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夏有为

月刊

1006-7167

sysy@mail.sjtu.edu.cn;sysyyt@163.com

021-62932875

200030

上海华山路1954号交大教学三楼456、457室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Journal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in Laborator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教育部主管、上海交通大学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技术刊物,全国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会会刊之一。本刊始终追踪实验室工作中的新技术、新经验、新理论,进行研究与探索,在推动高校的素质教育和创新工程、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实验教学改革、实验水平提高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刊物已入选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激光扫描三维细观图像采集装置的设计和应用

    康爱红周立信李波王宇...
    47-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现有图像采集技术中容易出现的环境阴影、难以实现360°三维图像精确采集以及图像容易产生畸变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激光扫描的三维细观图像采集装置.该装置包括箱体、底座、无影灯系统和激光扫描仪等部件.该实验装置具备连续快捷的图像采集功能,且不受环境阴影影响;能够精确采集土木工程材料如表面构造、粗集料纹理、沥青混合料细观结构的三维图像.案例应用表明,沥青路面抗滑性能衰减的主要原因是路表粗集料被磨光.此外,从沥青混合料细观图像还能精确获取空隙率、级配等特征参数,为质量控制和性能评估提供依据.该装置在土木工程材料的教学、研究以及相关研究院所和企事业单位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3D激光扫描三维细观图像采集细观结构土木工程材料

    基于模拟工况的RV减速器测试平台搭建

    赵兵李恒庞琬琳
    53-58,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促进智能制造装备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编程能力,设计并搭建模拟工业机器人(IR)单轴运行的旋转矢量(RV)减速器测试平台.平台对于研究RV减速器传动原理、内部复杂结构组成以及IR运行机制具有积极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平台能满足预定的功能需求,结合Matlab软件能有效分析、计算RV减速器的传动比、传动效率、传动误差等关键参数;平台丰富了实验教学内容,能提高学生实验数据分析、处理能力,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模拟工况RV减速器平台搭建实践教学工业机器人

    旋转导向钻井轨迹控制特性实验教学装置设计及应用

    刘永旺王红秦晓兵尚捷...
    59-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旋转导向是目前钻井技术的最前沿科技,也是定向钻井领域未来发展的主流方向.获取并展示旋转导向钻井行为对钻井人才培养及实现现场技术再次革新升级均有重大意义.为展示旋转导向钻井行为,基于相似性原理,研制旋转导向钻井轨迹控制特性实验教学装置,装置可展示旋转导向钻井系统的轨迹控制行为和揭示其控制特性,可评价不同导向钻井技术实施效果,提升学生导向钻井作业的工程实践能力,为科研人员揭示轨迹控制机理、开展科研创新提供保障.

    旋转导向钻井轨迹控制特性实验教学装置教学研究钻进行为

    基于AR技术的线上线下混合式虚拟仿真实验系统设计

    许晓莉
    64-67,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改善高校实验教学操作模式单一、趣味性不高、环境受限等问题,提出在5G通信技术支撑下,基于增强现实(AR)技术开发沉浸交互式的虚拟仿真实验系统.从学生、教师、实验环境、实验功能和评价反馈等多个维度探索,在实时跟踪、脱卡交互、手势传感、游戏互动和三维仿真场景构建等方面深入分析,基于AR技术构建集虚拟空间、图像文字、视频音乐和游戏等多元素服务教学、识别效率高、实时性较强的虚拟仿真实验系统.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实验效率和减少实验耗材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增强现实技术混合式虚拟仿真实验系统

    基于可视化教学的微波传输线模块化实验系统设计

    傅世强林海李婵娟徐之遐...
    68-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微波传输线理论"化场为路"的分析方法,设计一套集总参数等效电路的微波传输线模块化实验教学系统,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微波传输线的基本原理和工作特性.该系统采用低频电路元件进行模块化设计,利用两组不同颜色LED,演示信号在传输线中的不同工作状态,让学生能直观感受信号的传播过程,增加实验兴趣.采用积木式可拼插接口,便于元件的替换和系统调试,进一步拓展匹配电路及功分电路等复杂器件的设计性实验,有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教学效果.

    微波传输线等效电路集总参数分布参数

    煤矿粉尘运移实验数字孪生教研系统创建

    张贵生涂庆毅朱艳娜高先磊...
    73-7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传统粉尘运移实验教学成本高、学生容量小、试错风险大、实验效率低等弊端,依托现有粉尘平台,创建煤矿粉尘运移实验数字孪生教研系统.运用3Dmax、Unreal Engine等软件对设备及巷道模型进行仿真建模、渲染、通信,构建物理层、数据感知层等架构,设计具有实践认知、动画演示功能的教学空间和具有虚拟、交互实验模式的科研空间,依托校园网络架构,实现设备共享.以交互实验模式为例,开展"风速-粉尘浓度"虚实交互科学实验,获取不同风速下粉尘运移效果、数据报表和运移曲线,揭示100 μm粒径粉尘在风流作用下的运移规律,验证了系统的智能性、稳定性和高效性.该教研系统为安全类实验教学的智能化改革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

    粉尘运移实验数字孪生教研系统教学空间科研空间

    基于改进ThreshNet模型的农作物虫害识别方法

    任喜伟孙悦杨虹何立风...
    79-85,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现有深度学习模型在复杂背景下虫害特征提取能力差、泛化性能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脱粒网模型的农作物虫害识别方法.引入批量通道归一化模块,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将高层筛选特征金字塔网络与自定义卷积模块融合,形成多尺度特征融合模块,把模块嵌入密集连接的模型与谐波之间,增强模型特征提取能力;调整模型整体架构,得到驱虫脱粒网(TNP)模型.通过自建数据集P28 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与改进前模型相比,TNP模型的准确率提高了3.95%、参数量下降了 6.47M、浮点运算量(FLOPs)下降了 0.23G;与 ResNet50、DenseNet、EfficientNet B4 等模型相比,TNP模型的准确率、参数量、FLOPs和推理时间均有较好表现.TNP模型能够快速、准确识别农作物虫害特征信息,为及时防治虫害提供技术支持.

    农作物虫害识别ThreshNet模型BCN模块多尺度特征融合

    医学电子传感多模块组态实验教学系统设计

    张博贾开翔岳汶宓
    86-89,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满足生物医学工程等电类专业全周期、全流程实验教学需求,设计开发了一套基于CH32F103 单片机的医学电子多模块组态实验教学系统.该实验系统按照系统性教学思路进行设计,实验教师可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教学需求,将系统模块进行拆分组合.该系统能够用于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单片机基础实验、传感器实验和课程设计实验等实验;在单元电路到系统设计的教学过程中,注重产、学、用相结合,向学生传递产品设计整体性的理念,培养具备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新工科人才.

    医学电子传感器实验教学系统信号采集单片机嵌入式系统

    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推进社会科普教育策略研究

    邴杰
    90-93,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社会需求、公众期望、社会责任以及示范效应等内外部因素分析明确了实验教学中心在科普教育中的重要角色.面对资源分配与规划的挑战,构建了一套以教育公平为基础、终身教育理念为引领,并倡导社会广泛参与的理论框架.实际操作中,该框架融合了知识传授的精准性、实践活动的趣味性与艺术性,以及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传播方式,全方位推动社会科普教育的深入发展.结果显示,该创新路径不仅能优化资源配置,还能显著增强科普活动的实效性,为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在科普教育领域的深化拓展与实践创新提供强有力支持,进而推动科普教育水平的显著提升.

    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社会科普科普教育策略

    数字化语言文学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与实践

    刘祖旺
    94-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发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引领示范作用,基于数字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通过分析鲁东大学数字化语言文学实验教学中心10 年来建设与实践探索,重点对其建设思路、运行机制、建设内容和建设成效进行总结,提出在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教师教研教改发展路径探索、实验室管理、服务实践教学体系研究和一流课程建设等方面的发展路径,为语言文学相关的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数字化语言文学实验教学实验室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