一致;煤的变质程度越低,越容易与O2结合释放CO.对不同煤种进行DSC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持续上升,煤样的吸热速率逐渐升高达到最值后会逐渐下降,而煤样的放热速率前期增长缓慢、后期明显加快,CO浓度及其释放速率持续增长但后期增长缓慢.

    不同煤种CO释放速率吸放热DSC实验火灾预测

    乙烯原料最适裂解温度研究

    朱泽强
    5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裂解炉标定方法,探究气体、石脑油、加氢尾油三种原料在不同裂解温度下的产品分布,选取最佳经济效益点,同时考虑高附产品收率相对较好,兼顾对应温度下裂解炉运行周期,得出最适宜温度.经数据分析,在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前提,兼顾高附收率以及运行周期条件下,确定1#裂解炉裂解气体最佳温度在860℃;6#裂解炉裂解加氢尾油最佳温度在810℃,此时丙/乙比0.6;确定7#裂解炉裂解石脑油最佳温度在845℃,此时丙/乙比0.56.

    裂解炉标定裂解温度乙烯高附收率丙/乙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