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沈阳体育学院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沈阳体育学院

马毅

双月刊

1004-0560

stxb@syty.edu.cn

024-89166377

110102

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金钱松东路36号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henyang Sport University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G8体育类综合性期刊,其宗旨是以沈阳体育学院的学术研究及成果为支撑,以体育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的研究为主,突出反映冬季项目等具有地域特色的学术成就,鼓励对新学科领域的开拓,力求全面和深入地反映学院的教学、科研训练水平,使其成为展示学院学术成果、提升学院学术地位和进行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载体和窗口。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质生产力赋能体育用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出场语境、推进困囿与实践路径

    时丽珍黄晓灵李增光谭雪峰...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为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指引.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阐述新质生产力赋能体育用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与出场语境.研究认为,新质生产力赋能的内在机理表现为新质劳动者、新质劳动资料及新质劳动对象分别为体育用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引擎、动力源泉及物质基础.新质生产力赋能体育用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推进困囿集中在新质生产力赋能的施展条件不充分、新质劳动者不足以及数据利用效能低等方面.据此提出实践路径:创造新质生产力赋能条件,改善体育用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环境;聚焦产学研长效合作机制,创新新质劳动者培养与流动工作;推动数据资源高效流通,激发体育用品制造业生产力效能.

    新质生产力数据要素体育用品制造业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数实融合背景下体育旅游产业数字化转型:动力机制、现实困境与推进策略

    张亚文谢翔张小林
    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实融合背景下,推动体育旅游产业数字化转型将不断提升产业内部构成要素更新迭代速率,激发体育旅游作为新兴产业的强劲动力.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讨体育旅游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动力机制、现实困境与推进策略.研究认为:数实融合背景下,政策、科技、市场以及产业自身变革成为推动体育旅游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动力来源,各动力要素间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体育旅游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动力机制.当前体育旅游产业数字化转型还存在产业政策供给不足、科技创新能力薄弱、数字市场建设待完善、产业发展结构性失衡等问题.因此,应强化政策供给、推动科技创新、完善数字市场、优化发展结构,逐步推动体育旅游产业数字化转型.

    数字经济体育旅游产业数字化转型数实融合体育经济

    数字经济驱动体育企业高质量发展:机制、困境与路径

    袁园媛黄海燕
    16-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中国建设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数字经济的发展成为驱动体育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探究数字经济驱动体育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机制,认为数字经济能够重塑体育企业的资源基础、动态能力和战略使命,使其发挥更大的综合价值;同时从生产流程、营销模式、创新行为、资产管理4 个方面分析数字经济驱动体育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机制.针对数字经济驱动体育企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针对性政策缺乏,支持体系待完善;数字化转型能力不足,数字技术涉入程度低;数据利用与监管薄弱,数字创新水平低下;数字化转型成本较高,金融供给不到位等困境,提出构筑数字化政策体系,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数字化转型能力,开展智能化业务;加强数据挖掘与监管,提高技术协作效率;释放资本支持空间,拓宽投融资渠道等推进路径.

    数字经济体育企业企业发展数字化转型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学校体育课程思政何以促进高中生全面发展——多重中介效应分析

    周启迪王殿玺刘佳
    23-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我国18 个省市开展的高中生问卷调查数据,运用多重中介分析方法,探讨学校开展体育课程思政对高中生全面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学校体育课程思政对高中生全面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体育锻炼和体育价值认同在学校体育课程思政与高中生全面发展之间起显著的单独中介作用,学校体育课程思政还能够借助体育锻炼和体育价值认同的链式中介效应影响高中生全面发展.本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学校体育课程思政和促进高中生全面发展之间的内在机制,对加强学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和培养高中生体育锻炼意识与能力、不断促进高中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体育课程思政学生全面发展体育价值认同立德树人体育教育

    身体本体视域下学校体育的认识论框架及其实践理路

    周生旺程传银
    3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超越技术理性主义,回归身体本体意义,是新时期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的新转向.身体在学校体育中具有本体论上的哲学意义,包含了作为自然存在与生命存在的教育意涵.身体本体视域下的学校体育实践充斥着身体认识论的哲学色彩,建立在身心一元、主客一体、交互对话与反思建构的认知逻辑之上,具有显著的具身认知特征与具身实践的教育学意义,构建了由"经验知识论、体验介质论、对话关系论、建构生成论"4 个方面构成的认识论框架.提出学校体育应呈现"生命-实践"的教育学意义,包含着主动的身体、鲜活的体验、主体的交互与意义的建构 4 个方面的实践要素,并据此提出主体性认知、情境化教学、合作性学习与生成性产出的实践理路.

    学校体育身体哲学本体论认识论体育教育

    学校体育改善负性情绪的剂量特征:锻炼频率与时长维度

    李王杰
    38-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明确青少年在学校体育情境下改善负性情绪的锻炼剂量特征,探索从学校体育角度解决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规律,本研究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2014-2015 年的追访数据,采用多元回归、U检验和非线性关系的调节效应分析法,对8 984 名初中生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每周锻炼频率与负性情绪并非U型关系,而是呈单调下降趋势,即1 周内锻炼次数越多越好;锻炼时长与负性情绪呈U型关系,即负性情绪随着锻炼时长的增加先减少后增加,最优时长为40~60 min;学习压力在调节锻炼时长与负性情绪之间的U型关系中起到削弱和平缓的作用.综合效应方面,每周锻炼3 次、每次持续50~60 min,或者每周锻炼6 次、每次持续50~120 min,都能够获得改善负性情绪的良好效果.为了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学校体育应保证学生每天有大约1h的锻炼时间,并引导学生合理安排学习与锻炼时间,以防范过长锻炼时间在高学习压力下导致负性情绪增加的风险.

    学校体育负性情绪锻炼剂量锻炼频率锻炼时长

    我国乡村体育赛事振兴的历史机遇、实践经验与启示——以台盘"村BA"为例

    代向伟凌媛郭修金冯加付...
    45-5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访谈法和逻辑论证法聚焦乡村振兴、全民健身、数字网络三大历史机遇下的乡村体育赛事.基于乡俗、乡韵、乡才、乡境、乡音5 个振兴要素总结"村BA"的成功经验:传统节庆搭建赛事平台、体育文化构筑赛事底蕴、体育骨干激发赛事活力、协同治理提供赛事保障、多元载体优化赛事传播.继而围绕赛事底蕴、文化认同、体育人才、体育设施和体育宣传5 个方面,为乡村体育赛事振兴提供启示:从自省到自信,挖掘体育赛事历史底蕴;从认识到认同,重构传统文化群体认同;从他治到自治,激发赛事组织内生动力;从同质到异质,补齐乡村特色体育设施;从一元到多元,优化体育赛事传播载体.

    乡村体育赛事乡村振兴"村BA"历史机遇实践经验

    乡村体育资源价值化的实践困境与破解之策

    伍艺昭吕万刚阳艺武郭敏刚...
    53-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体育资源不仅是乡村公共体育服务高质量供给的基础,而且是体育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依托,还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条件.运用文献资料和实地调研等方法,剖析乡村体育资源价值化的实践困境,并探索破解之策.研究认为,乡村体育资源的构成主要包括乡村体育内源性资源和乡村体育外源性资源.为有效破除乡村体育资源价值化机制不畅、协同不力、载体不实、活力不强、转化不深等瓶颈,可通过打造联立效应、深化多元协同、夯实发展载体、激发内生活力、强化人本理念等举措来推进乡村体育资源价值化的实现.

    乡村振兴新发展格局农村体育体育资源价值化

    数字赋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高质量发展:基本内涵、作用机制与创新路径

    邹新娴刘雪薇
    60-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动农村公共体育服务高质量发展是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路径.从数字赋能视角出发,阐释数字赋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与现实意义,并对数字赋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与现实困境进行分析.研究认为,数字技术从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机制、技术机制、协同机制、决策机制及监管机制5 个方面赋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高质量发展,而农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基层对数字技术的认识与应用不足、农民数字素养匮乏、数据信息共享通道阻塞及质量管理体系缺失成为阻碍农村公共体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基于此,提出推进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数字化转型、加速弥合城乡数字鸿沟、推动城乡公共体育服务协调发展及构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全流程质量管理体系的创新路径.

    农村数字技术公共体育服务高质量发展创新路径

    体育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逻辑、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李春山张华
    67-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体育积极融入中国式现代化是体育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贡献的应然之举.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探讨体育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逻辑、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研究认为,体育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为体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体育融入中国式现代化是体育强国建设的必由之路.体育融入中国式现代化有助于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从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促进体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进体育文化建设、发挥体育绿色低碳优势以及深化体育对外交流合作 5 个方面,提出体育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路径,以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式现代化体育体育强国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体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