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曹健华

双月刊

1672-1012

syxyxbskb@163.com

0739-5431304

422004

湖南省邵阳市七里坪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haoyang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晚清三家《诗》编撰与传播的三重范式——以魏源等湖湘学者为中心

    程莹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晚清学术思想形成"主变"的发展趋势,三家《诗》学在复古中求新求变,用革新的思维和求真的视野复兴汉代今古文经学:魏源复兴今文《诗》学,恢复先秦孔子的"诗教",用儒家文化教化众生;皮锡瑞融贯今文学与考据学,力图恢复汉代"诗政"传统,阐释《诗经》的政治影响;王先谦则立足三家《诗》文本,回归古文经学的治学方法,用辑佚、考据、训诂、辨伪等方法研治三家《诗》,求其文本之"真".从魏源、皮锡瑞到王先谦,三家《诗》研究形成强大的学术声势,冲击了《毛诗》的主体地位,极大震撼了古文经学者,引起古文经学家对今文三家《诗》研究的反思与批判.

    三家《诗》晚清教化讽谕求真

    吕振羽《中国民族简史》中的国家安全思想及启示

    梁宏亮吴克明
    9-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吕振羽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早期历史学科拓荒者之一,《中国民族简史》是其研究中国民族问题的代表作.该著中有关国家安全思想的主要内容:一是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廓清法西斯大民族主义者所说的"本支百世的文王子孙"民族理论谬误,以凝聚国家安全意识;二是构建多元一体民族结构,以促进国家安全自觉;三是坚持民族平等团结与共同进步原则,以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自信;四是始终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以增强统筹国家发展和安全本领.吕振羽基于唯物史观视角,关注国内民族历史发展,《中国民族简史》至今仍然是认识和分析我国民族安全平等发展的重要借鉴.他从独特视角透射出民族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端本正源,以马克思主义民族史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力,对维护国家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意义.

    吕振羽《中国民族简史》国家安全思想启示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成逻辑

    文大山
    17-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中国式现代化亟待推进,人类文明发展处在十字路口,中国共产党需要担负新的文化使命,这些是呼唤习近平文化思想生成的时代背景.实践是理论之源,中国共产党领导百余年的经验特别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崭新经验是推动习近平文化思想生成的实践基础."两个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方法,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分别是理论创新的魂和根,也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生成的思想渊源.

    习近平文化思想"两个结合"生成逻辑

    中国式现代化舆情正义的实践困境、调适逻辑与改进路径

    高欣
    2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舆情正义面临着由传统规矩向世俗化品格的泛化转变、由权威规制向流行品格的低级趣味降级、由法制程序主导向情法理兼顾的重心偏移、由官方总结向网络自熄的模式演进等实践困境.可从舆情正义的开源、规训、守正与赋能的治理视角出发,通过采用加强法制化舆论生态构建、增进韧性化舆情应急演练、稳固官方性舆情主导地位、强化数智化法制监管建设、推进全过程舆情话语民主等策略应对此困境.

    中国式现代化舆情正义改进路径

    "第二个结合"的典范——以青年毛泽东人民概念的发展为中心

    姚季冬张春雪
    30-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年毛泽东人民概念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求学阶段,此时毛泽东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纳西学,逐渐形成以个人主义为基础的、以"君子—小人"为框架的人民概念.第二个阶段是 1918 年毕业之后至 1920 年湖南自治运动失败,毛泽东以实践为基础,围绕"如何发挥民众力量",形成了以"强权者—民众"为框架的强调民众联合的人民概念.第三个阶段是 1920 年底至 1927 年上井冈山,此时毛泽东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以阶级分析法为基础的,"敌—友"为框架的人民概念,寻找到了真正的"革命民众".青年毛泽东人民概念的发展过程具有典范意义,包含三个核心要点:救国救民的初心,勤学和开放的求真心态,扎实的调查研究,三者都是当代青年实现"第二个结合"的必备要素.

    青年毛泽东人民革命"第二个结合"

    审计监督与党内监督的数字化协同平台研究

    黄凯
    38-4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党内监督为主导,以审计监督为抓手,是贯彻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制度安排.审计监督具有追根溯源、一锤定音、防患未然的独特作用,与党内监督在主体、对象、内容以及方式上各有侧重.审计监督的定量呈现、收支把关、节点把握、历史爬梳、突出经济问题等特点,与党内监督交融互补,为信息化时代监督工作的数字化开辟了未来党建的新方向.审计监督与党内监督协同贯通,共建数字化协同平台,对权力运行形成有力的制约.

    审计监督党内监督数字化协同

    AI主体及生成物版权性问题研究

    赵洪程
    4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AI主体及生成物可版权性的研究可归纳为主体性问题和客体性问题.在主体性问题上,AI不是独立的法律主体,不享有民事权利能力,也不具备著作权法上的可激励性.AI使用者或设计者才是适格的著作权主体.在客体性问题上,从人机协作关系考察,AI生成物满足独创性要件.AI设计者和使用者的智力在AI生成过程中得到延伸,据此,AI生成物满足智力成果要件.对AI生成物版权的配置应考量AI设计者和使用者、AI产业发展与传统著作权市场保护这两对利益关系.当设计者与使用者存在版权归属约定时应依约配置版权利益,不存在约定时应将版权利益配置给AI使用者.为平衡AI产业与传统著作权市场的利益,应类推法定许可制度,增设AI产业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通过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统一解决著作权市场对AI产业的许可、费用收取、许可费分配以及统一进行诉讼活动等问题.

    人工智能著作权主体著作权客体利益衡量

    数据产权结构性分置的规则建构:原理与实践

    韩珑泷
    5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据二十条"提出数据产权结构性分置制度,建立"三权分置"的产权运行机制,但对于结构性分置的规则建构以及实践路径仍然需要具体化明晰.在原理方面,应以价值区分理论为基础明确数据产权客体的范围与类型,结合土地"三权分置"的制度启示,将权利模块植根于财产权理论.在实践方面,应以"三权分置"的运行原理与边界为逻辑起点,建立分级分类视角下数据确权规则,明确数据产权登记模式的选择路径,引入负面清单制度与风险等级制度建构数据产权交易模式的保护规则,为数字经济的繁荣提供法律支撑,以实现数据产权分置权利的有效保护.

    数据产权结构性分置规则建构"三权分置"

    城市科技创新崛起的安徽经验及提升策略研究

    李持雷思友
    60-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安徽省 16 个地级市 2017-2021 年的面板数据,运用熵值-TOPSIS法对各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动态评价.以指标贡献度为切入口,挖掘近年来安徽省持续发挥创新优势的原因与经验,并采用Dagum基尼系数按子群分解的方式,探究科技创新能力差异的来源.研究结果表明,创新环境和创新投入对安徽省地方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贡献较大,而企业创新的贡献度较小;观测期内安徽省各市的科技创新能力整体上呈现正增长趋势,创新滞后城市进步明显;皖北、皖中和皖南三大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为此,提出持续营造包容的创新环境和加大创新投入力度的同时注重企业创新、鼓励跨区域跨城市共享科技创新建设基础资源等促进安徽省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对策建议.

    科技创新能力熵值法TOPSIS法Dagum基尼系数

    金融科技与绿色金融融合发展空间效应研究

    罗初倩李军峰
    67-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调查金融科技与绿色金融的空间协调发展,文章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空间自相关测度我国 2011-2021 年 30 个省(区、市)的金融科技与绿色金融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化特征.研究发现:我国各个省份间的耦合协调度存在明显的差异,金融科技与绿色金融的耦合协调发展不平衡;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主要集中于濒临失调等级,并且不断向勉强协调等级靠近,表明我国金融科技与绿色金融的耦合协调度整体水平较低,东中西部差异比较明显;空间相关分析反映了我国金融科技与绿色金融的耦合协调度存在正向的空间自相关特征,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强,各省份的耦合协调度存在局部集聚现象.据此,应该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完善制度设施建设,更好地实现金融科技与绿色金融融合发展.

    金融科技绿色金融融合发展空间效应